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意大利人叫我们“cinese”这个词本身是否含有污蔑的意味罗马班超罗马帝国

意大利人为何称中国为cina 呢?

Cina这个词是否真的隐藏着歧视的意味?

为什么意大利语中Cina的发音与二战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侮辱性词汇“支那”在发音上如此的接近?

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的侮辱?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揭开中意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

欢迎收看《深意》视频特别节目:cina就是中国。

(文案与视频旁白内容一致)

Cina,是意大利人口中的“中国”,而cinese则对应的是“中国人”。生活在意大利的华人,意大利语水平虽参差不齐,但几乎都听得懂这两个单词。它们本身是中性的,只是意大利人对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称呼,就像我们代称他们是“意大利人”一样。但有时候,这两个词被少数的意大利人,当作一种歧视的词汇所使用,彼时的cinese可被翻译成“中国佬”。

那么意大利人为何称中国为cina 呢?Cina这个词是否真的隐藏着歧视的意味?为什么意大利语中Cina的发音与二战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侮辱性词汇“支那”在发音上如此的接近?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的侮辱?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揭开中意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去探究一下,cina一词的来源在哪里。但故事的开始,却要从印度说起,欢迎收看《深意》视频特别节目:cina就是中国。

Cina这个词的书写,最早出现的地方,不在意大利,而在古印度。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印度梵文就称中国为cina。但值得注意的是,梵文是佛教的官方书写文字,cina这个词的词根本意代指的是“喜马拉雅山北面的遥远之地”。相对印度的地理位置,他们如此称呼我们,也符合逻辑。但关于cina这个词的读音来源,却是全球学术界至今仍无法达成一致的学术难题。

其中大部分的学者认为,cina的读音来源于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因为“cin”与“cina”确实也同时存在于梵文中,并都代称“中国”。可是这看似完美的理论,却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

秦王朝在始皇帝灭六国后,大兴土木,修长城,建阿房宫,劳民伤财,仅存二世既亡,前后的存在时间不过短短的15年。秦王朝的建立是在公元前207年,印度人早于秦朝800年就已经称中国为cin了。就算加上战国七雄时的秦国,秦的历史也只能追溯到公元前770年,依然比“cin“这个词的诞生,晚了两百多年。

于是就有学者提出,cina的读音,并非来自于秦国,而来自于先秦时期,现在山西地区的一个大国,晋国。因为zin与cin,读音也很相似。甚至还有学者提出,cina的读音来自于上古时期彝族古国夜郎(古音读为zina)。学界对于cina这个词在梵文中的来历,至今虽还没有定论,但古印度人称中国为cina,却无意中与远在欧洲大陆的意大利人产生了某种读音上的巧合,这又是为什么呢?

故事来到秦朝灭亡后,楚霸王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后又败于汉高祖刘邦,乌江自刎。大汉朝建立后,在公元97年,汉朝人甘英受命于当时的西域都护使班超,出使“大秦”。班超让他去的这个“大秦”,指的当然不是已故的大秦帝国,而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罗马帝国。

班超遣使罗马帝国的初衷也很简单,为了赚钱。因为彼时,丝绸之路已经被间接打通,中国的丝绸先出口到印度,再由印度贩卖到古波斯,最后再由波斯人,将其贩卖到欧洲,并最终受到了罗马贵族的喜爱和吹捧。但班超却发现,这条隐藏的道路中,有大量的中间商在其中赚取差价,导致丝绸的生产国大汉,并没有赚取到最大的利益,所以他遣使前往罗马,希望与强盛的欧洲帝国达成直接合作,去除中间商,保障我方的利益最大化。

甘英沿着丝绸的贩卖路线,走到了现在的伊朗境内,也就是当时的安息国。经《后汉书》记载: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到了安息国,那里的船夫告诉甘英,大海广阔,遇到天气好的时候,到达罗马帝国也要三个月,如果天气不好,有些人2年才能到,所以大部分去那里的人,都要准备3年的粮食才敢出发,人们在海上漂泊,也会非常的思念故土,所以经常也能听到有人死在船上,甘英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停止了出使。)

现在的历史学家明白,这段话显然是安息国船夫有意为之的一个谎言,因为从安息国去罗马,并非只有海上这一条路径,还可以从陆地上经过叙利亚而行。至于撒谎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明白,如果使者到了罗马,两个帝国之间的通商达成了协议,那么他们这些中间商将失去重要的利益分成。而我们人生地不熟的甘英,也很容易的上当了,并迅速启程回国。罗马帝国和大汉的第一次直接沟通,虽以失败告终,但并非没有意义。班超遣使的消息传到了罗马帝国统治者的耳中,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公元166年,罗马帝国国王安敦宁·毕尤遣使来汉,经印度等地,历时5年,终于抵达大汉。彼时,东汉已亡,西汉汉文帝接见了罗马帝国的来使。这也是中意两国官方的首次往来。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途径印度的罗马使臣,将印度人称中国的cina发音,带回了罗马帝国。虽无证据可考,但却是符合逻辑。因为罗马使臣听到的cina发音非常巧合的与拉丁语中的中国无比相似,暨丝绸:古拉丁语sina。

