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体罚学生丑闻频出,体罚学生居然是“国际惯例”体罚国际学校城东小学教育局班主任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

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

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最引人注意的是,《规则》明确禁止了7类教师不当惩戒与变相体罚的行为。

微博@人民日报

《规则》一公布,众说纷纭。

“这难道不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吗?”

“那伤害了教师人身安全的怎么处理?”

“打不得,说不得,罚不得。就是因为这些条例,导致现在的很多学生根本不怕老师。”

“那要怎么管问题学生?你说什么都不听那种...你尊重他他不尊重你。”

2019年5月21号,据学生家长反映,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王某某、被教师韩某体罚打了一百多棍。

中国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体罚画面

类似体罚学生事件层出不穷,可能有读者会发现是不是体罚在公立学校比较常见?实则不然,国际学校体罚学生丑闻也屡见不鲜。

@知乎

我国自古坊间就有“板子头上出状元”“严师出高徒”的说法,教书先生最常用的体罚方式便是拿戒尺打学生手心以示惩戒。

吴复庵在《咏岁考生童》讲述了没考好的学生为了保留学籍而求打的明朝笞教现象 —“求打声如沸,赐打甘如醴”。

古代来华的外国人也有不少记录过学生因懒惰荒废学业遭受鞭笞甚至入狱。

即便到了学制改良的清末民初,笞教依然是老师惯用的教育管理方式,在陈独秀、鲁迅、沈从文等近现代名人的回忆录中我们得知他们也都曾挨过或者见过体罚,但是否棍棒教育只是中国特色呢?

并不是。

BBC在2016年报道过英国奥尔德姆市费士沃斯小学的数学老师Michael Nosiama因掌掴学生被英国教育部下属的教育监察机构“国家教学与领导学院”永久取消了教师资格。

根据BBC统计,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的两年间,仅威尔士地区就有62名教师因为职业不端行为被调查和惩罚,除去被证明无罪、情节较轻的教师外,共有34名教师被革职,并被禁止再从事教师职业。

美国德州休斯敦的一位老师把她的几位学龄前学生锁在漆黑的保管室导致其中学生由于过于害怕呕吐不止。无独有偶,爱荷华州华盛顿小学的一名老师将一位5岁的儿童锁在了狭小漆黑的衣柜里甚至放学后都没有解锁,引发巨大抨击。

肯塔基州的一位老师因一位9岁自闭症男孩没有做作业将他塞进医疗包作为惩罚,立马引起当地社区的愤怒,涉事教师最后被开除。

这又是不是意味着教师体罚学生在其他国家是不被允许的呢?

是,但也不完全是。

英国:体罚的盛行和禁令

学校体罚(School corporal punishment)指的是对学生故意施加身体痛苦和心理羞辱。Corporal一词起源于拉丁语中的corpus,意为身体,因此传统意义上而言,欧洲学校体罚通常会借用工具如藤条、戒尺、皮带、拖鞋或者木棍击打学生的手掌或者屁股,比较少见直接用手掌掴或者殴打学生。

可以说,世界上大部分西方英语国家的学校体罚文化起源于19-20世纪的英国学校,尤其是用藤条或者戒尺鞭打青少年男孩,在英国大量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不少见。

英国作者查尔斯·狄更斯在1838年的著作《尼古拉斯·尼克尔比》中描绘了一所在当时典型的寄宿制学校Dotheboys Hall,而这所学校校长的名字刻意隐含了傲慢无礼施虐狂的意思。

《尼古拉斯·尼克尔比》的原型是基于狄更斯短期拜访约克郡郊区的一所寄宿制学校Bowes Academy。他意外发现学校有学生的墓地,经过他调查研究,推测学校经常过度体罚学生,每年都有学生去世,和大量学生终身残疾。

曾经在19世纪的法国,体罚被戏称为“the English Vice”(译为:英国恶习),足以证明体罚在当时英国学校是多么流行。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男主角哈利被体罚

为什么体罚文化会在英国当时如此盛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历史上,西方英语国家的家长默认在他们缺席的情况下教师承担着同样教导和处罚孩子的权利(潜台词:家长也会体罚孩子)。

