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半个多世纪前,韩国汉城就已改名为首尔

2005年的时候,当时的韩国宣布将其都城的中文名正式确定为“首尔”,并且通知中国,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汉城”的名字在中文圈也正式被停止使用,很多人以为韩国的都城就是在这个时候改了名字。

然而实际上,“汉城”之名在几十年前就已被韩国废止,改称“首尔”,全世界一直使用“汉城”这个名字的,只有中文界。

六十年代的韩国街头

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中部的首尔,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城市,百济王国时期,在汉江的下游入海口附近建造了慰礼城,这是首尔最早的筑城基础。

公元五世纪,中国东北王权高句丽不断向半岛扩张,占据汉江流域之后,在这里设立了北汉山郡,直到新罗王国建立后,与唐朝联合夹击灭了高句丽。

在此之后,原属高句丽的北汉山郡被新罗王国所占据,新罗在这里设立“汉州”,也称作“南川州”或“杨州”。

日据时代铺设轨道的汉城

王氏高丽时代,因为这里位于半岛的中心地带,因此成为王京开京(今天的开城)之外的“小三京”之一,称作“南京”,高丽王朝晚期,曾打算迁都至此,在当地大兴土木建设宫阙,但最终并没有成功,而不久以后高丽就被朝鲜王朝所取代。

朝鲜王朝的建立者李成桂觉得高丽旧都开城王气衰弱,因此派人另选都城,郑道传等人发现汉阳城所在山环水抱,呈龙砂水穴、山水襟带的绝佳风水格局,所以在公元1394年正式迁都到了这里,并且将其命名为“汉城”,作为朝鲜王朝的都城。

朝鲜王朝的两班贵族

历经中原明清两朝,李氏朝鲜绵延长达五百年之久,而汉城这个名字也叫了五百多年,不过在李朝的民间,人们通常将都城称作是“汉阳”,倒并不是“汉城”。

近代,清朝自身难保,日本在甲午海战以后攫取了朝鲜王朝的宗主权,之后不断蚕食,最终在公元1910年正式日韩合并,朝鲜半岛变成了日本的一块殖民地,这个时期,日本在半岛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将汉城改名为“京城府”,纳入京畿道的管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汉城”这个名字逐渐就消失了。

朝鲜王朝时代的汉城

半岛被日本蹂躏了几十年之后,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投降,韩国才算是光复,李承晚在半岛南方建立大韩民国之后不久,就宣布废除日本人取的“京城”之名,但李承晚也没恢复汉城这个原本的旧称,而是直接用“서울”直接称呼。

“서울”这个词是韩语之中的固有词,意思是“都城”,用拉丁字母拼写发音就是“Seoul”,音译的话,就是“首尔”。

本来,“서울”的意思是都城,但是自从变成韩国首都的称呼之后,就逐渐变成了这座城市的专指代称,在此之前,这个词并非专指某座城市,而是专指都城,比方说美国的Seoul是华盛顿,而英国的Seoul是伦敦,意大利的Seoul是罗马。

汉城街头到处都是汉字

当年李承晚宣布用“서울”作为韩国都城的名字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韩国都城的称呼就已经变成了“Seoul”,音译的话就是“首尔”,但在中文界,却依旧用“汉城”。

朝鲜半岛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古代一直使用汉字,半岛上所有的城市都有汉字名称,而韩国首都原本的汉字名字就是“汉城”,可韩国方面将这个名字直接废除了,却又没有给这座城市取新的中文名字,韩国首都也就成为了半岛之上,当时唯一没有对应中文名的城市。

因为朝鲜战争的影响,中韩之间互不承认,几乎没什么来往,那时候中方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将韩国都城称作是汉城,而韩国方面对此也并不在乎。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汉城街头

中韩关系正常化之后,双方来往不断加深,而对于汉城这个名字的问题,也开始成为了韩国方面需要考虑的事情之一,想来想去,韩国最终选择以音译对照的汉字,即“首尔”作为韩国都城的新中文名称,这次的改名仅针对于中文圈,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并没有影响。

