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大家可能都听不懂日语,但是大家肯定都会说“八嘎呀路”这句话,并且都知道这句话是用来骂人的。
不过这句话其实在日本吵架时,很少会有人使用它去骂人,因为这句话的含义并没有我们所想的“混蛋”那么简单。
日本文字的由来
到目前为止,日语的由来都饱受争议,日本的语言学专家大野晋曾认为其属于达罗毗荼语系,但也有人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因此发生了很多的争论。
学过日语或者听过日语的人,应该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一些文字的写法和中国汉字的繁体字很相似,并且很多话的发音和中文也很像。
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虽然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是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虽然他们也尝试了将语言变为字体,但是琢磨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于是他们便拜访了当时的中国,向中国学习了汉字。
在1958年时,日本考古界发现了一座古墓,在其中就有着写有汉字“汉隶”的贝札。根据他们的推算,这个古墓大概是在战国时期建成的,并且在日本的一些地区出土的文物中,都有发现汉字的存在。
根据这些出土文物的推算,汉字被日本人广泛地引进大概是在东汉时期。他们在见识到中国的汉字之后,便想着偷懒,直接使用我们的汉字。可是语言文化不一样,在中国不同的字可能会是同样的读音,这导致他们在使用的时候很麻烦。
于是他们便专门派遣人士,到中国学习语言文化,对我们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先开始他们只是模仿,后面逐渐开始跟随自己国家的语言,去简单的改变字体、简化字体。于是慢慢地有了现在的文字,当然也并不是完全都是模仿我们国家的文字,他们也发明了很多的独特的字体。
八嘎呀路的出现
八嘎呀路也是日本人在中国唐朝时期,派遣使者学习文化时创作出来的,他们在这一时期向我国学习了佛教,茶道,礼仪等等很多的文化,还有很多的传统艺能,并将这些文化带到了自己的国家,直至现在都有着很好的传承。
八嘎呀路在日本的文字中被写作是“马鹿野郎”,它来自于我国的一则典故“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在当时赵高作丞相的时候,为了给当时的皇帝秦二世一个下马威。于是他指着一匹鹿,并且说这是一匹好马,然后让其他的大臣认同他的观点,不认同的全部都被杀掉了,而认同的都活得很好。
此后马鹿在日文中被意味:分不清马和鹿的人,形容人非常的笨,非常的愚蠢。而野郎在日本人的文化中,是指那些没有见识的,山野人。将两者加在一起,就是说一个人既没有见识,又十分的愚蠢。
在日本入侵我国的时候,他们就经常会对我们用出这句话,现在很多的人都将这句话用在电视剧或电影中,并且将它翻译成“混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日本的语言中,是没有“混蛋”这一说法的,他们并不这么骂人。
他们对我们说这句话,其实本质上就是对我们国家的一种轻蔑,一种不尊重,因为其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笨蛋”的意思,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侮辱。
在他们的国家并不会轻易地对他人说出这句话,除非当事人已经生气到失去理智了,但是他们却很轻易会对我们说出口。
因此可以看出在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我们国家根本就是看不起的,认为我们只是一群山野人,没有高科技,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
不过我们国家的军队,我们国家的英雄,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他们在战争中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在战争中创作了《游击队歌》,嘴里唱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在敌强我弱,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全国人民都奋起反击,团结一致,缴获敌人的装备,与敌人做对抗,拿下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最终成功地赶走了入侵者,让日本人无条件地向我们投降。
结语
语言的含义,往往都不会仅仅是表面那么简单,它有着很长的历史。八嘎呀路就是这样,也许现在我们都把它当作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我们不应该很轻松的就说出这句话,而是要去记住落后,所带给我们的惨痛代价,去记住为我们带来和平的英雄,当祖国再次需要我们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地站出身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