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西洋文学系的老师

季羡林选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虽然与虚无缥缈的“留学梦”不无关系,但绝不能单纯为了留学而学习,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在这四年中,他除了学习德语、英语、法语之外,还学习了国文、欧洲文学史、欧洲古典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现代文学、近代戏曲、文艺批评、莎士比亚研究、英国浪漫诗人、近代长篇小说、文艺概论、文艺心理学、西洋通史等专业课。同时,他又自学了俄语和希腊语。

说真的,来到大学一下子学习这么多课程,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即使基础再好,抑或尖子生,也很难很快适应,季羡林当然也是如此。他在学术自传《学海泛槎》中总结道,清华四年专业课的学习“乏善可陈”,没有捞到什么“干货”,其原因要从授课的老师身上去找。当时,西洋文学系的老师大多数为外籍教授,教材基本上都是英文,就连中国老师也几乎用英文授课,这在今天来说,一般学校是很难做到的。

那么,季羡林眼中的外籍教授究竟如何呢?

温德教授,美国人,是个单身汉,教授欧洲文艺复兴文学和三年级法语课。在世界所有宗教中,他最喜欢伊斯兰教。生活上他很讲究,穿的、用的追求名牌,追求高档,但买东西经常上当,冤大头没有少当。他喜欢喝酒,经常是醉醺醺的,但身板硬朗,享年百岁,无疾而终,卒于中国。

温德思想进步,据说后来在昆明联大时,他与师生一起参加反美游行;北平解放前夕,他保护学生免遭国民党逮捕,吴晗、袁震夫妇就是他亲自用汽车护送出城的;朝鲜战争期间,他积极支持中国抗美援朝运动,公开控诉美国的罪行。可见,温德教授一生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热爱中国文化。解放后,他一直在北大西语系任教,季羡林担任东语系主任,时常与他见面。

翟孟生教授,美国人,教授西洋文学史。原来他是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的理化教员,学堂改为大学后改行教西洋文学史。他有研究欧洲文学史的专著A Survey of European Literature,学生读后能够对欧洲文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但他毕竟是半路出家,功底不足,可能没有详细阅读欧洲文学名著,因此书中不乏张冠李戴之处。

毕莲教授,美国人,教授中世纪英语。她一无著作二无讲义,拿手好戏是背诵英国大诗人乔叟(Chaucer,约1340—1400)的《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的开头几段,背得滚瓜烂熟,新生一下子就被唬住了,然后再也拿不出什么干货。学生开玩笑说:“老师还不如程咬金呢,程咬金有三板斧,她只有一板斧。”

吴可读教授,英国人,教授中世纪文学,也是既无著作也没讲义。上课随口讲,学生随手记。他还教授当代长篇小说,讲过当时刚刚出版的《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他是否读懂了这两部名著,只有天知道,反正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不知所以。

石坦安教授,德国人,教授三年级德语。他教课非常认真,颇受学生喜爱。季羡林四年级时听过他的德国抒情诗课,撰写毕业论文也征求过他的意见。

艾克教授,字锷峰,德国人,教授四年级德语,是季羡林的业师。他在德国取得了博士学位,主修艺术史,看来很有学问,但讲课不大认真。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讲课用英语而非他的母语德语。有一次,学生请他用德语讲,他就口若悬河地讲起来,像超音速飞机那样快,真的是坐了一次“飞机”。讲完之后,他问道:“Verstehen Sie etwas daven?”(“你们听懂了吗?”)

学生瞠目结舌,只好回答:“No!”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请他用德语讲课了。

有一次上课之前,季羡林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汉字,本来是写着玩的,好像有鬼画符的意味儿。可是当艾克走进教室,看见这几个字愣住了,站在那儿傻呆呆地看了半天,似乎很欣赏,问道:“这是谁写的?”