甚至越是精英贵族的学校,体罚文化越是泛滥。

纽约时报曾在2000年一篇报道中披露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伊顿公学校长Anthony Chenevix-Trench在1964年至1970年担任校长期间醉酒后大肆体罚学生事后又忏悔的丑闻。一位伊顿公学的学生回忆道:“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在我的背上抽出了一道深深的印子。当天在同一个神学课上他揍了21名学生。”

奇怪的是,他原来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怪罪于他,甚至理解他保留维多利亚时期体罚思想也认可他是一位优秀的拉丁语老师。

提倡学校体罚的人认为体罚是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快速回归到正常学习;反对者尤其是医生、心理学家和人权组织认为体罚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是从长远来看体罚会影响学习、引发学生反社会行为、降低学生自信心、违反儿童权益以及触发学生心理疾病问题。

在长达近100年的争执之下,1783年波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学校体罚的国家。

1982年欧洲人权法庭规定必须经过家长同意,学校才能体罚学生。学校也不能因为家长不同意孩子接受体罚而开除学生。

英格兰和威尔士(1998年)、苏格兰(2000年)和北爱尔兰(2003年)先后禁止了所有私立学校体罚学生,至此在法律层面上,体罚文化告一段落。

然而体罚文化深入人心的英国老师们真的认可禁止体罚的法律吗?

就在立法禁止学校体罚不久之后的2002年,英国利物浦一所私立教会学校校长在该校教师和家长的广泛支持下向英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法院支持学校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肉体惩罚”,原因是根据基督教教义,“人心都有向恶的可能,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施行必要的惩戒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败诉。

虽然英国教师工会公开反对体罚学生,但是2008年一项对6162位英国教师的调查显示,22%的中学老师和16%的小学老师仍然支持教师有权在极端情况下体罚学生。由此可见,体罚理念依旧深入人心,也难怪英国体罚学生的新闻近年来也层见迭出。

英国学生抗议体罚

为了方便老师管教学生,英格兰和威尔士在2007年通过了一项新法律,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学生。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给予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但仅限于一些极端情况如当其他学生或老师有可能遭受伤害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合理的力量”制止争斗。

目前,欧洲所有国家都已经立法禁止学校体罚,成为世界上唯一禁止体罚的大陆“净土”。

美国:18个州仍然允许学校体罚

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公立或是私立学生不能体罚学生,只是在联邦Head Start项目中规定学校禁止体罚。(Head Start项目 旨在帮助弱势群体的学前儿童跟上社区的整体水平)

甚至在美国历史上(1977年)最高法院处理过一起著名的诉讼案件Ingraham vs. Wright,案件名称取自当事人的姓氏。James Ingraham是佛州一所初中的8年级学生,因没有听从老师要求离开学校大礼堂的指令,被带到校长办公室,被校长Willie Wright用木桨打了不下20多下。

因被打到血肿需要再加静养11天,Ingraham的家长非常生气,起诉学校体罚行为残忍且剥夺学生自由,但是最后败诉。最高法院认为美国宪法对于残忍且丧失人性的惩罚判决不适用于公立学校学生体罚,一时间引起巨大争议。

美国联邦政府对学校体罚态度一目了然。

美国南部很多州依然允许学校体罚学生

自1867年新泽西州成为美国第一个立法禁止学校体罚的州到现在,美国32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明文规定禁止公立学校体罚,但是部分州法没有详细说明是禁止哪种体罚。其中,缅因州、新罕州、德州和南达科他州允许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采取“合理的力量”解决事端。阿拉巴马州和路易斯安娜州部分学区对体罚工具有规定大小尺寸:“20英尺长,4英尺宽,厚度不得超过0.25英尺。”

美国学校常见体罚长板

爱荷华州和新泽西州额外追加一条禁止私立学校体罚的法规。

美国18个州依然允许公立和私立学校体罚学生,多见于美国南部。理论上来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前,学校都有权体罚学生,这也意味着有的孩子已经成年依然逃不过体罚的魔爪。

2011-2012学年,全美超过167000位公立学校学生被戒尺或者木桨打过。到了2013-2014学年,体罚学生的数据有所下降,但是美国21个州(没错,部分禁止体罚州的学校知法犯法)累计超过4000所学校对学生实施了体罚,波及109000位学生。

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家庭低收入、黑人、残疾、男孩更容易受到体罚。

美国法律和教育界学者近年来一直在呼吁学校体罚违法宪法,会对孩子造成生理、心理和认知伤害。这时候,家长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家长同意学校体罚学生吗?

