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要素教学

认证主体:于**(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第五章 语言要素教学我们把语音、词汇、 语法和文字看成语言四要素。 为了使讨论的内容带有系统性, 就需 要首先对语言要素本身作一点介绍。 语言要素属于语言知识, 对于系统地学过普通语言学和 汉语语言学的读者来说, 这些都不是新知识。 不过我们的介绍将完全从应用的角度出发, 突 出跟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有关的内容,并力求简明。本书所说的“汉语”,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所以下面要讨论 的汉语诸要素,都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要素。这一点以后不再专门说明。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一种系统。 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 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语音系统不同,

2、所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语 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最能代表汉语语音系统特点的是音节和音素, 我们在这一节里重点介 绍汉语的音节和音素并讨论语音教学的有关问题。1 、 音节汉语的音节是最小的语音表达单位。 我们用汉语说话, 总是一个音节连着一个音节地说, 至少要说一个音节,音节当中没有任何停顿。 例如,XU (科学)是两个音节,说话的时候, 在k e和xu e之间可以有长短不等的停顿, 但是在k e当中不能有任何停顿,在xu e当中也不能 有任何停顿。汉语的一个音节由一个声母、 一个韵母和一个声调三部分组成。 声母就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全部由辅音充任;韵母就是声母后面的部

3、分,由元音或元音加鼻辅音充任。有些音 节只有韵母,没有声母,我们把这样的音节看成零声母音节。汉语共有21 个声母、 35 个韵母,这些声母和韵母根据一定的规则互相结合,共构成395个不同的声韵组合。这些声韵组合跟有关的声调结合,共构成1200多个音节。这也就是汉语的全部音节。声调是指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汉语有4个基本声调,分别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把它们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它们的调值依次是 55,35,214,51。除了这4个基本声调以外,有些音节在一定的条件下读轻声。轻声的调值不太固定,往往随着前一个音节的调值而改变。汉语的

4、音节跟语素和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大部分语素是单音节的,每一个音节都可以代表一个甚至若干个语素;语素是构词成分,大多数语素同时也是独立的词。例如,xu e是一个音节,也是一个语素,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词它在xu ex 1 (学习)、xu esheng(学生)、xu eido(学校)、xu eye(学业)、xu Swei(学位)等词中是语素(构词成分),而在xu dhdy u(学汉语)中就是独立的词。又如, yi是一个音节,这个音节代表"一”、“衣”、“医”、“依”等不同的语素和词。这就是说,如果学会了一个音节,就是学会了一个甚至若干个语素的读音,有的甚至是学会了一个或若干个单音节词的读音

5、,并且为学习相应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读音打下了基础;如果学会了全部1200多个音节,就是学会了所有的语素和所有的单音节词的读音,并且为学习所有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的读音打下了基础。汉语的音节跟汉字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音节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汉字(只有带“儿尾”的音节,“儿尾”要另用“儿”记录)。例如 k d这个音节就是用一个汉字“看” 记录,xi dshu o这两个音节就是用两个汉字“小说”记录, 如weiyu cnhu i这三个音节就是 用三个汉字“委员会”记录。就大多数情况而言,汉语的一个语素说出来是一个音节,写下来是一个汉字。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汉语的音节、汉字和

6、语素的对应关系:节汉字(构词成分或词)了解了汉语的音节、汉字和语素的这种对应关系,是汉语区别于某些其他语言的一大特点。汉字、语素和词的教学有机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 还可k cn这个音节,就可以区分出这一特点, 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中就可以自觉地把音节、 地结合起来。2、音素音素是人的听觉能够从音节中区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以区分出更小语音单位 音子)。例如,如果仔细分析一下k , a , n三个不同的音素。 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都要包括一定数量的不同的音素,所以要掌握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就必须掌握这种语音系统的所有的音素的发音。 汉语的音素分为辅音、元音和半元音三大类。辅

7、音作音节的声母(只有ng 除外),一部分辅音跟有关的元音结合后作音节的韵母, 元音都作音节的韵母, 半元音在音节中起声母 的作用。3 、辅音与声母 辅音是从肺部发出的气流在发音器官里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汉语共有22 个辅音。造成不同辅音的原因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部位是指气流在发音器官里受到阻碍和消除阻碍的部位,主要跟唇形和舌位有关;发音方法是指气流发出以及受到和消除阻碍的方法,包括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气流通过的方式等。根据发音部位和 发音方法,可以把辅音分为不同的类。( 1 )按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音:气流在上下唇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b p m。唇齿音:气流在上齿和下