其实,汉城变成首尔的这段历史背后,是半岛大规模去汉化的一个缩影,从先秦时代殷商贵族箕子远走半岛,建立起早期王权开始,中原文化就不断传入半岛,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字,古代的半岛之上只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因此只能借用汉字。

韩语与汉语混用的标牌

由于对汉字的学习,更加先进的文明得以在半岛传播,而大量汉语词汇也传入半岛,今天的韩语当中有超过七成的词汇都来源于汉语,朝鲜王朝世宗李裪在位时,曾创立谚文,也就是韩语字母。

但当时的两班贵族与士大夫纷纷反对,认为谚文是不入流的落后文字,根本无法与汉字相比,所以谚文在发明之后数百年里,都被束之高阁,半岛的正式文字还是汉字。

直到近代,半岛受到日本的入侵,西方文化在半岛也不断传播,那时候思想逐渐改变的韩国人觉得有必要变成更加独立的民族,所以谚文被重新捡起来大规模推广,另外,横行半岛的日本人也使用汉字,这让韩国人对汉字的印象越来越糟,从而推动了之后的半岛大规模去汉字化运动。

曾经的汉城街头

但也并不能怪韩国人,因为那时候几乎整个东亚地区都在去汉字化,就算是中国自己,当时也是吵翻了天,一大群人要求把汉字废除改成拼音文字,好在并没有成功。

虽然韩国在光复后不久就全力废除了汉字,但在其大小城市的街头,仍旧随处可见汉字的招牌标语,或者是汉韩混用,毕竟韩语是注音文字,而韩语之中有大量来自于汉语的词汇,如果只用韩语书写,很容易产生误解,这也是韩语与所有拼音文字的先天不足,而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汉字在韩国才算变得极其罕见。

THE END
0.1996年人民军飞行员李哲洙叛逃,透露朝鲜当时计划七天解放韩国话说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朝鲜国内经济形势日渐严峻,但这期间却只有一架人民军战斗机叛逃韩国,这就是于1996年叛逃的李哲洙上尉。 内容图片 李哲洙 李哲洙(이철수),1966年6月2日出生于咸镜北道庆城郡余大津路洞子区,其父李春相曾是人民军空军三池渊机场的一名地勤军官。由于从小崇拜身为jvzquC41yy}/onnrkct/ew475osc|z7
1.朝鲜战争前韩国为何屠杀10万朝鲜左翼人士?网络新闻联播这份已被华盛顿解密的文件述及了在韩国12座城市发生的大屠杀,水原有1000人被杀,大田有4000人被杀。这份早期的朝鲜北方的文件没有提及当时在边境地区仍在进行的屠杀,如单在釜山就有1万多人被杀——这是一位名为Chanhyun的韩国立法人员在1960年经调查得出的结论。在李承晚下台后,朴正熙军政府执政前的短短的12个月jvzq<84pgyy/ewyx0et0496413603B4CTVO25>583:;:8:9762;`47xjvor
2.朝鲜3名高官率团突访韩国朝高官或捎金正恩信件4日晚,韩国仁川,朝鲜军政高官黄炳誓、崔龙海、金养健(前排由左至右)出席仁川亚运会闭幕式。 朝鲜3名高官率团突访韩国 出席亚运会闭幕式,与韩国总理交谈,未访问青瓦台;黄炳誓称朝韩足球有望“称霸世界足坛” 4日,朝鲜军方“二号人物”——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人民军总政治局长黄炳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o142751:5/27578>575;4tj}rn
3.揭秘韩国前外长投奔朝鲜始末曾是中国军官10月6日,一名朝鲜士兵据称在射杀两名上级军官后“归顺”到韩国。多年来,韩国方面一直以收留“脱北者”来显示其“制度优越性”,但鲜为人知的是,也有不少韩国“名人”投奔朝鲜,其中就包括迄今为止投向北方的最高级别官员———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崔德新。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nn14624862/3>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