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正原文注释及翻译

1.陈太丘①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③!”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④。元方入门不顾。

①陈太丘:陈寔。②陈纪(129—199):字元方,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陈寔之子。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③相委而去:丢弃承诺而离开。委:舍去,丢去。④引:招引,拉。

陈寔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行,约好在中午见,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陈寔就先走了,他走了之后那个朋友才来。那时陈寔的儿子陈纪才七岁,正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陈纪:“你父亲在吗?”陈纪回答:“他等了你很久你都没来,早就走了。”那位朋友便怒了,说:“不是人啊!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陈纪说:“您跟父亲约好中午一起走,您自己中午没来,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其父亲,这是不懂礼仪。”这位朋友很惭愧,下车想拉陈纪。可是陈纪转身就回家了,头也不回。

陈纪小小年纪,说话有理有据,令这位迟到的客人哑口无言。厉害。

2.南阳宗世林①,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②,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①宗世林:宗承,生卒年不详,字世林,南阳郡安众(今河南镇平)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人物,在历史上并无过多记载,但显然德行很高。②司空:官名,掌管水土之事,参议国事,是三公之一。曹操于建安元年(196)任司空。

南阳的宗世林,和魏武帝曹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很看不上曹操的为人,不愿和曹操结交。曹操做了司空后,总揽朝政大权,特地委婉地问宗世林:“你看我现在可以和你结交了吗?”宗世林回答:“我如松柏的志气依然在。”宗世林因为忤逆曹操而被疏远,官位和他的德行并不匹配。然而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在他的座前行跪拜礼。他受到的礼遇就是这样。

世俗之人,最善于趋炎附势,欺软怕硬,而真名士,见弱者不欺侮,见强者不谄媚,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会让人尊敬。

3.魏文帝受禅①,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②,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①受禅:指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而称帝。②华歆:《德行》篇已有介绍。曹操召华歆为议郎,后任尚书令、御史大夫。建安十九年(214)秉承曹操意旨领兵入宫收杀皇后伏氏,灭其族。曹丕即帝位后,迁为司空。服膺先朝:指不忘汉朝。两人都当过汉朝的臣子,要表示不忘汉室之恩。

魏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陈群脸上有忧愁的神色。文帝问他:“朕顺应天命当了这个皇帝,你为何不悦?”陈群回答:“臣和华歆曾经都在前朝为官,如今虽然欣喜能得到圣上教化,可是缅怀过去的心情还是难以避免,不小心流露在了脸上。”

不管说得多么光明正大,曹丕称帝还是属于篡权,其父曹操一辈子想做而最终没敢做的,他做了,自此之后,南北朝权臣篡位之事数不胜数。其实陈群所忧愁的,是权臣篡位的这种事一旦开了头,后面就会让人有样学样。这不,曹魏很快就被权臣司马懿一族取代,而司马家族的晋朝几乎也都被权臣控制。

4.郭淮①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②。淮妻,太尉王凌③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①郭淮(?—255):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阳曲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②战庸:战功。庸即功劳。③王凌(172—251):字彦云,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历任司空、太尉,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晚年反对司马懿夺取曹爽兵权,反抗司马家族失败后自尽,这里郭淮之妻受到了影响。

郭淮担任关中都督的时候,非常受民众喜爱支持,也曾屡立战功。他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由于受到王凌与司马懿为敌之事的牵连,要被一起诛杀。派遣来抓捕王凌妻子的人气势汹汹,郭淮让妻子装备好衣服行李,在规定的日子里起程。辖州与自己府内的文武部下以及百姓们都劝说郭淮干脆举兵,然而郭淮不允许。到了时间,他让妻子出发,州内群众痛哭流涕呼号悲痛,一路追随依依不舍的竟然有数万人之多。等他妻子走了数十里路后,郭淮忽然命令部下前去追回夫人,于是部下文武官员飞驰而去,如同去救被斩首者一般着急。等到夫人被追回来之后,郭淮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上书:“我的五个孩子哀痛思念,想念他们的母亲。若是他们的母亲死了,这五个孩子也难以为生。若是五个孩子没了,我郭淮也无法苟活。”司马懿上表当时的魏帝,特意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司马懿当时已经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任何反对他的人都被诛杀,山雨欲来风满楼,郭淮不是不想反叛,而是力所不逮,此事发生之后没几年,郭淮就去世了,显然对抗司马家族已有心无力。司马懿之所以不杀郭淮妻子,也是投鼠忌器,生怕逼反了他。

5.诸葛亮之次渭滨①,关中震动。魏明帝②深惧晋宣王③战,乃遣辛毗④为军司马⑤。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⑥,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⑦,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作为三国时期谋士的代表人物,诸葛亮一生的故事为大众所熟知,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联孙吴,数次北伐曹魏。公元234年出兵渭水南五丈原攻魏,魏遣大将军司马懿领兵防御。次:临时驻扎。②魏明帝:曹叡(204—239),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任皇帝(226—239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即位初期在稳定政权、制定法典等方面都有功德,但后期较为奢侈,留下不良影响。死后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③晋宣王:即司马懿。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支持曹操称帝,后辅助曹丕登基,曹丕死后又辅佐魏明帝曹叡,逐步控制了曹魏政府实权。他死后,次子司马昭称帝,追谥他为宣王,后又被司马炎追尊为宣皇帝,庙号高祖。④辛毗:生卒年不详,字佐治,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辅佐曹魏三代帝王的曹魏大臣,为人刚正,执法严明。⑤军司马:应为“军师”。晋代为避司马师之讳,改称“军司”,“马”是本书流传中产生的衍字。⑥陈:通“阵”,排列成阵。诱谲:欺诈。觇(chān):侦察。⑦黄钺(yuè):用黄金装饰的斧,是帝王赐给主管征伐的重臣的。这里表明辛毗奉命监军。

诸葛亮出兵北伐,军队暂时驻扎在渭水南岸,此事引起关中魏国的内外震动。当时魏明帝曹叡非常忧惧司马懿会出战诸葛亮,所以派遣了心腹辛毗去军中担任军师。司马懿和诸葛亮隔着渭水分别陈列了军阵之后,诸葛亮设计想要诱骗司马懿迎战,果然一些计策使得司马懿勃然大怒,想要重兵出战。诸葛亮派遣的间谍探听情报回来报告:“有一个老匹夫,手执黄钺,站在军营门口,不让军队出来。”诸葛亮说:“这个人必定就是辛毗了。”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中国人熟悉的一对老对手了,司马懿也正是因为诸葛亮对魏国北伐的压力,才能步步掌权,某种意义上,也是诸葛亮这个一生之敌成就了司马懿。

