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韩国军方表示,一名朝鲜士兵越过双方防御工事严密的军事分界线逃到韩国。
韩军在中部地区军事分界线监控时,发现北方有人往南移动,就对其喊话,询问其目的。此人说自己是朝鲜军人,要归顺韩国,最终韩国军人对其实施引导并将其控制并移交给韩国安全部门审查。
首先得掰扯清楚最硬的一条:韩国的法律根本不允许这么做。韩国宪法里写得明明白白,朝鲜人也是韩国人,半岛上的所有土地都是 “大韩民国领土”,这可不是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能套用到具体案例里的法律依据。早年间韩国宪法法院就因为《在外同胞法》里有歧视性条款,直接判了违宪,逼着国会修改法律,确保所有 “同胞” 能享受平等待遇。往深了说,韩国从立国起就抱着 “半岛统一” 的政治叙事,接收朝鲜逃亡者正是这种叙事的具体体现,要是把主动 “归顺” 的军人送回去,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
更关键的是,韩国从来没有把主动投奔的朝鲜人送回去的先例。自上世纪 50 年代半岛分裂以来,3 万多朝鲜人逃到韩国,没听说过哪届政府把明确表示 “归顺” 的人遣返。就说 2017 年那回,一名朝鲜军人冲过边境时,朝鲜军队足足打了 40 发子弹想灭口,韩国士兵冒着风险把受伤的人拖到安全地带,之后也是交给安全部门审查,压根没提送回去的事。
去年还有 236 名朝鲜人抵达韩国,其中 88% 是女性,大多经第三国辗转而来,韩国给他们办身份、搞培训,从来都是按 “同胞安置” 的流程走。唯一的例外是 2008 年,22 名朝鲜人坐渔船被海浪冲到韩国,调查清楚是意外漂流后才送回去的,可这次不一样,这名军人是明确说要 “归顺”,还熟门熟路闯过了地雷区,显然是主动投奔,根本不符合遣返的条件。
再看李在明的处境,他就算想送也不敢送。李在明上台后确实一直在对朝示好,除了拆喇叭,还停止散发对朝传单,反复说要恢复《9・19 军事协议》,甚至在联合国演讲时都表态要切断 “军事紧张的恶性循环”。但问题是,朝鲜根本不接他的茬。金正恩不光在最高人民会议上明确说不跟韩方 “坐下来面对面”,还修了宪法把韩国写成 “最敌对国家”,连 “同胞”“统一” 这些词都从宣传里删了。说白了,李在明的示好早就成了 “热脸贴冷屁股”,就算真把这军人送回去,金正恩也不会因此改变敌对态度,反而会觉得韩国是怕了自己,得不偿失。
更别说国内的压力了。韩国政坛本来就有不少人骂李在明对朝 “太软”,觉得他的缓和政策丢了韩国的面子。要是真把主动投奔的朝鲜军人遣返,等于坐实了 “软弱” 的骂名,保守派肯定会借机猛攻,甚至可能引发执政危机。李在明能当上总统,不至于连这点政治账都算不清 —— 示好归示好,那是外交姿态,可涉及到国内法律、舆论底线的事,他必须守住立场,不然就是自毁前程。
还有个很实际的情况:韩国根本没有送回去的程序。之前有个叫金莲姬的脱北者,到了韩国后悔想回去,结果发现韩国只有接收脱北者的流程,压根没有遣返的渠道。韩国官员都直言,“在现行法律之下,我们没有能帮助她的办法”,因为从她踏上韩国土地那天起,就被视作韩国公民,帮她去 “敌对国” 朝鲜是违法的。
历史上韩国只遣返过两次脱北者,还都是上世纪 90 年代到 2000 年的事,而且是为了双边谈判做的特殊政治姿态,现在朝韩连对话都没有,根本不存在这种谈判基础。这次这名军人已经被移交安全部门审查,接下来肯定是走常规流程:先查清身份背景,排除安全风险,然后安排 3 个月的社会适应培训,最后给安家费让他在韩国立足,这都是有章可循的事儿。
至于有人担心影响朝韩关系,其实也多余。截至目前,朝鲜军方压根没对此事有任何特别举动,边境上安安静静的,说明朝鲜自己也清楚这事儿的底线在哪。毕竟半岛分裂这么多年,双方对 “逃亡者问题” 早有默契:韩国不会遣返主动归顺的人,朝鲜也不会因为这种单个事件升级对抗。金正恩现在一门心思搞核战略,把韩国定义为敌国也是为了稳定国内,犯不着为一个逃兵跟韩国撕破脸;李在明这边,只要按法律和惯例处理,既守住了原则,又不会给朝鲜挑事的借口,两边都能接受。
说到底,李在明当局根本不可能把这名朝鲜军人送回去。法律上不允许,惯例上没先例,政治上不划算,程序上也走不通。他对朝示好是为了缓和紧张,可接收逃亡者是韩国的法律传统和政治立场,这俩根本不是一回事。就算国内有人骂他软弱,就算朝鲜对他的示好不理不睬,李在明也得按规矩来 —— 送回去是自找不痛快,不送回去才是符合法理人情的明智选择。这场风波到头来也就是半岛众多越境事件中的一件,闹不出多大浪花,更不会改变朝韩目前的僵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