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的民族性与英语的全球化
杨晓强
【摘要】从18世纪开始,法国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如启蒙运动,社会革命,拿破仑称霸,殖民化,使法国成为世界强国,国力的强势,加上法兰西民族灿烂的文化使法语成为世界语言。但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法国的衰落,英国、尤其是美国的强势崛起。相伴而来的是英美在全世界大力进行英语语言扩张,直接威胁到法语的世界地位。为挽救法语的世界地位,法国大打民族和文化牌,力挽法语的世界语言颓势。
【关键词】法兰西 民族主义 英语全球化 软实力
法语和英语是当今世界两种国际通用语言。两种语言随着其母语国地位的起伏而起落,兼收并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法国、英国和美国都在通过各种政策提升其国家语言的张力。国家语言的张力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在法国历史强势时期,讲英语的人拽上几句法语是有学问、有身份的象征。在今天美国国势兴旺之时,说法语的人掺杂两句美国英语却是时尚的体现。国家语言世界地位的变迁是国家民族博弈的结果。
一、语言与国家的软实力
全世界现在有两百多个国家,数千种语言。但作为国家官方语言或国家民族母语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几种:汉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其中,法语和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国际通用语代表该语言母语国的世界地位。语言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在国家软实力建设和输出并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处于基础性和先导地位。纵观法、英、美三国,在推行本国的霸权之外,无不极力的推广本国的语言文化,展现本国的软实力。根据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杠杆原理,一国语言文化推广可利用软实力和硬实力乘积的倍增效应,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①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语言推广的排头兵,美国当前在国家政治、外交、金融、贸易、传媒、科技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具有超强的综合国力,并不断的向全世界输出其价值观。输入国在接受其产品和理念时,必须了解与其沟通交流的语言工具。语言是世界上一切文明的载体。因此,美国国力的强盛导致了美国英语的强势地位。而美国英语的世界流行反过来又增加了美国国家的软实力,为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产品、服务以及价值观等提供了方便之门,并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历史上,一个强国影响甚至控制一个弱国曾经是依靠枪炮,采取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的形式。殖民主义者在征服殖民地时,也将其语言推向了他们的殖民地。如今伴随政治和经济上的帝国主义,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国家控制形式,即: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或文化殖民。②文化侵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政治和经济控制的新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资本的全球化。在坚船利炮的武装侵略已不合时宜的新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先行,再资本扩张的形式,以达到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文化交融中和平渐近的演化,文化强势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弱势的发展中国家诱导性的输出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发展中国家为了本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只能够自愿并且在无意识中进行输入并吸收。③
在文化侵略或文化输出的过程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国软实力的体现。殊不见法语和英语在全世界的扩张由来已久,而中国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还没见几年。一国国家的实力决定其语言在国外的普及程度,也是该国国家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法国人在不断宣扬“法兰西精神”和“法兰西例外④”,美国人在宣扬“美利坚精神”,目的都是宣扬自己的精神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二、法语的跌宕与国家保护
法语的历史贯穿在法兰西整个民族的发展之中。法语在欧洲一直被尊奉为贵族的语言。目前,全世界有逾两亿人说法语,六十多个讲法语的国家和政府。法语也是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欧盟、国际奥委会等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
1.法语的历史跌宕
法语的历史和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是同步的。自从有了法兰西民族,就有了法语。法兰西民族的祖先为高卢人,讲赛尔特语言。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征服了高卢人,同时也给高卢人带来了拉丁语,这就是今天法语中拉丁语的来源。当时的法兰西人对语言的习得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从词源角度上看,法语和拉丁语有亲缘关系,现代法语中依然保有许多拉丁语的词汇,如:exit (退场),plenum (全体会议),quorum (会议的法定人数),等。除词语的借用外,法语跟拉丁语在语法上也有继承关系。
