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回复“投稿”进入投稿群↓↓
理论研究 /
05 翻译符号学对符号学的借鉴与突围——兼论翻译符号学的学科独立性熊辉
15 他者的呼唤:德里达翻译伦理新解付强
24 翻译显/隐化研究的学术进路侯学昌 向明友
译史纵横 /
31 数字人文视域下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群体时空网络结构研究许明武 王齐
译介研究 /
41 论美国汉诗英译的生态诗学传统:生成与意义耿纪永 赵美欧
49 《汉书》在俄罗斯的译介研究常洁
翻译教学 /
58 DeepSeek在翻译教学与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冯庆华
68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中英同声传译教学设计及其有效性研究卢信朝
译家研究 /
77 西班牙汉学家雷林科的中国古典文学西译之路刘颖
学术视点 /
84 翻译的哲学与精神分析学学理根基:以das Ding为例赵淳
93 《格萨尔王》中通感隐喻翻译的体认阐释邵璐 李平艳
101 顾毓琇译介中国现代小说考论——以《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为中心邓凤鸣 姚佳
学术争鸣 /
110 “翻译实践报告”:报告什么周领顺
学术访谈 /
118 中国科学翻译史研究的不懈探索者——黎难秋先生访谈录许宗瑞 黎难秋
翻译技术 /
124 计算机辅助口译技术对翻译质量的影响探究——基于职业同传译员使用InterpretSIMPLE的实证实验刘济超 吴志萌 刘成盼
实践探索 /
132 N. + of + N. 结构的机器翻译与体认加工研究彭爱民
140 平行文本对《〈资本论〉的哲学》英译作用研究——兼谈“规定性”译名的改进姜莉
147 中国古典诗词“文气”之英译研究周方衡
156 图像小说《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英译本建筑文化再现研究谭莲香 杨泳胜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译文评析 /
165 忠实原文融通中外——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汉互译评析(2024)方丽平 曹雪
172 基于主体间性的翻译认知:理解阐释与视界融合——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日汉互译评析(2024)闫秀
自学之友 /
177 A Farewell to Arms (Excerpt)(Ernest Hemingway)曹明伦 译
179 再谈译者的注释意识及译文注释原则——以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开篇的汉译为例曹明伦
183 用好“一张网”,多办惠企事(刘温馨)蔡力坚 译
185 重对仗与重逻辑蔡力坚
英文摘要 /
信息广角 /
192 2025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计划
中文摘要
翻译符号学对符号学的借鉴与突围——兼论翻译符号学的学科独立性
熊辉 四川大学
摘要:翻译学与符号学先天具有毗邻性,符号的解释诉求和翻译的符号转换等决定了二者具有联袂的学科基础。但长期以来,翻译符号学发展总是难以摆脱“符号学方法+翻译现象”的研究模式,即便近年有学者提出建立翻译符号学学科的设想,却依然将其视为符号学的分支学科。实际上,并非只有符号学对翻译学具有指导意义,翻译学其实也有助于符号学原理的完善和丰富,而且在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符号权力的获得也必须依靠翻译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因此,翻译符号学并非只是符号学的分支学科,它兼具了翻译学和符号学的部分属性,同时也具备了自身的特质,唯持此念方能确立翻译符号学的学科独立性。
关键词:翻译符号学;翻译学;符号学;学科独立性
他者的呼唤:德里达翻译伦理新解
付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What is a‘relevant’translation?”一文蕴含着德里达的翻译伦理观:他主张以体验他异性建构自我,同时拒绝对他者的替换与吞噬;从客道出发强调尊重他者的他异性、语言的多元性与混杂性;从牺牲经济出发,赞同在信任他者的前提下超越翻译规范,实现语言由不可译向可译的转变;从解构主义正义观出发,质疑鲍西娅式的暴力翻译与黑格尔式的扬弃观念,主张通过哀悼记忆的内化在语际翻译中保留、散播他异性。
关键词:德里达;翻译伦理;他者;客道;牺牲经济
翻译显/隐化研究的学术进路
侯学昌 向明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本文对翻译显/隐化研究的重大关切进行历史溯源和梳理,以此审视其思想变生,并推衍其未来拓展进路。研究发现,学界在显/隐化概念及相关假说的提出、概念厘析、类型划分、实践指向等论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呈现出对显/隐化现象的系统性认识和多元性思考,为翻译共性研究注入了活力。同时,显/隐化研究尚存一定拓展空间,需要规范其研究范式,补充语言证据;统一其概念,并一以贯之;吸收语言学理论精髓,拓展显/隐化类别划分思路;扩展语料,共享资源;开展三角互证,探寻显/隐化动因;兼顾语言和非语言资源,开展多模态显/隐化研究。
关键词:翻译共性;显/隐化;现状;展望
数字人文视域下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译者群体时空网络结构研究
