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名朝鲜特工潜入青瓦台,欲刺杀韩国总统,却因一细节暴露朴正熙郑宗洙

1968年1月,韩国警察署设置在青瓦台北部的一处岗哨,拦截了31名身份不明的人。

这31人身穿韩国军队制服,证件齐全。

领头人声称,他们是韩国的反情报人员,现在需要前往市区汇报任务。

岗哨士兵没有发现破绽,便给这31人放行了。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些人并非什么韩国反情报人员,他们是31名朝鲜特工!

朝鲜挑选出这些特工,是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

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一向水深火热,摩擦不断。

进入六十年代之后,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

朝鲜始终想要完成对于半岛的统一,可是韩国早就另立政府,还有西方的支持,通过武力完成统一,显然有很大的难度。

而且,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过去之后,朝鲜已经找不到武力统一的机会。

所以,只能考虑其它的手段。

朴正熙上台之后,朝鲜方面认为,机会来了。

朴正熙

朴正熙手腕强硬,对政府操控力很强,而且还有军方背景。

客观而言,朴正熙在任,对韩国政局的稳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那么,假如朴正熙突然死掉,韩国会不会陷入内乱?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所以,刺杀朴正熙的计划,便在朝鲜政府这里渐渐成形了。

可是,刺杀总统,这不是小打小闹,光是接近朴正熙,就是很大的难题。

虽然想想就觉得不可能,但事在人为。

朝鲜很快从精尖部队之中,筛选出了一批素质出众的特工,安排他们秘密地进行集中训练。

训练内容囊括了射击、柔道、跆拳道、刺杀、剑术、格斗,甚至还有地形分析。

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朝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把刺杀的地点定在了看起来最不可能的青瓦台。

朝鲜方面的思路是,虽然青瓦台守卫森严,但是只要熟悉地形,在携带武器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进入,而换了其他地点,反而无法保证一击即中了。

为了保证刺杀万无一失,朝鲜竟然不惜血本,在特工们的训练基地,依照图纸,一比一复刻了一个“青瓦台”。

特工们要在这个模拟的青瓦台之中,反复练习,将地形记得滚瓜烂熟,包括每个房间的布局以及警卫分布,都要熟记于心。

这样的训练持续到了1968年1月,朝鲜方面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心将层层筛选出来的31位特工派出去,执行这一艰巨的任务。

大致的计划是这样的,31人沿着边境线的深山老林,经过已经冰封的临津江,进入韩国境内。

那里的边境线,是驻韩美军第二师负责把守的,非常松懈,完全可以直接剪开铁丝网,神不知鬼不觉的溜进去。

混过边境线之后,当地有特工接应,会给这些朝鲜特工提供韩国军队的制服、肩章,还有所需的一切证件。

到时候,朝鲜特工只要冒充韩军,就能直接瞒过岗哨,进入汉城,潜伏在青瓦台四周。

到了1月8日晚上,他们就按照计划,对青瓦台发起攻击,目标是击毙韩国总统朴正熙,以及青瓦台内的其余官员。

至于脱身之策,是这样的:在刺杀朴正熙之后,特工们可以伺机抢夺韩国军车,趁着朝鲜方面没反应过来,向北撤退,等待朝鲜方面的接应。

当然,所谓脱身只是说说而已,人们心知肚明,只要青瓦台枪声一响,特工们是没有机会再活着出来的。

不过,敢接受这个任务,他们也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如果为朝鲜半岛统一立功,牺牲似乎也算值得。

而且,计划前期异常的顺利,31个特工一路过关,没有人怀疑他们。

他们几乎以为这次计划必将成功了。

但实际上,这只是朝鲜特工的一厢情愿。

早在他们出现在韩国山区的时候,附近几个韩国农民就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

因为,在这样的深山老林之中,忽然出现几个韩国士兵,未免太诡异了。

几个农民想要通风报信,不过,朝鲜特工很快追上了这几个农民。

但是,在这种必须斩草除根的时候,朝鲜特工却没有对这几个农民怎么样,反倒把他们放了回去。

这样做,首先是因为朝鲜特工不想伤害无辜,其次则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以他们的速度,一小时就能走出山区,等这几个农民报信回来,他们已经走到汉城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韩国军队接到几个农民报信之后,立刻封山进行搜索。

