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
《铭记》第121集
金刚熙:从翻译到将军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押着俘虏圆满完成送信任务;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上,他给周恩来总理做过翻译;离休之后,他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者。今天就请88岁的金刚熙老英雄为我们讲述他从翻译到将军的战斗历程。
金刚熙1933年出生于朝鲜,四岁全家逃难来到中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安家落户。少年时代,金刚熙的梦想是上大学、当一名学者。然而,他的梦想在1950年被打破了。
1988年,金刚熙被授予少将军衔
金刚熙: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以后,我们那个心都热腾腾地腾起来,为祖国打美国鬼子,打退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要建立自己的国家。我们朝阳川(中学)有1500名的学生,300名的学生都报名了,我又是第一批报名的,批准了,那就是1950年的10月13号。
虽然学校批准,但金刚熙的从军路还有波折。
金刚熙:省教育局的领导说你不行,你岁数小,个子不高,个子还没有墙头高,你中国话说得不行,中文不流利。你还要回去,回家念书,念念书长长个,完了再说。哎呀,这下子把我给弄哭了,不知从哪来的劲,就哭起来了。
在吉林市待了十多天,天天动员让我回家,我就是不肯,最后没招了,有一批人是先到沈阳北大营,到那里去报到,然后在那里穿军装到朝鲜。我们赶上那一批,到了沈阳,哭着来的,也是哭着下火车的,哭着过夜的,盼啊盼啊,去抗美援朝当志愿军的通知单。
金刚熙时任63军后勤部管理科的联络员,主要担任翻译工作
因为金刚熙精通朝鲜语,还会日语,等待安置期间,就被分到了翻译大队进行整训,随后终于盼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批准令。
金刚熙:在沈阳三天,被上级批准了,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后勤部管理科的联络员,联络员就是翻译,然后由沈阳赶到丹东,到丹东乘车,发的枪。我被批准第三天,早晨的太阳映在天空,鸭绿江桥被美帝国主义轰炸掉,我们国家建了一个浮桥,桥身在水中,我们站在鸭绿江桥上,胸上都挂着红花。唱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1年1月末,金刚熙跟着部队进入朝鲜,一路上所经过的村镇,都被美机轰炸变成一片火海和废墟。
金刚熙:我们看着敌人的敌机轰炸扫射,朝鲜房子被烧啊,就救啊,救火灾,救出老百姓,这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个用不着谁发号命令,那现场就是指令命令。我们一遇到这个情况,我们不知从哪来的力量,把一切都忘到后脑勺去了,去救人救命。这燃烧的房子,房梁要塌下,“哗”一下下来,咱们也不害怕,就往里冲,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精神激励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我们要救老百姓,救战友。
我们战友找了几个孩子,其中有个十来岁的,有个七八岁的,挺聪明的。房子已经打着了,塌下来了,两个小孩在那房子底下躺下,被压着,我们三个把路让开,站起来,把他们救起来。
记者在医院里采访88岁的老英雄金刚熙
五次战役后期,金刚熙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去后勤送信,为一线部队补充弹药。
金刚熙:这封信,要送信一百多里路,我走,一个小个,要走一天,前方的战马抽出来呢,还影响前面作战,所以让我自己想办法,我自己想,后期的俘虏很多,车很多,咱没人开。到俘虏集合的地方,你出来,你出来,挑两个比较伶俐一点的人拉出来了,拉到外面,(比划开车),他说行,他会开车。这英国鬼子的年轻人啊,都是十八、二十岁那样子,他们两个把我们战士的衣服给穿上了,我背着一个卡宾枪。那天晚上下着小雨,因为咱们是白天飞机敌机干扰,晚上一行动,必须得打灯,打大灯看得清清楚楚。
下雨那天,人也不多,车行驶也快,他不小心,路这两边有个沟,挖的地沟,车掉到地沟里去了,这两个怕的呀,以为我们认为他们故意整的,他就跪下来求饶啊,说了半天,说什么我也不懂英语,他们也不懂中国话。最后他们说,拿了个瓶子,他们要水喝,他说日语“米子米子”,我小时候上过日本人的学校,那些话我都会。我说:“送信第一,第二喝水。”他们说:“知道了。”
快到目的地了,他们要喝水,怎么办?我们得想想办法从老百姓家里要些开水,叫他们灌点喝。他们是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就是宽待俘虏,他们在我们的宽待俘虏政策的关照下面,感化了,表示他们积极地为我们开车,完成送信任务。天黑以前,到了西平里,交到我们63军的后勤部了,完成了任务。
因表现突出,上级党委先后两次为金刚熙荣记三等功,并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功臣军功章。停战协定签订后,他被选调到平壤筹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纪念馆。
停战协定签订后,金刚熙被选调到平壤筹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纪念馆
1988年,金刚熙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9月离休。自1993年开始,金刚熙和其他14 名老战友一起成立了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尽管心脏放了5个支架,仍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并提出“三不要”:即不要车接、不要吃饭、不要报酬。
1993年开始,金刚熙和其他14 名老战友一起成立了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并担任报告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