在允许学校体罚的乔治亚州,一所提供学前到九年级教育的学校曾就决定引入板子打屁股的体罚方式以加强纪律管控向家长征求意见,通知中还详细说明了如何执行体罚。

学生犯错3次,学校才会考虑体罚;

体罚的工具尺寸为长61cm*宽15cm*厚2cm;

一次打屁股不超3下;

学生接受惩罚前,校方会通知家长,过程亦会有另一名成年人监察;

如家长不同意孩子被打,则犯错后可能被处以至多5天的停学处分。

在100多分家长通知中,三分之一的家长回复同意。

看来面对佛都忍不了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还是站在了一边,这也给允许体罚州的众多学校一个启示:问题不在于体罚,而在于如何体罚。

亚洲:学校体罚重灾区

我们的邻国日本虽然早在1947年就禁止学校体罚,但是在近20年间,体罚丑闻络绎不绝,尤其是涉及到体育运动。

2012年12月,日本大阪市立樱宫高中一名2年级的篮球队队长,因不堪忍受教练的体罚而自杀,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日本文部省的重视。

日本文科省及各县纷纷展开首次就学校体罚情况的调查。大阪市教委对该市461所学校实施的调查显示,2012年度该市存在教师暴力问题的学校新增116所,受害学生总计达到798人。新增的受伤学生中,2人骨折,1人鼓膜损伤。

更可怕的是,在此次的调查中,认可体罚的中学占到4成以上;即使自己不体罚,但对体罚冷眼旁观的教师占到3成;3成教员称自己“不允许体罚”,但这些人也有“不打不成材”的观念。

东京体育大学教授阿江美惠子表示,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内,受旧式教育理念的影响,认可体罚的意识倾向在高校中十分明显。

2014年日本校园恶性体罚事件越发严重,日本教育局调查发现单是2013年,就有近4000名教师因对学生过度实施体罚而遭到处分。进行恶性体罚的教员人数竟然多达5415人,其中有3953人已遭到降薪和离职处分。

日本学生所受的体罚内容恶劣,对听不懂课堂内容的小学生,最常见的是殴打,占体罚案例的60%。另外11.5%是用脚踢学生,有9%是“拳打脚踢”。

和日本一样,我们的另一个邻国韩国也频出体罚丑闻。

2014年,韩国一名高中三年级男学生,因为迟到遭到班主任以头撞墙的体罚,13个小时后,他昏倒陷入脑死亡状态,延至22天后最终死亡

韩国也同样在体育界存在对学生实施暴力行为。

2019年,京畿道安山一所中学的女生因没有上交所有手机被校跆拳道教练在宿舍里殴打。没多久,映像大学表演系的教授被曝光经常性体罚学生,该教授让学生让学生们头戴三角帽将头抵在地上。

但是其实京畿道是韩国第一个彻底禁止学校体罚的地区,之后首尔、江原道、光州等相对发达的地区紧跟随其脚步,在相对保守的地区虽然体罚是立法禁止,但是可以间接被老师使用以维持学校纪律。

韩剧《蓝色生死恋》中女主角被老师要求举牌子跪在楼道里

同样立法但执法不严的还有印度和泰国,虽然早在2000年新德里学校被最高法院禁止体罚学生,17个邦(一共29个邦)也加入队伍,但是对于禁止体罚的落地管理还是比较松散。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多多少少都经历过或者对体罚有所耳闻。

泰国教育部也在2005年通过了学校禁止体罚的法律,但是在泰国家长和老师的观点里面,泰国关于教育孩子的俗语—“爱他就打他”依然是至高无上的智慧,因此体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还是非常常见。

最另类的体罚规定莫属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学校体罚是合法且备受推崇,但是只罚男不罚女,体罚女学生是违法的。

不过,马来西亚学校体罚女学生的新闻并不罕见。

迟到、未带课本、未能回答出问题、考得不好等等大事小事,马来西亚学校都可以当众笞教学生。

更绝的是,马来西亚教育局为了应对日益渐长的女学生行为不端现象,直接在2007年11月,立法通过了体罚女学生的法规。

新加坡学校体罚学生只会用一根轻藤条,但是老师没有资格体罚学生,必须通知校领导,整个体罚的过程也非常正式,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前最多击打6下(教育局规定),不会私下解决。

