中国唯一的混血族群:欧洲人的后代,却说着一口纯正的粤语澳门葡人葡语土生葡国

作为与广州香港齐名的珠三角海港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澳门自开埠以来至今已经400多年,有着复杂而又多元的文化。

在澳门,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被当地居民称为土生葡人,也是我国唯一的混血族群。

这个族群,是由澳门当地土生土长的葡萄牙裔人士及其后代所组成的,他们是澳门历史进程中的产物,也是澳门多元化文化的缩影。

他们的面容,有着明显的欧洲人的特点,大多不识汉字,却能说一口纯正的粤语。

那么,土生葡人族群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澳门回归之后,他们的自我认知有何变化?

他们将如何选择国籍?他们的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追根溯源:

土生葡人族群的形成,最早还要追溯到400多年前的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人于16世纪中期远涉重洋来到澳门,并开始在这里建村居住。

在此之前,葡萄牙人已经纷纷涌入了非洲、印度、以及东南亚大陆。

这些地区的一些女性由此被带到了澳门,与葡籍男性通婚,产生了第一代土生葡人。

至16世纪末,澳门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开始变得频繁起来,一些日本人来到澳门,开始与澳门的葡裔通婚。

一些葡萄牙人常驻日本,便也娶了日本女子为妻。

只是好景不长,彼时的日本政府将天主教徒视为异教徒,将他们驱逐出境,

一些葡萄牙人在日本所娶的妻子和后代,以及大批日本天主教徒也由此来到澳门,这就产生了第二代土生葡人。

至17世纪中期,清朝统治腐败,沿海地区不少中国人为了养家糊口而涌入澳门,中葡通婚成为主流。

由此便产生了第三代土生葡人,这也是目前土生葡人族群的大多数。

早期的土生葡人之间,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衍生出了一种土生葡语。

这种语言混合了葡萄牙语、马来语、粤语和英语中的不少词汇。

但是新生代的土生葡人,则并不熟悉这种土生葡语,他们几乎只说粤语和葡语。

在他们身上,带有四个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

具有葡萄牙的血统;认同葡语系民族;对葡萄牙有归属感;信奉天主教,能够兼容接受中葡两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虽然澳门的面积仅仅30平方公里,但人口却超过60万,人口密度极高。

而土生葡人族群仅有近万人,在澳门回归之前,他们多数为政府公务员、商人或者是高级白领,收入不菲,生活条件优越。

作为澳门葡籍政府高官与普通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及葡国本土与澳门联系的纽带,他们在澳门社会中具有着一定影响力。

因此葡萄牙的国庆节,即每年的6月10号,也是澳门的葡国节。

从这一天开始,土生葡人会持续举行充满葡国风情的庆祝活动,其他澳门居民也会踊跃参与,并一直延续到6月底。

随着1999年的回归,澳门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观,这使得土生葡人族群的自我认知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回归之前,土生葡人的自我认知,首先把自己看成是澳门人,随后依次是土生葡人、葡萄牙人和中国人。

回归之后,在大部分土生葡人的心目中,这种顺序就变成了澳门人、土生葡人、中国人和葡萄牙人。

可以看得出来,回归之后,他们对中国的归属感在增强,但依然保持了澳门为主打的地域意识。

有容乃大:

随着澳葡政府向中方交接权力后的离去,部分土生葡人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失落。

这是因为回归之前,澳葡政府要求公务员只要懂葡语就可以了。

大部分土生葡人从学校毕业之后,根本不需要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政府成为公务员,所以这些人的文化素质并不算高。

回归之后,根据特区政府立法规定,原有公务员可以继续留任,但他们在工作考核竞争中相较于华人而言,普遍缺乏竞争力。

随着特区政府的华人官员越来越多,中文和英文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文件和会议之中,而葡语的使用几率就明显降低了。

这就导致部分土生葡人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无所事事,可有可无,于是他们选择了提前退休回到葡萄牙去。

但是另一部分土生葡人却对澳门有着很深的眷恋之情,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熟悉这里的一切,反而对葡萄牙国内的环境非常陌生。