“老师,是我写的,忘擦掉了。”季羡林从实招来。

“漂亮极了!”艾克高声赞叹道,遂又发表见解说,“我虽然不认识汉字,但我是美学家。我看汉字就像看一幅画,只看结构、线条,不管含义。依我看,你这几个字写得很美。”

艾克娶的是中国媳妇,名字叫曾永荷,是曾国藩的后人。他家里很阔气,租了辅仁大学附近的一家王府,住在银安殿上,雇了中国听差和厨子。他专门研究中国古塔和明清家具,还收藏了不少中国古画。他有一部用英文写的专著,书名为《宝塔》,图文并茂,还有研究中国明代家具的专著,都是大部头儿。艾克在国外汉学界很有名气,他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对德国近代诗人荷尔德林及其诗作情有独钟。正是在他的指导下,季羡林用英文撰写了大学毕业论文《论荷尔德林早期的诗》。此为后话。

华蓝德小姐,德国人,教授初级法语。她是个脾气十分怪异的“老姑娘”,动不动就破口骂人。最为荒唐的是,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完全正确,她也故意找碴儿,臭骂一顿,把大多数学生都骂跑了,只剩下季羡林等五六个不怕骂的学生。他们决定进行“报复”。有一次,华蓝德小姐又在课堂上破口骂人,这几个学生唰地站起来,连珠炮似地向她轮番轰炸。她压根儿没有想到学生这么厉害,赶紧宣布下课,败下阵来。

季羡林

从此,天下太平,皆大欢喜。

季羡林眼中的一个个众生相,形象逼真,新鲜奇特,智趣地反映出那个年代在华外籍教授的“群像”。常言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据季羡林观察,倘若凭他们的实际水平,在本国恐怕连教中学都不够格儿。

外籍教授如此,季羡林眼中的中国教授又是如何呢?

中国教授主要有三位,即王文显、吴宓(雨僧)和叶崇智(公超)。

王文显(1886-1968),字力山,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负笈英伦,1915年获伦敦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回国后长期在清华任教,1926年西洋文学系成立,出任系主任,主持制定了该系最早的“学程大纲及学科说明”。他的英语倍儿棒,课堂上全讲英语,课后也没有听他说过一句中国话。他在戏剧研究和创作上颇有成就,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过积极影响。

1927年,他创作的剧本《北京政变》(翻译成为《梦里京华》)在美国演出后,《纽约时报》载文称:“自从西方接触中国以来,外人曾经努力表达各方面的中国生活,传教士、官员、游历者和小说家,在文学上和舞台上,出奇制胜,刻画中国,因为不公正,结果大多数人对于中国形成一种定型的看法:刺、邪恶、古怪,但《北京政变》努力表现中国人民的生动的风俗人情,可能尽一份力克服西方人士的误解。”

除《北京政变》外,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他还创作了几部著名戏剧作品。他又是莎士比亚研究专家。他用英文写出讲义,上课照本宣科读一通,下课铃响立马走人,一句废话都没有。他的讲义也是多年一贯制,基本没有改动。

吴宓(1894—1978),字雨僧,陕西泾阳人,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他于1916年清华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师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1921年回国后任教于东南大学。1922—1933年,他与梅光迪、胡先骕合编《学衡》杂志,任主编,《学衡》杂志发表的文章都是文言文,介绍西方古典文学,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进行批评。1924年他去沈阳任教于东北大学,不久入清华大学筹办和主持国学研究院,其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英国浪漫诗人》和《中西诗之比较》两门课程。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也用英文讲,每当议论时有警策之句,在比较文学研究和外国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工作,著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自编年谱》等。他曾经解释西洋文学系基础课用英语教学的原因:“清华昔为留美预备专校,特重英语语文,教员督察勤严,学生讲谈写作恒用英语语文,亦成习惯……且以经办留美学生事多年,对欧美学术界教育界素常接洽,声气较通。”

季羡林与吴宓接触比较多,受到他的扶植和帮助。值得回忆的是,吴宓倾吐单相思的求爱诗《空轩十二首》,曾令季羡林和同学们唏嘘不已,并跟他开了无老无少无伤大雅的玩笑。此为后话。

叶公超(1904-1981),原名崇智,广东番禺人。他早年出国留学,192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校任教。他教授第一学年英语,课本用的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的《傲慢与偏见》。他讲课的方法奇特怪异:让同学按座次轮流朗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了一段,他问:“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人提问,他便让邻座的另一个同学接着读。假如真的有人提问,他却大吼一声:“查字典去!”于是全班愕然,无人再敢提问了。

季羡林与叶公超接触也比较多,认为他“有一肚皮学问,他人很聪明,英文非常好”。那时,叶公超与闻一多办了一个文学刊物《学文》,季羡林写了一篇散文《年》,得到他的赞赏,把它发表在《学文》杂志1934年创刊号上。季羡林自然喜出望外,随后又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我是怎样写起文章来的?》,送给他看,谁知碰了一个大大的钉子。他把季羡林叫去,把稿子扔给他,铁青着脸,大声说:“我一个字都没看!”