6.夏侯玄既被桎梏①,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②。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③。”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④,颜色不异。

①夏侯玄(209—254):字泰初,一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夏侯玄和何晏齐名,是玄学清谈的开创者之一。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杀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但密谋泄露,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桎梏(zhìgù):原意为脚镣和手铐,代指拘捕。②廷尉:官名,九卿之一,掌管诉讼刑狱之事。③刑余之人:受过刑的人。闻命:听从命令。这里说未敢闻命,意即不愿与之交往。④东市:行刑的地方,法场。汉代在长安东面的市场行刑,故后代通称法场为东市。

夏侯玄被逮捕后,钟毓当时担任廷尉,他弟弟钟会先前曾想结交夏侯玄而不得,这时趁机戏弄夏侯玄。夏侯玄说:“我如今虽然是受刑之人,也没兴趣和你来往。”随后夏侯玄即使经受严刑拷打,也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赴法场行刑,还是面不改色。

面对死亡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品性,夏侯玄不只是擅长清谈,在危急时刻,也能体现大丈夫的骨气。

7.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①。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①夏侯泰初:即夏侯玄。陈本:生卒年不详。字休元,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三国时曹魏将领、大臣。司徒陈矫之子、大司马陈骞之兄。官至镇北将军,袭父爵东乡侯。有一子陈粲。

夏侯玄与广陵郡的陈本向来关系亲近。一次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本母亲面前喝酒吃饭时,恰逢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直接就走到了堂屋门口。夏侯玄随即起身说:“志同道合者可以一起,道不同者不可杂乱其中。”

这个事是这样的,夏侯玄在当时是偶像级人物,不仅出身高贵,长相英俊,而且谈吐过人,当时很多人都想结交。陈本的弟弟陈骞一直也想结识夏侯玄,然而夏侯玄觉得他和陈本虽然是同道中人,和陈骞却不是一类人。按照道理是应该让陈骞亲自去拜访夏侯玄,得到夏侯玄同意之后才能结交的,这次在陈本家做客,如果他弟弟这么进来了,就不符合夏侯玄交友的规矩。夏侯玄这么一说,陈骞就明白了,随即走了出去。

8.高贵乡公薨①,内外喧哗。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②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①高贵乡公:指曹髦(máo,241—260),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曹魏第四位皇帝,因不满司马兄弟专权,亲自带兵去讨伐,结果被司马师手下贾充带人诛杀,死后谥号高贵乡公。②陈泰(?—260):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早年任散骑侍郎,后袭封颍阴侯,历官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因曹髦被杀,悲愤交加而死。

高贵乡公被杀,朝野内外舆论喧哗。司马昭问侍中陈泰:“现在该如何平息此事?”陈泰说:“唯有诛杀贾充以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说:“可以比这更轻一点吗?”陈泰回答:“此罪只有更重的处罚,没有更轻的了。”

弑君这种事,古今中外都是大新闻。曹髦之所以死掉,一方面是因为他年轻气盛,另一方面也是司马氏的势力太过强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说的。最后贾充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还成了西晋开国大臣,顶罪的是贾充的手下,亲手杀死皇帝的成济。所以时势使然,皇帝没了实权,也就没了威严。

9.和峤为武帝所亲重①,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质如初。”

①和峤曾多次向晋武帝司马炎谈起担心太子司马衷不能继承国家大业,武帝不以为然。

和峤备受晋武帝司马炎的青睐看重。一次晋武帝问和峤:“东宫太子最近似乎愈加成熟精进了,爱卿帮我去探看探看。”和峤就去了,回来之后被问如何,就回答:“皇太子的资质与当初并无不同。”

司马衷是著名的白痴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有许多臣子非常不看好他,不过司马炎却对其抱以厚望。封建王朝的皇位传承,不仅仅是一家人的事,更是影响国家的命运,司马炎建立了西晋,却把皇位传给了平庸无能的司马衷,皇室内部不满之人很多,许多有野心的人开始作乱,“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朝很快崩溃。和峤是明白人,知道德不配位必会导致灾殃。

10.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①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①诸葛妃:指司马懿的儿子琅琊王的王妃,晋武帝的婶母,诸葛靓的姐姐。

诸葛靓后来归顺了晋朝,被任命为大司马,然而他不回应皇帝的召命。因为父辈的原因,与晋朝皇室有宿怨,所以常常背对洛水方向落座。诸葛靓本人与晋武帝司马炎少时是好友,晋武帝很想见他,却没有什么由头,于是就让诸葛靓的姐姐,自己的叔母诸葛妃请他过来。诸葛靓到了之后,晋武帝就到诸葛妃子那儿去见他。两人行礼喝酒,酒正酣时,晋武帝说:“你还能回忆起我们曾经一起玩耍的交好岁月吗?”诸葛靓说:“臣恨自己不能够吞炭漆身以报仇雪恨,今天竟然还和皇上见面。”于是痛哭流涕。晋武帝因此而感到惭愧悔恨,自觉地退了出去。

这篇尤为动人,国仇家恨交织在少时好友身上,历史的风风雨雨之下,大人物也有普通人的无能为力与痛苦难过。

11.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①,然后爵之。”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谣②,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①王武子:即王济。按:和峤是王济的姐夫,所以武帝对和峤说这样的话。②尺布斗粟之谣:比喻兄弟不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汉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后来有首民歌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晋武帝司马炎对和峤说:“我打算先痛骂王济一顿,然后再封给他爵位。”和峤说:“王济俊杰豪爽,这样恐怕并不会让他屈服于圣上。”晋武帝于是召见了王济,一顿严苛批评为难他,然后问:“你感到惭愧不?”王济说:“我一想起'尺布斗粟’的民谣,经常为陛下感到羞耻。有些人可以让关系疏远的变得亲近,臣却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对此我觉得有愧于陛下啊。”

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他弟弟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武帝有所忌惮,故而放逐弟弟远离京城。王济极力劝谏,触怒了武帝,因此被责,并降职。这里王济引用“尺布斗粟”之谣来讽刺晋武帝不听劝诫,疏远兄弟。其实这里涉及封建王朝的帝位传承问题,很麻烦。晋武帝宁可传位给白痴太子司马衷,也不愿意传给弟弟——聪慧贤德的司马攸,也难怪西晋会灭亡。

