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液随着血液流动散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更是作家最刻薄以待的奴役,之于作家高耀宽尤甚。首次电话约访我这位“滑门师兄”,不巧正赶上他白内障术后的翌日。与耀宽相交近40载,想见时抬腿即谋面,今番正式约访,竟阴差阳错撞上眼疾,乃戏曰“人言洛阳花似锦,偏我来时不逢春!”耀宽宽慰我说,好诗不怕短,好饭不怕晚——由是,我对此次与他的晤面生出从未有过的期待。

(一)“生花”者:黑孩的梦,学霸的笔

1983年岁末,著名作家兼文学园丁滑富强老师来天津北辰开疆拓土。十余年后,弟子们的感恩之情便跃然纸上,陆续见诸于《北斗星》,及至1998年蔚然结集成《北斗情愫》。翻开来,收入高耀宽的文章是《黑孩的梦》:“泥墙土屋内坐着群孩子。老师望着一个个稚嫩的脸问,你们长大想做什么?孩儿们雀跃着抢说当农民,当工人,当大夫,当老师……黑孩儿一本正经站起答道,我想当作家!孩儿们哄地笑了。’大牛眼!’孩儿们拿他外号讥讪道。好在老师从黑孩炯炯目光中读懂了他……”

多年后,黑孩长成了黑汉:“一双文质彬彬的手,把他从踉跄中扶起——滑富强,黑汉的导师、挚友,引他去领略文学殿堂的辉煌。从那一阵起,北辰文学社成为圆黑孩梦的摇篮。”

作为老三届的末班,耀宽先辍学、后在区食品厂做电工。许是家门口的万人国企能出蒋子龙式作家的缘故,又几经周折调入天津市重型机器厂,他也果然写了个工业改革题材的小说——不仅不得其门投稿,而且不知“爬格子”即用方格稿纸誊抄之意。

但这并不妨碍耀宽成为“学霸”:1985年,他连续11次走进高自考的考场,竟然连战皆捷无一败绩,当年获取汉语言文学大专文凭。为此,市教委特意召见了全天津市仅有的4位学霸,发现其他3位均为“老高中”,唯他是辍学者;其他3位均为汉族,唯他是回族。当阖村乡佬为本族的学霸奔走相告时,意欲小试牛刀的学霸伺机撞开了“一宫”天津工人文学社的大门。老远参加了两次活动后,负责人夏寿邦给滑富强老师写了个条子,举荐他就近成为滑门弟子。至此,所有的过往都成为文学青年上下求索的回响,并在踔厉前行间成为一道青年文学的风景。

1986至1988两年间,他用“索翁”笔名马不停蹄写就长、中、短篇小说30万字。如他所说,“大凡作品中闪光之处,皆凝聚着滑老师的心血”。处女作《董傻子火烧袁公馆》中主人公,虽为汉族,却是回民饭馆的“头把火”大厨,被津门汉奸恶霸袁文会误认为回回——这是耀宽无意间打了个“回族文学”的擦边球吧?而在其后的散文写作中,他便有意进入到了母族文学的情思中。

1991年末,他邀老师及同门来天穆村家里研讨作品,提议并协助结集出版《北河风骚》,成为区文学社编印的首部小说选集。入冬付梓期间,滑富强老师去山东临清采访,顺路游赵州桥,特邀祖籍临清的高耀宽和已出诗集《诗恋》并加入市作协的罗广才伴行。归来后,滑老师及广才均有佳作见报,令耀宽领略了大手笔之风范,并以“近朱者”的姿态定位自己的读书和写作,以期作品质量的飞跃。

