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4日讯 10月30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2023年会在山东青岛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已累计发展用户1066万,覆盖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的“汉语热”也让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再度大幅扩容。今年,又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1家单位加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截至目前,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已发展50家单位。
全球中文学习联盟纳新仪式
由科大讯飞建设运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共同打造的全球中文学习平台2020年12月落地青岛。平台目标是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努力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发展为汇聚中文学习资源和提供智能化中文学习路径的重要门户。
而随着全球中文学习联盟持续扩大朋友圈,汉语学习者越来越多,青岛成为了世界各国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掌握汉语,逐渐成为重要技能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动,全球学习中文的热情进一步被激发。
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过3000万,中文的国家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一带一路”国家,职场“汉语热”升温明显。过去学习汉语可能是出于热爱,但现在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技能。
据全球教育智库HolonIQ报告显示,中文已成为现在全球增长最快的语言学习市场,预计到2027年,全球中文学习市场体量将翻一番,以每年12.1%的复合年增长率,从74亿美元增长至131亿美元。
国内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今年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受访青年看好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对于未来汉语会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影响力不断提高,61.6%的受访青年认为是东亚,51.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欧洲。
与此同时,中国进一步加大平台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资源和便利。8月16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科技引擎、服务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创新平台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弘扬聚合门户。
国际中文教育蓝皮书发布
专业领域的探索,也在进行中。
在国际中文教育全球中文学习联盟2023年会上,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委托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编撰的《国际中文教育蓝皮书》正式发布。《国际中文教育蓝皮书》从产业的视角梳理了国际中文教育的供需现状与趋势,研究内容包括国际中文教育政策演变和成果展览概括;国际中文教育供给与需求调查分析,包括个案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策略研究,为探索中文传播策略提供了参考。
科技赋能,智能技术覆盖学习全程
互联网时代,语言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形式丰富,渠道多样。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学习将成为全球中文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
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创新是必然选择,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就是典型案例。
该平台引入AI、VR等新技术,创新打造了AI+教育的模式,利用语音评测、文字识别、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覆盖听、说、读、写四大语言学习技能,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打造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中文学习环境,满足学习者学习、工作、培训、考试等需求。
比如,学生可以定制个人专属的“AI中文教师”,在与多媒体交互屏幕的互动中,可轻松愉悦地掌握地道中文表达。
平台还汇聚了庞大的线上专业课程资源库,包括由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专家和优秀教师担任主讲的精品网络中文课堂、与国内高校联合开设的线上直播和录播课程、HSK标准课程、情景教学片,等等,让中文学习者能够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技术的创新、资源的汇聚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在国际中文智慧教育云平台,学生在朗读文章之后可以看到自己读错或者发音不标准的地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通过对4个班级的留学生进行平台使用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明显的几类发音缺陷上,通过在平台进行自主练习和语音评测任务,学生整体发音得到明显改善,正确率提升22%。
数字化、智能化的平台满足了中文学习者多样化、差异化学习需求,提升了中文学习者的数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提高了“教”的效率。
汇聚资源,平台“朋友圈”各具优势
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人与人交流的所有方面。
因此,纳入的领域越多、涉足的行业越深,学习平台的吸引力和优势就越强。
这正式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努力的方向之一。自2019年成立以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开展以服务中文学习者为目标的多方面合作,汇聚了政府组织、商业组织、高校等多元主体力量。
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在首批21家发起单位中,联动了众多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语言类大学,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知名度等优势,助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大踏步前进。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具有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学科背景,对培养有双语优势的汉语教学师资,满足国际教育市场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联盟中,还有不少科技企业的身影,其中,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为全球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创新的翅膀。
为进一步壮大联盟力量,为平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更好地服务各国中文学习者,联盟自成立以来不断汇聚各界力量。今年,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华文学院、成都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烟台大学11家单位加入全球中文学习联盟。
语言是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是了解一种文化最好的钥匙。伴随着全球中文学习联盟不断扩容,以及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契机做大、做优、做强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国际中文教育的已呈现出数字化新生态。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汉语热”将会继续“热”下去。(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于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