许明武 王齐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作为我国翻译史的重要分支,科技翻译史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密切关注,其中又以文本细读式、个案研究式的科技翻译史研究成果为主体,然而有关科技翻译译者群体的研究成果尚付阙如。数字人文浪潮下,科技翻译译者群体研究有望获得新的生命力。本研究旨在探究明末清初中外科技翻译译者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和中国基督教历史数据库(CHCD)进行数据挖掘,辅以人工翻检史料以获取研究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数字人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可视化和知识图谱化,进而基于史料深度剖析隐匿在相应数据结果背后的历史现象,以期为我国科技翻译史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数字人文;中国科技翻译史;社会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
论美国汉诗英译的生态诗学传统:生成与意义
耿纪永 华东师范大学 赵美欧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中国古诗在美国的翻译传播中,庞德、斯奈德、辛顿等译者根据社会背景和诗学意图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生态智慧,通过选择、改写、阐释,建构其生态诗学面貌。从20世纪初新诗变革中庞德等人对中国汉字和古典诗学中自然观的关注开启了带有生态意味的汉诗英译,到二战后面对生态危机,“垮掉派”诗人将汉诗英译与环境主义相连,再到新世纪辛顿等人对汉诗山水传统的“文化翻译”和生态诗学解读,中国古诗的生态意蕴历经三代译者的挖掘和阐释,形成了美国汉诗英译的生态诗学传统。这一传统不仅将美国汉学家对中国古诗的译介、研究和征用具体到了生态诗学层面,从而揭示了海外汉学的“生态转向”,同时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中的中国因素和中美文学文化关系。
关键词:汉诗英译;生态智慧;生态诗学;海外汉学
《汉书》在俄罗斯的译介研究
常洁 南开大学/山西大学
摘要:《汉书》在俄罗斯的译介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与俄罗斯汉学的兴起、发展、成熟有密切的联系。18世纪受欧洲“中国风”影响,俄国汉学家将《汉书》的治国思想译介到俄国社会;19世纪《汉书》成为俄国认识东方历史的重要文献;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汉学家对《汉书》的集中译介深化了中国古代史研究;苏联解体以后,当代俄罗斯汉学家以多元化的视角对《汉书》深入考察,以填补前人的学术研究空白。梳理《汉书》在俄罗斯的译介历程,探讨译本特征及影响,可为中国历史典籍的外译与传播提供一定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汉书》;历史典籍俄译;俄罗斯汉学
DeepSeek在翻译教学与研究中的创新应用
冯庆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在翻译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以DeepSeek为例,探讨其在翻译教学与研究中的创新应用,聚焦学习评估、语料分析、译文研究和风格预设四大功能。在学习评估中,DeepSeek可辅助教师生成翻译试题并自动评分,大幅提升效率。其语料分析功能支持翻译风格和译文情感分析,帮助师生深入理解文化差异与语言转换效果。在译文研究方面,DeepSeek可多维度评估译文质量,支持风格鉴赏与作品对比。此外,其风格预设功能通过样本或关键词设定,能精准模仿特定译者风格,为教学提供新工具。本文通过案例验证了DeepSeek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指出其在提升翻译教学质量和研究效率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DeepSeek;学习评估;语料分析;译文研究;风格预设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中英同声传译教学设计及其有效性研究
卢信朝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本研究以“中英同声传译”为例,探索“产出导向法”对口译教学的有效性。首先结合实例描述“驱动”“促成”和“评价”的教学步骤、内容/要求,接着通过问卷、反思日志及期末测试收集数据,分析、验证“产出导向法”对提升同传技能与质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同传整体及子技能、整体及子维度质量,对产出性技能促学效果更佳;该教学模式还可提升语言能力、元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产出导向法”在专业口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促进高端口译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有望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其实践案例,促进其理论体系发展。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同声传译教学;同声传译能力;同声传译质量