8、唇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f 。舌尖前音:气流在舌尖和上齿背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zc s。舌尖中音:气流在舌尖和上齿眼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d r n I 。舌尖后音: 气流在舌尖和硬胯 (前部) 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 zh ch sh r 。舌面音:气流在舌面(前部)和上齿眼及硬愕(前部)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j q x。舌根音:气流在舌根和软愕之间受阻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gkh(2)按发音方法分类:塞音:气流冲破阻塞时爆发而成的音一一bpd t g k 。擦音:气流通过阻碍时摩擦而成的音一一f s sh r 、h。塞擦音:气流通过阻塞时先爆发后摩擦而成的音一一z c zh

9、ch j q。鼻音:气流通过鼻腔而发出的音一一m n ng 。边音: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而发出的音一一I 。清音:发音时声带木振动的音叫清音。有些语言的辅音有清音和浊音的对立,即一个清音有相对应的浊音。汉语的辅音没有这种对立,除了下面要列举的以外,都是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叫浊音。汉语的辅音只有擦音中的r和鼻音m , n, ng以及边音I是浊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用较强的气流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叫送气音,跟送气音相对立的音叫不送气音。汉语的辅音有以下几组相对立的不气音和送气音:b p ; d t ; g k ;z c ; zh ch ; jq。以上22个辅音中,n和r既作声母,也可以跟有关

10、的元音结合后作韵母;ng只能跟有关的元音结合后作韵母;其他辅音只作声母。换句话说,除了ng以外,所有的辅音都可以作声母,21个声母全部由辅音充任。我们把汉语的辅音分类和声母列表如下:塞音塞擦音擦音自W 鼻曰清音清音清音浊音浊曰浊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上下唇bPm上齿下唇f舌尖前zcs舌尖中dtnl舌尖后zhchshr舌面jqx舌根gkh(ng)4、半元音汉语中有两个半元音,用 w和y两个字母代表。这两个半元音只能处于不带辅音的音节的开头,起声母的作用。5、辅音教学因为造成不同辅音的原因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所以学习辅音最重要的是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一个音发得对不对, 就决定于发音部位

11、和发音方法对不对;教学中纠正错误的发音,也要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加以纠正。例如,有些学生分不清双唇音p和唇齿音f , 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原因:一是不会发p或者不会发f。如果不会发p,就要告 诉他们先把嘴唇合起来,让气流从上下唇之间冲出来。如果不会发f,就要告诉他们让上面的牙齿放在下面的嘴唇上,让气流从上齿和下唇之间冲出来。二是虽然p和f都能发出来,但是该发p的时候发f,该发f的时候发p,这就要让他们在学习单词的时候记住哪 个词发p,哪个词发f,并且要反复练习。并不是在教每一个音的时候,都要先告诉学生嘴唇应当怎么样,舌头应当怎么样。在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先示范发音,然后让学生跟着发,发不对再来一遍

12、。老师示范时要有一点夸张,要让学生看清自己的口形。 学生不一定都知道口腔的结构以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方面的专门术语,即使知道,也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以不必多讲道理。 但是老师应当知道每个音 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辨别能力, 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也才能有针对 性地加以纠正。对特别困难的学生,也就是对某个音或某些音总是发不好的学生,也不妨给他讲讲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辅音的教学要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 )要注意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因为送气与不送气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ba(坝)和pd(怕)意思不一样,所以要把它们分清楚。许多学生不会发p、t、k、c

13、、ch、q这六个送气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里没有这样的送气音。英语中有送气音,但是与这几个辅音相对应的英文字母有时送气,有时不送气,即使送气,气流也比较弱,而且多半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以英语为 第一语言的学生也发不好送气音。解决的办法是:告诉学生这几个汉语拼音字母跟英文字母的读音不一样;说明汉语中送气不送气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听,也可以拿英语的class与glass比较,让学生体会;指点发音方法,即让气流从堵塞处冲出来;让学生对着一张薄纸发音,如果薄纸被气流吹动了,就说明送出气来了,否则要继续练习。(2) 要注意清音和浊音的区别。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只有 m 、 n、ng

14、、l 、 r 是终音讲余都是清音。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 的学生,把汉语的 b 、 d 、 g 、 zh 、 ch 、 sh 等都发成浊音,因为跟这几个字母相对应的 英文字母发浊音, 他们看到这几个汉语拼音字母, 就很自然地用英语发音的方法发音。 此外, 汉语的 r 虽然是个浊音, 但是摩擦是很轻微的, 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习惯于用英语的 r 的发音代替汉语 r 的发音,常常带有很重的摩擦,有时还有一个圆唇的动作。以上这些错 误不难纠正, 可告诉学生不能用英语的发音代替汉语的发音。 但是要巩固汉语的发音还必须 多作练习。( 3 )关于 h 和 n 、 l 的发音。汉语的 h 发音时舌根要抬起与软