2000年始,他把自己发表的文学作品(不含文史类)汇集成书,至2022年已出版小说、散文、诗歌集共6部。

(二)青史留名:除了敬佩,还有敬畏

作为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回族文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2014年12月出版发行。在绪论的“散文创作”一节中,如是阐述:“高耀宽的《心灵的驻足》《心灵的独白》等散文集,以烈烈赤子情怀表达了对回族母亲的报恩和热爱,启发读者从历史的足蹐和现实的迷茫中摆脱出来,以包容的眼光和宽广的胸襟,为回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寻求到一条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大爱之路”——可见,说耀宽“青史留名”所言不虚。而在“高耀宽”词条具体评论和总结道:“集中笔墨书写回族百姓的苦乐酸甜,展现回族人民在时代变革中的坚守与期盼,为人民所立言,为土地所作传……在以真实、真切、真思想为根基的散文创作中,作家蕴藉多年的对回族深沉的忧患意识与浓情至爱,得到了充沛的施展与泼洒……写出了风骨与神采。”

无疑,耀宽是我所敬佩的作家。他把乡情、族殇、家亲等惯常的散文题材,投射在回族人负重坚韧、大度达观的精神底色中映照,把细节情感沉浸家乡故土六百年清真习俗中描画,捧读时常常拍案叫绝 :

如解放前回民之家维持生计卖羊杂碎的“退毛”:“祖母的双手成日泡在热水中,一个个羊头、一只只羊蹄,毛茸茸进到锅里,光滑滑从祖母手中流出”(《祖母四十年祭》)。再如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饥荒岁月:“有一次,母亲照例把米饭分成三份,最大的给父亲,中间的给我,最小的给自己。很快,母亲吃净后蹲下身,捡择锅里残存的米渣。忽然间,我觉得母亲占了便宜,脱口叫道,‘给我吃,锅里的米粒儿给我吃!’惊得母亲抬起头来,一瞬间,我见到母亲眼里噙满了泪水,目光里是从未有过的讶异!当她把那几粒米渣颤抖着送进我的嘴里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令我许多年后一见到残留饭粒便晕眩……”(《哀母亲》)。又如描写改革开放后的村籍兰阿訇:“那年,天穆南寺重建落成,一副名家手书对联嵌在大殿墙外两端,上联“行慈行善唯真主”;下联“先知先觉乃圣人”。兰阿訇提醒我说,上联中的“善”字错用了,该是“恕”字。善涵盖不了真主的随发台。行善都能做到,不唯真主独有。只有恕才可代表真主的随发台……是的,真主的恕饶是无边的,而人的宽恕是有限的……(《想起兰阿訇》)。

无疑,耀宽也是我心生敬畏的同门师兄。一者:因了他“对文学越来越刻骨铭心的依赖,远远超越了童年的梦想,中年的渴望;”自期自许“舔净伤口上的血痕,换一身皂袍束带,新一轮追求在淌着心血的笔下,有了更大、更烈、更强的钟情(《守望故土•自序》)——他视文学如命的稟性和态度,使我的胸无大志、知足常乐相形见绌;二者:因了他“这多年,墨液随着血液流动,为我苦难的母族、为我难以觉醒的母族不停滴流(《悲女飘萍•后记》)——他视“文章千古事”的使命觉悟,照见了我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局限与肤浅;三者:因了他不说假话甚至不说违心的话。犹记早年耀宽加入区文学社活动不久,研讨一位文友的得意之作。有鉴于此,我便顺情恭维一通。轮到耀宽发言,却指出了许多不足,给我留下直言不讳或不讲情面的深刻印象。1999年,他短暂求学北京,适值《穆斯林的葬礼》风靡。同室维族同学无不热捧,好意借书与他渴读。为此,他还特意到麻刀胡同一所院落,实地考察了原型生活环境与故事展开的背景。三天后,同学执意请他发表读后感言,他说:“作家用一个回族家庭兴衰,向读者预示一个民族(甚至是中国十个信仰伊斯兰的少数民族)最终要沉沦没落的结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寓言”。(《守望故土•铮铮铁骨,堂堂硬汉》)——他的为人为文的铁骨硬汉品格,令我许多的粉饰与“欲说还休”显得汗颜。

(三)阿语学员:始于办班、成于建校

我不知道耀宽的“忧患意识是作家的品格”的认知是何时形成的。当他初试“学霸”3年后,决意补上外语的缺门再取“大本”。但只有英语、日语辅导班现成,而他想学阿拉伯语,便找来北京外语学院阿语系的油印教材。一直关注学霸的天穆乡佬提议,你一个人也是学,何不带动全村回族子弟一块儿学?遂又促成“北外”在津开办“阿语班”。

