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埃及留学:异域文化战争和超级富二代同学

2013年因为老爸工作的原因,我跟着爸妈第一次踏上了非洲这片土地,在埃及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

提到埃及,大家基本都会想到金字塔、大漠、骑着骆驼的阿拉伯人以及外星人木乃伊等等的未解之谜,我也不例外。从小就喜欢看这些奇奇怪怪东西的我对埃及充满了期待。

金字塔是有,神庙也有,木乃伊在博物馆躺着,然而除此之外,开罗就是一个在热带的平平无奇的现代化城市。

虽然没有那些玄幻层面上的体验,但是一个热带阿拉伯国家还是和中国非常不同,这一年中的种种见闻和经历也大大丰富了我的世界观,对当时只有十四岁的我冲击力还是很大的。

一、即使3岁学英语,到了埃及语言还是第一大难题

去埃及之前的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在体制内读书。

虽然英语从三岁开始就学了,外教课也上,但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英语的地方基本为零。所以到埃及我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语言。

我在埃及的学校是英国体系的k12国际学校,第一天,去学校面试,人生中第一次沉浸在全英语的环境中,我简直使出了毕生所学,全程全神贯注才能听懂。

这都过去七年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面试的时候绞尽脑汁尽可能流利地回答问题的场景。面试结束后,老师表示我现在插班上IGCSE直接是后半段了,估计跟不上,于是就降了一级进入了八年级就读。

顺便说一句,我们学校的环境很好。椰子树,黄色的阿拉伯现代风建筑(大概吧),我梦想中的图书馆……这个环境就和校门外开罗的基础建设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学校街景

二、开学第一天,我被分进了基督教班

开学第一天,老师带着我进学校。身为全校“唯二”的亚洲人,自然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全程被围观,跟很多人打了招呼。(插播一下我们学校的组成,我们学校外国人很多,但是这里的外国人指的是阿拉伯世界以外别的国家的孩子,例如非洲尼日利亚人也很多。像我这种文化差异如此巨大的外国人,基本没有)

紧接着,我直接被带到了年级主任的办公室,他给我介绍我要上的课,然后他开始问我的宗教信仰,因为他们有宗教课。

那时候我完全不知道religion这个词,身为在中国长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宗教的概念完全停留在只知道名字的程度,这一问把我问懵了,那个英国老师为了解释religion什么意思,给我画了十字架…...我在听懂了之后跟他说我不信宗教,这一下轮到那个英国老师懵了,跟我反复确认了好几遍,然后挠了挠为数不多的几根头发,把我放进了基督教班。至此,我算是正式入学了。

说到宗教问题,埃及是一个世俗伊斯兰教国家,开放程度高,也就是不包头巾衣服随便穿。而在大街上遇到的大部分都是包头巾穿袍子,最保守的黑袍蒙面也不少。

学校里基督徒也有但是少,无宗教人士除了我们两个中国人应该就没有了。宗教课一周一节,分为伊斯兰教、用阿拉伯语上的基督教和用英语上的基督教。

因为实在没有无宗教学生,所以只能把我安排进唯一说英语的基督教课。

第一天的课我基本听的是云里雾里,只能听懂个大概,涉及专业的词汇基本不知道。不过老师们都很照顾我这个亚洲小孩,会给我单独解释。

这些我听着稀里糊涂的课中有一个例外——数学,他们八年级的数学基本相当于我们四年级。

刚开学数学班有个测试,我直接做了个全年级唯一一个满分出来。毫无疑问引起了轰动,数学老师激动地来找我,还在全年级范围内传播了这件事。于是我成功地加固了大家关于中国人数学好这个刻板印象。

这一场考试直接把我升到A班,但即便是A班也是简单到不行,于是老师就让我不要听课直接开始做IGCSE的数学题了。

后面的数学课我都是坐在后面做自己的题,然后当大家都在做题的时候,老师在前面辅导,我就在后面辅导我的同学们。但凡老师上课提问没人会,他就会把我叫上来做演示。

到底是年龄小,适应快,大概过了三个星期我就都能听懂了。

△阿拉伯语课写的小作文

正常课程和国内国际学校没啥区别,八年级英语就开始读莎士比亚,科学课项目很多,日常学校里活动也很多,我当时参加了话剧社的道具组,负责画背景版,可惜没做完就回国了。

我当时试图报名游泳队,但一看都是些从小训练的专业运动员,我就怂了。体育课男女不分的直接踢足球,啥也不会的我当守门员,然后手直接就被球砸折了。

不过下面我要讲的,是相比在国内或其他发达国家很不一样的体验,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我的人生价值观。

△学校门口整齐的校车

三、从来没有上过的课

在埃及读书的时候,有些我以前从来没上过的课。

第一是宗教课,基督教班的老师是两个从意大利来的修女,特别温柔,每次上课前要对圣母玛利亚祷告。

但我当时英语也不好,直到走我都不知道我们到底在祷告啥......基督教课分英语和阿拉伯语,英语班上一共就四个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聊天。

学了啥我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修女一直在给我解释谁是儿子谁是爸爸的事情,我到现在都没搞清......