31人组成的刺杀小队,就这样一步步接近了青瓦台。

令他们兴奋的是,就连青瓦台附近的岗哨,都没有对他们表示强烈的怀疑。

直到他们接近了最后一个岗哨,此处执勤的警员名叫郑宗洙,这是一个相当敏锐的警察。

最初,郑宗洙没觉得有哪里不对,直到在要求31人出示证件的时候,郑宗洙偶然向下一瞥,看到了几个人脚上的鞋子。

那是黑色的胶鞋,在朝鲜军队里,这种胶鞋很常见。但是,韩国军队已经很多年不配发这种黑色胶鞋了。

郑宗洙内心警铃大作,立刻拦下了这些人。

这时候,朝鲜特工也意识到情况不妙,他们一边搪塞着来自郑宗洙的盘问,一边打算直接闯过警察岗哨。

钟路区警署署长崔圭植,火速开车赶到了现场。

崔圭植从车上跳下来,他同样注意到了那些不寻常的黑色胶鞋。

于是,他立即拔出了手枪,厉声喝问眼前这些陌生人到底从哪个部队来,有什么目的?

就在这个时候,朝鲜人决定提前发起攻击,毕竟他们的身份马上要暴露。

他们也举起枪,毫不犹豫的对着崔圭植开了枪,崔圭植当场中弹,倒在血泊之中。

朝鲜特工没有理会崔圭植等人的阻拦,他们几乎不顾一切的冲向了青瓦台。

距离如此之近,他们还有机会殊死一搏。

但是,此时韩国军警也早就被惊动,大批的警车很快朝着枪声响起的方向包围了过来,青瓦台前的道路一瞬间混乱不堪。

更严重的是,当时街上还有不少平民,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然而,双方很快展开了火拼。平民的安全无法保障,在激战之中,朝鲜一名特工投掷的手榴弹命中了公交车,导致二十多名无辜乘客受伤。

当然,双方的兵力悬殊,经过一番激战,青瓦台附近的朝鲜特工被控制住。

可是,还有一部分逃离包围圈,仍在汉城游荡。

虽然总统没有受伤,可是,这些潜逃的朝鲜特工,随时有可能发起第二次刺杀。

所以,韩国方面不惜血本,出动了两个师的兵力,进行了全国大搜捕。

很快,散落在其它地方的朝鲜特工或是被俘,或是被当场击毙。

1月29日,韩国军队在坡州山附近,击毙了最后发现的六名朝鲜特工之后,宣告了搜捕行动结束。

这次刺杀行动,是完全的失败了,朝鲜付出了很大的代价。31名特工之中,1名被俘,29名被击毙,不过,还有1个幸运儿避开搜捕,成功回到了朝鲜境内。

而韩国这边,也说不上大获全胜,虽然他们阻止了刺杀行动,但是在捉拿朝鲜特工的过程之中,韩国军方有26人死亡,66人受伤,还有两名驻韩美军也被朝鲜特工枪杀。

31名朝鲜军人仅有金新朝(左二)等两人幸存

如果看伤亡比例的话,甚至韩国才是损失更惨重的那一个。

这样一桩大新闻自然轰动了全世界,报纸上连篇累牍报道关于刺杀的细节,韩国对此非常恼怒。

无论如何,一个主权国家,被邻国特工神不知鬼不觉的混了进来,还差一点让总统遭遇意外,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为了找回面子,韩国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朝鲜的最高领导人,也进行一次刺杀行动。

而且,这次计划完全照搬朝鲜,朝鲜在秘密基地进行特工训练,韩国便也在远离人烟的实尾岛搞了特训。

朝鲜派出的是31人,所以韩国这次挑选的特工也是31人,目的就是要报复和羞辱朝鲜。

但问题在于,相比之下,朝鲜尽管功亏一篑,却也是认真在做计划。

韩国的行动,却有些胡来的味道了。

在刺杀一事暴露之后,朝鲜方面料到韩国会心存报复,所以加强了警戒,想要复刻朝鲜特工混进韩国,接近青瓦台的行动,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韩国军队里,也实在没有愿意去送死的人。

所以,最后韩国居然别出心裁,找了31个死刑犯上岛接受培训。

这些人上岛之前,签下了生死状,韩国政府承诺,只要完成任务,会赦免他们全部的罪行。

对这些犯人而言,左右也是一个死,何况他们也无权反对政府的决定。

就这样,一群死刑犯稀里糊涂成为了执行刺杀任务的特工。

随后,他们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特训。

但是,相比于朝鲜的正规训练,韩国所做的,说是虐待也不为过。

死刑犯本就没有人权,负责训练他们的韩国军队也只要求完成任务,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所以,他们在没有任何军事训练基础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了跳伞、爆破、射击等一系列危险的训练项目。