所以他们在经过短暂的彷徨和迷惘之后,便决定开始与时俱进,调整心态重新学习,从而实现自我增值。

在他们的身上,已经找不到那种失去了特权和优势的沮丧,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投身于公平竞争的勇气。

在时代潮流的大趋势下,他们的自我认知正在逐步摆正相应的位置。

与此同时,回归后的澳门政府也高度重视土生葡人自我认知意识转变的问题,并从舆论以及利益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特区政府多次公开表示,回归之后,土生葡人并没有变成客人,澳门永远都会是土生葡人的家。

土生葡人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有着为数不少的各种族群协会和组织。

这些协会和组织在整合族群资源、加强族群团结、扩大族群政治参与、争取族群更多利益方面,都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除此之外,回归后的澳门政府仍然坚持实行葡语教育。

这样既可以保留土生葡人的文化背景,也可以为内地培养葡语人才。

毕竟全世界葡语系国家的人口总数超过了2亿,在国际贸易和事务中,葡语仍然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

更重要的在于,特区政府以有容乃大的宽阔胸怀,尽量减轻土生葡人在回归后的不适感。

使他们最终从族群的狭义自我认知,上升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广义整体认知。

遵从意愿:

土生葡人要想在回归之后,真正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选择国籍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回归之前的中葡两国谈判时,中国政府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

在经过反复研究,并与葡萄牙政府多次磋商之后,给出了既不违背中国《国籍法》,又能让土生葡人普遍接受的个性化方案。

根据这一文件规定,凡同时具有中葡两国血统的澳门居民,可根据本人意愿,选择中国或者葡萄牙国籍。

但选定一种之后,也就意味着其人不再具备另一种国籍。

也就是说回归之后,土生葡人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当然也可以不选择。

没有做出选择的土生葡人,将依照澳门特区基本法,享有作为澳门居民的权利,但不能享有基本法之外中国公民的其他权利。

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尊重土生葡人的个人意愿,既没有对他们关上加入中国籍的大门,也无意勉强他们一定要加入中国籍。

回归之后,特区政府根据全国人大的解释文件,进一步细化和健全了土生葡人选择中国国籍的具体办理程序。

而更多的土生葡人则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生活状态。

因为他们可以和华人居民一样,在一国两制的特殊条件下,享有作为澳门居民的各项同等合法权利。

其文化和习俗也得到了澳门社会的尊重,所以他们并没有受到国籍选择这个问题的困扰。

基于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所实行的是灵活变通而又不违背原则的解决方案。

它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包括土生葡人在内的所有澳门居民的整体利益,为澳门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岁月如歌:

转眼之间,澳门回归已有20多年,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土生葡人族群的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为了将澳门打造为富有特色的旅游城市,特区政府不仅保留而且大力发展了葡国元素。

浓郁的葡萄牙韵味和风情,成为澳门特有的旅游和文化资源。

400年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修建了不少葡式特色的建筑。

加上没有遭受到战火的侵袭,使这些建筑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岁月侵蚀的痕迹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缮。

大到哪吒庙、大三巴牌坊、玫瑰教堂、卢家大屋和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小到形形色色的葡式餐馆和商店,都完美地展现了澳门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而这些也构成了澳门吸引广大游客的最大魅力。

由于特区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葡语教育的建设和推广,使澳门因其独特的中葡语言环境,成为了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在经贸合作上无可替代的窗口。

除此之外,以葡国鸡和杏仁饼为代表的葡萄牙美食,以通俗的市井语言、幽默的表演风格而著称的土生葡语话剧,也都名列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

由土生葡人创立,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澳门人乐队”,至今依然保持着十分火爆的状态。

这支能演唱包括粤语、葡语、英语和东南亚语歌曲,全部由土生葡人组成的乐队,俨然是澳门多元文化形态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他们不仅得到了广大澳门居民的欢迎,还受到了特区政府的表彰。

在特区旅游局的大力推荐下,他们不但出了多张唱片,还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在很多大型活动上尽显风采。