1988至1991年,“阿语班”办了三期,学员达百余人,其中优秀者不乏考取了北大、北外等名校。不消说,在刚刚吹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集合号的年代,这个回族聚居的津郊村落开办阿语班,委实是一大创举。

不是好大喜功,乃是忧患意识驱使作家高耀宽,为回族子弟到外村上学带来的诸多不便而忧虑,遂向村支书提议“恢复天穆民族中学”。好在村支书是全国人大代表,所呈提案颇有分量,旋获市计委大力支持,耀宽曾有当天拿到批文的经历。但建校资金却需村自筹。耀宽并不气馁,一直找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求援,被告知“办回民中学无策,但办回民职业教育可争取世界伊斯兰联盟的资助”。对此,人说这好比“画饼充饥”,然耀宽却生“天上掉馅饼”之感。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他骑着小摩托四处找寻合适、可能的校址。功夫和真主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沟通协调多个部门,垫平了村北北运河废弃河道。世界伊盟闻讯派出麦克竺戈代表,在中国伊协和市政府领导陪同下来天穆实地考察,市民委更为他的无私奉献与执着所感动,给予了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对耀宽来说,1993年大吉大利:幸逢天津市首获3个去圣地麦加朝觐的名额,因他肩负着“艰巨的使命”而占其一。他与村委的协议是,世伊盟的援赞款不落实费用自负,得以落实则回来报销。在首发于《北斗星》的《艰巨的使命——朝觐之路》写道:“对于封闭的天穆村——我的家乡,我是以我的行动凿开了朝觐之路的先河……”;当然,这篇浸透着作者直达灵魂幸福感受与感动的长文,精彩之处弥漫着朝觐的情境:“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更无暇顾及人情的体面,拼命地冲进涌动的人潮中,向它——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挤去。当我扑向被黑色幔帐覆盖的克尔白时,就像饥饿的婴儿扑进母亲宽大的淌着乳汁的胸体,夺眶而出的泪水淌在了溢着奇香的幔帐上……”。“通史”对此的评语是:“这当然对作家本身的宗教修养及社会参与度做出了要求”。诚如斯言,“朝觐”的长文对于力争世伊盟捐款的“艰巨使命”只字未提,我们也无从知晓中国回族作家高耀宽,如何凭着一口半生不熟的阿语争取到伊斯兰发展银行两笔共58.7万美元的赞助款,遂使建校资金的主体有了着落和依托。

好在耀宽从始至终的主动作为,都不曾是为了当官或捞取名利——新校建设按部就班走上正轨后,他又应邀加盟了《天穆镇志》的写作班子。

(四)“三味书屋”:书伴人生,依稀宿命

位于北运河畔的天穆清真寺,是一组三级拱顶、望月参天、明清风格、古色古香的巍峨建筑群落。正门北侧的配殿门楣上,悬着一块斗方大字的匾额“三味书屋”。五蹬条石台阶入门后,琳琅满目的书橱货柜,时多时少的顾客营生,给庄严肃穆的清真寺院平添了回族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气息;朱红漆就的窗檐屋顶和精工彩绘的二层柁架,起到了连接殿堂与尘世的景观过渡。此番此地的采访我方得知,比起耀宽的文名,他的三味书屋的名气要大许多许多。

但开办书屋并非耀宽本意初衷。早在办阿语班时,村领导说你给村里办公益,村里拿不出物质上的支持,就同意你开个文具店,权当“以店养班”吧,既方便学员买教材,也方便村里学生娃买文具。耀宽想想也是,便筹划自己做经理,另有两位村民当店员——总共三位。门面定名时,耀宽先考虑的“书屋”而非“文具店”;正好人数与“三味”谐音,便侵了一把鲁迅先生的冠名权。虽然初址仅是自家门前的一间斗室,但在传统生计“三把刀”(镰、菜、瓦)的天穆村,三味书屋也算是横空出世了。25年后,耀宽游绍兴,难得在大文豪的三味书屋前留念,彩照随文印在《浙杭草记》中,图下有说明文字:……无意中犯了“欺世盗名”之罪,真不知该怎样向鲁迅先生道歉!