12.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①,朝士悉祖。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济②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须臾,和长舆③来,问:“杨右卫何在?”客曰:“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①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可谓文武双全。杜预父亲杜恕本是高官,因获罪被贬为庶人。杜预后娶司马昭妹妹为妻,出任尚书郎。顿:停留。七里桥:在洛阳城东,京城士人送往迎来,常在此处。②杨济:生卒年不详,字文通,弘农华阴人。出身弘农杨氏的传奇世族。晋武帝武悼皇后杨芷之叔父、杨骏之弟。历任镇南、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③即和峤,字长舆。

杜预到荆州上任,停留到七里桥时,朝中的官员全部都来饯行。杜预少年时出身贫寒,素来喜好豪迈侠客之风,却不受他人的待见。当时的杨济已经是名门之中的豪杰俊雄,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还没坐下就离开了。不久后,和峤到了,问人:“杨济不在吗?”有位客人说:“之前来过,坐了不久就离开了。”和峤说:“他一定在大夏门下骑马游玩。”于是来到大夏门,杨济果然在那里观赏兵士们的骑兵操练。和峤把他抱入自己车内,共同坐车回去聚会,入座如初。

当时对出身看得很重,杨济之所以离席而去,是觉得杜预身为罪臣之后,如今和自己一样成了外戚,而且官做得比自己还大,感觉不舒服。

13.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在连榻坐。时亦有裴叔则①。羊稚舒②后至,曰:“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请裴追之,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杜许。

①裴叔则:即裴楷,字叔则。②羊稚舒:即羊琇(236—282),字稚舒,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人。西晋时期外戚及大臣,出身名门望族“泰山羊氏”,其父羊耽在曹魏官至太常,为晋景帝的景献皇后羊徽瑜的堂弟,西晋名将羊祜的堂弟,晋皇室的外戚,恃宠而骄,奢侈放恣。

时逢杜预官拜镇南将军,朝中官员皆来祝贺,一众人等都坐在可坐数人的连榻上。当时裴楷也在场。羊琇后来才到,说:“杜预竟然用连榻待客!”不落座就走了。杜预请裴楷去追他回来,羊琇骑马走了几里地停下了,接着就和裴楷一起回到杜预家。

这个羊琇和前文的杨济一样,因为是皇亲国戚,所以傲慢骄纵,对杜预有些看不上,稍有不顺心,转头就走。他的结局是后来失宠而病,郁郁寡欢而死。

14.晋武帝时,荀勖为中书监,和峤为令①。故事②:监、令由来共车。峤性雅正,常疾勖谄谀。后公车来,峤便登,正向前坐,不复容勖。勖方更觅车,然后得去。监、令各给车,自此始。

①荀勖(?—289):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中书监、令:晋代设中书监和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掌管机要。监和令是同等的,不过监在令之前。②故事:旧的典章制度,成例。

晋武帝在位时期,荀勖担任中书监,和峤担任中书令。按照惯例,中书监和中书令应当一起坐一辆马车上朝。因为和峤生性风雅正直,总是很厌恶荀勖阿谀奉承的性格。于是之后每次公车过来接送,和峤一上车就往前坐,不给荀勖坐下来的空间,荀勖只能另外找一辆车自己过去。从此之后,中书监和中书令就分别派车上朝。

道不同,不相为谋,魏晋的名士爱憎非常分明,倒也敞亮。

15.山公大儿著短帢①,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①短帢(qià):一种轻便小帽。戴帢帽见客,是一种不讲究礼节的做法。

山涛的大儿子头戴便帽在车上随意倚靠着。晋武帝司马炎想要见他,山涛也不敢推辞,就问儿子的意见,结果儿子表示不愿意去。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个儿子胜过山涛。

你可以理解为山涛儿子不畏权势,也可以理解为他还年轻气盛。这里的大儿子是山该。

16.向雄为河内主簿①,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②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门郎③,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④。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⑤,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①向雄(?—286):字茂伯,河内山阳(今河南修武西北)人,彭城太守向韶之子。河内主簿:河内郡的主簿。②刘淮:字君平。历官河内太守、侍中、尚书仆射、司徒,曾任镇东将军。③黄门郎:官名,也称黄门侍郎,职责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④“古之”两句:摘自《礼记·檀弓下》。君子指达官贵人。⑤戎首:指挑起争端的人。

向雄担任河内郡主簿的时候,有一件公事本与他无关,然而太守刘淮怒气正盛,莫名其妙牵连到他,动用杖刑之后,还把他赶走了。后来,向雄调任黄门郎之后,刘淮担任侍中,两人虽有上下级的从属关系,却从来不说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之后,下令让向雄主动恢复关系,交好刘淮。皇命难违,向雄只能去拜访刘淮,行礼后说:“我是因为皇命不可违才来的,不过我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早已恩断义绝,还能怎样?”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晋武帝听闻两人关系还是不好,就生气地问向雄:“朕不是让你们要和睦相处吗?怎么还是这么绝情?”向雄说:“古代的君子,都按规矩礼法推举官员,也按规矩礼法罢免官员;如今的君子,推举之时亲得要抱到膝盖上一样,罢免的时候就像要把人推到深渊里一样决绝。刘淮对我做过的事,我最多能做到不去招惹他就已经万幸了,怎么可能还去和他亲近?”晋武帝听完向雄的话,也就随他了。

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是方方面面决定的,不是你想和睦就能和睦这么简单的,两个人不合拍且有仇隙,纵然你是皇帝,再怎么勉强也是徒然。

17.齐王冏①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设宰会,召葛、董艾等共论时宜②。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③。今逼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等不自得而退。

①齐王冏(jiǒng):司马冏(?—302),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惠帝永康二年(301)赵王司马伦自称皇帝,以惠帝为太上皇。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迎惠帝复位,后任大司马,并专擅国政,行事骄纵妄为,次年为长沙王司马乂所杀。②宰会:招待僚属的宴会。葛(yú):在齐王手下任从事中郎。董艾:原为县令,齐王起兵时兼任右将军。时宜:当时的需要,这里指时政。③备常伯:备用为常伯。这是谦辞,表示自己不称职。常伯是官名,上古曾设此官,后来也用来称天子左右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就是常伯。操丝比竹:指吹弹演奏。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法服:法定的服装。先王按尊卑等级制定五服。