想到新加坡至今对罪犯实施鞭刑,画面也不是很难想象吧。

新加坡实施鞭刑场面也很隆重

结语

学校体罚学生的理念不仅在中国历史悠久,在世界其他各国也经久不衰,虽有立法,但是面对佛也忍不了的场面,各国园丁依然会痛下打手,而由此引发的争议也同样在世界各地此消彼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发布让不少学生拍手叫好,但也让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会在学校不受管教,教师更是担忧人身安全。

师生关系从不应该是一场零和博弈,如果学生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势必会违背教育的初衷,教师不考量惩罚的方式也会矫枉过正引发悲剧。

THE END
0.汉语拉丁化八十年代才终止?国家明令废止,文改委为何却拖了八年!因此,直到1986年,国家禁止“二简字”的运用,自此无人再提起汉字改革之事,汉字拉丁化也告一段落。 多年的汉字改革之争,最终尘埃落定。 旧时西方列强敲开国门后给国人带来的痛楚印象犹新,汉语拉丁化的改革进程极为曲折也是情理之中。 虽说汉语拉丁化最终未能实施,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字由繁化简的进化,具有一定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2986519?:;==77a728:9;86<40|mvon
1.讲座预告大分化与经济转型方向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主讲人东西思想的互鉴与交流——阿拉伯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经典文本《论原因》及其在拉丁语世界的接受 主讲人:归伶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时间:8月6日19:00—21:00 主办:南京大学哲学系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997-574-360) 西方的甲骨学研究 主讲人:夏含夷(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G2<4ROU273:S;Y90jvsm
2.中国法学期刊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4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场深刻的变革。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的宪法依据,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与政策具有宪法属性与效力。 一、宪法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性 jvzquC41yy}/|pkz0ehqv7hpmk4og}4YMC90YngRwdrjejykqp5xm]jzvEuovnsv0cyqzHhqpvkovRI?7g?eh:97/7ig2697223b2k3;:hf4d74
3.“中国有内在的活力和韧性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麦克雷(Michele Ferrero) 意大利汉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长期外聘专家、拉丁语文化中心主任 肖连兵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1月18日,乘坐中国首都航空JD455航班的游客在马尔代夫马累维拉纳国际机场受到热烈欢迎。新华社发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jvzquC41yqxmf7ugqrrf0lto0et0p:4424902:721e712;254871:=60jvsm
4.国际交流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法官与人大法学院合作的欧洲人权法院判例在中国出版的部分筹备工作,并负责其中公约第2条判例的大部分翻译任务。这项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要困难许多。首先,法院的判决使用了大量法律英语、甚至常夹杂拉丁语和法语,而对案情的描述中亦经常出现特定领域的专有名词。尽管其在阅读上造成的障碍很小,但要将其jvzq<84jwogotrljvu4swl3gfw4dp8llln5hlsqgl16ghl;3;56c9=9hh9gc9n<897=2d@:f464ivv
5.英伟达(NVIDIA)这个生涩的单词源于拉丁语Invidia,意为“嫉妒起底黄仁勋:为何中国没有英伟达? 英伟达(NVIDIA)这个生涩的单词源于拉丁语Invidia,意为“嫉妒”。用这个“坏词”命名自家公司,的确体现了这家初创企业的反叛精神。 作者|关不羽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 英伟达(NVIDIA)又一次上了媒体头条。上周五(4月19日),英伟达股价暴跌10%,这是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jvzquC41zwkrk~3eqo579>:55984487:938:7:;
6.“种族灭绝”的帽子为何不应扣到中国新疆头上?他将希腊语中意为民族或部落的单词“geno”和拉丁语中意为杀戮的单词“cide”合并在一起,构成了新的单词“genocide(种族灭绝)”。莱姆金将其解读为“通过各种手段实施一系列旨在破坏特定团体必要的生活基础并消灭这些人群的计划”。次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危害人类罪”对纳粹头目提起指控,“种族灭绝”一词也jvzq<84yyy4djrscpg}t0lto1it04973128.394;62?:3<3ujvsm
7.“波斯狗”东传:从伊朗到中国——兼论粟特人在丝绸之路物种传播中波斯(Persia)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地区曾建立过多个帝国。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波斯之名,在中国文献中出现的较晚,初见于《魏书·西域传》: 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城jvzquC41{nk|3uyw4ff~3ep1oohx4322:039:6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