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由于依尼翠能聊的东西可太多了,因此这篇拖更了比较久。书接上文,本篇我们来聊聊剩下的依尼翠双系列里的其他简中翻译吧!
在正文开始前,首先让我们来敲打一下VOW系列名称Crimson Vow的简中翻译——腥红婚誓。此处“腥”实际上是个错别字,正确的应为“猩红”,指的是像猩猩血一样的红色,是我国传统的颜色词汇,不存在“腥红”的写法。当然这个错误从腥红之月(Blood Moon)开始就有了——总不可能是因为有“月亮”所以才特地换成月字旁的吧啊喂!(实际上“腥”也是“肉”部,并非“月”部)。
“昼形//夜形”的翻译已经可以说是很准确了,原文-bound后缀表达的含义是“被限制于XX/不能离开XX”。其实也可以像其他语言版本一样翻译成“日行//夜行”“昼行//夜行”,或者翻译为“昼生//夜生”(类似于“水生、陆生”)。另外提一句,日语此处的翻译是“日暮//夜明”,感觉可能会让人误解为打出这张牌就改变天色?。
作为永久物版的返照,“惊扰”的翻译在这里恰到好处,指的就是“惊扰亡魂”的含义。日语“降霊”的翻译不太准确。
“鸠集”的翻译在之前的上篇已经吐槽过了:Coven这个词专指巫师集团,最早是指欧洲十三女巫大集会,在本系列中也成为一个新的指示词鸠集Coven。简中从古籍中掏出生僻的“鸠集”一次的翻译来表达其“聚集”之含义,但这个词其实多用作及物动词,在这里并不合适,个人认为不如翻译为“聚集”“聚众”。
“败朽”是个足够雅的翻译,用以表达灵俑腐烂不堪的意向,楼主认为翻译得不错。看一眼日语翻译得更为直白——“腐乱”即腐烂,这是个类似于“欠片”(缺片)、“知恵”(智慧)、“花弁”(花瓣)的经典的日式简cuo化bie字——爛?这是什么字?太难了写不了,我们换个简单点的同音字来替代吧!。
看到“见习”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每当另一个力量较此生物大的生物攻击时,如果此生物未攻击,则在后者上放置一个+1/+1指示物”,我不进攻站在旁边看大哥踢人才叫“见习”吧(笑)。这个关键词我认为其实完全可以规规矩矩地、和日语一样翻译为“训练”。
“贯通”是一个纯风味向的类增幅异能,体现的风味是哥特式恐怖中经常出现的“切断、斩断”的动作,“贯通”这一翻译也算不上错,但总感觉差点恐怖的风味(如果要营造恐怖感觉的话,可以来点“磔裂”之类的、看上去就能触发文字恐怖谷的字眼)。另外,顺便吐槽一下威世智整的这个“对叙述文本本身进行操作”的花活,讲道理这种东西应该只出现在鸡飞这种纯英文环境里才更安全吧!让我们来一点罗素最喜欢的自我指涉实验:如果有一张具有“[贯通 {1}]”的牌,那么你能否花费1费的贯通费用来释放它呢?
这张牌本身描绘的是泰菲力施展时间法术将敌人困住的场景,而Borrowed Time“借来的时间”本身是个英语俗语,指代一段侥幸(存活)的时光。简中是按照结果来间接翻译为了暂免危难,而我可能会倾向于更保留原汁原味翻译成“向天借时”“暂借时光”之类的。
作为一张故事焦点牌,实际上剧情中根本没有这一幕(笑),但简中的翻译是真的一绝。原文意思是“宿命般的消失”,“命定空棺”结合卡图故事进行了风味拉满的翻译,再加上这张牌不低的强度,一时间也让这个中文牌名传遍四方。
风味文字翻译不准确:
Terms like “safe route” and “cleared district” are a source of dark humor to the cathars who patrol the ruins of Thraben.
风味文字翻译错误:
Chandra, Teferi, and Arlinn sought clues to the Moonsilver Key’s whereabouts while Kaya dispatched the spirits obstructing their path.