齐王司马冏担任朝中大司马,辅理国政,嵇绍当时任侍中,去向司马冏咨询事宜。司马冏安排了宴会,召来葛、董艾等人一同讨论当前政事。葛等人对司马冏说:“嵇侍中擅长丝竹音乐,您可以让他表演一下。”随后还让人送上乐器,然而嵇绍推辞不接受表演。司马冏问:“今天众人一同欢聚,您为什么要推辞呢?”嵇绍说:“司马公辅助皇室,为人处世应该为众人之楷模。在下人微言轻,终究也是备用为常伯之位,丝竹弦乐,这是乐官的工作,我不能穿着先王制定的官服却做着伶人的事情。不过既然今天您命令了,我也不敢完全推辞,应当让我脱下这身官服,换上私人服饰再表演,这是我嵇绍的真心实意。”葛等人一听自觉没趣,就都退了出去。

很难说葛、董艾有没有故意为难羞辱嵇绍的意思,不过嵇绍的回复也是得体大方,进退适宜。

18.卢志①于众坐问陆士衡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士龙③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④!”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

①卢志(?—312):字子道,范阳涿(今河北涿州市)人,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谋士,历任成都王左长史、中书监。父亲是魏朝卫尉卿卢珽,祖父是魏朝司空卢毓。②陆士衡:即陆机。他的父亲是吴国大司马陆抗,祖父是丞相陆逊。按:魏晋人重视避讳,不能当面说出对方长辈的名字,直指祖父、父亲名字,最为无礼。③士龙: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陆机的弟弟。④鬼子:对人的憎称。孔氏《志怪》说,卢志的远祖卢充曾因打猎而入鬼府,与崔少府的亡女结婚而生子。陆机因此骂卢志是鬼的子孙。

卢志公然无礼地问陆机:“陆逊、陆抗是你的什么人?”陆机回答:“就如你跟卢毓、卢珽的关系。”陆云不由大吃一惊。出门以后,陆云对哥哥说:“没必要这么说话吧!他可能是真的不清楚内情呢?”陆机正色道:“我们父亲、祖父天下闻名,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鬼儿子竟然如此无礼!”时人评价陆家兄弟,一向难分优劣,而谢安就拿这件事做出了判定。

谢安是认为陆机直爽快意为优。魏晋时期名人真是不能随便说话啊,任何言语举止都会被人用来当作评判优劣的依据。这件事孰优孰劣,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了。

19.羊忱①性甚贞烈。赵王伦②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军事。使者卒至,忱深惧豫祸,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发,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①羊忱:生卒年不详,字长和,东晋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市)人。历任太傅长史、扬州刺史,迁侍中。②赵王伦:赵王司马伦(?—301),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杀皇后贾氏,自为相国。羊忱因此不愿在他手下做官,怕惹祸。

羊忱生性忠烈纯粹。赵王司马伦担任相国的时候,羊忱为太傅府长史,司马伦便任命他参相国军事。使者突然到来,羊忱很是忌惮,深为担心被连累惹祸上身,没有时间备好马匹,匆忙之间骑上了还没安上马鞍的马匆匆离去。使者一路追赶,羊忱因为擅长射箭,向使者不停射箭,这让使者不敢再追赶,终于得以脱身。

“八王之乱”的时候,明白人都知道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20.王太尉不与庾子嵩①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②不得为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①王太尉:王衍。庾子嵩:庾敳。②君:对对方的尊称。王衍对庾敳原是可以称呼“卿”的,可是他用了尊称的词。

太尉王衍不愿和庾敳交往,可是庾敳却老是用卿来称呼他,表现得很亲昵的样子。王衍说:“你不要这么称呼我啦。”庾敳说:“卿只管称我为君,我也只管称卿为卿;我喊我的,卿用卿的。”

卿在当时是一种比较亲密的第二人称叫法,王衍不愿意也是理所当然,庾敳这人脸皮也是厚。

21.阮宣子伐社树①,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①阮宣子:即阮修。社: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社坛都叫社。

阮修要砍掉社坛边的树,有人要制止他(认为他亵渎神灵)。阮修说:“如果社坛有神灵,砍树与神灵有什么关系?如果砍了树,社坛也就没用了,那就说明社坛上没有神灵;如果树上有神灵,树上这个神灵成了社坛的神灵,那么砍了树只是移动了神灵的位置,也不冒犯。”

很明显,阮修是无神论者,用一套逻辑分析使人哑口无言。

22.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阮修谈起有没有鬼神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人死了以后会成为鬼,独独只有阮修认为并没有鬼。他说:“如今见过鬼的人都说鬼穿着生前的衣服,人死后有鬼,难道衣服也有鬼吗?”

23.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①。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②。周、王诸公并苦争恳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③。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①元皇帝:指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第一个皇帝,原本立司马绍为皇太子,司马绍是东晋第二个皇帝晋明帝。司马睿后来宠幸的郑妃,生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第八位皇帝。郑妃并不是皇后,是司马昱的儿子孝武帝司马曜追尊为太后的,所以这里称郑后。晋朝皇帝的称帝时间都不长。登阼(zuò):登上帝位。②伦:顺序。按:宗法制度下,立嗣要立嫡、立长,否则就不合伦理。储副:太子,下文又称皇储。③周、王:周、王导,即下文的周侯、丞相。刁玄亮:刁协(?—322),字玄亮,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东晋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

晋元帝登基以后,非常宠幸郑妃,一度想废了太子司马绍而改立郑妃的儿子司马昱为太子。朝廷中的官员都认为废长立幼不合传统伦理,再说太子司马绍聪慧俊才,英武果断,更适合做储君。周和王导等诸公都为此苦苦争取,言辞恳切,唯独小人刁协想要奉迎少主来迎合晋元帝的心意。晋元帝想要实施太子的废立,担心周、王等人不会同意,就先召唤周和王导入宫觐见,然后把诏书交给刁协,趁着两人不在的时候去公布。周和王导入宫之后,刚走到台阶上,晋元帝已经事先安排了传诏的使者拦着他们不让他们上去,使者让两人去东厢房休息。周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退了下去。王导立即推开使者,径直上前到了晋元帝的床前,问:“不知到底为何召见我们?”晋元帝默不作声,只好从怀中掏出黄纸诏书一把撕裂,扔掉。自此之后,太子的地位才算稳固下来。周不由感慨惭愧道:“我总说自己胜过王导,如今才知道我不如他呀!”

