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开启为期2日的访日之旅。这也将是他时隔11年再度以总统身份访日。“普京令人望眼欲穿的访日行程,不仅对莫斯科和东京,对北京及华盛顿而言同样会产生影响。”俄《独立报》如是置评。
访问规格凸显日方矛盾
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普京踏足东京,或许并不为过。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主政以来,他已经三次出访俄罗斯,其间还发生过令人尴尬的“普京玩笔”事件。然而,安倍的盛情却始终未换来普京的回访。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更因日本追随西方制裁脚步果断选择“不约”,致使日俄领导人虽然不乏国际场合的接触,但在元首互访上一直缺那么一把火。
此次,普京终于对日方的邀请点头,算是了却安倍一桩心愿。然而,日俄走近让山姆大叔很不悦。华盛顿放言,若邀请普京前往日本首都并给予礼遇,日美欧的“对俄包围圈”可能发生松动。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只得将接待普京的待遇降为最低一档的工作访问,且不安排他与天皇会晤。
但如此一来,俄罗斯难免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一些小插曲折射了俄罗斯的微妙心态。例如,日本原计划在安倍的家乡山口县长门市安排较长时间的会谈,但俄方希望消除在国际上被孤立的形象,向日方要求在东京会谈,最终日方顾及了俄方意愿。再比如,日方原计划推动安倍的“赠狗外交”——送给普京一只公秋田犬,陪伴2012年送给普京的母秋田犬“梦”。但俄方对此似不领情,已回绝这个礼物,让日方“送出新郎”的计划破灭。
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政府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问题及叙利亚局势尖锐对立,安倍则希望发展对俄关系,增强在东北亚运筹的能力。日美双方的想法分歧变得明显起来。眼下美国处于政权过渡的空档期,给了日本冲破美方封锁线,打开对俄外交局面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出于美日同盟的考虑,以及日本应对领土等外交问题的非独立性,它又难以摆脱美国的“缰绳”。在自我意愿和美国因素的双重拉扯下,日本对普京访问的安排显示出种种矛盾之象,也让两国走近的势头打了折扣。
“欢迎投资,主权免谈”
自日俄9月初确定普京访日行程以来,如何解决争议领土问题就成为日本舆论关注的焦点。日媒也披露过一系列“新方案”、“新思路”,但结果却被普京的一句“不会拿领土做交易”无情打脸。
今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普京曾首次公开提到,俄日将在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开展“共同经济活动”。然而,日媒普遍认为,普京设想的只是日本企业参与当地的水产加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简化过去曾居住在四岛上的日本前岛民访问故乡的手续。简言之,“欢迎投资,主权免谈”。
而俄罗斯秀军事肌肉就愈发令人生畏。无论是计划在岛上设立军事基地,还是驻择捉岛和国后岛的岸基导弹营进行高强度战斗值班,这些动向都说明俄方完全没有让出岛屿的想法。
俄罗斯媒体认为,日本原本期待普京的访日会带去“岛屿”这一礼物。但注定这是一趟“不带礼物的做客”。首先,在俄方看来,获得四岛主权是二战结果。就像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贾宁说的,如果将南千岛群岛让给日本,意味着改写二战结果,在远东及全世界开创危险先例。其次,由于日本追随美国的对俄政策,日俄间缺乏互信也是俄罗斯不愿做出让步的原因。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俄日领土问题的产生与美国有直接关系。每到苏日、俄日关系改善的关键节点,都有美国在后面使绊子,也让各方心存芥蒂。最后,俄日双方都需要顺应民众对岛争的意愿。俄罗斯列瓦达中心8月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78%的受访者反对把岛屿转交日本。况且俄罗斯“交出领土”更会被西方视为软弱,进而更强烈地要求俄放弃克里米亚。
“安倍想为领土问题画上句号,普京也是,但两者对如何结束这一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诺夫表示,“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可能最终以某种巧妙的措辞表述该问题,让双方都保持体面。”
撒日元破僵局的“求爱期”