15、愕发生摩擦,英语的 h 发音时气流在口腔里受不到任何阻 碍。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常常把汉语的 h 发成英语的 h ,听起来好象在嗓子里。教这 个音时,对舌根与软胯的摩擦要适当夸张。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发n 、 1 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国家的学生 n 、 l 不分,教学中需要注意。6、元音与韵母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 在口腔里受不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 造成不同元音的原因是 口形和舌位的不同。口形包括口腔的开合程度和是否圆唇;舌位包括舌头位置的高低前后。 舌位的高低跟口腔开合程度有连带关系:开口度越大,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小,舌位越高。 能不能正确地发出元音, 关键就在于口形和舌位是否正确, 纠正错

16、误的发音, 必须在纠正口 形和舌位上下工夫。 因此, 汉语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元音的口形和舌位。汉语的元音又分为单元音和复元音两大类。( 1 )单元音与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叫单元音,汉语单元音的音位有a o e i u uer 。其中a、o、e除了可以单独或跟有关的音素结合后充任韵母以外, 还可以跟有关的声调结合构成零声母音 节,如Q(啊)、o(噢)、e(饿);er只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如e r (儿)。上述单元音都有不同的变体,教学中值得重视的是a、e、i的部分变体(见下表)。F表是单元音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及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分类:舌面舌尖卷舌刖央后刖不圆圆不圆不圆圆不圆不圆不圆合

17、(高)iuu(z)i(zh)i半合(半高)e (i)(g)eo中仲)E(n)er半开(半低)(i)e e(i)a(n)开(低)aa(ng)(2)复元音与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元音叫复元音;其中由两个元音复合而成的叫二合复元音,由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叫三合复元音。二合复元音有ai ei ao ou ia ie ua uoue,三合复元音有iao iou uai uei 。这些元音都可以作韵母, 其中ai ao ou 可以构成零声母 曰节。(3)带鼻音韵母汉语中有n和ng两个鼻辅音,它们分别踉有关的元音结合后充任韵母。带n的韵母有 an en ian in uan uen uan un,带

18、ng 的韵母有 ang eng ong iang ing iong uang ueng。7、元音和韵母教学(l )单元音教学a :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的3个音位变体,我们这里用分别出现在t cn (滩)、t a他)、t mg (汤)这三个音节中的 a作代表。在这三个不同的音节中,a的开口度依次由小变大,舌位由前到后。在 tang 中的 a 开口最大,舌位最后,与英语的 father 中的 a 相当。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习惯于用 father 中的 a 来代替 tan 和 ta 中的 a 。在教 这个音时,老师要通过夸张的办法向学生表明这三个音素的区别,必要时可以作些说明。o:以英语为第一

19、语言的学生,习惯于用英语dog中的。的发音来代替汉语 o的发音。要向学生说明,汉语o的发音比英语dog中的o开口度要小一些,舌位要前一些。汉语的 o只 能跟 b 、 p 、 m 、 f 四个辅音相拼, o 和辅音之间实际上有一个 u 的音。可以让学生先发 bu 、 pu 、 mu 、 fu ,在发音的过程中把嘴张开一点,就成了 bo 、 po 、 mo 、 fo 。e :除了单独作韵母(如 g e)的的e以外,还有出现在ie ue ei en eng 中的e以 及可以单独带声调成音节的 e (写作e)。这些变体在教学中都需要注意。以英语为第一语 言的学生听到单独作声母的 e (如 ge )时,

20、很容易联想到英语的 bird 、 girl 等词中间 的那个元音, 因此就用那个元音来代替汉语的 e 。其实 bird 和 girl 中的那个音舌位居中, 而汉语的e舌位靠后,跟发o时的舌位差不多。可以用 o来引导,让学生先发o,舌位保持 不变,然后嘴唇由圆变扁。e只用在叹词中(如“诶”),读音跟英语bed中的元音相仿。其他变体可分别放在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中作为整体教,不必分解开来专门教。i :这个音有三个音位变体。单独成音节和在 j 、 q 、 x 后面是一种变体,在 z、 c、 s 后 面是一种变体, 在 zh 、 ch 、 sh 、 r 后面又是一种变体。 单独成音节和在一个音节的开头,

21、 多数学生发音不太困难。 在辅音后面作韵母时, 可跟辅音一起, 作为声韵组合或音节整体教, 不必单教。实际上,在教上述辅音时,就包含了它们后面的这个元音。但是要防止念成。有的学生把辅音后面的 i 念成英语的 the 中的那个元音,也要注意纠正。u :教这个元音时,如学生模仿有误,可说明这个音相当于英语 food 中间的那个元音,而 不同于英语 book 中间的那个元音。u :英语中没有这个音,多数其他语言中也没有这个音,所以大多数国家的学生发不好,基 本上都用 u 代替。有的学生发完这个音时声带继续颤动,同时张开嘴,听起来成了 uei , 而汉语并没有这样的音。解决的办法是:可用 i 或 u