“那好,我拿回去,谢谢。”季羡林红着脸回去了。

叶公超平时很少着西装,总是绸子长衫,冬天则是绸缎长袍或皮袍,下面是绸子棉裤,裤腿用丝带系紧,丝带的颜色与裤子不同,颇为鲜艳,做蝴蝶结状,随着步履微微抖动翅膀。他的头发有时梳得光可鉴人,有时又蓬松似秋后枯草,他却顾盼自如,怡然自得。用今天的话说,叶公超真够“卖萌”!当时学生们也都窃窃私语:叶先生是在那里学名士!

1941年,叶公超从西南联大到重庆外交部任职,1949年又去台湾当了国民党政府的“外交部部长”“驻美大使”和“资政”。

对于叶公超的弃教从政,季羡林以俞平伯与他对比,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公超先生确是一个做官的材料,你能够想象俞平伯先生做官的样子吗?”并说俞先生是真名士,而叶先生则是假装的名士。

在西洋文学系,学习外语的环境和气氛颇浓,因此季羡林的英语水平大有长进,德语成绩虽然优秀,但是听说能力尚有欠缺。后来,他以德语为工具进一步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那是留学德国的事了。

THE END
0.超级用心!锦江学院一周线上教学直击新浪四川冉老师的德语课堂生动有趣,她常常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辅助同学们了解德国历史,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加强语言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贴心的冉老师还会通过匿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同学们的课堂反馈,进一步对自己的课程设计做出优化和调整。 清晰直观!仿佛置身智慧教室 jvzq<84ue0yjpj3eqo4dp8sgyu5d1;544/64/9:1fgzbku2koe}jrrm898;43;3ujvsm
1.2023年英文系学术午餐会之一:外语类资政报告撰写2023年3月2日中午,外语学院英文系在3055会议室举办了本学期第一场学术午餐会。本次午餐会主题是:外语类资政报告撰写——以“语言生活皮书”为例,由德语系张申威老师主讲,英文系李丹丽老师主持。 在导引部分,张申威老师首先介绍,“语言生活皮书”系列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提倡“语言服务”理念,贯彻“大语言文字工作”发展新思路,汇聚了一批jvzquC41hny/yqz0gf{/ew4kphu0395;188:57mvo
2.在德国教汉语,这位双语老师“有一套”“很多老师在德语和英语能力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用外国学生能接受的语言来传播中国文化,于是他们也只能局限于教授语言。即便如此,很多人在汉语的语法、结构上也无法深入教学,有些现象越解释越复杂,很快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张云刚表示,老师语言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难以坚持学习。jvzquC41uktp/pjtoct.frfnqi{f0}tpilo/gmz0ep5d;8991e=249f3:4;:;8ucig4ivv
3.大学德语老师招聘网2025年大学德语老师招聘信息猎聘2025年大学德语老师招聘信息,海量高薪猎头职位等你来选,了解大学德语老师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真实招聘信息,找高薪职位,上猎聘!jvzquC41o0rjgynp0eun1ƒufcz{ffn~wncutjr4
4.TEACHER英語TEACHER翻譯:der Lehrer / die Lehrerin。了解更多。jvzquC41fkiukxsct{4dcvgtkfmf0xwi1|nu1.J:'C?&;N*G7'>6'K=1'G>&:K*D3'K9'JF';G3&G>*DG'H8'N='CC+:G8ygcenft
5.高职英语教师团队主讲课程:《英文外贸函电》《实用英语写作》《综合英语》《大学英语》等课程。 研究领域及学术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及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研究。在《中国ESP研究》《理论导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14篇,其中独立完成论文7篇,第一译者2篇;参编军队内部研究生教学用书5部,其中副主编2部、参编3部;完成军队jvzquC41yy}/omnv0gjv0ls1kplp1><:;1<6;?;0jvs