公元9世纪后,法国国内诸侯割据,形成了许多带地方方言的古法语。其中卢瓦河以北地区的地方方言法语被称作“奥伊语”,卢瓦河以南地区的地方方言法语被称作“奥克语”。奥克语后来发展演变为普罗旺斯语,奥伊语最终发展为今天的现代法语。①公元1066年,法国征服英国,在此后的两百年间,英国的国王都说法语,英国的政界、法庭、军队、教育等领域都被法国人控制,学校都用法语讲课,上流社会都讲法语,大量法院词汇涌入英语,并对英语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英语中很多词汇都是来自法语,如:dual (决斗),opera (歌剧),vogue (时尚),等。②除法语直接对英语的影响外,源于拉丁语和法语上述的亲缘关系,此时,拉丁语也对英语的词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代的法国文化璀璨夺目,国力强盛,造就了法语的鼎盛时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其雄才伟略,文治武功,使法兰西王国成为欧洲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在路易十四主政期间,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建造了凡尔赛宫,筹建了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培育了古典主义喜剧奠基人莫里哀、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等一大批文化巨匠,使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中心,整整两个世纪法语成为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法国启蒙思想运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果更是让法语在全欧光彩夺目。法国是启蒙思想运动的中心,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伏尔泰经常受欧洲各国朝廷邀请去讲学。欧洲各国的贵族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为荣。彼时的法语等同于欧洲语言,法国是欧洲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法兰西语言和法兰西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法语列于欧洲列强之巅,为欧洲人所仰止。法语的这种国际性语言的优越地位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战败结束,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战争也使法国的经济遭受重创。战胜国代表于1919年1月在巴黎举行会议,起草凡尔赛条约。巴黎会议打破了欧洲两百年来欧洲国家参加了国家条约只用法文文本的惯例。③凡尔赛条约结果是用英文和法文两种文本起草并签署,而且两种语言文本的条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说一战的结果使英语在世界舞台上具有和法语同等的地位,那么二战的结束则标志着法语的国际性通用语言地位与英语相较只能位居其二。
二战后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为振兴国家经济,法国只好接受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为法国带来了物质赠与和长期贷款,也为法国带来了美国文化和美国英语。战后的美国在法国投资大幅增加,美国货在法国大行其道,深受法国消费者的欢迎。美国电影不断向法国的观众展示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美国彻底取代法国成为国际社会舞台的焦点。法国的工商界认为掌握美国英语是通向这个新兴国际舞台的重要工具,可以促进法国工商业的发展。法语开始大量借用美国英语,如:boomer (低音炮),CD (光碟),tweeter (高频扬声器),等等。
面对美国英语对法语的入侵,以及对法兰西语言曾经辉煌的记忆,并力挽法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颓势,法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本国语言的民族性,并极力向海外推广法兰西文化和语言。
2.法语的国家保护和对外推广
为应对美国英语对法语的渗透,法国政府在国内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加强语言的惯例,以维护自己的语言。对外设置各种机构,高校广泛的推广法兰西语言。
2.1. 法语的国内保护
法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次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保证法语作为法兰西民族的母语地位。
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下令,所有的法院的判决书和政府政令必须用法语书写。
1794年7月,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国民公会公布法令,规定所有的政府文件必须用法语,并规定了对不使用法语者的刑罚措施。
1975年12月,法国颁布《法语使用法》,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立法规定要求法语的规范使用。
1994年,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会通过新的《法语使用法》,对1975年的《法语使用法》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增加了有关劳动、教学、广播、电视等方面的语言使用内容。①
1995年3月和1996年3月,法国分别发布《图邦法》的两个实施条例,明文规定违反法语使用的规定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从上述看来,法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强化了法语在国内的使用以及法语的纯净性,抵制外来语言对法语的渗透。
2.2 法语的海外推广
美语的异军突起激起了法国人对法兰西语言的民族心和及世界大国心理。法国政府除在国内采取各种措施巩固法语的母语地位外,还大力在海外推广法语,以惜往日的辉煌。
法国向海外推广法语的策略是将法语和法兰西灿烂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并强调法语是获取现代知识和信息的手段。法语对外推广的保证是在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设置多种机构,并制定统一的政策。
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几百年以来,法国一直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在法国文化中,文学、电影、绘画、建筑总能让人流连忘返。雨果、莫里哀、伏尔泰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穿越时空,跨国国界,都是些耳详能熟、代代相传的巨作。法国的建筑卢浮宫、凯旋门以及埃菲尔铁塔等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世人的心灵。就连今天高高耸立在美国纽约港口自由岛上,象征着美国人们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的美国标志性建筑物“自由女神像”,也是由法国人设计建筑,并由法国政府赠送给美国的。