自古以来,废立太子的问题都是敏感问题。王导能够坚持己见,是为了朝廷。晋元帝愿意听取意见,是因为他的皇位毕竟是在王导等世家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这里晋元帝想耍个调虎离山的小计策,结果被王导看穿了,而周没看出来,所以周觉得自己不如王导。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①。对曰:“培②无松柏,薰莸③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①陆太尉:即陆玩。②培(lǒu):小土坡。③薰莸(yóu):薰是香草,莸是臭草。

王导到江南之初,想要多结识攀缘一些吴地的名士,还向太尉陆玩请求结成儿女亲家。陆玩却回应:“这个小土坡呀,长不出松柏高木,香草和臭草呢,也不能放在一个器皿之中。我陆玩虽然不怎么样,却也不能领头做违背人伦规矩的事。”

别说盛行门阀制度的东晋,门当户对的理念到现在都很顽固。其实王导的出身已经很好了,只是陆玩身为南方士族,有看不起北方士族的思维定势。说出这话的陆太尉,还是以“宽厚儒雅、谦虚有器量”出现在史书评价中的,可见当时的门户之见有多么强大。再者,其实拒绝也没什么,但说这么难听的话,就是给王导找不痛快了。

25.诸葛恢①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②害,改适江虨③。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④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婚⑤,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尔耳!”

①诸葛恢(284—345):字道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曹魏镇东大将军、司空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诸葛靓之子,东晋时期重臣,名士。②苏峻(?—328):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人,安乐相苏模之子,晋朝将领、叛臣。初任郡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于咸和三年(328)以讨伐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③江虨(bīn,?—368):字思玄,西晋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镇)人,江统之子。博学知名,兼善弈,为中兴之冠。其妻诸葛文彪是诸葛恢的长女,在庾会被苏峻杀害后改嫁江虨。④谢尚书:即谢裒(282—346),字幼儒,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陈郡谢氏,东晋元帝的吏部尚书,谢安之父。⑤世婚:世代联姻的人家。

诸葛恢的大女儿嫁给了庾亮的儿子,二女儿嫁给了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庾亮的儿子被苏峻杀害后,大女儿又改嫁给了江虨。诸葛恢的儿子娶了邓攸的女儿。当时的尚书谢裒想要让诸葛恢的小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谢石,诸葛恢说:“羊家、邓家和我们是世代姻亲,江家是我照顾的,庾家是照顾我的,我不能让女儿和谢裒儿子成亲。”后来诸葛恢死后,两家人终究还是成了亲家。结婚那天,王羲之到谢家去看新娘,看到新娘身上还留有诸葛恢活着时的礼法举止,非常端庄静谧,妆容服饰整洁肃然。王羲之不由感叹:“在我活着的时候要是嫁女儿,也只能做到这程度了吧!”

这些人物关系细说的话就复杂了。诸葛恢、庾亮都是东晋士族的代表人物,而谢裒出身平凡,乱世之中跟对了主人才发达起来。后来司马家的皇帝为了抑制南方的士族势力,培养从北方带来的谢家,才让谢家越来越显贵,后来谢安当了丞相,谢家更是风头一时无两。所以诸葛恢活着的时候不愿意嫁女儿给谢家,他死后,谢家也兴起,而诸葛氏渐势单力薄,这才肯嫁女给谢家。说起来,都是世态炎凉,政治联姻,只有利益,没有情谊,这种事古往今来都太多了。

26.周叔治①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智恚②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③!”

①周叔治:周谟,生卒年不详,字叔治。是周(周侯)和周嵩(仲智)的弟弟。周嵩(?—324):字仲智,汝南安成人,周之弟。为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凌物。元帝朝,累迁御史中丞。②恚(huì):生气。③奴:即阿奴,是尊对卑、兄对弟的爱称。

周谟要出远门去赴任晋陵太守,他的哥哥武城侯周和周嵩去送别。周谟觉得兄弟分别很是伤感,眼泪鼻涕流不停。周嵩看了很生气,说:“你怎么跟个妇女似的,与人分别,只会哭哭啼啼。”于是就丢下弟弟离开了。周单独留了下来,与弟弟喝酒闲聊,临别的时候流着眼泪,轻抚弟弟的背嘱咐:“阿奴,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兄弟性格迥然不同,我倒觉得周更有人情味。

27.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始入户,刁下床对之大泣,说伯仁昨危急之状。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①于户侧。既前,都不问病,直云:“君在中朝,与和长舆②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径便出。

①辟(bì)易:退避。②长舆,即和峤。

周任吏部尚书时,有一晚在办公的地方突然生了病,很是危急。当时刁协是尚书令,赶紧设法营救他,悉心照顾,待周非常亲切友善,过了一会儿,病情稍微减轻了些。次日天亮,让人通知了周的弟弟周嵩。周嵩火急火燎地赶来之后,刚一进门,就看到刁协过来当着他的面大哭,诉说昨晚周病情多么危险。周嵩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个耳光,打得刁协退到了门口。周嵩走到哥哥床前,问也不问病情,直接说:“你在西晋时,可是和和峤这样的人齐名的,怎么可以跟刁协这种小人有交情呢?!”说完就走了。

刁协性格强悍,又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且和世家之人矛盾颇深,常因酒醉失言,说当朝官员的坏话,因此令一众士族厌恶。不过一码归一码,这件事情上毕竟人家救了周嵩的哥哥,周嵩当场甩人耳光,还骂自己哥哥,不但不地道而且不礼貌。其实说到底,还是怕与刁协有关联会影响自家的名声。

28.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①。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①狼籍:行为不检点。

王含担任庐江郡太守时,贪污腐败,声名狼藉。王敦为了护着自己的哥哥,特地在众人面前称赞其兄说:“我哥哥在所辖郡内一定管理得很好,庐江的百姓名士都交口称赞他。”当时何充是王敦手下的主簿,也在座下,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我所听闻的跟您说的不一样。”王敦一时沉默不语,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不已,然而何充神色坦然自若,并无异色。

人人都忌惮王敦的权势,自然是不敢反驳,不过何充之所以这么有骨气,主要也是因为王敦与何充有亲戚关系,算起来是王敦的外甥。不过何充因为这件事还是得罪了王敦,之后被降职了。