由于韩国没有做足够的安全措施,所以,有七个受训人员在此过程中不幸身亡。

总之,经过了一番堪称荒唐的特训,这些所谓的特工终于熬到了出任务的日子。

正当他们摩拳擦掌,打算用立功换取自由的时候,一道命令把他们打回了原形。

韩国政府的命令来了,但不是进攻,而是取消任务。

所有的特工都傻眼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在七个月之后,政府忽然下定了这样的决定。

而这其实取决于国际关系的变化,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并没有给朝鲜和韩国带来实际的利益。

韩国方面渐渐意识到,如果始终与朝鲜保持这种僵硬的关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不利。

所以双方都开始寻求缓和,而这样一来,刺杀计划自然要被搁置。

对于韩国政府来说,这七个月的损失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岛上那些已经训练了七个月的特工而言,迎接他们的是另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因为,韩国并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们,他们的存在是见不得光的秘密。

于是,曾经负责训练他们的军队抛弃了他们,只留下18人负责监视。

韩国政府给他们的物资也越来越少,最后,这些人不得不在岛上自己砍柴生火取暖,靠捕猎来维持生存。

韩国政府就是打算,让他们在这座孤岛上自生自灭,等到他们死去,一切将无人知晓。

但是,这些岛上的囚徒们也不愿坐以待毙。在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弃子之后,他们决定冲出这座孤岛,和韩国政府进行谈判。

他们过去受到的训练,竟然在这一刻起到了作用。

他们通过武力,控制了岛上负责监视他们的18名士兵,随后抢劫了船只,来到了仁川登岸。

在仁川,他们又劫持了行人的车辆,随后不管不顾的冲到了首都汉城。

韩国军方很快被惊动,于是,离奇的一幕发生了,上一次刺杀案还没有过去多久,青瓦台附近又上演了一次激战。只不过,这次的主角却完全都是韩国人。

半小时之后,韩国培养出来的这些敢死队员被悉数击毙。

这些人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不是死在朝鲜人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敢死队员的死,也意味着刺杀案这场闹剧,终于画上了句号。

然而,两国之间的恩怨却并不会就此结束。

扑朔迷离的国际关系,依然是潜藏在朝鲜和韩国边境线上的最大危机。

参考资料:

保密观《刺杀、绑架、灭口,朝韩谍战跌宕起伏,背后的真相却让人落泪》

THE END
0.1996年人民军飞行员李哲洙叛逃,透露朝鲜当时计划七天解放韩国话说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朝鲜国内经济形势日渐严峻,但这期间却只有一架人民军战斗机叛逃韩国,这就是于1996年叛逃的李哲洙上尉。 内容图片 李哲洙 李哲洙(이철수),1966年6月2日出生于咸镜北道庆城郡余大津路洞子区,其父李春相曾是人民军空军三池渊机场的一名地勤军官。由于从小崇拜身为jvzquC41yy}/onnrkct/ew475osc|z7
1.朝鲜战争前韩国为何屠杀10万朝鲜左翼人士?网络新闻联播这份已被华盛顿解密的文件述及了在韩国12座城市发生的大屠杀,水原有1000人被杀,大田有4000人被杀。这份早期的朝鲜北方的文件没有提及当时在边境地区仍在进行的屠杀,如单在釜山就有1万多人被杀——这是一位名为Chanhyun的韩国立法人员在1960年经调查得出的结论。在李承晚下台后,朴正熙军政府执政前的短短的12个月jvzq<84pgyy/ewyx0et0496413603B4CTVO25>583:;:8:9762;`47xjvor
2.朝鲜3名高官率团突访韩国朝高官或捎金正恩信件4日晚,韩国仁川,朝鲜军政高官黄炳誓、崔龙海、金养健(前排由左至右)出席仁川亚运会闭幕式。 朝鲜3名高官率团突访韩国 出席亚运会闭幕式,与韩国总理交谈,未访问青瓦台;黄炳誓称朝韩足球有望“称霸世界足坛” 4日,朝鲜军方“二号人物”——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人民军总政治局长黄炳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o142751:5/27578>575;4tj}rn
3.揭秘韩国前外长投奔朝鲜始末曾是中国军官10月6日,一名朝鲜士兵据称在射杀两名上级军官后“归顺”到韩国。多年来,韩国方面一直以收留“脱北者”来显示其“制度优越性”,但鲜为人知的是,也有不少韩国“名人”投奔朝鲜,其中就包括迄今为止投向北方的最高级别官员———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崔德新。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nn14624862/3>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