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不管是从德语还是英语音译过来,这个我觉得都不是重点!有趣的是,为什么德国是这个道德的德?而不是呆国?或者是碟国?亦或是蛋国?没有要开玩笑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汉语里英国,法国,德国等这些国名大多音译自这些国家的语言,而并非借用日语!我们知道,近代中国许多科技和人文科学的词汇大多来自日语汉字,有趣的是,日本国在近代翻译这些国家的名字时,却没有用日本语中的汉字,而是用的片假名!片假名表音更方便一些,但显得不够尊重!他们对比较尊重的事物,才会用到日本汉字。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非常推崇西化,积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精神内涵并不尊崇西方,继承于中国唐宋以来的文化传统还是他们的核心,对中国的地名表述完全照搬汉语,坚决不用片假名!
中国汉朝以来,直到唐宋时期,我们都以泱泱大国自居,且不说我们的这个称谓,万国之中,简称中国,我们对非我族类的异帮异族,名称上多有贬损小觑之意,称外国人叫蛮夷、番人、胡人、狄人、羌人等。从春秋时期,中国人就很看不起四周的人们。不但看不起,由于要与周围各国相互争斗,争夺土地、人民,彼此为敌。既然是敌国,那就不会给敌人好听的名称。
那时候的中国人称南方的各国如楚国、吴国、越国人为“蛮”,东南沿海为“闽”。认为他们是“蛇种”。蛮、闽都有一个虫字,虫的原义就是蛇(现在所写昆虫的虫过去写为虫)。
那时称北方的民族为狄。狄人最初多游牧,与中国人常有战争,是中国人很大的威胁。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同对付狄人。
一些狄人与中国人也多有通婚,如晋文公的母亲就是狄人。有的狄人也像中国人一样建立国家,如中山国。中国人看不起他们,称他们是“犬种”,狄字就是反犬旁。
那时中国人称东方民族为夷人。春秋时期的东夷人在山东半岛仍然比较强大。夷字为一个象形的人(大),背上弓箭。上面的各种称为又常常杂在一起称呼,如蛮夷、蛮狄、蛮貘、戎狄、戎蛮等等。后来的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就都称为“夷”,有四夷之称。
汉代把西北方的民族包括匈奴都称为胡人。 西北方的民族男人在下巴有毛,称胡须、胡子。中亚、西亚的欧罗巴人种的胡须比中国人浓密得多,这是区别于中国人的明显标志,所以称他们为胡人也在情理之中,推而广之,那些西北的民族都被称为胡人。
在汉人与胡人的长期交往中,从西域传来的东西便大多带一个胡字。胡麻(芝麻)、胡葱(大葱)、胡饼、胡萝卜、胡椒、胡笳、胡琴、胡瓜等等。
到了唐代,开始称西方的民族为番。到了后来,就把各方的外族都称番。也有很多外来的物品被冠以番字,如,番茄、番薯、番瓜等。番实际上也是一个侮辱人的称呼,番字的原义是兽足。
以上这些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人”对“外国”的称呼。
到了近现代,逐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在称呼上也一改过去的蔑称,而换作了敬语!美利坚,好像又美丽又坚不可摧,法兰西听起来就够浪漫的,德意志这名字听起来就觉得很有精神方面的修养!英国听上去也是风度翩翩的样子,稍显猥琐的就是那两个带牙的,葡萄牙,西班牙,使用的汉字有点不伦不类的样子!匈牙利这个名称感觉当时也是胡乱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