茜卓、泰菲力和雅琳四处搜寻月银钥下落的线索,而卡娅却不时派出灵魂加以阻挠。
低级翻译错误(把dispatch当成了“派出”的含义,同时无视了后面的定冠词the,并把obstructing当成补语了。这种翻译错误似乎出现不止一次了),同时这里可以证明译者显然是没看剧情的。原文以后半句意思是:与此同时,卡娅则负责清除阻碍他们道路的精怪。
另外说一句,这张牌后面不远就是歼灭尸群,风味文字中就有dispatch(消灭、清除),并且没翻译错。
这张牌的风味文字描述的是依尼翠的曙光使暗夜的游魂烟消云散,即卡图所绘制的场景。这段童谣在各个语言中都是押韵的:
英语:Morning light, morning light, Chase away the fears of night.
汉语:天光光,亮光光,黑夜怪物驱光光。(汉语保持了和英语一样的音节韵律3-3-7)
西语:Luz matutina, luz matutina, a los miedos nocturnos elimina.(matutina早晨和elimina消灭押韵)
德语:Morgenlicht, Tag erwacht, verjagst sogleich die Angst der Nacht.(erwacht**和Nacht夜晚押韵)
葡语:Luz da aurora, luz da aurora, Leve os horrores da noite embora. (aurora曙光和embora离开押韵)
俄语:Свет зари прогонит ночь, Уходите, страхи, прочь. (ночь夜晚和прочь离开押韵)
风味文字中的“禽兽中的禽兽”是一个绝妙的双关翻译,对应的是原文foul“恶劣”和fowl“家禽”两个同音词——The foulest of fowl.这应该也是这张牌的设计灵感。其爱语言的版本如下:
西语:Un ave del averno. 其中ave鸟和averno地狱谐音(当然averno这个词确实包含ave鸟这个词根,比如DND中被翻译为禽绝地狱的Avernus,和这里西语的averno都来源于古希腊语的 ἀ没有+ὄρνις鸟)。
德语:Das übelste der Geflügel.其中übel坏和Geflügel家禽押韵。
这张牌致敬的是1921年的瑞典默片恐怖片《幽灵马车》(The Phantom Carriage)。
怪翻译+1。此处直译是“移植身份/嫁接身份”,简中可能是想表达“强加身份”的意思,用了“强殖”这个只出现在漫画《強殖装甲ガイバー》里的专有名词,但译者显然搞错了原文的含义,因为原日文“強殖”的意思是“超强的生殖能力”,而不是“强制植入”的含义。
另外,它风味文字用了个双关语skin deep“肤浅的、浮于表面的”/“浮于表面的(物理)”,而简中没翻译出来:
Autonomy is only skin deep.
自主仅存肌肤表面。
看卡图和风味文字也可以知道,此处larder指的是“储存食物的房间”,而并非是现在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橱柜”的含义。
不通顺的风味文字翻译:
The weary travelers mistook the flickering lights for a candleguide pointing the way to Harvesttide. Their relief turned to terror as lightning lit the sky.
疲惫旅人看到闪光,以为自己见到了指向收成节的引路烛光。但这份放松心情在看到闪电大作后就化为恐惧。
“闪电大作”可改为“一道闪电照亮夜空”,结合卡图可知这里的意思是在黑暗中旅人误把鬼灯当做烛光,直到一道闪电照亮夜空,才看清原来是提着鬼灯的精怪。
万智牌中的造妖的名字都是一串辅音字母的组合(说吧,是黑阿拉伯人还是黑斯拉夫人?):例如这只依尼翠的造妖名叫Yzlkpk耶泽萍,此外还有拉尼卡的Fblthp夫毕佐、翡欧拉的Mklthd米寇夕、凯勒姆的Zndrsplt岑斯莉。
我猜测这种拼写方式可能是为了表达这些人造生物不会人言、只能发出一些非人般的抽象发音。在非拼音文字中,很难翻译出这种抽象风味(用汉字的话,可能类似于“亻宀扌”这种风味吧)。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版本都保留了原拼写,而汉语、日语、韩语 、俄语等则都添加了一些元音来使这个词在拼写上合法。
另外《科学怪人》小说的衍生系列作品中弗兰肯斯坦有一位眼睛很大的驼背的实验室助手Igor伊戈尔,依尼翠炼金中的Oglor, Devoted Assistant奥葛的牌名就来源于他,之所以这张牌没用辅音串起名,是因为在他会趁主人卢德维和基拉夫不在实验室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制造造妖并把他们杀死,他自诩为实验室的神,所以当然要拥有一个人类的名字啦。
风味文字玩了双关语,俗语cutting edge的意思是“行业尖端、前沿”,其中cutting的也是“切割”的含义,对应的便是活体解剖这件事。
Though their work is widely reviled, stitchers see themselves as being on the cutting edge of science.