西班牙汉学家雷林科的中国古典文学西译之路
刘颖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摘要: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对文学译介及其传播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与分析西班牙汉学家、翻译家雷林科作为“友好使者”将中国古典文学译入西班牙语世界的选择与坚守之路。以译者身份阐释、译介选择及典籍西译开拓者的贡献为切入点,从翻译特点及策略、文本内外的译本推介与中华文化传播等维度,阐释其为中国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力求为中国文学在西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提供借鉴,以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雷林科;中国文学;译介传播;西班牙语
翻译的哲学与精神分析学学理根基:以das Ding为例
赵淳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位于实在界深处的坚硬内核das Ding构成了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学理根基。如何处理das Ding的翻译是一个带有认识论和本体论色彩的哲学问题,也是我们理解、接受和整合精神分析学的逻辑前提。学界对这个内核的翻译,首先是用das Ding将它隐喻出来;其次是借用其它符号对das Ding进行内涵解读和文化阐释。这个重构意义的过程不仅得到了一系列翻译理论的学理支撑,也与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到德里达、福柯和霍尔的哲学传统紧密相关。虽然用最不具有意义粘黏意味的das Ding去指称不可言说的内核是可取的,但若对它作进一步的符码置换则有叠床架屋之嫌。为了对那个符号之外的存在持有足够的敬畏,不妨直接采用das Ding这个符码于精神分析学场域之中。这样的不译之译方案,既让我们有可能将研究的触角探进实在界的暗黑深处,又与不可言说的内核保持了足够的距离。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das Ding;拉康;翻译的哲学;不译之译
《格萨尔王》中通感隐喻翻译的体认阐释
邵璐 李平艳 中山大学
摘要:体认翻译学认为,翻译中的“同”与“模仿”源自具身体验相似性,“异”和“创造”源自认知差异性,翻译过程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总体路径。研究以《格萨尔王》为例,探析通感隐喻英译策略,发现译者主要采取匹配性建构、异构性建构与消解性建构三种策略。具身体验一致时,译者通常进行匹配性建构;当具身体验存在较大差异时,译者则转向认知层面的异构性建构;当文化介入明显且意义转换较为困难时,译者则倾向于选择消解性建构。尽管体认翻译学未否定文化和语境的作用,但其对文化、语境与“体”“认”的关系阐释尚待深化。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融合文化与语境因素,以推进体认翻译学发展。
关键词:通感隐喻;体认;《格萨尔王》;英译
顾毓琇译介中国现代小说考论——以《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为中心
邓凤鸣 姚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新发现《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于1924年12月刊载留美中国学生顾毓琇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的英文评论,于1925年4月和1926年12月分别刊载顾毓琇英译冰心的《超人》和许地山的《海角的孤星》。顾毓琇的评论文章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现代小说英文版文学评论,《超人》和《海角的孤星》译文皆为原作之较早英译本。上述三篇佚文的发现,将中国现代小说西传的起点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顾毓琇将中国现代小说的最新成果翻译介绍给西方读者,其中的缘由、特征与启示值得探究。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留美学生月报》;顾毓琇;《超人》;《海角的孤星》
“翻译实践报告”:报告什么
周领顺 扬州大学
摘要:“翻译实践报告”是翻译专业硕士(MTI)学位论文类型之一,写作者至今仍以传统的文本中心视域,报告翻译结果的质量,以最终贴上“已知”翻译技巧的标签作结,忽略了翻译实践过程,而关注并报告“未知”翻译实践过程,是文化转向之后前沿的译学思维和路径。为此,本文在讨论传统做法不足和现存误解的基础上,从译者行为批评的理念出发,提供了数个动态翻译实践报告写作框架样例。
关键词:翻译实践报告;翻译专业硕士;翻译实践过程;动态写作框架;译者行为批评
中国科学翻译史研究的不懈探索者——黎难秋先生访谈录
许宗瑞 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黎难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摘要:黎难秋先生在中国翻译史特别是科学翻译史领域深耕多年,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翻译家、科学翻译作品、科学翻译机构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挖掘与整理。本文通过对黎难秋先生进行访谈,阐述其对科学翻译史研究、科学翻译研究等方面的回顾与思考,具体包括个人科学翻译史研究之路、科学翻译史研究方法、中国科学翻译史分期、“重写翻译史”、科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科学翻译观、是否建立“科学翻译学”、“科学翻译”与“科技翻译”的不同提法,以及他对中国科学翻译史研究青年学者的寄语,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科学翻译史研究与科学翻译研究。