书屋初立,正合了天穆族人对知识、对教义的渴望。甘肃临夏有伊教经书读物印刷厂数十,书籍应约邮寄而来,钱款售后如约汇回——供方是照顾,销方是诚信。随着“三味书屋”的名声远播,连宗教、百科、中国社科院甚至城市建设出版社,但凡有适销新书目都会寄来样书推销洽购。

伴着书屋业务的成长,经营场所也几经变迁。滑门师弟徐洁民是颇有建树的篆刻家兼文物鉴赏收藏家,旧与耀宽投缘。知我此番采写耀宽和三味书屋,特意发来微信添彩:“进入21世纪后,因十年未曾与耀宽谋面,甚为想念,便刻了人名章和“索翁藏书”印各一方,从武清王庆坨打听找到天穆顺义道的三味书屋赠与耀宽。”2017年秋始,我邀洁民共同编修《北辰房地产志》,他多次到书屋请教穆雅田、陈国璧、穆成宽、穆祥雄等天穆名人旧居的详址及建筑形制。2022年,滑老师带领我等弟子参加“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天津会场暨《罗广才诗选》作品朗诵会”,归途在三味书屋小憩并合影,滑老师将照片补白于新作《老滑游记》的目录页。拉拉杂杂我是想说,耀宽的三味书屋,已成为滑门师生沟通交流、切磋研讨的文学会所。

若将眼界再放开些,“三味书屋”还是展示津沽回族文学的一个窗口。山西长治的马兰,河南郑州的丁建设等,因同为有成就的回族作家,或专程或顺路几次来此会晤高耀宽。偶尔,还可见到张承志、李佩伦等大家出入的身影,让书香洋溢的三味书屋更兼生辉出彩。

从身份上说,自1988年从“天重”解体“下岗”,耀宽就是一位闯荡于社会的自谋职业者。许多年来,亏了有“三味书屋”作为经济支撑,使他得以安身立命。卖书,读书,写书;以书谋职,以书交友,与书相伴的人生,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幸运,对高耀宽来说仿佛宿命。

(五)古稀之年再出发:解码基因,盾构自信

建村600余年的津沽回族聚居地天穆村,因地少人多,旧时寻常百姓除却种地,多以从事“牛羊行”、当泥瓦匠为饭辙,世人印象轻文尚武。作为曾经的学霸,许是由于下岗和家庭生活的变故,耀宽试图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思考家庭、民族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驱使他“开始大量研习回族及伊斯兰教历史文化,民族认同感与感受力日渐丰满,并举意为民族书写”(《“通史”高耀宽词条》)。1994年,他出版的第一部个人专集,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而是《天穆回族史论稿》,以其大量翔实有力的史料,论证了天穆清真寺乃津门首座清真寺;天穆村乃津门回民聚居发祥地,在文史界影响甚大,并为政府部门所重视,后来作为主力参与《天穆镇志》的编修。2016年《天穆镇志》出版后,旋即评为全国首批11部名镇志丛书之一。

他是否认为解码母族文化基因,搞懂理清家乡历史文脉是第一要务呢?2017年,他再将一部厚重的《史海钩沉》奉献于读者。恩师滑富强满怀欣喜为之做《序言》。在这部沉甸甸的大作中,除了政治、经济外,耀宽特设了文化、学术、人物三个专题,挖掘、展现尤其补强了母族同胞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

诚然,以“回回写回回”为使命的作家高耀宽,也从未放弃他所钟爱钟情的文学创作。比如2007年出版的散文小说合集《守望故土》,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项目《全元诗》主编李佩伦先生作洋洋五千言《序》,并以“细细品味一切苦涩之后,朝向天方,更需正道直行。万赞归于真主。昂然回首,且向大地放开喉咙高喊:我行!……与耀宽教弟共勉。”