虽然拼接师的工作遭人唾弃,但他们觉得自己在引领技术尖端。
他的风味文字也和教区斗士相对应,简中用“挺身”这个词致敬了之前的“挺”:
He rose from the graf for every cobbler, tanner, and fool who’d been slaughtered in the parish—and they rose and shambled after him.
他从埋葬教区里每一个遇难鞋匠,染匠,以及愚人的墓地中爬起~而他们也跟随挺身。
“I stand for every cobbler, tanner, and fool in this town—and they stand for me.”
我挺城里每一个鞋匠,染匠,以及愚人~而他们也挺我。
另外,与莉莲娜签订契约的四个恶魔和他们名字的含义分别是:
柯索非Kothophed(名字是凯尔特语族里的kotho远古+phedr四)
棘泽边Griselbrand(名字是中世英语grisel灰色+brand火焰,依尼翠本土恶魔)
拉札柯Razaketh(名字是经典的古埃及语转写拼法,暂未找到出处,可能只是取了个拼写上很埃及风味的名字,阿芒凯本土恶魔)
贝赞洛Belzenlok(名字是模仿圣经中的魔王别西卜Beelzebub<希伯来语baʿal “领主”+zvuv“飞”而来)
这两张牌致敬现实中的恐怖片的一个子分类Slasher Film“砍杀片”,这类影片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则是《德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系列,也是肉钩大屠杀牌名的捏他。
这张牌的插画致敬的是美国艺术史上的著名油画《美国哥特式》(American Gothic),由格兰特·伍德绘制于1930年,通过本土农村绘画题材来与欧洲主流的抽象艺术作抗衡,展现着当时美国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由于太过有名,在外网上这张画的构图已然成为了一个流行meme。
风味文字玩了个关于“bug”的文字游戏,简中没翻译出来,另外这两句话的因果关系也没被翻译出来(第一句的重点在a,第二句重点在more):
A barricade only buys time. So the wealthy buy more barricades.
翻译错误,famished是指“饥饿的”(做定语),而“饥馑”是个名词指饥荒。没必要硬拗生词,写成“饥渴搜血客”就行。
原文是英语俗语“玩火”,指代铤而走险、做冒险的事。
这两张牌名中的bramble和briar分别指两种有刺灌木——黑莓和石楠,而这两个词通常就是“荆棘灌丛”泛指。有一首英语“谋杀民谣”的名字就叫做The Bramble Briar,讲述的是一对兄弟为了阻止自己的贵族姐妹嫁给一位贫民,而将他杀害并藏尸于荆棘灌丛中的故事。《熊出没》中的熊大和熊二的英文名分别就是Briar和Bramble,不知道是否和这首民谣有关呢。
神奇的是,刺藤甲这张牌在MID和VOW都各自出现了一次。
这张牌致敬的是1954年的美国电影《它们!》(Them!),同样是属于以巨型变异生物为主题的科幻恐怖片。
风味文字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没get到,直到看到了英文原文。这里为了表现话说到一半就被干掉的突然性,用了“拉”字来代表“狼”字说到一半,着实是让人没绷住。
“Oh, thank the angels. It' s not a werewolf, just a regular wo—”
「噢,感恩天使。它不是狼人,只是头普通的拉~」
(这张牌也同时在MID和VOW中出现了)
这张牌的原型是美国儿歌《猫咪又回来了 》(The Cat Came Back),讲述的是一个人被一只老黄猫缠上了,不论动用何种办法,都没法摆脱它,包括——托人带上热气球结果气球坠毁了第二天猫咪又回来了、扣动猎枪扳机却一不小心把自己炸成了碎片第二天猫咪又回来了、让远行的旅客带上火车结果火车脱轨了第二天猫咪又回来了……在原歌词的最后,猫咪被一位小孩扭掉了脑袋,但是猫咪的灵魂又回来了!
原文歌词非常洗脑,可以去B站上搜索The Cat Came Back听听:
But the cat came back, he couldn't stay no long-er,
Yes the cat came back de very next day,
the cat came back—thought she were a goner,
But the cat came back for it wouldn't stay away.
这张牌名化用的便是歌词的最后一句“Wouldn't Stay Away”不愿离开。此处stay away是“离开、远离”,而非简中翻译的“抗拒”。而卡画描绘的就是这只猫在经历了九九八十难后,就算化作灵魂,也会继续回来——猫咪又回来了!