法国政府通过对外传播法国文化来吸引海外对法语的关注和习得。在文化传播方面,法国文化部门经常在海外组织文化活动,如油画、摄影、雕塑等方面的展览,组织戏剧和舞蹈演出,举办音乐节活动,开音乐会,介绍法国电影,开设咖啡厅,创造法国沙龙②气氛,等等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法国在传播法国文化的过程中,暗送信息,即,法语是文化和艺术的语言,以重拾海外对法语的国际重视,重整法国的国际语言地位。
在机构设置上,法国实行总理负责制的,由外交部、文化部和教育部参与的多层次的对外语言推广机构。其中,外交部是对外法语推广的主力军。其下设法国外交部国际合作与发展司,负责实施法国的文化政策。外交部负责法语推广的机构还有法语国家与地区事务工作处,负责制定和实施法国对外合作政策,确保法国参与法语国家与地区各级各类机构的组织活动。②
法国对外推广法语的机构除官方机构外,还有民间性质的机构,值得一提的例子有“法语联盟”。法语联盟在履行其传播法国语言和弘扬法国文化的使命中对海外推广法语。法语联盟创建于 1883年,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国文化和法语,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的成为其名誉主席。法语联盟以其高质量的各级法语课程闻名于世。法语联盟目前在1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千多个学习中心。所有的学习中心都坚持采取不同的形式介绍法国文化,并致力于与所在国的文化交流。一个多世纪以来,法语联盟都在努力实现一项伟大的计划,即,让法国的语言和文化跨越国界,传播世界。
三、英语的全球扩张
英语是美国和英国的国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目前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英语是当前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世界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信件都是用英语书写的。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和科学的世界领先地位造就了今天英语的世界通用语言地位。
1. 英语在英国的起源和扩张
英语是英国的母语,也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国语。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首先源于英国早期在海外的掠夺和殖民主义。
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先后在海外占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英语随之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大规模的海外殖民奠定了基础。
英国最早的殖民地是于 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的弗吉利亚,此后,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这十三个殖民地于1776年7月4号通过《独立宣言》,成立美利坚合众国,英语随之成为美国的国语。
澳大利亚最初是英国流放犯人的殖民地。第一批犯人于 1788年到达杰克逊港,在这里英国建立了新南威尔士。
英国于1819年占领新加坡,1840年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割占中国的香港。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之前,英国在香港实行的就是殖民主义的语言政策,大力强化英语在香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地位。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美国和德国在世界的崛起,英国的世界地位受到挑战。一战结束后,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开始向美国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国力衰落,基本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为保持英语的国际地位,英国依然采取各种方式在全世界推广英语。
1954年,英国的德罗赫达勋爵向政府提交了著名的《海外情报服务机构调查独立委员会报告》。报告从战略上肯定了英国在海外从事文化宣传并以此影响海外舆论、获取海外利益的工作的意义。
在英国,英语的推广一直备受政府的重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直接负责英语对外推广的机构,是英国外交活动中,除政治、军事和经济以外,英国政府直接对外施加影响的语言宣传工具和文化扩张工具。英国委员会从成立之初就明确其宗旨是对外推广英语教学,增进外国对英国文化的了解。
当代英国将语言和文化的对外推广当作实现英国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具体措施上,其通过培养对外英语教师并向海外输出英语教师,开发各种语言考试,以及对海外出版英国的教材等形式。
英国对英语师资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有力的促进了英语的对外教学,每年为世界各地到英国攻读语言学的国外学生或教师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回国后大都在本国的高校任教,再把英语教学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
英国在对外输出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向海外输出出版的教材。出版物是服务于对外文化和语言扩张的重要工具。在英国的对外出版机构中,有享誉全球的朗文公司和剑桥大学出版社。朗文公司成立于1724年,于1755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英语辞典,如今已经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以17种语言出版英语教学资源,是全球最著名的英语教育出版机构。其出版物《跟我学》、《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等在英语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英语学习的爱好者。
