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网站上就有人发问:现代中国人能读懂古代汉语吗?
有网友回帖道:如果说给任意一个普通中国人一篇古汉语的文章,他/她可能无法完全弄懂整篇文章,但是可能可以猜出大致的意思。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对于他们来说不像是学习一门新语言。虽说句子的结构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汉字的意思在历史的演进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勇先在《英语发展史》里讲得很详细。
公元449年(我国南北朝时期,421年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包含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若干个日耳曼部落入侵不列颠的时候带去的语言就是现代英语的雏形,被学者称为古英语。
目前现代英语中最常用的前100个单词中,有96个来自盎格鲁-萨克逊方言(日耳曼部落方言),诸如the、of、and这类。
承载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文字和典籍,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距今至少3600 年,经历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汉字字形和读音都演变有序,传承可考。今天,受过中等文化教育的青年,稍加训练即可认读先秦文字。
学术界大多认为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的汉字已经出现,中国各地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与末期遗存中的不少“符号”已经具有“文字”特点,有的学者称之为早期“文字”。再晚一些的如距今约4300—41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已经考古发现了可以确认的汉字,而且其一直延续到现在。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可以说是已经“成熟”的汉字。继之,西周青铜器铭文、东周陶文与盟书、简牍、帛书之上的文字,这些是在商周甲骨文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的大篆、小篆及“六国文字”。秦始皇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采取了“统一文字”的“国策”,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加国家文化的凝聚力,作出了永载中华史册的巨大贡献。正是由于秦始皇的统一文字于小篆,经汉唐时代,由小篆至汉隶、楷书,至今使汉字成为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突出代表。
就世界各国而言,类似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团团有话说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一脉相承。时至今日,除中国外,四大古国中哪国文化延绵不断?放眼世界,除汉字外,其余二千年以上文字,其国人还有几人理解含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我们要努力学好汉字,努力继承和发扬好中国文化,让中华文化持续屹立在世界文化之巅,造福世界人民。
作者 | 勤恒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