第一次看到这个牌名以为是个传奇生物,结果定睛一看发现竟然不是!Skreelix似乎是这种生物物种的名字,跟screech“尖锐刺耳声”有关。
原文意思是“醒来去屠戮”,而译者却在这里使用了一个赞迪卡环境中比较常见的词“醒转”来翻译wake(其实赞迪卡的“醒转”是risen),而且未翻译出这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趋向性。
结合设计风味,这里或许翻译为“失控诅咒”更好,它的效果指的是扰乱对手心智让对手无法控制自己的牌库顶(心智)。而“失神”更多是失魂落魄、萎靡不振的意味。
我想译者肯定是为了谐音所以才把tombshell翻译为“驮墓”的吧(笑)。
quartermaster按照惯例可以翻译为“军需官”。因此“天使军需官”可能会更贴合原文。
非常好的翻译,hopeful指“充满希望的(未来可期hhh)”,在此用表达“可造之才”的“可雕”来作定语,满足了简中翻译的双音节词强迫症。
这张牌的风味文字使用了双关语,murder即能当做“谋杀”讲,也能用来表示乌鸦的量词(一群乌鸦)。
“No, no, it’s just a murder of crows, not an omen of murder … I think.”
「不是,不是,这应该只是骇人鸦群,不是害命征兆…应该。」
(其他语言都是躺平翻译,只有简中在尝试谐音,泪目)
这张牌的捏他原型是著名的爱尔兰民间传说无头骑士杜拉汉。不过这张牌的异能和风味到底有啥关系?
结合卡图可知牌名的pointed玩了双关语“锐利”和“尖刻”,这里“针锋相对”翻译得非常好。另外,风味文字中的dying art也是双关语“即将绝迹的艺术”和“死亡艺术”。
这里使用了俗语“dressed to kill”(穿着得非常时髦)的字面意思“穿好衣服去杀人”作双关语,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人物“我茜卓穿成这样不是为了烧,而是为了烧!”的个性。
这张牌的日文版是“勝負服纏い、チャンドラ ”,使用了俗语“勝負服”(为紧要关头或关键时刻所准备的衣服)来传达“勝負”(一决胜负)的含义。
而德语用了todschick(穿着时髦的),字面意思为tod死+schick优雅时髦。
法语使用了俗语tout feu tout flamme(跃跃欲试、满腔热忱),其字面意思是全是火、全是焰(类似如火如荼)。
简中的翻译有些保守了,可以翻译为“艳压群芳茜卓”或是“艳煞四座茜卓”之类的。
hellkite是万智牌世界观中独有的一类凶残暴虐的龙,惯例的“残虐者”翻译可追溯至万智牌远古时期。这个词本身的字面意思是hell地狱+kite猛禽,组合起来为比喻义“残忍邪恶如魔鬼的人”。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或许可以使用“地狱鸷”(之所以不出现“龙”这个字,是因为在英语中hellkite本身也没有龙的含义,只是个比喻义“凶残如猛禽的龙”)之类的翻译,来体现这一类物种的独特性。
这里不知道是不是译者看错词了?使用了“孽物”(在依尼翠环境中通常为the Unhallowed的翻译)来翻译spawn。可能使用相同读音的“蘖物”都比这个翻译更合适,或是使用“孳物”、“衍体 ”等翻译来表达“从XX中诞生之物”的意思。
她时刻监视各省道路情况,并在图上标出穿越危险地带的安全路径~无论那里闹狼还是闹鬼。
She monitors the roads in every province, mapping safe routes through hunting grounds and haunting grounds alike.
这张牌的牌名本身是俗语wandering mind“白日梦、神游天外”,而此处显然用了它的字面意思“四处游荡的大脑”。
这个词的来源是古高地德语的Gitrog,意思是“鬼魂”,此处玩的是与frog押韵的双关梗,所以大概可以翻译成“鬼蛙”(如果时间能倒回当初的话),同时它的全名The Gitrog Monster也可以翻译成“鬼蛙怪”。而这张炼金牌就可以翻译为“扎瓦惧兽鬼蛙”。
感谢你看到这里,依尼翠的哥特恐怖之旅我们暂且告一段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希望这段翻译怀古的旅程能帮到你预热恐怖氛围,迎接即将发布的DSK暮悲邸鬼屋!下期我们将向后推进万智牌标准系列的时间线,回到所有老牌手的故乡多明纳里亚,来看看DMU和BRO的简中翻译和背后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