29.顾孟著①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②。

①顾孟著:顾显,生卒年不详,顾荣的侄子。晋元帝时期为散骑侍郎。②衿契:意气相投的朋友。

顾显有一次对周劝酒,周却不肯喝。顾显就转而向柱子劝酒,还对柱子说:“难道你就这么把自己当成栋梁吗?”周听了这话反而很开心,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投的好友。

这是说周“你不要摆架子”,周听了觉得有趣。魏晋人物很多地方还蛮可爱的。

30.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①,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①仆射:官名,是尚书省的副职。

晋明帝司马绍在西堂召集众大臣举行宴会,还没有喝得大醉的时候,明帝问道:“今天名臣共聚,你们说此情此景和尧、舜之时相比,如何呀?”当时周担任尚书仆射,抬高了嗓门大声说:“虽然都是做君主的,哪里能有资格跟那种圣贤的统治相比?”明帝勃然大怒,回宫之后,还亲手写了满满一张黄纸诏书,交给廷尉收好,让他们去逮捕周,心想着干脆杀了他得了。没过几天,晋明帝却又下诏释放了周。群臣去看望周,周却说:“一开始我就知道我不会死,罪不至此嘛。”

周也是直言不讳,当众拆台,虽然罪不至死,也确实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31.王大将军当下,时咸谓无缘尔。伯仁曰:“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且人臣安得称兵以向朝廷?处仲狼抗刚愎,王平子①何在?”

①王平子:王澄。曾任荆州刺史。名望超过王敦,为王敦所忌惮。王敦任江州刺史时,王澄去拜访,因轻侮王敦,被王敦杀害。按:这里以王平子为例说明王敦的人品很差。

王敦要率兵东下都城夺权,舆论都认为他找不到借口。周说:“如今的天子并非尧舜之类的圣贤,怎么可能没有过错!而且做人臣子的,哪能起兵对抗朝廷!王敦狼子野心,刚愎自用,你看王澄如今在哪儿呢?”

真要造反夺权,有的是借口,不过周认为王敦人品很差,狂妄自大,迟早还是要造反。

32.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①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①温太真:温峤,曾任太子中庶子(即太子的近侍官),得到司马绍的恩宠。司马绍即位为明帝后,调任中书令。王敦畏惧晋明帝倚重他,便请他出任自己的左司马。

王敦已经带兵逼近建康城,暂时把船停在石头城,打算废掉晋明帝。有一次宾客满座,王敦知道明帝素来聪明,打算用不孝的罪名废掉他。言谈之中每每提及明帝不孝的事,而且还说:“这些都是温峤说的。温峤曾经做过东宫卫率,后来又做了我的司马,所以他非常清楚。”片刻之后,温峤到了,王敦于是摆出威严的神情,问温峤:“你觉得皇太子人品如何啊?”温峤回:“小人哪能洞悉君子的人品?”王敦声色俱厉,想用自己的威严权力使温峤顺从自己的意思,于是重新问了一遍温峤:“太子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德行啊?”温峤回答:“太子深邃远大,远远不是我这样的人可以观测得出来的;不过他向来按照礼节侍奉双亲,可以说相当孝顺了。”

温峤不畏权势,当场打脸王敦,实在是因为王敦想要篡位之事不得人心。

33.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谓周曰:“卿何以相负?”对曰:“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

王敦公然反叛之后,兵临石头城,周前去见他。王敦问周:“你为何辜负我?”周回答:“你举兵谋反,下官不才,率领六军迎战,可是王师却萎靡不振,要说辜负,这才是我辜负你的地方。”

王敦说周辜负他,是因周曾被杜弢所困,投奔王敦,被王敦收留。故此王敦认为自己对周有恩。

34.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①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②将执简而进矣!”

①钟雅(?—329):字彦胄,颍川长社人。晋朝官员,官至侍中。聪明好学,仁义礼智,风骨刚正。②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以记事不加隐讳、秉笔直书著名。

苏峻的叛军兵临石头城,文武百官纷纷逃难躲避,唯有侍中钟雅独自留在晋成帝身旁。有人对钟雅说:“看到机会就前进,知晓困境就撤退,这是从古到今的道理。阁下生性耿直忠义,必然不被贼寇所容。为何不见机行事,而要坐以待毙呢?”钟雅回答:“国家有乱不能匡正,君上有难不能相助,反而各自逃难以求幸免,我怕董狐在的话,就要拿着竹简冲过来啦!”

钟雅的意思,是要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求苟全性命于乱世。

35.庾公临去,顾语钟后事,深以相委①。钟曰:“栋折榱崩②,谁之责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③!”钟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④!”

①“庾公”句:此则承前一则。晋成帝于公元325年即位时尚在幼年,庾亮与王导等参辅朝政。苏峻反,百僚奔散。“庾公临去”就是指这件事。②栋折榱崩:房子塌了,比喻国家危亡。按:庾亮身为佐命大臣临危逃走,钟雅意含谴责。榱,椽子。③克复之效:指收复京城,迎帝还都。按:公元328年陶侃和温峤、庾亮等人一起平定了苏峻之乱,329年奉成帝还都。④荀林父(?—前593):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师救郑国,结果大败。荀林父请晋侯处死自己,被劝止。晋侯仍让他官复原职。宣公十五年(前594)荀林父打败了赤狄,灭了潞国。

苏峻之乱,庾亮正要出逃,回头又向钟雅托付了之后的事,委托他承担重任。钟雅说:“国家危亡,是谁的责任啊?”庾亮说:“如今事已至此,就不要再说这些话了,你还是期待我们早日收复京城吧!”钟雅说:“我看阁下不愧是荀林父啊!”

苏峻之乱,庾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钟雅难免有怨言。

36.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①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群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②。虽阳和布气③,鹰化为鸠④,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①孔群:字敬休,东晋会稽山阴人也,官至御史中丞。好饮酒,性不羁。横塘,地名,在建康淮水南,沿长江筑长堤,叫作横塘。匡术:原为阜陵令,后随苏峻反叛,苏峻攻破京城时,将成帝迁入石头城,百姓拘于后苑,匡术就是防守人。苏峻兵败后,匡术归降。②厄:困苦,灾难。匡:地名。孔子到宋国去,经过匡地,匡简子派兵围攻他。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一起唱歌,以示礼义教化,结果匡人解围。③阳和:春天暖和的气候。布:散布。④鸠:即布谷鸟。

