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又有朝鲜军人投奔韩国,李在明会不会给送回去军方审查

10月19日,韩国军方表示,一名朝鲜士兵越过了双方防守严密的军事分界线,逃到了韩国。事件发生在中部地区,当时韩军在监控军事分界线时,发现有北方人员向南移动。韩国军方立即喊话询问对方的身份和目的。该士兵自称是朝鲜军人,表示要投降并归顺韩国,最终被韩国军方带走,并交由安全部门进一步审查。

自上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已有超过3万名朝鲜人逃往韩国,而韩国从未主动将这些归顺者遣返回朝。即使是2017年曾遭朝鲜追杀的逃兵,韩国军方不仅成功救回他,还为其提供了治疗,并纳入安置体系。因此,对李在明政府来说,遣返这名朝鲜军人无疑会违反韩国宪法精神,且在国内政治上是一个“禁忌”。事实上,韩国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处理流程:先由国情院和军务司令部组成联合审查小组,对逃亡者进行一到两个月的审问,确认其“真心归顺”后,送往统一院进行职业培训,之后为其提供住房和安置费。这一流程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成为一种制度惯性,即使李在明政府希望改善与朝鲜的关系,也不会轻易打破这一机制。

李在明曾作出一定的示好举动,比如拆除了在边境长达数十年的反朝喇叭、禁止“脱北者”组织散发传单,甚至在光复节的讲话中提到“尊重朝鲜体制”。然而,朝鲜对这些示好回应冷淡,始终保持敌对态度。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局面让李在明清楚:即便将这名军人送回朝鲜,也不会换来关系的改善。事实上,2025年8月,他刚刚送回过一名普通的越境人员,但朝鲜对此毫无回应,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更别提推动《九一九军事协议》的恢复了。

对于韩国来说,送回军人和普通民众越境是不同的——军人往往被视为了解朝鲜内部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韩国军方非常重视。如果送回这样的“情报源”,无疑会带来严重的风险,也被视为一种愚蠢的决定。

此外,国内压力也是李在明不敢送回这名军人的原因之一。韩国的舆论本就批评他对朝鲜态度过于软弱,认为拆除反朝喇叭等举动等于是“自废武功”。如果李在明再送回一个主动投奔的军人,保守派必定会借此指责他“丧权辱国”。因此,李在明在外交上推行的是一种“务实平衡”的策略,他更注重国家利益,避免为了毫无回报的示好而在国内失分。

目前,朝鲜军方并未对此事件作出特殊反应,边境依然保持平静。事实上,类似的军人越境事件并不罕见,2024年8月就曾发生过一次,朝鲜当时也未作出强烈反应。大家都清楚,这类事件通常被视为“个体行为”,无需过度解读。

朝鲜心里明白,韩国宪法规定无法改变,也清楚韩国有着接纳“脱北者”的历史,不会因为一个士兵的越境而改变政策。2025年9月,朝鲜公开为归国的脱北老妇举行发布会,但也没有追究韩国的“收容责任”,说明朝鲜也清楚此类问题的边界。

对李在明而言,更稳妥的做法是按惯例处理这名朝鲜军人:首先进行审查,确认其不是间谍后,再纳入安置体系。这样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避免争议。李在明也曾在10月3日表示,要推动离散家属会面,致力于“和解合作”,这使得他不会让一个士兵的事件影响到整体对朝政策的节奏。毕竟,对于李在明而言,推动“半岛和平机制”的实现,比送回一个军人要重要得多。

THE END
0.朝鲜军人越境投奔韩国,李在明会不会收留?朝韩关系添新变数|李在明数据显示,自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已有超过3万名朝鲜人逃往韩国,但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第三国辗转抵达,直接跨越军事分界线的行为极为罕见。 事件发生后,韩国国内舆论迅速聚焦于总统李在明的对朝政策。 李在明上台后曾采取一系列对朝鲜示好的措施,例如拆除边境宣传喇叭,试图缓和两国关系。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777299=a3d8e:jh;e2812:;or{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