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掤”字是错别字吗当代新论太极理论

太极拳十分常用的“掤”字,读音为péng,可泛指外向浮力性的劲力或动作。这是练太极拳的人再熟悉不过的。但是在自古以来的所有字典、词典类的汉语工具书中却都没有“掤”字这一读音和意义的记载。中国尤其著名的第一部被命名为“字典”的大型汉语工具书《康熙字典》里这个“掤”字记载为读音是bīng,字义为箭筒盖等。另外,在所有字典、词典类汉语工具书中,也没有太极拳的“捋”(原繁体)字,“挒”字也没有太极拳语言中的这种意义。此情况在上世纪初出版的许禹生先生所著的《太极拳势图解》中已有提及,并且也未见怪。到了二十世纪末,有些太极拳习练者发现了这一现象,认为在《康熙字典》里没有“掤”字这一读音和字义的记载,所以认为“掤”字是错别字,认为这是会造成不良世界影响的、不能容忍的文字错误而必须纠正,因此读音为péng的“掤”字应予废除;但是有的人则不认同这种观点,于是持这两种相反观点的人发生了针锋相对的文字争辩;如《太极》杂志从2001年5期开始,至2003年2期还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提供不同观点对这一问题的商榷讨论。其实在此之前,有的太极拳界前辈如陈微明先生的弟子林炳尧先生也认为这个“掤”字是错别字而应予废除,于是在他所著的于1997年出版的《杨式太极拳架详解》一书中就断然将“掤”改为了“堋”。这种认为读音为péng的“掤”字是文字错误而必须纠正废除的观点在一些杂志中一直时有可见。不可否认,持这种观点的人其主观上是出于对祖国文字的认真、负责,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客观上对太极拳文化的发展是有害的。论析于下:

(一)不能依据《康熙字典》认定太极拳音义的“掤”是错别字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00年)之时,康熙皇帝下旨命张玉书、陈廷敬等朝廷高级官吏主持编纂的有史以来首次称为“典”的国家权威性的大型汉语工具书,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两书基础上补充扩展而成的。后来出版的《重刊〈节本康熙字典〉·小识》指出《康熙字典》实际收字46600多个,另收古字1995个。《康熙字典》是一部收字之多没有前例、引用数据十分丰富的字典,至今仍是阅读古代书籍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然而,不少文字专家都认为世界上任何一本文字工具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如郑孝昌先生在《中医难字字典·序》中就写道:“天下哪有不错的字典!好字典不过少错点儿罢了”。《康熙字典》也是如此,学术界公认它既具有史无前例丰富的汉语文字信息量,又是错误颇多的一部工具书。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所著的《康熙字典考证》指出该书仅引书错误就多达2588条,实际上错误还要多,而且还漏收了许多字的音、义以及许多字。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收字48000多个,其中有不少字就是《康熙字典》所漏收的;而《中华大字典》也不可能将祖国此前的所有文字都包罗无遗地收载进去,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太悠久广博了,文献浩如烟海,自古以来的文字又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文字工具书的编纂者由于各种条件原因的限制,是不可能将我国从古以来所有发生过的文字及其信息都无一遗漏地收载进去的;任何一部字典都是相对地、有条件地反映文字情况的。比如我国少数民族的东巴文化,至二十世纪末也没有被任何专门出版物工具书记载过,有关专家学者正在抢救收集整理。因此所有文字工具书包括《康熙字典》对古文字的收载都不可能没有遗漏,所以有的古墓出土文物中的文字尚需古文字专家破译。中国自古以来的姓氏,据杜建春《中华万姓溯源》一书记载达五千多个,不仅有不少姓氏其字与一般读音不同,其中许多都是不见于包括《康熙字典》的所有文字工具书的。古代汉语中广泛存在着借代现象,如以“亡”代“无”,以“冯”代“凭”,以“泣”代“涩”等等,字形代了某义之字,其读音也随同了某字,这些古代汉语使用的借代字有的《康熙字典》也漏收了。比如唐代著名学者刘禹锡一名篇《答道州薛郎中送方书书》中有一句话:“愚独心中有概焉”,其中的“概”是“慨”的借代字,音为kǎi,不读gǎi,这一借代字《康熙字典》就没有记载。太极拳的历代重要人物中不乏古代汉语根基深厚者,如武澄清,清咸丰二年壬子科进士;武汝清,清道光二十年庚子科进士;武河清(禹襄),廪贡生,候选训导;李亦畲,同治元年壬戍科举人;李启轩,光绪元年乙亥科举人;陈鑫,廪贡生;许禹生,毕业于晚清译学馆,曾任北平教育部专门司主事;陈微明,1902年入京科考中榜名列前十名,先后担任过《清史稿》纂修、浙江求是学院教授等;郑曼青,曾任上海暨南大学与美术专门学校教授;这些先人都是古代汉语文化的饱学者,他们不至于不知道太极拳音义的“掤”字在《康熙字典》里没有户口,然他们都不认为其是错别字,都泰然地在自己的文著中应用着,因为他们知道包括《康熙字典》的所有字典是不可能将从古以来所有发生过的文字及其信息都无一遗漏地收载进去的。