22、来引导发音。用 i 引导,就是让学生 先发 i ,舌头不动,然后圆唇;用 u 引导,就是让学生先发 u ,嘴唇不动,然后舌头由后 向前移。er :这是一个卷舌元音。说英语的学生发卷舌音不困难,但是发 er 这个音听起来有点生 硬,原因是卷舌太早。因此教这个音时,要通过夸张拉长前一部分,告诉学生舌头要慢慢卷 起。( 2 ) 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的教学所有的单元音进入复元音或跟鼻辅音结合后, 发音都都会有一些变化, 但是变化不是很 大,甚至不容易区分,因此,在教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时,一般都要把它们作为整体,不必 把一个个单元音分解出来单独教。 同时要注意音素与音素之间的自然过渡, 要求学生把复元 音

23、和带鼻音韵母当作一个整体, 一个音,不要拉长前面音素的发音或在音素之间作不自然的 停顿。8 、声调教学汉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错了,有可能使人产生误解。例如:t甬,t eng ,t eng , t eng ,发音完全相同,只是声调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不能把“我要t mg (汤)” 说成"我要teg(糖)”,也不能把“你teng(躺)yitdig"说成“你t eng(烫)yiteng ”。外国人学汉语,声调是语音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所在;外国人说汉语多半带洋腔洋 调,主要原因是声调不对。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把声调教学作为语音教学的重点。学生要学好声调,一是靠模仿, 二

24、是靠记忆。 就是说,在初级阶段学习每一个词都要先 模仿,模仿对了,还要记住。声调是音节的一部分,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每一个词都 有固定的声调,要记住一个词,就包括要记住这个词的声调。有些学生 4 个声调都有困难,说英语的学生主要困难是第二声上不去,第三声不会拐 弯,第四声下降不到位。下面介绍几种教声调的方法:( 1 ) 先教第一声和第四声。 对多数国家的学生来说, 第一声不太难: 学会了第一声还可以 起定调的作用, 因为第一声是高平调, 其他声调的高低都是跟第一声相比较而言的。 就象合 唱时要先起调一样, 学习汉语的声调也要先定调, 就是先把第一声的调值定好。 学习第四声 的主要困难是下降

25、不到位。 英语中的降调接近汉语的第四声, 但是要夸张才能到位。 可以用 Let ' go 。引导,这里的go的降调如果夸张一下就相当于汉语的第四声,然后用g du (够)这个词来练,让学生说 let ' gcu o( 2 ) 学会了第四声以后,用第四声带第二声。学习第二声的主要困难是上不去,上不去又 往往是因为起调太高, 用第四声带第二声, 就可以避免起调太高。 具体办法是用一组第四声 加第二声的词或词组进行练习。例如:ji engy ou (酱油),d duni q斗牛)。在选择音节的时候, 要注意所选的音节的声母和韵母对他们不难。如果声调难,声韵母也难,学生就顾不过来。(

26、3 ) 先教半三声,再教全三声。在第一声、第二声和第四声前面的全三声要说成半三声, 所以半三声是全三声的一个变调。 在四个基本声调中, 一般是全三声最难学, 中国小孩儿也 是最后学会全三声。 半三声是个低平调, 应该不太难。但是很多学生半三声说不好。这可能 是因为我们总是先教全三声(因为把半三声看成是全三声的变调),因此学生在学习半三声的时候,总是想着全三声,想着怎样从全三声变过来。现在有的研究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少说全三声,半三声是主要的, 因此主张不专门教全三声,只要教好半三声, 在强调的 时候拉长一下, 自然就成了全三声。 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还是全三声占优势。我 认为不管哪

27、一个占优势,先学半三声更容易一些。半三声的调值在某些情况下是 212 ,在 某些情况下是 211 。先教 211 可能要容易一些; 从 211 到 212 只需要稍微夸张一下; 再把 212 拉长,就到全三声 214 。9、 汉语拼音方案 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为了记载、 传达和研究语音系统中不同音素的读音, 就要有能够准确地标注音素读音的 符号。迄今比较通行的能够标注各种语言的音素读音的符号是国际音标。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一般不使用国际音标,而是使用汉语拼音方案 。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汉语的外国 人多半不懂国际音标,而 汉语拼音方案 有自己特殊的优点: 一是它使用的是多数人比 较熟悉的拉丁