6.SCHOOLTEACHERinGermanSCHOOLTEACHER translate: der Lehrer / die Lehrerin. Learn more in the Cambridge English-German Dictionary.jvzquC41fkiukxsct{4dcvgtkfmf0xwi1fodvrtpct0gwlnkun.inwocp5teqtqnvkbeqjt
7.英语元素英语元素图片英语元素素材立即下载 卡通人物女生英语老师上课英文字母元素GIF英语元素[gif] 立即下载 绿色简约矢量元素英语桥卡通英语文化墙校园英语文化墙校园文化墙 立即下载 卡通扁平化教室里上英语课的女教师英语元素[gif] 立即下载 棕色对话框PNG素材英语元素 立即下载 黑色对话框PNG素材英语元素 立即下载 黄色英语培训对话框PNG素材英jvzquC41yy}/7:rk|0ipo8xq/u{dcr4553773@3jvor
8.四川大学外文楼的抒情蒙太奇之二——外文楼里的老师们袁德成教授、张维鼎教授、查日新教授、 张基佩副教授、陈杰教授、任文教授;以及调离川大任西南财大外语学院院长的商富才教授;德语专业金继昌教授和日语专业任玉玺副教授等等,正是这些博学厚德的老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夯实了我的外语基础,丰富了我的文学文化知识,树立了我的人生榜样,聚集了我的精神财富,留下铭记在心的jvzquC41kplp0|hw0gjv0ls1tyie1rshq1713B4337:/j}r
9.韩语教学论文范文另一方面,作为非英语专业的老师,英语的流利程度也会给老师用英文讲述专业知识带来一定的挑战。使用多媒体形式上课,既帮助了老师顺利授课又节省了板书时间,老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于目的语的教学交流之上,为提高双语课堂教学效率赢得了时间。 2.英文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和使用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9344ivvq
10.设计个性签名通用12篇既让有书写特长的老师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能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尊敬老师、崇拜老师,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训练到一定阶段(一般以两周为界),就可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为使比赛效果更好,学校可设计本校的英文书法比赛专用纸,例如在左上角印上学校的校徽,让学生增强严肃感和爱校感;在右下角配以优美的图案,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297;40qyon
11.外国语学院举办第五期“北京大学翻译学科系列讲座暨圆桌会谈”北大德语系第一位系主任杨丙辰先生曾翻译《德国语文学》一文,体现出德语系自创立之初便具备高度自觉的语文学研究的学科意识。 随后,胡蔚老师以冯至先生和杨业治先生两位德语系前辈大家的具体个案为例介绍了德语系前辈在语文学研究和翻译上的开创性工作。冯至先生译著鸿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在德国语文学研究传统的影响下讲究译注结合,在西南联大期间翻译俾jvzquC41uhr/rtz0gf{/ew4m{ir0m‚iv13;99<;0jvs
12.翻译'Lehrer教師'–字典中文你想起有哪位老师是要谢谢的吗? jw2019 Die Jugendlichen möchten und müssen mit der Lehre vertraut werden. 青少年想要并需要学习教义。 LDS Über die Bergpredigt soll Mahatma Gandhi zu Lord Irwin, ehemals Vizekönig von Indien, gesagt haben: „Wenn Ihr Land und das meinige aufgrundjvzq<84jt0mmq|gg0eun1mj1|j5Mgqwgt'K7'B:';;+F7.G:'CH
13.TEACHER英语teacher在英语-德语词典中的翻译 teacher noun Add to word list apersonwho teaches,especiallyin aschool der Lehrer / die Lehrerin a French/history/physics teacher. (teacher在PASSWORD 英语-德语词典的翻译 © 2014 K Dictionaries Ltd) teacher的例句 jvzquC41fkiukxsct{4dcvgtkfmf0xwi1|nt1.J:'CL&:M*G7'>6'K=1'G>&:K*D3'K9'JK'CF3&G>*DG'H8'N='CH+BF8ygce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