关键词:黎难秋;科学翻译史;科学翻译;中国翻译史
计算机辅助口译技术对翻译质量的影响探究——基于职业同传译员使用InterpretSIMPLE的实证实验
刘济超 青岛科技大学 吴志萌 同济大学 刘成盼 中国民航大学
摘要:本研究以职业同传译员为实验对象,以商务、科技类国际会议发言为实验语料,以计算机辅助口译系统InterpretSIMPLE为实验工具,考察二语(英语)译入母语(汉语)方向,有工具辅助(实验组)和无工具辅助(对照组)下同声传译的质量差异。研究发现,在工具自动显示的源语文本和术语翻译的辅助下,实验组在表达流利上的质量基本不变,在意义忠实、逻辑衔接、术语准确上的质量均有明显提升,整体翻译质量提升显著。研究探讨了以职业译员为目标用户的机辅口译工具对同传质量的多角度影响,以期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实证资料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口译;同声传译;口译技术;人工智能
N. + of + N. 结构的机器翻译与体认加工研究
彭爱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摘要:用在线机器翻译来翻译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中“N. + of + N.”结构时,我们发现机器翻译对这个结构的翻译存在短板,机器翻译往往把这个结构中的第一个名词作为被修饰的中心词,造成对源语的理解或目标语的表达出现偏差,信息传递不完整,无法充分传达源语文本的深层含义。本文从体认翻译学的现实、认知和语言三个层面来研究这一结构在机器翻译之后如何进行体认加工。本文认为,在体认加工模式下,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的形式和意义结构,从而使译文与原文相吻合。通过体认加工,译者能够弥补机器翻译的不足,从而提供更准确、更富有深意的译文。
关键词:N. + of + N. 结构;机器翻译;体认加工
平行文本对《〈资本论〉的哲学》英译作用研究——兼谈“规定性”译名的改进
姜莉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本论〉的哲学》实施历时五年,日前译著已经出版。本研究根据该项目的翻译实践进行总结反思:英语平行文本在该项目的翻译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过搜索英文关键词查找平行语料,对人名、书名、术语名称以及中文引文进行回译,保证全书译名统一、引文地道、术语准确;利用平行语料反复求证相似术语出现的语境及其习惯搭配,明了细微区别,对重要术语进行仿译;参照平行文本学术概念的二元对立表述惯例,对原作的创新性概念进行创译。此外,在利用平行文本回译过程中,发现现有中文译名不准确,对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旨在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著作英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平行文本;回译;仿译;创译;术语译名
中国古典诗词“文气”之英译研究
周方衡 南昌航空大学
摘要:“气”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元范畴,将“气”引入文学作品,则形成了作为其次范畴的“文气”。在中国传统文论中,“文气”为一个极具艺术价值的审美范畴,关涉作品文学性之生成。作为我国传统文学的优秀代表,中国古典诗词具有鲜明的文气。然由于种种原因,古典诗词文气之英译在学界至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利于古诗词文学性在译入语中的进一步传达。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论中的话语资源,并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相关诗学特质,本文试将古典诗词的“文气”划分为气息、气势和气脉三个层面,然后对其英译展开深入探讨,最终指出如实传递中国古典诗词的“文气”不仅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为做好中国文化外译提供相关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文气;文学性;文化自信
图像小说《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英译本建筑文化再现研究
谭莲香 杨泳胜 长沙理工大学
摘要:图像小说作为英语文化场域的流行文类,正逐渐成为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形式。本文基于Dicerto的多模态源文分析框架,以图像小说《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英译本为例,以中国建筑文化再现为切入点,考察该英译本对图文各单模态意义、图文关系与语用意义的再现,进而探讨对中国图像小说英译的启示。本文认为图像小说英译应充分观照译语读者的语境参数与认知框架,尽力再现图文各单模态意义、图文关系与语用意义,最终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中国人的情感特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等,以促进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接受。