28、字母, 易学易用, 二是它既能清晰地反映汉语的语音系统,又比较简明; 三是 它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例如,我国出版的辞书和字书都是用汉语拼音方案 给字词注音, 路标、 商号、 商品名称、 产品代号、 索引、 电报等也广泛采用汉语拼音, 外文中的中国人名、 地名要用汉语拼音拼写。 汉语拼音方案 在汉语教学中的主要用途是:( 1 )作为练习发音和说话的工具。人们在自然环境里学习第一语言都是靠口耳相传, 在学校里学习第二语言一般都要借助 于文字工具练习发音和学说话。 汉字表音功能不强, 难认、难写、难记, 所以我们在汉语 (第 二语言) 教学中不是借助于汉字, 而是利用汉语拼音教发音, 在开始阶段也要利

29、用汉语拼音 教说话。利用汉语拼音教发音,一是用来记音、记调, 为此必须教会每一个拼音符号的发音,同 时要教会拼写规则。二是用来辨音、辨调,常用的练习方式有:在音节中分别空出声母、韵 母、声调,要求学生填写。重点是练习难音,难调,对易混的音调进行对比练习。利用汉语 拼音教说话, 有两种处理办法。 一是在开始阶段拼写短句和课文, 也可以在中间插一些学过 的汉字,作为向汉字课文的过渡。二是分拼音课本和汉字课本,拼音课本专门用来教说话。 ( 2 )作为给汉字注音的工具。为了帮助学生认读和记忆汉字, 需要给汉字注音。 利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有两个方面 的作用,一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 为此可以用在 “生词

30、”部分给字词注音, 也可以同时给 “生 词”部分的字词和课文注音; 二是检查学生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后者的主要的练习方式 有:要求学生给指定的汉字注上拼音,要求学生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包括写出同音字。 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以后,使用有关的工具书当然也比较方便。利用 汉语拼音方案 教汉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间题:( 1 )要分清音素和音位音位这是一种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例如bd(坝)和pa (怕),只是p和b不同,可见b和p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音位。 又如b(坝) 和bi (必),只是a和i不同,由它们区别意义,所以它们也属于不同的音位。如果不同 的音素没有区

31、别意义的作用, 这些不同的音素就属于同一个音位。例如t (他)、eng (汤)、t en (滩)这3个词中都有a,这个a在3个词中的发音只是相近,并不完全相同,实际 代表 3 个不同的音位变体。但是这 3 个不同的音位变体的作用跟一个音素一样,没有区别 意义的作用,所以属于同一个音位。 汉语拼音方案 采用的是音位标音法。所谓音位标音法, 就是一个符号只代表一 个音位, 而不反映这个音位中的不同的变体。 我们在前面介绍了跟教学关系密切的一些音位变体,就是为了说明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2 )要说明 zh ch sh ng 不是复辅音。这几个辅音都由两个字母代表,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而误认为它们是

32、复辅音。 如果出现 这种情况, 就需要说明汉语没有复辅音, 用两个字母代表的辅音仍然是一个音, 发音时不能 把它们分开。( 3 )要把音素、音节和“语流”的教学结合起来。“语流”就是自然的“话”。人们说话的时候,总是把有关的音节连起来说的,把有关 的音节连起来就成了“语流”。在“语流”当中,除了音节的声、韵、调以外,还有连读、 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语音成分,在这些语音成分的作用下,声、韵、调也要发生相应 的变化。 因此, 音节及其声、 韵、调的教学并不是语音教学的全部内容。 许多外国人说汉语, 即使声、韵、调都正确,听起来也还是带洋腔洋调,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好声、韵、调以外 的语音成分。

33、要帮助学生学好语音, 仅仅教音素和音节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把音素和音节的 教学跟“语流”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流”教学实际上就是说话教学,不过这是从语音 教学的角度说的,要求在教说话的过程中教语音,在教声、韵、调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连 读、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第二节词汇和词汇教学“词汇” 即词的总汇。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是一个系统, 这一节专门讨论词汇系统的特点和 汉语词汇教学。1 ,词汇系统的本质词汇系统由词组成。 词是音义结合体, 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语音形式, 也都有自己的特 定的意义。词的意义跟概念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实词可以表示概念,虚词(或者说多 数虚词)不能表示概念。

34、 我们认为, 如果对概念作广义的理解,也可以说每一个词都表示一 定的概念。 词之所以能表示概念, 是因为它代表人们对现象的命名, 也代表人们对现象的分 类和归类。这里所说的“现象”,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甚至 猜测和想象到的一切。人们看到、听到或感觉到某种现象,经过多次反复, 就逐渐形成一个 概念。 把这个概念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就是给它一个名称, 这个名称也就是一个词。 因为 宇宙间的现象是纷纭浩繁的, 因此人们就形成了大量不同的概念, 并且一一加以命名, 这样 就形成了大量不同的词, 同时也就把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现象分成了不同的类。 例如, 同 样是液体,

