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消失的汉字白话文汉语拉丁化复音词

1978年,上海。火车的标志上同时标有汉字和拼音。(图/ 视觉中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常使用的,无疑就是汉字了。

然而,早在100多年前,汉字却险些遭遇被“废除”的厄运。

熟悉清末民初历史的人都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的变革时期,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落后”的根本原因。

他们意识到,想要进步必须进行改革,可是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却没有人能完全说明白。

有学者认为,民族之所以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处于劣势,归根结底是因为整体思想的落后,而文字又是思想的灵魂,所以要想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走向富强之路,就必须从文字开始改革。

于是,文化界掀起了两个改革运动,分别是肇始于晚清的“国语运动”和五四新文化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

前者是让人们直接放弃汉字,学习拉丁字母,后者倡导人们不再使用文言文。

如今看来,“废除汉字”的确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假如将汉字全部用更为简单方便的拉丁字母替代(将“的”写成“d”,将“子”写成“z”),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切因果都是有迹可循的,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延续了几千年,并沿用到今天,必然也是“历史的选择”。

凭着“后见之明”的论调,不少人仍断然将“废除汉字”看作当时文化改革的激进行为,尽管在当时,汉字“维护论”也被简单地看作“顽固守旧”。

当然,这两种论调都是略显偏执的,但大家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找到能够适配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为什么要“废除汉字”?

新文化运动中,钱玄同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里抛出了“废除汉字”的主张,而这次运动的主要人物,像蔡元培、鲁迅、周作人、胡适、瞿秋白等人,都在语言观上支持“废除汉字”。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全之分析,如果忽视时代背景,仅从“废除”目标进行推导,这一主张难免会显得幼稚而莽撞,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比口号本身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

事实上,“废除汉字”的实践,并不始于钱玄同,而是一股自晚清就开始了的文化运动。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为了在民间传播《圣经》,于是在厦门、汕头一带,推广一种用罗马文字拼写的当地方言,称为“Romonized Chinese”,这种文字不仅简单易学,还能直接拼读方言,甚至流传极广,成为最早取代汉字的“新文字”。

在张全之看来,这种拼写方式给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很大启发。

于是在内忧外患的逼迫下,改革汉字、提倡白话之风,才得以在晚清逐渐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1892年,福建同安人卢戆章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在书中,他仿照拉丁字母创造了“中国切音新字”。

1894年,吴稚晖因为每天吃腻了豆芽,但是看到豆芽长得很像字典上的注音符号,便按《康熙字典》上的读音,创作了一套拼音字母,谐称之为“豆芽字”。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知识分子出于教化民众、开启民智的目的,于是开始忙于创制新式拼音文字,更有梁启超、裘廷梁、陈独秀等人不遗余力地提倡白话,将白话作为“教育民众的利器”。

这两个运动构成了晚清语言、文字变革的主潮。

对汉字实行关键性打击的,是晚清的无政府主义者。

他们诉求世界大同,主张消弭国家、民族和人我之界。

而要实现世界大同,就要先统一文字。

这一思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在知识分子中间蔓延,其中以推崇“世界语”最具代表性:“盖万国新语,实求世界和平之先导也。”

万国新语是“Esperanto”一词的最初译名,又音译为“爱斯不难读”。

在提倡“废除汉字”的论调中,知识分子们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克鲁泡特金(俄国无政府主义理论家)的“互助论”,认为人类的语言文字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并认定汉字同古代波斯的楔形文字一样,不仅复杂难学,且也不适合现代排版印刷,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一大障碍,应该彻底铲除。

这样一来,汉字自然而然地就被纳入到了一个进化链中:汉字(象形文字)—西方文字—世界语。

积极推动汉字拼音化的语言学家黎锦熙就曾说:“汉字一天不解甲归田,古文便时时运动复辟,汉字一天站在普及的地位,白话文便时时要走向不普及的迷途。”

如今回看,钱玄同等人对汉字杀伐果断的主张显然是武断的,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或许是他们迫切启民智的无奈之举。

旧封建礼教如铜墙铁壁一般禁锢着国人的思想,可能只有激进的做法才能更快地与旧时代告别。

不应忽视的“保守”论调

夏衍曾在《懒寻旧梦录》中提到,1932年,面对向他热情宣扬“汉字拉丁化”的瞿秋白,他虽内心不赞同,但“没有和他争论”。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在其《中国语与中国文》一书中,对汉字做出过一些相当感性而知名的评价:“汉字是真正的中国精神创造力的产品……使人能发生无穷的想象,不像西洋文字那样质实无趣。”