关键词:图像小说;《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建筑文化;图文关系;语用意义
忠实原文 融通中外——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汉互译评析(2024)
方丽平 曹雪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第36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汉语对参赛译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从标题翻译、隐喻处理、排比结构再现、文化负载词翻译、诗词转换、时政词汇翻译以及行文逻辑等多个方面对参赛译文进行了评析。文章着重指出,译者需要基于原文的文本语境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深刻理解原文的内涵,准确捕捉原文的信息、意图、情感和风格,并在翻译过程中兼顾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尊重目标语言的规范和表达习惯,以实现翻译的忠实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融通性。
关键词: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汉语;法语;忠实;融通
基于主体间性的翻译认知:理解阐释与视界融合——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日汉互译评析(2024)
闫秀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第36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的日汉语对赛题融合了文学、历史与中日文化元素,挑战译者的综合素养。评析从多维度展开,涵盖探究作者的意图与风格、考量译者的理解与阐释、兼顾读者的审美与接受等。参赛译文主要存在文体混杂、理解偏差、文化差异阐释失准、情感传达缺失、未能实现作者与读者的文化融合、未能再现作者风格等问题。翻译的本质是译者、作者与读者多个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与视界融合,译者需注重主体间性沟通,深刻理解作者的文化与风格,考虑读者的习惯与偏好,促进三者积极互动,实现文化视野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解阐释;视界融合
特别说明: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期刊合集
现代外语(CSSCI)
中国外语(CSSCI)
上海翻译(CSSCI)
外语教学(CSSCI)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
外语导刊(CSSCI)
中国翻译(CSSCI)
中国语文
外语学刊
外语界(CSSCI)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华文教学与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
外国语文
外语研究
外语与翻译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与外语教学(CSSCI)
语言与翻译
语言科学(CSSCI)
外语文学(CSSCI)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CSSCI)
外国语文研究(CSSCI)
当代外语研究(CSSCI)
翻译研究与教学(CSSCI)
当代修辞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CSSCI)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
民族翻译
语言战略研究
英语研究
翻译界
当代语言学
语言教育与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
外语教育前沿
北京翻译
北斗语言学刊
翻译学刊
外语测试与教学
国际汉学
基础外语教育
外语教育研究
语言与教育研究
System
【特别声明】本公众平台除特别注明原创或授权转载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本公号尊重知识产权,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后台,本公号将及时删除。
合集收藏
备考专辑: & & &
语音单词: & & &
新闻英语:& &&
歌曲TED: & & & &
美文故事: && & &
名字外教: & & & & &
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防止迷路,希望小可爱们可以动动小小手点个“在看”或者将“小芳老师”添加到★“星标”☆中!让系统知道这是你喜欢看的公众号,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就可以永远幸福在一起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