苏峻之乱时,孔群在横塘被匡术威胁。后来叛乱平息之后,王导保全了匡术的性命,在之后一次聚会中趁着众人谈笑时,王导让匡术给孔群劝酒,来消除他们在横塘之事上结下的仇怨。孔群回答道:“我的德行不如孔子那样的圣人,遭遇的困境却和孔子当年遇到匡人一样。虽然春暖花开,气候回暖,老鹰变成了布谷鸟,但对于认识它的人来说,依然会憎恶它的眼睛。”

37.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①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孔慨然曰:“昔肃祖②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③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①孔廷尉:孔坦初,任廷尉,后迁侍中。②祖:指晋明帝。明帝的庙号为肃宗。③俎(zǔ):砧板。

苏峻之乱平定以后,王导、庾亮等大臣想让孔坦任职丹阳尹。战乱流离之后,百姓生活困苦。孔坦激愤地说:“当年先帝驾崩之时,诸位都亲自在御床前共同领受了先帝的恩典与赏识,一起接受了遗诏。我才能微小地位低下,不在其列。现在有了难处,就把我推到前面,我现在就像是砧板上的臭肉,只能任人细切罢了!”说完拂袖而去。大家就不再提起了。

38.孔车骑与中丞①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因往与车骑共语。中丞初不视,直云:“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术大怒,便欲刃之。车骑下车抱术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始得全首领。

①孔车骑:孔愉(268—342),字敬康,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累迁尚书左仆射,赠车骑将军。中丞:官名,这里指孔群。

车骑将军孔愉和御史中丞孔群一起外出,在御道上遇见了身后跟着很多宾客和仆从的匡术,匡术便上去跟孔愉交谈。孔群起初并不看他,只是说:“就算鹰变成了布谷鸟,其他鸟还是厌恶它的眼睛。”匡术大怒,就想拿刀杀了他。孔愉赶紧下车抱住匡术说:“我堂弟发疯了,你看我的面子原谅他吧!”孔群这才得以保住脑袋。

39.梅颐尝有惠于陶公①。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夺之。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颐曰:“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①梅颐:生卒年不详,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有人曾在王敦面前说陶侃的坏话,王敦一冲动就想杀陶侃。这时王敦手下的咨议参军、梅颐的弟弟梅陶劝阻了王敦,陶侃得免。

梅颐曾有恩于陶侃。后来梅颐任豫章郡太守,犯了事,王导派人去抓捕。陶侃说:“天子尚未成年,所有的政令都是王公大臣所出;既然王公可以派人抓人,我陶公为何不能放人!”于是派人到江口把梅颐夺了过来。梅颐拜见陶侃,跪下感谢,陶侃阻拦他跪拜。梅颐说:“我梅颐的膝盖,日后怎还会向他人叩拜!”

知恩图报,是人类共通的良心,何况陶侃这样的大丈夫。

40.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蔡公①先在坐,不说而去,王亦不留。

①蔡公:蔡谟(281—356),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尚书蔡睦曾孙、西晋乐平太守蔡德之孙。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历任中书侍郎、义兴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

王导设置歌舞女乐,还安排下榻座席。蔡谟本来已经坐下了,看见王导这种安排,不满意,不悦地离开了,王导看到了也没有挽留他。

蔡谟比较喜欢高雅的东西,不好色,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

41.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①。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②。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惭色。

①何次道:何充,晋成帝时中书令。庾季坚:庾冰。曾任中书监、扬州刺史,是成帝的舅舅。②晋康帝:司马岳(322―344),东晋第四位皇帝,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琊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于342年登上帝位,344年驾崩。

何充、庾冰在晋成帝司马衍时一起担任辅政大臣。晋成帝司马衍刚去世时,关于继位的问题,还没有定下。何充主张立晋成帝的皇子,庾冰和大臣们都认为外敌强大,而皇子都还年幼,于是就立了晋成帝的同母弟司马岳为帝,就是晋康帝。康帝即位后,会见群臣,问何充:“朕能够继承大统,是谁的建议?”何充回答:“陛下能够即位,这是庾冰的功劳,与我无关。当初众人用了微臣的建议,今日也就看不到陛下圣明的盛况了。”康帝闻言,露出惭愧的神色。

封建王朝选接班人一直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旦押宝失败,就关系到身家性命,何充能够坦然面对皇帝明显有针对性的询问,显然是大公无私而内心笃定。康帝反而惭愧了。

42.江仆射①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①江仆射:即江虨。

江虨少年时,受到王导的邀请一起下棋。王导的棋艺不如江虨,有两子左右的劣势,可是他也不想江虨让他,想以此来观察这位少年。江虨没有很快落子,王导问:“你怎么不放棋子?”江虨说:“恐怕有些力所不及呢。”旁边有位客人说:“这个少年的棋艺向来不错的。”王导徐徐抬头,说:“这位少年,不只是围棋的水平高。”

4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孔坦的病情突然加重,当时司空庾冰正担任会稽郡内史,就前去探望孔坦,言辞恳切地细致询问病情,并且为此担忧伤心,涕泪纵横。庾冰已经起身要离开时,孔坦慨然发话:“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都快要死了,你不来问我治国安邦的方法,竟然作小儿、女子之状来问候我!”庾冰听后赶紧道歉,并返回身去虚心请教高论。

44.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桓甚有恨容。

桓温去拜访刘惔,刘惔还躺在床上没起来。桓温就用弹弓射刘惔的枕头,弹丸碎开之后都迸到了床褥之间。刘惔面有怒色地起来,对桓温说:“阁下如此胡闹,难道用弹弓也可以打胜仗吗?!”桓温甚是愤愤不平。

桓温这举动显然是过分了,刘惔也是性格高傲之人,就算是开玩笑,也确实会让人生气。刘惔的话,是讽刺桓温骨子里还是个大老粗。

45.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①者,深公谓曰:“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①深公:竺法深,东晋和尚。

后来的年轻人多有议论竺法深的,竺法深就告诫他们说:“你们这些不知深浅的无知小儿,不要随意评价前辈名士。我可是曾经和晋元帝、晋明帝、王导丞相和庾亮丞相这样的人物谈笑风生的!”

就冲竺法深这句话,就知道这不是个高僧,还执着于世俗名利,何必出家?