35、有的是天然的,无色、无味,有的是人造的,有香和辣的味道,因为它们的性质 和特点不同,人们就用不同的名称来表示,把前者叫做“水”,把后者叫做“酒”。“水” 和“酒”是两个不同的词,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类不同现象的名称,体现了人们对 一部分液体的分类和命名。又如,人们用木头做了两样东西, 一样是供人坐的,一样是供人 吃饭时放碗筷用的, 这两样东西虽然都是用木头做的, 但是它们的作用和形状都不相同, 因 此把它们分为两类,给予不同的名称,一类叫做“凳子”,一类叫做“桌子”。这就是通过 词对现象的分类和命名。 所谓对现象的归类, 就是把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现象归人一个大类, 给予一个总的名称。例如

36、,把“水”和“酒”都叫做“液体”,就是把它们归入“液体”这 样的大类。把“桌子”和“凳子”都叫做“家具”,就是把它们归入“家具”这样的大类。 随着人类、 人类社会以及大自然的不断发展变化, 总要不断地产生或发现新的现象。 新产生 或新发现的现象如果跟某类已经命名的现象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就把它归入那一类。例如, 有许多东西是在有了“凳子”和“桌子”这两类现象之后产生的,虽然不是或不完全是用木 头做的,形状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它们的作用分别跟“凳子”和“桌子”相同或 相近,因此仍把它们分别叫做“凳子”和“桌子”。这就是对现象的归类,即: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现象归入同一类, 给予同样的名称;把

37、新产生或新发现的现象归入已有的类,不再给予新的名称。在许多种车辆产生之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机器牵引的分别在公路和铁路上行 驶的载人、载物的东西,并把它们归入“车辆”类。但是这两种东西又各有特点,为了表示 区别,就分别用“汽车”和“火车”给它们命名,也就是从“车辆”这个大类里分出了两个 小类。这里既有归类,又有分类。以上说的都是名词, 比较容易理解。其实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其它词类也一样。 例如, 一个人把手伸出去,用力伤害对方,这是一个动作。为了把这个动作跟别的动作区别开来, 就要给它起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是“打”。吃饭的“吃”,看书的“看”,也都是动作的 名称。又如,一个人有时遇到满意的事情,

38、心情很好,有时遇到伤心的事情,心情很坏,为 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心情,就把前者叫做“愉快”,把后者叫做“悲伤”,这两个词就是两 种不同心情的名称。 任何一种现象的性质和特点都有程度的不同。为了区别不同的程度, 也要给它们以名称。例如,同样是“好”,可以区分出“比较好”、“很好”、“非常好”, 等等。这里的“比较”、“很”、“非常”等都是程度的名称。由此可见,不管是名词、动 词还是其它类别的词,都是现象的名称。连词、介词等虽然是表示关系的,助词既有表示关系的,也有表示语气的,但关系和语气也是现象,也需要分类、归类和命名,所以这几类词 也是现象的名称,也体现了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例如:“你和我

39、”中的“和”表示“你,'.“我”的加合关系,是对这种加合关系的命名;“站在这里”的“在”表示“站”和“这里”的位置关系,是对这种位置关系的命名;“买了一斤水果”中的“了”表示“买”这个动作跟动作的“态”的关系,是对“完成态”的命名。“你买水果吗?”中的“吗”是 表示疑问语气的,是对这种疑问语气的命名。通过这样的命名,也就把不同的关系和语气分 成了不同的类,同时把相同的关系和语气归入同一类。宇宙间的现象纷纭浩繁,只有通过分类、归类和命名,人们才有可能对各种不同现象的 区分建立共识,才有可能借助于这些名称进行表达和理解,才有可能认识、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这种分类和归类有明显的相对性,即从大

40、类中可以分出小类,从小类中可以分出更小的类;小类可以归入大类,大类可以归入更大的类。例如,汽车和火车都可以归入车辆类, 又可以给每一辆汽车和火车起一个名称。这样分类、归类和命名的结果,就产生了并且不断地产生着无数的词。人们把这无数的词统称为词汇。词汇代表人们对宇宙间一切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这就是人类语言词汇系统的本质。所谓词汇系统,也就是人们对现象进行分类、归类和命名的系统。上面关于词汇系统的本质的讨论,出发点是词的词汇意义。虽然也提到词类,但是出发点不在词类。词类是一个语法概念,是语言学家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词的分类。词的词汇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当然,这两者也有密切的关系,