剑桥大学出版社是成立于 1514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和学生出版社之一。出版的刊物涵盖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在英语教育资源领域,《剑桥商务英语》等教程早已在世界各国深入人心。
英国对外出版物在传播本国文化的同时,也在全世界普及英国语言,同时展现国家的软实力。二战后,英国固然是战胜国,但国际地位与强势崛起的美国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语言方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美国国力的强盛创造了今日几乎美语独步天下的局面。
2. 美国英语的世界霸权
美国英语继承了英国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同时也具有自身移民国家的特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早的移民是来自于英国东部的清教徒,这些英国的移民将英国英语带到了美国。从1787年到1861年期间的饥荒致使许多爱尔兰人移居到美国。1848年的欧洲革命动乱迫使上百万的德国人背井离乡来到美国。而美国内战期间又有大批的东欧和南欧人搬到了美国。在后来的很长一段历史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包括中国和日本人出于不同的目的陆续移民至美国,使美国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民族大熔炉。美国的移民来自于世界各地,他们到达美国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母语和英语创造性的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美国英语。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均具有一超独强的历史地位。美国的综合国力自然成为其向全球推广英语的坚强后盾。随着二战的结束,旧的殖民体系也慢慢瓦解。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种新的形式在海外维持自己的霸权并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那就是文化殖民,在海外推广霸权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美国在对外推广美国的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是官方负责,民间参与的形式。美国国务院是官方主管对外英语教学的部门,下设英语项目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帮助海外的英语推广活动。在向海外推广美国英语的活动中,美国的民间机构扮演主要的角色,将英语的推广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工作和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有“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这些民间机构主要通过开发海外英语教学资源和出版教材等形式向海外推广美国英语和文化。
以福特基金会为例。福特基金会创立于 1936年,半个多世纪以来,福特基金会的资产和支出都位于美国各个基金会的榜首。1959年,福特基金会赞助美国华盛顿的“应用语言学中心”,希望通过鼓励研究、出版教材等方式来促进对外英语教学。在教材出版方面,福特基金会通过赞助出版英语教材和其它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美国著作等形式,培养美国以外国家的人文和科技工作者的亲美和崇美的思想和意识。例如,包含有福特基金会资助在中国出版的《美国法律文库》。《美国法律文库》是根据 1998年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中美元首法治计划,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在 2000年开始合作,将上百部美国法学名著译成中文,并以丛书的形式在中国出版。目前已经出版的著作有:《法律与道德》、《普通法》等。①美国法律文库的出版的确对于中国学者了解美国的法治以及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该文库也是美国向中国输出其文化产品,培养中国人在该文化领域的亲美意识的过程。文库的翻译运作过程中,也是美国向中国输出英语的过程,一大批法学专业人士的英语知识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这些人今后更加容易接受美国人的价值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在竭力的对外宣传扩张本国的民族语言,以扩大本国的国家影响力,实现世界大国地位的梦想。强国推动的世界语言霸权主义已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现实。法语国家在重打文化牌,美国高举科技和文化强国的旗帜,都希望本国的语言能成为“世界语”。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自古就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世界各国有一种大融合的趋势,但这并不代表着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国语言会独步天下,而其它国家或民族的语言走向消亡。世界语言文化语言的多元化或多样性不会阻碍国家之间的交往,反而会让全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欧盟为例,欧盟从法律上强调语言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即:语言多样性是欧盟的财富。欧盟目前的成员国多达27个之众。欧洲理事会规定各成员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欧盟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欧盟内部机构的工作语言。目前,欧盟是世界上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最多的国际组织,共有多达 23种官方语言。
维护法语的民族性,扩大法兰西文化的影响力,以及英语的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语言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法语和英语在争夺“世界语”的地位及文化影响力的博弈将长期存在。加强与法语国家及英美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语言学习,也是我国人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