其实,“掤”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除了《康熙字典》所记载的音义、太极拳使用的音义外,还有其它。如《朱子语类》卷二十一中的“只缘气未掤裂”,文中的“掤”音bēng,义同“崩”;《西游记》六十五回中的“苦掤苦拽来相战”,文中的“掤”也音bēng,义同“绷”;《水浒传》五十一回中的“兄长,没奈何,且胡乱掤一掤”,文中的“掤”也音bēng,义为捆绑。《朱子语类》为南宋朱熹的学生所辑,是一般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康熙字典》的所有编纂者都是不可能没有读过的;而《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明代成书,是此后历代影响很广的著名小说。但是这些书中“掤”字的音和义在《康熙字典》里都没有记载,直至到现代,编纂工作长达近20年的《汉语大词典》于1994年出版,“掤”字的这些音和义才出现在这本词典中。其实《汉语大词典》也是不可能将我国从古以来所有发生过的文字及其信息都无一遗漏地收载进去的,也还是需要某些文献作为补充和以后再完善发展的。所以,以《康熙字典》为据认定太极拳音义的“掤”字是错别字的认识是错误的。

(二)太极拳音义的“掤”字使用历史悠久

汉语文字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存所有的文字并非都是同时产生于古代的某一时,而是逐渐产生的;某一形、音、义的汉语文字产生后得到了一定范围社会群体的认同,具有了一定的被使用历史,与许多事物发生了历史的联系,这一文字就成了汉语文字大家族中不可遗弃的一员了。如段逸山先生主编的高等中医学院教学参考书《医古文》指出:古代汉语中的借代字,有的是属于异写,有的起初可能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写的别字,以后,接受和使用的人多了,普遍习以为常就成了公认的借代字了。这种现象在历来的中医处方和本草书籍中也有反映,如有的地方,“川牛膝”写成“川牛七”、“川牛夕”,“木鳖子”写成“木别子”、“木必子”,“千年健”写成“千年见”,“泽泻”写成“泽下”,“栀子”写成“枝子”,“豆蔻”写成“豆叩”,“佛手”写成“伏手”等等,这些代用的字显然大多是借谐音图方便而写的别字,但由于使用的人多,留在了许多的文献资料之中,成了中医药的研究和交流必须要了解的,所以,这些字也只好承认下来作为了“别名”,这些“别名”就成了一些专业的专门书籍收集记载的对象了。

太极拳音义的“掤”字没有别的异体写法,因此不存在“别写”的可能。该音义的字究竟何时、何地、何人如何开始应用,现已无从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该音义的“掤”字在王宗岳等有关十三势长拳的歌文中、宋氏古谱中、杨氏老谱中都已经出现。《清史稿》、《唐村李氏家谱》、这些古拳谱中存在的互文、分承等古代修辞现象都反映古太极拳(十三势长拳)在明代中叶已经出现,也就是说太极拳音义的“掤”字至少已经具有500多年悠久的使用历史了。民国时期,有不少太极拳家,如许禹生、孙禄堂、杨澄甫、陈微明、王新午、徐致一、于化行、董英杰、姚馥春和姜容樵、吴志青、吴图南、吴公藻、郑曼青、陈炎林等先生的太极拳专著中都应用了这一音义的“掤”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太极拳著作不断出版,各类武术杂志中有关太极拳的文章不断发表,除了极个别如林炳尧先生所著之书外,这些太极拳著作与各类武术杂志也都应用了这一音义的“掤”字;这一音义的“掤”字已经与太极拳的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显然,太极拳这一音义的“掤”字已经成为古今汉语中很重要的一员了。