在他看来,废弃汉字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自戕。

他明确反对西方近代语言学的“进化论”,认为民族语言并无高下优劣之别,只是顺应民族历史的演化而造就出了各种语言特性。

由此可见,在“废除汉字”的呼声最高涨的时候,也不乏有识之士与“汉字革命”阵营持不同的意见。

然而,以科学面目示人的“文字进化论”,总是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将“文化保守派”远远地甩在身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湛晓白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发现,晚清之后“趋新思潮”占据主导,文化的“激进取向”往往比“文化民族取向”更能吸引眼光和打动人心,这就决定了“废除汉字”在舆论上取得优势地位,而从文化认同视角“维护汉字”的言论,屡屡遭遇嘲讽。

清末,以章太炎为首的国粹派学者,主张自古迄今汉语与汉字之间不可割裂的独特文化联系。

这种联系,正是被“汉字革命”阵营所忽视的。那些对“世界语”的批驳,也奠定了维护汉字的文化民族主义论述的基调,其间蕴含着值得今人借鉴的思想价值。

史学家钱穆曾相继发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古代学术和古代文化》等长文,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对汉字做了最为虔诚的辩护。

他历数汉字优越于拼音文字的地方,指出能“兼具形声之长”是汉字最大的优点。

钱穆还认为,汉字具有“以旧话而构新名,语字不增,义蕴日富”的特点,表现为能以千余常用字构造上万之新鲜组合词,不仅简明远超乎“谐声文字”,且在翻译西方现代科学、哲学术语的时候,也毫无“困难扞格”。

他因此断定:“此则中国文化绵历之久,镕凝之广,所以其有赖于文字者为独深也。”

抗战时期,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在这样的契机下,强化汉字文化认同和大一统功能的言论,才得以获得“同情”,汉字的文化价值,重新为“维护汉字论”提供了支撑。

中国的语言,天然与汉字适配

关于“汉字拉丁化”的论调,总的来说就是两点:一是汉字结构繁杂,不便认识和记忆;二是汉字为一字一音,必须与文言文为伍。现代汉语中大量出现的复音词、组合词,成了推行拼音文字的充分条件。

然而,张世禄对这一逻辑相当质疑。他曾指出,汉字表音功能差,确实“不足以为实际语言的记录”,但“这种艰深的汉字居然会数千年来沿用而未曾变更,是否在民族社会的实情上还有存在的需要?又是否和各处方言分布的情形,另有相适合的因素?”。

沿着此思路,张世禄对汉语作出了重新探讨。

在他看来,汉语的性质和方言林立,决定了记录和书写汉语的文字,必然也发展出了“形声兼具”而又以表意见长的特性,这是语言与文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适配关系。

因此,不能将维护汉字归咎为“顽固保守”,“实在是由于中国的语言,天然和这种文字适合的缘故”。

那么,历史上适配的汉语与汉字,到了近代之后是否因汉语性质的改变而难以共存?

张世禄认为,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开展,促使了现代汉语复音词进一步增多(由两个或以上音节构成的词,例如:学习、徘徊、再见)。

“这是客观事实,但这并未使汉语从根本上转变为复音词的变形语,所以说国语为单音缀语的说法至今还是可以成立的。”

据此,赵元任曾写下一篇“同音不同字”的《施氏食狮史》,全文只有一个读音“shi”。如果把它翻译成拉丁文,通篇的“s”,恐怕就没有人看得懂了。

这篇96字的“奇文”,惊动了民国文学界,阻止了汉字被废的命运。

除此之外,赵元任还写过《季姬击鸡记》《易姨医胰》《熙戏犀》等,一次次证明了汉字的博大。

“用同一个读音创作一篇文章,且语言通畅、意思明了,恐怕只有汉字才能做到。”在他看来,采纳何种形式的民族文字,根本上取决于民族语言的特点,现代汉语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汉语与方块汉字的适配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也在北京成立。

为了使汉字便于使用,吴玉章组织领导了简化汉字的工作。

1964年《简化字总表》发表,收字2274个,随后向全国推广。

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探索里,人们发现中国并不适合用拼音文字,因为汉语中有太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词(例如:“攻击”和“公鸡”),而这些同音词只能用汉字来区分。