结识回族大作家张承志,是老回回前辈张景臣先生在京城牛街礼拜寺引荐的,初面便有似曾相识之感的张承志,当即认了耀宽做兄弟,还领他回家认门。此后联系热络,一俟有新作便赠签名本。2013年,耀宽欲出版散文随笔集,推敲纠结于书名,又是张承志将两个待选书名组合,定为《织血缝隙》并亲笔题署……

采访于伏中,暑热难耐。我选了阴雨天,一则消暑,二则书屋相对清闲。有风声雨声伴着访谈声,敲打着窗棂,也叩击着心扉。临近中午雨势小了,我起身问他今后的规划。他拍着一摞半尺多高的手稿道,务实说拿出一定精力修改完成这部长篇;务虚说通过培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提升母族文化自信,绽放生命的花蕾和血色。

一个作家的博学、阅历、磨难、悟性固然重要,但一个作家将信仰融入血液、记录世态更难得可贵。同为“师出滑门”的我等,衷心为他默默地祝福。

刘万庆,1954年出生,天津市北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作品散见于《通俗小说报》《天津文学》《湛江文学》《五台山》《延河》等文学期刊,《捧角儿》《本草》连续两届获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说一等奖,著有60万字文集《泪竹林》。

高耀宽,1951年出生,天津天穆村人,回族。著有文史著作、散文集、小说集《天穆回族史论稿》《心灵的驻足——我是回回》《心灵的独白——我是回回》《守望故土》《悲女飘萍》《织血缝隙》等多部。

