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语专业于2020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同年9月份正式招生,是目前贵州省全日制综合类本科院校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朝鲜语专业。
本专业开设前,贵州省没有专门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本科院校开设朝鲜语专业。以贵州为首的西南各省市旅游产业的不断开发,韩国是贵州重要入境游市场,省旅游局2014年在首尔设立贵州旅游营销中心,邀请韩国重点旅行商及媒体考察团入黔考察踩线,力促贵州旅游线路产品在韩国市场升温。贵州对朝鲜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对朝鲜语人才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我校随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为顺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基于黔韩旅游及经贸的广阔前景,及时申报设立朝鲜语专业,于2019年向贵州省教育厅及教育部提交专业建设申请报告,2020年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2018年至今陆续引进博士、硕士,并聘请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2人,构建成强有力的专业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人,占比100%;其中博士7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3人。2020年9月份招收第一届专业本科生,现有在校学生97人,生师比10.78:1。本专业打造涉外商旅特色方向,主推“朝鲜语+商务”“朝鲜语+旅游”两种跨专业培养模式,努力为黔西南州、贵州省及周边省份输送更多的应用型朝鲜语人才。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懂业务、实践能力强的旅游/经贸朝鲜语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黔西南、面向贵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顺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基于贵州旅游及经贸的广阔前景和对朝鲜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贵州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并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系统掌握朝鲜语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朝鲜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旅游、国际商务贸易、应用朝鲜语翻译等跨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的朝鲜语系统计算机软件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能在对外贸易、旅游翻译活动中从事中朝(韩)互译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朝鲜语本科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立足黔西南、面向贵州、辐射西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健康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奉献精神,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适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方针和贵州的地域特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应有的职业道德意识。就业涵盖党政机关、军队、领事馆、涉外服务业、韩资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商贸企业、银行、培训机构、涉外酒店等诸多领域。
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朝鲜语基本功,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基本训练,能针对朝鲜语学科认知特点,掌握朝鲜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综合运用朝鲜语言知识及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中积累的商旅相关知识进行对外贸易、旅游翻译活动;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运用双语在涉外场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沟通和组织工作;同时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力争尽快成为当地的骨干语言人才,能够推广贵州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和商旅资源。
培养目标3: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敏捷的逻辑思辩、反应能力及基本的研究与协调能力;结合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在旅游或商贸方向进行口译和笔译的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用汉朝(韩)双语进行办公自动化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4:掌握一定的语言信息技术,并具备民族文化资源的应用、传播能力;熟知中国和朝鲜半岛(朝鲜、韩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概貌及精神实质,了解并尊重文化多样性,能熟练运用双语在涉外场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沟通和组织工作,有一定的人文和科技基础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善于反思、合作、实践,具有探索创新精神,锐意进取,踏实工作;能够主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