因此,表音的拼音文字也就只能作为汉字的辅助音标,并不能取代汉字的书写。

就这样,文字演化,最终还是呈现了工具性能层面的“简易化”和语义稳定“明晰化”相结合的趋向。

在文化全球化已成滚滚洪流且利弊共生的当下,如何建构既面向现代,又保全充分主体性的民族文化,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宏大现实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近代中国汉字存废论争所展现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冲突,及其昭示的历史方向,或许可以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反思。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我们中国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 汉字一共有多少个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根据不同的统计标准和统计时间,汉字的数量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统计数据: jvzquC41yy}/onnrkct/ew4725h5cy
1.7000个常用汉字大全可以视为是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之一,中国汉字数量多达十几万个,但是常用的汉字不多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图强教育网汉语字典中的每个汉字都有拼音注解、读音、五笔、汉字部首、汉字笔画数、汉字笔顺、详细解释;为学生查询和学习汉字和拼音提供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62286217795<976a717:64:3970|mvon
2.100个中国汉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汉族、汉语、汉字…… 在中国人心中, “汉”几乎等同于“中国”的含义。 - 44 - 中国为瓷器之国, “瓷”作为古代中国向世界输出的重要商品, 往往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45 - “国”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讯息, 被称为“国”的所在, 是时代风云的汇聚之地。 jvzquC41yy}/5?5fqe4dp8rkr1725;::73:70qyon
3.汉字的意思拼音怎么读词典用以记录汉语的传统文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历代发展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多种字体。汉字的艺术性高,并曾对日本、韩国、越南诸国语文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造句】:日文中的片假名、平假名是采取汉字中的楷书、草书偏旁所制成。 △中国字、中国文字 来源:-- 辞典简编版 与jvzquC41o0€dfrfp0eun1ln1scp14;3jvor
4.3500个小学语文常用汉字及其汉语拼音!赶紧保存!1633500个小学语文常用汉字及其汉语拼音!赶紧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学习什么,认字是最基础的。 下面是小学语文常用3500个汉字及其汉语拼音,帮助小学时期的孩子更好的学习和复习语文。 (多图预警!可保存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N7QPF=6L9:3:U;MK7mvon
5.汉语汉字(精选5篇)汉语汉字范文第3篇 一直以来,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属于重点和难点,汉字的讲授因其初期发展不受重视而滞后。肖奚强曾在1994年指出,在教学安排上,与教材体系相一致,汉字教学附属于读写课,而读写课往往又是主干课。本文从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出发,选取《汉字速成课本》《张老师教汉语》《新编汉字津梁》三本独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85794ivvq
6.汉语汉字范例6篇关键词: 日语汉字音汉语汉字音 对应关系 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语中的汉字,我们几乎都认识,但是现代汉字读音与日语汉字音读却差别很大。除了日语语音本身的特点之外,主要是因为日语汉字音读来源于中国古代汉字读音。而中国现代汉字读音则是在古汉语字音的基础上,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变迁演变成的现代读音。 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4:5>/j}rn
7.汉字汉语资料Tou *** 01 12 3361450 ;;;2006.12.06汉字形音义资料辑汉字音义-备考世界语 *** (时间:05-26-98 08:34 饶宗颐谈中国文化的魅力) *汉字同音多,单音。(普通话约有400种音节) *汉字可是词,缀,词尾,词根,词素,构成多字(音)意义明了,没有变化. *象声也可成字,而多表先有的语音, 词可象声造成或者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4:=5:52
8.7000个汉字通用表现通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在1965年1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共收字7000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随着2013年6月《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而停止使用。 现通表 笔画数为1的汉字 共2字 · yī一 · yǐ乙 现通表 笔画数为2的汉字 共21字 · liǎo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12728858179:8<6:a:6:3>>4384tj}rn