为了解决领土僵局,安倍还打出一系列经济牌,包括提出涵盖能源开发、远东产业振兴等领域的8个项目。日本共同社披露,安倍政府的对俄投资草案估计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日元(约611亿元人民币)。这让普京访日之行的经济议题也颇受关注。
据悉,双方可能签署约30个合作文件,《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列举了一些经济合作议题。例如,日本的两家银行正与“俄气”公司讨论8.45亿美元贷款协议,从萨哈林岛至东京的管线方案也浮出水面。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则宣布了2.11亿美元贷款合同,以推动俄罗斯民间天然气巨头诺瓦泰克在亚马尔半岛开采液化天然气。大型海运公司商船三井计划开通连接亚马尔半岛与日本的北冰洋航线,将液化天然气运往日本。合作还扩展到能源项目之外,比如日方选择沃罗涅日作为首个实施城市环境改善项目的俄罗斯城市。
或许,正是安倍摸准了俄罗斯迫切需要资金支持这一心态,让日本得以在推动经济合作上发挥攻势。就在12月初,日俄敲定一项方针,共同设立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亿元)规模的基金,旨在以俄远东地区为主,向城市开发和先进医疗等领域投资,推动日本企业打入俄罗斯市场。《外交政策杂志》认为,随着普京和安倍都可能执政至2020年后,安倍的“求爱期”时间充裕。他寄希望于自己的姿态、他的日元能最终博得普京的信任。
“相较安倍,普京则显得不紧不慢,”卡耐基莫斯科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表示,“而且,普京认为他可以利用日本对中国的恐惧。”
地缘政治“四边形”生变?
俄日的双边互动也牵扯了一系列亚太玩家——中国和美国是其中两个最大的地缘政治变量。
随着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此前一直押注希拉里获胜的安倍政府措手不及。而安倍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已被特朗普宣告即将“死亡”。同时,南海问题的降温,让安倍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拼凑“亚洲版北约”的企图失去了抓手。因此,安倍希望抓住普京访日这一机会有所作为。俄日关系研究专家杰姆斯·布朗认为,俄罗斯与中国的高水平关系成为了日本的战略忧虑,在美国的东亚政策或将生变的情势下尤为如此。安倍的目标是通过与莫斯科走近来阻止后者完全倒向中国。
从俄罗斯来讲,特朗普多次向普京示好,美俄关系的“上行预期”让俄罗斯对日斡旋更具底气,也打开了更多可能的空间。原本,俄罗斯想把日本作为冲破西方制裁的突破口,但如果俄美关系出现积极转圜,那么普京对日本利用的意愿就会减少。这也让日本的分析人士生忧,认为需要加快与俄罗斯走近的步伐。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意识到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并不会减少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而是会继续为遏制俄罗斯和中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考虑的部署地之一就是日本。这势必引起俄罗斯的警惕。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武心波对解放日报·上观记者表示,如果俄日关系改善,可能成为改变地区格局的重要力量。在中美俄日这个“四边形”中,中俄、中美相对保持着稳定的因素,而日本与美国、俄罗斯与中国保持着较高的关系水平。中俄、美俄和俄日都存在着不同角度的问题,如果俄日关系实现突破,两国在四大国关系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和灵活的地位。而俄日相互利用的程度,将取决于未来美国政府放松程度的多少。
武心波认为,安倍非常善于利用美国的戒心。比如:日本不满奥巴马政府对日政策,它就可以借发展日俄关系回应美国现政府对日本的轻视,获得对美外交的主动权,以期让美国新一届政府重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角色和地位,使日美关系及两国亚太政策更好地糅合在一起。这样做既可以让俄罗斯在东北亚更需要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同时也能平衡俄中关系。从俄罗斯方面,普京有意在访日期间彰显日俄处于蜜月期,以便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前加剧美日裂痕。总之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现实让彼此都各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