THE END
0.那些为信仰而无私奉献的穆斯林及各族同胞们摄影:尹全宝(阿訇)同时我也相信,穆斯林同胞们,一定会听党的话跟党走,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且在教长尹阿訇的带领下,做一个信仰坚定,遵守教规,团结友善,同心同德的好穆斯林。最后求主护佑着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护佑着我们大家两世吉祥!阿米乃! 回淑芬 关于林西县清真寺取暖、绿化、硬化提档升级等项工程帐目收支情况通报 穆斯林同胞们:大家好! jvzquC41yy}/onnrkct/ew477q€87|k
1.西安金启祥大经师传略在这众多的西安伊斯兰著名历史人物中,笔者抛砖引玉,先就金启祥老阿訇的生平做一简介。一来正值金老阿訇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二来是为了践行与金老阿訇的孙子——年已七旬的金志亮阿訇(笔者的蒙师、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领拜阿訇)的一个约定。 适时诞生 十九世纪中叶的陕西伊斯兰教界,学富才高的实力派阿訇彼此你到我jvzq<84zckymcvne0eun1wjyukzfo87935=92@9
2.韩海潮|为故友李华英先生走坟我们驱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疾驶来到了北京市回民公墓。在我俩启程赴京之前,我俩举意一并给故友林松先生(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沈光恒先生(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常务副院长,退休后定居在北京)走坟开经。 海钦和荣欣的两部车直接开到了靠近墓地的路边,下车后首先来到了李华英老师墓前,李祥乐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苏勒)等,jvzquC41yy}/onnrkct/ew47d2=7cqh
3.穆斯林在线更多> 阿訇讲坛 马占军:坚持中道,抵制极端 冶均刚:你用微信来传善还是传恶? 艾明译:金钱与幸福 黑城子译:纯洁的夫妻生活 苏莱曼译:摆脱现实灾难的唯一途径——虔诚 穆斯林在线|0 | 2024-06-06 09:35:22 李海洋:学教门和行教门 伊光|0 | 2024-06-06 09:35:21 讨白念词-穆斯林做讨白jvzquC41yy}/o~xnko}xy7hqo1nuou442360lrstkl{kkjta34841?:620nuou
4.回族语言文字习俗传承古若阿尼(《古兰经》) 王阿訇精通古若阿尼。 苏勒(《古兰经》篇章) 请阿訇到家里来念个苏勒。 哈知(朝觐者) 马哈知昨天到南坊上去了。 瓦尔兹(劝戒) 我听一次瓦尔兹就受一次教育。 给亚麦提(后世) 我们到给亚麦提再算账。 哈俩里(合法的) 与进教的汉族女子结婚是哈俩里。 jvzquC41yy}/eww0ep5329=|v1im1q}hs1812A58345u495:2873a>56:4>12>3jvor
5.王氏阿訇世家:一个清末以来4代涌现7位阿訇的家族当时“常日在上海的游散阿訇(不任教职,专靠诵经过生活者),为数颇众,循规蹈矩的,固然很多,放僻邪侈的亦复不少。他(指哈德成)为顾全‘念经人’的名誉起见,曾联合刘彬如、刘耀卿等,发起阿訇讲习班,劝勉大家入会,以每月的会费做经费,联络鼎鼎大名的王四阿訇来上海讲学,使大家有一个进德修业的机会,‘念经jvzquC41yy}/uqnowygoi7sgv1~dz8ikue{{0ymrAouckuj?4(spfF{kgy,ukmB523:5
6.阿拉伯文化论文范文“学习情境”包括“取决于阿语课的成绩”、“取决于是否喜欢老师”、“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班级”三个测项,因子均值为3.47。 “家庭责任”包括“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和“父母要求”两个测项,因子均值为2.89。 “宗教情感”包括“对阿语一见钟情”和“对伊斯兰教感兴趣”两个测项,因子均值为2.86。 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5:8157mvon
7.乡镇宗教工作情况报告8篇(全文)**镇区内有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两个主要宗教场所,基督教堂有教职人员5名,信教人员700多人,天主教堂有教职人员4名,信教人员1000多人。为保障农村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根据自办教会原则,经县宗教局批准,在镇党委政府协调下,规划建设了**兵房天主堂、兵房基督教堂活动点等宗教场所,为信教群众提供了合法的宗教场所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erk
8.马明良:时代的挑战与阿訇的修养不通晓阿语,进不去,不掌握汉语,出不来,要想进得去,出得来,必须经汉两通,就像历史上的著名阿訇一样。(二)阿訇的人格和气节 学问对学者而言,固然十分1867年农历12月初5出生于甘肃陇南清水县(今张家川县)张家川上磨庄一个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家庭。1957年7月1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逝世。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42=97B720jznn
9.和合之美、共生之道—北京宗教文化艺术展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话方向李俊民 陕西省宝鸡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阿语画李俊民 陕西省宝鸡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阿语画李俊民 陕西省宝鸡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阿语画李俊民 陕西省宝鸡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阿语画马志泉 四川省阿坝城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 若尔盖县城关清真寺驻寺阿訇 阿文·汉文混合体马jvzquC41yy}/lrfprkgo0ls1c179f
10.李华英:经堂里走出的翻译家文化然而,1958年,庞士谦阿訇被打成右派,不久就告别了人世。 那时候,李华英毕业离校还不足一年,他永远记得,1957年6月21日那一天,他和同学们走进中南海,作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首批毕业生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然而,仅仅两月之后,“反右”运动开始,老师们一个个被打成右派,jvzq<84ewnzvtn3rgqvmg7hqo0io1w614278196391i34;6;/4?14A5950nuou
11.高加索研究之一:《麦亚法利金史》中的高加索在属于德米特里的钱币中,有一枚它正面铸有“诸国之王(malik al-mulūk,阿语),D.(格鲁吉亚语)”字样,背面铸有“马赫穆德·本·穆罕默德(Mahmūd ibn Muhammad [1118-1131在位])”。另一枚正面有“诸国之王,救世之剑德米特里(malik al-mulūk Hisām al-Masih Dimitri,阿语)”,然后一个格语的D字母在正中;背面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5;?:38
12.民国回教学人中的启明星(马坚传)书评约摸在四年级时,阿訇曾问我一个汉字“戕”,我兴冲冲地跑回家用《新华词典》查询了这个字,并把读音“qiang”和意义“杀害残害”告诉给了阿訇,并乘机偷窥了阿訇的汉语古兰——那是纸面糙旧但字迹清晰的汉语古兰——在阿訇琳琅满目的阿语经典中格外显眼,应该是1981年中国社科院出版或后来再版的古兰,而阿訇询问的那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53;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