9.汉字汉语研究《汉字汉语研究》征稿启事2018年12月18日 刊物在线投稿审稿2018年05月31日 《汉字汉语研究》2025年第3期目录2025年09月18日 《汉字汉语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2025年06月22日 《汉字生态》2025年第1期(总第12期)2025年03月17日 《汉字汉语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2024年12月20日 jvzquC41yy}60ƒw0gjv0ls1j|}n1ƒ}my1n{j‚~l0jzn
10.所有汉字汉语字典汉语字典收录20726个汉字,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jvzq<84yyy4tksniw0ipo8ikevoppjw{1drju}d30jznn
11.汉典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汉语字典 汉语字典在线查字收录简体繁体汉字共2万多个,提供查询汉字的解释,国语词典解释及该汉字的拼音、笔画、部首、五笔86/98编码、仓颉、郑码、笔顺、四角号码、UNICODE等。 查字典:拼音索引 部首索引 笔画索引 1画的汉字 2画的汉字 3画的汉字 4画的汉字 5画的汉字 6画的汉字 7画的汉字 8画 jvzquC41o0~in‚qz0eun1ƒnfkct0
12.汉语字典词典词语成语大全英语词典古诗词大全汉字大全是专业的汉语字典查询网站,您可以根据拼音、部首、笔画等方式查询汉字,此外还提供汉语字典,汉语词典,词语大全,成语大全,英语词典,古诗词大全等内容,我们致力成为人人都喜欢的汉字文化网站,传承5000年华夏文明。jvzquC41yy}/jjs|kfgrwjs0eqs0
13.确定女真和契丹都说汉语用汉字?2019-01-15 02:59:39真不知起什么好 契丹人有自己的汉字 赞来自豆瓣App jvzquC41oq|jg7iqwdgo0lto1u{clnhv14=12<:651jjulzuukuo1?679:<96@4
14.《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个汉字20230501044306.docx《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个汉字 纯纱、纳米、纲领、驳回、纵横、纷乱、纸张、纹理、纺织、驴子、纽扣九画奉行、玩具、环节、换算、皇冠、确立、环保、预算、恶心、顺序、首饰、哲学、逻辑、斧头、黄昏、沉默、刻苦、炸弹、耐心、教练、象棋、画蛇添足、舌头、指甲、心脏、思维、恩爱、魔术、密密麻麻、根深蒂固、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7621A5553962<72276757xjvo
15.汉字是什么意思|汉字的解释是什么(1) 记录汉语的文字。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朝鲜、【好查hao86.com】越南、日本曾使用汉字千余年 jvzquC41yy}/jjt:80ipo8hk{wewkn|a;c66hn95ce?b2>kg1
16.中文里有多少个汉字中文Big5 码收录 13053个 汉字。在台湾、港澳地区使用的一字节或两字节编码。 Unicode:在国际通信化和软件设计领域,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编码收集了汉语、日语、朝鲜语/韩语中的汉字集。 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2002年由微软开发,包含GB18030-2000字符集、CJK Ext-B中的36862个汉字,共计64395个汉字。并提供了增强型区位jvzquC41yy}/u~s|jqthynn0eqs0jx|/octz/lmctciug{x/ctk.kw2ejktfun
17.汉语字典汉语字典在线查字汉字查询汉语学习网为您提供新华字典在线查字,支持部首拼音笔画多种查字法。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接接龙,古诗词翻译古诗词朗诵,各类古籍等内容jvzq<84jcpv0mtpit|/exr1
18.新华字典在线查询汉语字典权威版欢迎使用新华字典在线查询系统,权威汉语字典,提供汉字查询、拼音、笔画、部首、注解、详解等丰富信息,是您学习汉字、查询字义的首选工具。jvzq<84jcp€j0qzkvq{iwx3eqo5
19.《汉语速记法》汉字速记.pdf《汉语速记法》汉字-速记.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汉语速记法 唐冰湖 编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几~. 前曰 速记是一种快速书写的技术,对记录有声语言和无 声语言都是高效率的方法。 高速和高效是时代特征,人人向往,事事需要。速记 法可助你大大提高学习、工作和科研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734;4367988B980unuo
20.2500个常用汉字大全常用汉字带拼音2500个常用汉字大全是根据198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字表中收集的3500个常用字的2500个常用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可以视为是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之一,中国汉字数量多达十几万个,但是常用的汉字不多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图强教育jvzquC41o0jvlr}kcq4dqv4ej{€37950jvsm
21.汉字查询汉语字典中文字典网提供汉语文字在线查询,查询汉字的拼音、部首、笔画、含义、典故以及组词,打造可信赖的服务大众的中文字典。jvzq<84|k0yyctin0eu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