41、因为词与词的搭配,首先是意义的搭配,把意义不相搭配的词连接在一起,就不符合语法规则(关于词的词汇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的关系,我们在下一节还要涉及)。2 词汇系统的主要特征各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都具有下列特征:(1 )词汇中的每一个词都是一个音义结合体。词汇中的每一个词都是通过一定的语音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形成一种音义结合体,并且可以用文字把这种音义结合体记录下来。但是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某种意义,用什么样的文字加以记录,各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规范。 例如对同一类液体,汉语中叫做shui ,写做 水”而英语中却叫做 W,t写做water 。(2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有区别性特征。各民族语言都是尽可能

42、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不同的概念,这正是为了体现词汇的区别性特征。对现象进行分类、 归类和命名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现象, 只有具有区别性特征,分类、 归类和命名才有意义。虽然各民族语言都是尽可能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示不同的概念以体现词汇的区别性特征,但是对哪些现象通过用词命名的方法加以区分,对哪些现象不加区分或者不是通过用词命名的方法加以区分, 各民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规范。我们在第一章提到,汉语中叫做lu etuo (骆驼)的那种动物,阿拉伯语中竟用 400多个词命名。汉语中的b ouf uo (伯父),shcf。(叔父),ji Of u(舅父),gnfu(姑父),yif U(姨父)等在英语

43、中只有uncle 个名称,而英语的he (他), she (她),it (它)在汉语中只用一个 t Q来表示。(3 )以尽可能少的语音成分表示无限多的概念。在不影响区别性特征的前提下,以尽可能 少的语音成分表示无限多的概念,这是词汇系统的概括性特征。这一特征最能反映词汇的系统性,因为以尽可能少的语音成分表示无限多的概念需要一套严密的规则。这些特征也反映了语言创造者的智慧,即:既善于通过概括、抽象从无限多的声音中选择所需要的成分作为 语音成分并使之规范化,又善于以有限的语音成分表示无限多的概念,为的是既能满足对宇宙间纷纭浩繁现象的区分,又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 以尽可能少的语音成分表示无限多的概念

44、这一事实说明,各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中都贯彻着一条节约性原则。但是不同的语言贯彻节约性原则的方法和节约性原则的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由于要以尽可能少的语音成分表示无限多的概念,各民族语言中都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同音词和多义词,许多词都具有引申义和比喻义。但是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同音词和多义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哪些词有引申义和比喻义,有哪些引申义和比喻义, 也不是对应的。 这就决定了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往往不同。例如:汉语中的"家、加、夹、佳、挟、枷、嘉、稼、痴”等词的语 音形式都是ji a,它们是一组同音词。这组同音词中的任何一个词,在其它民族语言中的对 应词都不可能有相应的同

45、音词。在这组同音词中,“家”是多义词,最常用的意思有“家庭”和“家庭住处”,还有不少别的意思。在英语中,与汉语的“家庭”相对应的词是family ,与“家庭住处”相对应的词是home。也就是说,汉语的“家”在英语中至少有family和home这两个对应词。从这一点看,“家”的词义范围既大于 family,又大于home。但是英语的family和home也都是多义词,它们除了分别相当于汉语的“家庭”和“家庭住处” 以外,也还都有一些别的意思。因此,family和home的词义范围又分别大于“家庭”和“家庭住处”亠可见,这两个对应词的词义只有一部分相重叠,如下图所示:不同民族语言中对应词词义范围的

46、不同,是造成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词汇教学部分将专门讨论。(4 )词汇总量的无限性和常用词的有限性。由于宇宙间的现象是无限的,也由于大自然、人类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类语言词汇的总量实际上是无限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交际范围,在一定阶段上的一定的交际范围内,词的数量又是有限的。例如, 有多数人普遍常用的词,有特定专业和行业人员的常用词,这些词都是有限的。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对 180万字的4类179种语料进行统计的结果,共得到词条31159个,其中出现频率在10次以上的常用词只有 8000个,这8000个词累计出现频率占全部语料总 量的95

47、%强,其余23159个词的累计出现频率仅占全部语料的5 %弱。对4类不同的语料分别进行统计的结果是:报刊政论语体的词条共 12107个,其中前4000个词的累计出现频率为94.7646 % ;科普语体的词条共12364个,其中前4000个词的累计出现频率为 9 2.2725 % ;生活口语方面的词条共 8263个,其中前4000个词的累计出现频率为 96.6 510 % ;文学作品方面的词条共 23622个,其中前4000个词的累计出现频率为90.6319%o(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以上情况说明,人们在一定的交际范围内使用的词汇量是有限的。( 5 )词汇和词汇系统是