46.王中郎年少时,江虨为仆射,领选,欲拟之为尚书郎。有语王者,王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江闻而止。

北中郎将王坦之年轻时,江虨任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职务,想要推举王坦之担任尚书郎。有人把消息透露给了王坦之,王坦之说:“过江以来,尚书郎只由第二流的人担任,为何要把我算进去!”江虨听闻后,也就放弃了。

47.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①。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②。”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①王述:封蓝田侯,故下文又称蓝田。转:调动官职,指升官。事行:事情实现,指诏命下达。拜:接受官职。②文度:王坦之。杜、许:不详。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文书到了立刻前去就职。他儿子王坦之说:“应该谦让一下,让给杜、许。”王述说:“你不认为我能胜任这个官职?”王坦之说:“怎么会不能胜任?不过能够克制谦让一下总是一种美德,恐怕礼节上不能缺少。”王述感慨道:“既然堪当此任,何必故作谦让呢?别人都说你青出于蓝胜过我,我看你还是不如我啊!”

48.孙兴公①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辞。既成,示庾道恩②。庾见,慨然送还之,曰:“先君与君,自不至于此。”

①孙兴公:即孙绰。②庾道恩:庾羲,生卒年不详,字叔和,小名道恩,庾亮的儿子。

孙绰写了《庾公诔》纪念庾亮,文中多有寄托思念友谊的章句。写完之后给庾亮的儿子庾羲看。庾羲看完很是愤慨,把文章还给孙绰,说:“家父和阁下的交情,还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吧。”

孙绰为人喜欢趋炎附势,所以常常被世家子弟所轻视。

49.王长史求东阳,抚军不用①。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于此命用之。长史曰:“人言会稽王痴,真痴。”

①王长史:王濛,字仲祖。抚军:晋简文帝司马昱,登位前曾任抚军大将军,封会稽王。

王濛请求出任东阳太守之位,简文帝司马昱并不应许。后来王濛病重,临去世时,简文帝司马昱哀叹:“我有对不起王濛的事啊。”于是下命令委任王濛为东阳太守。王濛说:“人们说会稽王是个重情重义之人,确实如此啊。”

50.刘简①作桓宣武别驾,后为东曹参军,颇以刚直见疏。尝听记,简都无言。宣武问:“刘东曹何以不下意?”答曰:“会不能用。”宣武亦无怪色。

①刘简:生卒年不详,字仲约,南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大司马参军。

刘简在桓温的手下当过别驾,后来又任东曹参军,向来颇是耿直刚烈,所以桓温很是疏远他。一次处理公事,刘简一言不发。桓温问他:“刘东曹你怎么不发表一下意见?”刘简回答:“说了你也一定不用。”桓温听后却没有一点责怪的表情。

THE END
0.「朝阳日语翻译公司招聘」最新英语翻译招聘网韩语翻译 4000-6000元/月 韩语翻译 要求熟练打字和口译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东仔网络电脑工作室7月6日 14:38拨打电话 朝语翻译 5000-6000元/月 韩语翻译经验不限大专及以上朝鲜语为母语笔译企业内部翻译职位口译韩国/朝鲜留学经 工作职责: 1、承担中朝双方管理团队的沟通协调工作,具备中朝双语翻译能力。 2、根据工作jvzquC41o0vrjt0eqs0u8~r68:149=21
1.2023年辽宁省翻译学会第41届年会暨第12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此届年会暨论坛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辽宁省翻译学会、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东师瑞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译国译民集团、大连朝云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智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学研汇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正龙有限公司等协办。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jvzquC41uczj0mqwhn4ff~3ep1oohx43269069670jzn
2.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2月,基础是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年成立的“翻译研究所”,是科研与智库相结合、多语种师资参与的社科研究机构。2024年6月获批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岛社科研究智库培育基地”称号。2025年1月认定为中国海洋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025年2月入选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jvzquC41ymi/q~h0gf{/ew4424;02B561e9379>c72;55?4rcik/j}r
3.语派共有47053位自由译者加入语派 接单动态 项目试译查看更多 英语> 中文简体T2407180001 返稿时间:2024-10-17 08:00 英译中小说《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翻译周期:3-4个月书籍内容:一战结束后,出身贵族的克利福德爵士带着伤残的身体回到庄园;妻子康妮是个健康貌美的知识女性,然而在长久的无性的沉闷生活中几乎无法忍受jvzq<84htgkmcwhgt0rbp6gtkfmf0ls1tgmju}jt
4.2021年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的得分就丢掉了。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语句,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 (三)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jvzquC41j|4kkjokcqhbp7hqo1k0497232751>k:87
5.世说新语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1篇)2、翻译课文。 世说新语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标 从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wjprfplkvynslkcubp8=552850qyon
6.我校朝汉文学院教授卢雪花携选手金保青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三届2021年7月4日,第三届多语种同传接力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我校朝汉文学院教授卢雪花携2020级朝鲜语翻译专业研究生金保青远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参赛,获得“中朝组二等奖”,带队教师卢雪花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国力量,本届多语种同传接力赛继续采用以中文为接力语的多语同传模式,吸引了国jvzquC41itge0‚gw0gjv0ls1kplp1:6851996?3jvo
7.2022年延边大学朝鲜语笔译考研参考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6:翻译硕士朝鲜语③362-朝鲜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初试参考书目: 362:汉朝朝汉翻译基础,金永寿、全华民,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中朝翻译基础,金日,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朝汉翻译理论与技巧,韩东吾,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448:汉语基础写作过程,朱霞,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年。jvzquC41yy}/mnjfw0io1wjyu1|jg€Dkf?735A>6
8.免费中文文字在线翻译,一触即达,精准翻译轻松实现,告别语言障碍亚洲国产日本语亚洲妞 山东\级毛片 毛明裸体 叶紫芸好大⋯好爽⋯再深一点视频 和日本最风骚少妇上传小说 乱轮小穴免费视频 fucks欧美日本妞 nushenziwei 欧美老妇美国做爰毛片基地 九九黄色视频99三级片 黄车多细写+腐肉play小说 黑人阴茎插入日本美女诱惑 亚洲老年人黄片 中国性感美女的小鸡鸡jvzq<845i0jbsrsi0jj.onycn0io1€tm16813;;8554ivv
9.翻译学院韩语系2021级新生教育会顺利开展10月6日14:00,翻译学院韩语系2021级新生教育会于D307教室召开。韩语系金东国副教授、系副主任仲维芳老师以及21级朝鲜语专业全体新生参加。会议由仲维芳老师主持,金东国副教授主讲。 会议伊始,金东国副教授向同学们表示亲切问候。金老师对学院朝鲜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了详细介绍,同时从专业国际化办学jvzquC41uvo/sosw0gjv0ls1kplp1:58:1::99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