Sina或sinae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丝绸之国。上面提到过,大汉和罗马帝国的来往诱因正是因为丝绸在罗马帝国的热销,古罗马的一位作家曾在书中描写过当时的盛况:“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 当丝绸成为罗马人心中的顶级奢侈品之后,随之到来的是,大量的黄金被丝绸商人带出了罗马,来到了中东,直接造成了帝国黄金的大量外流。而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人熟知的“贸易战”。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罗马最高权力机构,元老院甚至出台了法令,禁止人们穿着丝绸:

“只有完全能遮盖住身体的东西,才可以称之为衣服......丈夫不能容忍让其他男人看到自己的妻子穿着轻薄可透的丝制衣服”

但无论官方如何禁止,来自中国的丝绸,却早已享誉全罗马城,人们对于丝绸的生产国,称之为“sina”或sinae。而sina经过时间的演变,变成了现在的cina。其实我们中国人,应该对sina这个英文单词并不陌生,大家每天刷的新浪微博的总公司新浪,英文名就是sina,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正是因为sina是古代西方人对东方古国的代称。

当然,也有人说cina 来源于葡萄牙语里的china,代表着瓷器。但笔者认为,瓷器的出口相对丝绸要迟了很多,大概率来说,cina一词还是来源于古印度梵文和古拉丁语的结合。总之,无论cina这个单词源于印度还是古罗马,这个词本身不仅没有丝毫的贬义之意,甚至还包含着神秘和高奢的意味。根据印度梵文cina翻译成的中文“支那”一词,后期也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恶意贬低。这也使得我们现在中国人,对“支那”这个词非常的厌恶,但其实,在二战之前,“支那”也只是个中性词汇。甚至很多的历史名人,都骄傲的自称是“支那人”,其中甚至还有领袖级别的人物。

比如大唐帝国的皇帝唐玄宗,就曾在诗句中称大唐子民为“支那人”

“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曾在亲笔信函中称“中国之革新”,为“支那之革新”。

所以,每一个意大利华人,当你说出“sono cinese”时,言下之意,并不仅仅是“我是中国人”,同时,你也在骄傲的告诉意大利人,我来自那个古老又神秘的丝绸之国。

本视频,并非专业的学术讨论视频,关于cina一词的解读还有很多,视频的作者,也并非历史专业学者。我制作这个视频只是出于一种兴趣与爱好,并希望这个小视频,可以给你们带去一些乐趣。最后,如果喜欢这个视频,请大家多点赞留言,如果点赞情况不错,我下一期反过来做,做一个关于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称“italia”为“意大利”的视频。谢谢大家的观看。

感谢以下公司对本视频栏目的友情支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我也来写……意大利装逼指南26.使用最频繁的意大利语词汇? Vaffanculo 27.意大利人很开放么? 是的,不过在中国人面前他们一般也很害羞,只有当你表明了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开放,你才会见到他们开放。(怪蜀黍除外)在意大利人面前……好吧 你经常可以在麦当劳欣赏到免费激情小电影 28.意大利人分得清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么?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92;>4;8
1.《中国人在意大利(意大利语实用口语)》(赵秀英著)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国人在意大利(意大利语实用口语)》,作者:赵秀英 著,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最新《中国人在意大利(意大利语实用口语)》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人在意大利(意大利语实用口语)》,就上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7;9<10qyon
2.【欧洲华人研究】中意建交以来意大利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以国家在场理论为意大利记者欧利阿尼(Raffaele Oriani)与斯达亚诺(Riccardo Staglianò)所撰写的《不死的中国人》,则从来自意大利当地社会的偏见与误解入手,通过走访多处意大利华人聚集区采集大量意大利华侨华人的案例,进而将更为真实的华人社会呈现在当地人面前。相较于海外学者对移民群体之社会融入问题的关切,国内学者则聚焦于意大利华侨jvzq<84yyy4djrscsn4ptp4p31814;42:3?0e=7248;.5;:288720qyon
3.“译”往情深,传播真实的中国——记马可·波罗式的意大利籍译者来南开大学之前,乐小悦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学校的书本和媒体的只言片语中。“不仅是我,很多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通常只能通过西方媒体和影视剧了解中国。关于中国的意大利语书籍也大都不是中国人写的。记得小时候,中国功夫电影在意大利特别流行,我们甚至以为中国人都能‘飞檐走壁’。”乐小悦耸了耸肩。 在中国生活得越久,她便越发感觉到, jvzq<84pgyy/jww0ep5so{yv1cxuklqg13526@744;716A:379>9::
4.意大利记者眼里的中国移民(“不死的中国人”)书评如果我们对中国人一无所知,说到底是他们的过错:他们不说我们的语言,不喜欢我们的饮食,也不给英特、米兰或尤文图斯喝彩,只知道干活。但是所有的统计都显示,在给成年移民开设的意大利语课程中,中国人是最用功的。- 今天在意大利合法居住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有非法移民的过去,有数据为证:根据意大利社会福利机构(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9662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