回归前夕,土生葡人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有着三个选择:留在澳门继续维持生活现状,申请退休四方游历享受人生,以及返回葡萄牙定居。

部分土生葡人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而产生了不必要的担心,并打算离开澳门回到葡萄牙。

但特区政府的作为,让他们慢慢放下了无谓的担心,有些人即便已经在葡萄牙购买了房产,但最终又重新返回了澳门。

回归至今,土生葡人在经济政治领域有了更多积极主动的参与。

对于他们而言,回归后的荏苒岁月,更像是一首曲调优美且回味无穷的歌曲。

结语:

时至今日,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国两制政策在澳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但是他们却不可能忘记澳门,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澳门是他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家园。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澳门“土生葡人”是一个特殊阶层》

《港澳研究》2019年第4期:《澳门土生葡人国籍问题解决方案评析》

中国社科院官网:《澳门回归后土生葡人的调适与族群认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澳门回归十周年:历史城区里的葡语弥撒——中新网周日上午近十二时,一台以葡萄牙语进行的弥撒刚刚结束。在古老的澳门历史城区里,弗朗西斯一家步出壮丽堂皇的主教座堂大门,在暖洋洋的冬日阳光下与葡萄牙裔的朋友们寒暄、道别。 来到澳门已三年,这位年青的葡萄牙籍男子每逢周末都会带着妻子和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到主教座堂望弥撒。弗朗西斯说,他和朋友们习惯于参加上午十一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f1pg}t1;52;173/9;142636<;0ujznn
1.你知道几个?大三巴牌坊澳门澳门人濠镜猪扒包葡萄牙3.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万。 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QS:L4WFC9:75VNO37mvon
2.“全球化背景下的葡语国家经济”暑期工作坊举办港澳该暑期线上工作坊聚焦中国与各葡语国家的经贸往来及战略合作,探讨葡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吸引来自内地、澳门高等院校葡语教师及葡语国家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大学师生等百余人参加。 澳门理工大学国际葡萄牙语培训中心主任高若今、科英布拉大学中国和葡语国家研究院副院长鲁伊·伽马主讲。高若今以“大湾区创新体系jvzq<84jo0vfqyqg0eun0ls1p3532;712:641l94498.5;9;59950qyon
3.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德凤与葡语系主任JoãoVeloso联袂11月20日下午13:30,澳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李德凤和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葡语系主任、教授João Veloso应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分别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探索世界语言之门:葡萄牙语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规范-描述-阐释翻译学:翻译学的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jvzquC41ujl/uqz0gf{/ew4kphu03:9414643@3jvo
4.“一带一路”与葡语国家研究暨葡韵湾区(2023)研讨会在广外举行澳门理工大学语言及翻译学院张翔分享了澳门在中国与葡语国家人文交流中的平台作用,借助平台可以推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天津外国语大学葡萄牙研究中心王若瞳介绍了当前非通用语种的处境,分享了她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非洲葡语国家“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刘若斯从平台对比分析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5721}7245724:d78;=96>3ujvsm
5.你好澳门!洋人面孔澳门心来了解一下土生葡人吧在澳门这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生活着一个独特的族群——土生葡人。他们是葡萄牙人和亚洲人混血的后裔,其中,中葡混血的土生葡人约6600人,占澳门人口的1%。虽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长着一副洋面孔,但是他们和广东人在生活习惯方面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的母语不仅是葡萄牙语,还包括粤语,他们的文化与岭南文化相似。jvzquC41pg}t0lwk0et04976/38.3?4gd9?f5@f/d:j8/m9ec/j8gm2;7;>289gfg87/j}rn
6.以音乐传承土生葡语文化——专访澳门音乐人Gabriel在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前夕,澳门音乐人Gabriel接受笔者专访时如是说。 土生葡语是土生葡人使用的一种独特混合方言,以葡萄牙语为基础,又夹杂着粤语、马来语、英语及西班牙语,是澳门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素有“澳门甜蜜之语”和“甜美的语言”之称,在澳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然而在20世纪中后期,土生葡语在土生族群中失去地位,渐渐被粤语、葡语及英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c18149434/781B8866?2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