(三)收载太极拳音义的“掤”字是汉语工具书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哲学上曾有过一个“鸡与蛋谁为先”的旷日持久的大辩论,而文字与字典是不存在这个先后问题的,因为文字的出现总是先于字典的。字典的职责就是收载有一定使用历史的文字。有的文字虽无使用价值,但与一定的历史相联系,如武则天造了一个“曌”字,除了武则天表示自己外,别无他用,使用存在时间也极短,然这样的字也是字典必须收载的对象。因为这个“曌”字如果不收载,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学习就会发生困难。太极拳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迅速在全国传播开,为什么此后的汉语工具书都未收载太极拳音义的“掤”字呢?这是因为天下没有知十之士,汉语工具书的编纂者也是如此,他们未必有过与太极拳相接触,即使有接触,也难免挂一漏万,比如《朱子语类》、《西游记》和《水浒传》中音bēng的“掤”字,《汉语大词典》之前的汉语工具书不也遗漏了吗?

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文字无疑必须具有社会统一认同性。我国简化字改革有利于方便书写、认识和记忆、消除过多的异体字、精简字数等,从而有利于文化发展。然改革初期的当时,有的地方个别人随心所欲地乱简化和使用,这是一种造成文字混乱的行为,所以必须制止。太极拳音义的“掤”字显然不是这样的乱造文字,盲目地把它混同为这种乱编造的简化字之类而主张摒弃作废,一厢情愿地用其它原来并无太极拳“掤”字音义的字替代它,其实质与随心所欲地乱造简化字一样,客观上必然会造成文字语言交流的混乱,也得不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事实上正是如此,林炳尧先生将“掤”改为“堋”的一书于1997年出版后至今,所有有关太极拳的著作和杂志文章中并无一人响应仿效。所以这种将“掤”字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太极拳音义的“掤”字,其音其形与字义十分合适。其音péng,与膨胀之“膨”同音,与绷弹之“绷”音近,使人联想到向外弹性的浮力;“扌”偏旁使人联想到太极拳的掤主要为手臂施展;“月”字使人联想到月亮,在传统文化中,月相对于日属阴属柔,又使人联想到太极拳之掤中寓柔;而月又常呈弧形,又是太极拳之掤“手臂圆撑”的形象;两个“月”字又使人联想到两条手臂,使人联想到太极拳“开合按势怀中抱”的特征性形象。用这样的形和音来表示太极拳之掤的义不是太合适了吗?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练习人数十分广泛的运动,但“掤”字的太极拳音义至今还未加以收载入字典,太极拳还有其它如“捋”、“挒”等一些字的义也未被收载进字典,这与太极拳的普及是很不适合的。所以,使用历史悠久的、太极拳音义的“掤”字以及太极拳其它一些字的字义尽早收载进字典和词典应是摆在有关专业汉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THE END
0.汉语字典在线查字在线字典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大约有四千个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汉字共有多少个,估计没人能说得清。《说文解字》有9353字,《字林》有12824字,《字统》有13734字,《玉篇》有16917字。到宋代jvzquC41egyik7mcp{{ouqn0eqs0frhv1
1.文字是什么意思文字汉语解释文字的例句文字缘 文字饮 文字癖 文字交 文字改革 文字禅 古文字学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音素文字 音节文字 押文字 新文字 蟹行文字 图画文字 体目文字 生死文字 拼音文字 蝌蚪文字 科斗文字 骨甲文字 古文字 表意文字 以上内容独家创作,受著作权保护,侵权必究 海词词典,十七年品牌把jvzq<84o0fodv7hp1jgo{~4ugcxdj7ujrAw>'N;';8+99.J7'CJ&;@
2.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摘要】:汉语教学语言文字标准的学术研究和战略规划,是国际汉语教学一项重要的顶层设计。本文建议:国内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和文字标准均宜采用"双轨制"。语言标准上,国内采取"普通话"和"地方普通话"双标准,海外采取"普通话"和"大华语"双标准。文字标准上,海内外均采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_ZLa7237662960jvs
3.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在线查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大约有四千个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 汉字共有多少个,估计没人能说得清。《说文解字》有9353字,《字林jvzquC41j{4iv}uep0ipo8k1
4.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联合通知 (1988年1月26日) 为了适应语文教学及其他方面的需要,特制订《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予发布。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分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两个部分。 jvzq<84ujl4ywsh0eqs04968137298h5246b69;621vbin3jvo
5.文字学研究70年成果推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加速发展,出版事业日益繁荣,学术社团积极成立,科研活动蓬勃展开,为汉语文字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无论是研究的人员和成果,研究的数量和水平,研究的规模和范围,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等,均远远超过1949年以前。同时,时代政治的发展变迁,也为汉语jvzq<84nkpm/ejxu0et0mn~cp1~vg|mwejkoipzq1emul87243731}7243732Bd75:642=d30jznn
