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暑假就要过去了,开学的脚步近了。崭新的大学生们是不是早就拿好录取通知书迫不及待想要踏入梦想中的校园了呢~
值此新生踏入大学校园之际,硕硕忍不住送上一份“温馨提示”:请别忘记做好一项必备功课哦,记住你们大学的英文名。
说起我国大学的英文名字,下面这条著名的“提问帖”不得不提:
来看这俩塔尖名校的英文名到底是啥:
除了北大清华,还有一个因为校名而屡上热搜的学校——“双鸭山大学”大学,即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学。
很显然,这三所大学的英文名字其实并不是按照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律来的。中山大学的校名使用的是粤语拼音,而被很多人说成“不洋不土”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英文名则是用的邮政拼音(Postal System)。
邮政拼音,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后面要考,所以请多留意。
邮政拼音始创于晚清,是以拉丁字母的拼写方法对中国地名进行统一和规范的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邮政拼音,因此它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8年通过汉语拼音方案后,邮政拼音作为中国大陆地名的音译标准仍然在国际上通行,直至联合国于1977年起正式改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大陆地名。不过,我国历史较久的机场IATA代码仍然以邮政拼音为基础。
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汉语北方话拼音的创立者
邮政拼音以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Wade)发明的韦氏拼音为根据。威妥玛曾任英国驻华公使,1888年回到英国后在剑桥大学讲授汉语。为了便于英国学生发音,他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这就是韦氏拼音。
前面提到的那些院校建校历史大都比较悠久,所以它们使用韦氏拼音、邮政拼音或者粤语拼音拼写英文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学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体现。除了这三所院校,还有一个著名的品牌青岛啤酒TSINGTAO也是邮政拼音的体现。
说完这些相对特殊的高校英文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他各类高校的英文名。
先看最为常见的一种大学——师范大学 Normal University。
扎实的中学英语基础可能会让你条件反射地把Normal University叫作“正常大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你“扎实的基础”大概可能还需要再精进一下。
Normal University的说法源自法语中的écolenormale,école指“学校”。
这里的normal不是现代语义的“正常的”,而应理解为“norm”的形容词形式。
看看这些国内著名师范大学中有你的学校吗: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注意,norm是名词,指“标准、惯例”;最常用作复数,指“(社会文化等的)行为准则”,如social norms(社会准则)、cultural norms(文化准则)、moral norms(道德准则)等。所以Normal School若说成School of Norms更好理解,也就是与规范相关的学校,用模范的方法,培养出能够提供模范教学的模范教师,以培育下一代。这与“师范”一词很吻合。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中师、范皆有“模范、楷模”之意。
1923年,民国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升级为大学,改名北京师范大学,后参考众多学者意见,把英文名定为 Peking Normal University,其他师范学校纷纷效仿。再后,北师大的英文名就演变为大家熟悉的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了。
说完师范大学,我们再来看另一类常见的院校“交通大学”Jiao Tong University。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交通大学有: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华东交通大学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显然,这些高校名字中的“交通”都没用“Transportation”一词,而是直接用了汉语拼音“Jiaotong”。唯独上海交大的英文名把“交通”一词分开为两个字“Jiao Tong”了,大概或许可能是为了彰显极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吧。
追根溯源,国内众多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归属中华民国交通部的交通大学,那时的交通大学英文名就叫Chiao Tung University(邮政拼音)。因此,交通大学的“交通”其实来源于曾经的主管部门中华民国交通部。
从一开始民国成立交通大学的目标,就是要把它建设成为一个不仅限于交通学科的综合型大学。所以,交通大学“交通”的含义并不是英文 transportation 所能涵盖的。
继师范大学、交通大学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国内另一个庞大的“派系”——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西安外国语大学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四川外国语大学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由此可见,国内的外国语大学的英文名最常见的译法是International Studies。这很好理解:Study是学习、研究的意思,而International Studies则是指国际之间的学习、研究,范畴包括语言、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等等。
除了International Studies,还有一部分外国语大学的英文名也翻译成Foreign Studies,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天津外国语大学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注意,北外和北二外的英文名不要搞混了。
再补充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英文名为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还有一些高校的英文名字曾有过变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更改为简单好记的Beihang University,中央民族大学由原本带有歧义的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改为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人民大学原由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变更为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再有就是一些以城市、省份或者学校的中文名命名高校,它们的英文名非常直接,比如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央戏剧学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