48、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对现象的分类、 归类和命 名不是任意的, 也不是任何个人可以决定的, 而是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约定俗成 的。一定社会集团的成员在给现象进行分类、 归类和命名的时候, 共同遵守着一套规则,这 就是词汇系统规则。 社会集团成员之所以能够共同遵守对现象进行分类、 归类和命名的规则, 是因为他们在同一片自然环境中生活、 劳动和交往, 接触到的现象基本相同, 有共同的历史 和经历,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观察现象的角度和方法也基本相同。前面列举的词汇系统的几项特征,充分说明不同民族语言词汇系统的规则既有共同点, 又有不同点。不同语言词汇系统规则的

49、共同点, 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对应词 (我们把不 同语言中表示同一概念或相似概念的词叫做对应词) 。这是因为各民族的生活环境、 所接触 到的现象有许多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例如,日月星云,饥渴冷热,生老病死,等等,是所 有民族都能见到的普遍现象, 这些普遍现象都必然要反映到各民族语言的词汇中, 因此各民 族语言的词汇中都有表示这些概念的词。不同语言词汇系统规则的不同点表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语音形式不同, 对应词的词义范 围不完全相同, 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在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词。 一些学者研究的所谓 “国俗 词语”最能体现不同民族语言词汇系统的不同点。 (参见梅立祟: 汉语国俗词语当议

50、, 世界汉语教学 1993 年第 1 期)不同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 经历和历史等不完全相同, 所接触到的现象不完全相同, 观察现象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完全相 同,对现象进行分类、归类和命名的规则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由于地理上的原因, 在历史上互相隔绝、 毫无联系的不同民族语言的词汇规则既有共同 点,又有不同点,这就充分说明,词汇和词汇系统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 世界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3 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来统的主要特点( l )通过声母和韵母的有规则的结合,组成作为音节基础的声韵组合。例如:声母 b 可以 跟韵母 o, ai , ei , ao ,

51、 an , en , ang , eng , i , iao , ie , ian , in , ing , u 等结合,构 成 bo , bai , bei , bao,ban , ben , bang , beng , bi , biao ,bie , bian , bin , bing , bu 等声韵组合。 韵母 a 可以跟声母 b , p , m , f , d , t , n , l , z , c , s , zh ,ch , sh , g , k , h 等结合,构成 ba , pa , ma , fa , da , ta , na , la , za , ca , sa , zha , cha , sha , ga , ka , ha 等声韵组合。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 21 个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从3800年前的西奈字母,到满文藏文,字母文字是怎么普及的?公元4世纪,纳巴泰字母的一种手写体发展成阿拉伯字母。阿拉伯字母共有27个表示辅音的字母,和一个表长开口元音的字母ʾalif;并在字母上添加音符来标注短元音与其他发音细节。目前阿拉伯语字母是世界上第二多人使用的拼音文字,仅次于拉丁字母。 6 公元前6世纪,亚兰语在印度演化为婆罗米文。 现存最早的实例是斯里兰卡的阿努拉德普勒出土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72886815>97988;a722=7693920|mvon
1.汉语拼音方案大全11篇呼读音与字母表的读音多数不相同,呼读音并不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只用来呼读、称说,便于辅音音素教学,在声母和韵母拼合成一个音节时,必须丢掉辅音后面所加的元音。本音就是拉丁字母本来的读音,由于英语在全世界的强势地位,在国内《方案》拼音字母的本音可以看作是英语字母的本音。很多学生读汉语拼音就读作英文字母的jvzquC41|iqt0ofdkcu/exr0ep5icx|gp1832B:0jvsm
2.SparkNLP第2章:自然语言基础sparknlp本文围绕自然语言处理展开,介绍了自然语言的起源、口语与书面语差异,阐述了语言学各子领域,如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和语义学等知识。还介绍了多种书写系统,包括字母表、Abjads、Abugidas等,以及编码方式如ASCII、Unicode、UTF - 8,最后讲解了标记化技术及不同语言标记的挑战。 jvzquC41dnuh0lxfp0tfv8xkmje17;>1ctzjeuj1fgzbkux134=68:64;
3.非拉丁文字语音合成:espeakespeak-ng作为一款强大的开源文本到语音合成器,目前支持127种语言及口音。从技术架构上,其通过语言规则文件与音素映射表实现多文字系统兼容,尤其对非拉丁文字采用特殊处理流程。 官方语言列表显示,阿拉伯语(ar)属于闪米特语系(Semitic),而俄语(ru)等西里尔字母语言归类为东斯拉夫语族(East Slavic)。这些语言在docs/langujvzquC41dnuh0lxfp0tfv8lkvdrpih527270c{ykenk0fnyckny03>97;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