6.2026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635汉语基础考研红宝书二、专业二(《汉语文字基础》)(一)近年专业课命题变动及其复习述(二)知识点提示(基础概念分析)1、语言学概论部分;2、专业基础部分;3. 强化练习(考试重难点提示)第三编 历年真题解析第四编 复试篇第五编 编者寄语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及答案: 说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20年之前两门考试科目分别为635汉语、835语言jvzq<84yyy464tfq{ct/exr1Ujuq1mfvc1yikmf1ygt0jjs{w1758?<0jvsm
7.普通话考试中汉语常用字表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普通话考试中汉语常用字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普通话考试中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yzvqpmiwj45:4:437mvon
8.常用字汉语字典(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共2500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发布,共收字3500个。本表为其中的常用字部分,共2500字,覆盖率为97.97%。共2字常用字,笔画数为1的汉字yī一 yǐ乙名字测试 八字精批 八字起名 输入您的姓名: 男 女 出生时间: 共17字jvzquC41|kjjcw3{y37/exr1ejgoi‚tpi|o/j}rn
9.叶玉英本科课程有《古代汉语》《传统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语音史》《<说文解字>导读》《甲骨文金文与商周文化》《大学语文》等。 研究生课程有《汉语文字学》《古文字学》《汉语上古音》《出土文献与汉语上古音概论》《研究生写作方法论》等。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商周至两汉汉语上古音演jvzquC41ejoog|j0zo{/gmz0ep5jpot135621;62:34ivv
10.​如何认识各民族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是一些人在民族语言问题上还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地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看作只是汉族人的语言,似乎强调“汉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就是违背“各民族语言平等”的法律原则。 二是一些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出于民族感情,担心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会导致少数民族文化消亡;三是一些人在民族语言问题上还存在认识误区,片面jvzq<84yyy4k{k3ep1xnvƒhi1z}z1€zy1813B641v813B642;e3:986:0nuou
11.汉语辅助文字拼音汉字方案20180830.doc区分同音字的汉语拼音——汉语辅助文字拼音汉字方案 设计人:金铁军 第一部分 规则 一、简介 拼音汉字方案不是文字改革方案,是在汉语拼音基础之上扩展其功能,设计的一套字母化线型文字方案,作为汉语的辅助文字使用。用于外国人学汉语、中文信息处理以及其他需要使用字母化线型文字的地方。拼音汉字除每个音节的字频最高字采用拼音原型外,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711A5522:52@52237357xjvo
12.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0 现代汉语词典 197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1 增订2500字表 1979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组 12 新华字典 1979年商务印书馆 13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6763字) 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发布 14 标准电码本(7292字) 1983年邮电部 15 六年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生字表(3189字) 1984年人民教jvzquC41jctzw7mvvrio0lto1ktgq8mvon532;5531VXEZWPZXXOVK3ujvsm
13.仓颉像为何镶嵌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铜门上?甲骨文、金文等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孳乳出新字。就文字符号的功能来说,先民们自发明古汉字开始,就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汉字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演化序列,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都全方位地体现出汉字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eo0497626791:>f4;>9:>i9:6?f4j9fdfh73>h7c:7538h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