印象最深的是这件事:老师让我们画家庭树介绍家庭,我两分钟就画完了。而有的尼日利亚和阿拉伯世界其他地方的同学就愣在那儿,跟老师说自己的爸爸有好多妻子什么什么的,兄弟姐妹多得数不过来。

△划线的是我简单的家庭树

老师一个英国人最后只能让他们画自己这一支的。这种不同的家庭结构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认知,是一次文化冲击,也算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生活文化差异这件事。

第三就是阿拉伯语课,整个年级上arabic for foreigners 的一共也就五六个人,其他人还都是至少有一方父母是阿拉伯人,或者也说阿拉伯语但是和埃及说的不一样。只有我是完全不会的。

于是我就享受到了开小灶的待遇,当时学得挺快的,字母和简单的句子都会,但遗憾的是我现在忘得一干二净了,只记得几个数字的读法。

最后一个是反恐演习,在中国绝对没有。我2013年去的,2012年埃及刚刚经历过政变,社会还比较动荡。

反恐演习一学期一次还是两次,大家需要关上灯,锁好门,拉好窗帘,远离靠外的窗户,全部贴着墙角坐着,不可以出声。

我们学校的教室靠近走廊一侧的窗户全部是高窗,外面看不见里面。我们就这么坐着,听着外面的老师来一个个拉门。直到校长广播里给信号才可以解除状态。

△路上的装甲车

四、我的富二代同学们

语言阶段过了之后,我就交到了不少朋友,有尼日利亚人、埃及人、利比亚人等。我们学校的外国人个个都有非常传奇的经历,相比之下,我的人生简直毫无波澜、非常无聊。

我学校的同学一个个都非富即贵。有钱到什么程度呢?家里游泳池是标配的那种,一到夏天,facebook上都是泳池party的照片。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埃及朋友,有一天早上她非常兴奋地跟我们说她家大猩猩生小宝宝了,邀请我们去她家看。当时我都傻了。

一问才知道,因为她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她父母干脆给她造了个动物园,猩猩狮子老虎都有,知道我是中国人还曾经问过我能不能搞只熊猫过来…...我表示除非你成立个国家,说完这话我们真的去研究了世界上还有没有无主之地这种事。

△当地最好的商场

我另一个尼日利亚的朋友,出生礼物是一匹刚出生的小马驹,家旁边有马场的那种,她和小马驹可以一起长大,听着浪漫无比。至于某阿富汗同学家里,父母一人各自拥有一个跨国石油公司。

说了好玩的,说点难过的。我有个利比亚同学,又聪明又好看,说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非常非常热爱读书。就这么一个一看就家境优渥,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女生却经历过炸弹的轰炸。

据她说当时利比亚局势急剧恶化,炸弹已经炸毁了离他们家不远的房子,过不了几天炸弹也落在了她们家院子里,于是他们父母决定大家只收拾一点点必要物品,全家连夜弃家离去,开车到了埃及。

走之前她把她的书籍都藏到了地下室,期待着这些书能够保全,有一天她能再回去。这姑娘现在在加拿大,好像再也没有回过国。

她跟我们说之前利比亚经济发达,人民淳朴,生活非常美好。后来,战争开始,国家再也没人管理,百姓流离失所。利比亚有石油,政局乱了之后许多国家就直接进去抢石油。

她的描述和她的神情,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国破家亡,第一次感受到诗词里那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伤。

△窗外的装甲车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把自己国家七十年代的发展和现在的发展进行对比,身为中国人的我毫无疑问地表示我们国家在进步,但是没想到全班就我一个这么认为。

我的同学有很多来自阿富汗、利比亚、巴勒斯坦,他们下了课带我去图书馆,上网找图片告诉我他们国家曾经是多么辉煌,后来又是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们跟我说在自己国家是怎么躲避炸弹,怎么看着街上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却无能为力,小小年纪早就会用枪等等。

这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经历,所以出了趟国我变得无比爱国,也无比厌恶战争。

这么一个被大家当成棋盘的地方,却真实生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无数的像我这些同学一样聪明善良的孩子,现在却遭受着这些苦难。

我的同学是幸运的,他们有钱、有权,可以去别的地方正常生活,而那些逃不出来的呢。再看《灿烂千阳》时,想到我那些同学,只剩唏嘘。

△《灿烂千阳》书籍封面

五、贫富差异巨大的埃及社会

同样,埃及整个社会贫富差距非常大,他们国际学校价位从人民币一万一年一直到三十万一年,这是因为当地但凡有点钱的人都会把小孩送进国际学校,据我同学说,公立学校就是完全不能上的那种。

我爸当时在公司的中国人都住在一个富人区,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很多同学也住在那个社区里,我家旁边就是某个国家的使馆。

这么个富人区什么都不缺,吃喝玩乐很丰富,外国人非常多,健身房都是欧美人,全部讲英语。即使这样,这个社区里还是有很多来做工的穷人,他们的小孩不上学,天天在路上瞎跑骚扰女生,我也被骚扰过,还听说有人被掀过裙子。

△当年在埃及住的房子

出了这个社区往普通人住的地方走就感觉是另一个世界。即使是首都开罗也有很多泥泞不堪的小路,街上的驴子和骡子到处溜达,尘土飞扬,地上还卖着一毛钱一张的饼充饥。

学校里的人都会说英语,但是到大街上想找一个会说英语的人非常难。如果平常坐校车上学,坐靠窗的位置往外看,经常看到其他车上的人冲你吹口哨、打手势。我这一年一次都没坐过公共交通,因为同学们告诫我千万不要坐。

感觉学校里的埃及人,外国人和普通的百姓是两个世界,如果没有那些做工的佣人,基本就没什么交集。我同学家里都有私人家庭医生,至于普通人家怎么看病,他们好像也不知道。

△当地的菜市场

六、那一年,我玩遍了埃及所有的景点

最后,说点轻松的吧!因为埃及的假期非常多,我们有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假期,再加上学业实在是轻松,所以这一年,我们一家人玩遍了埃及所有的景点。埃及真的是一个旅游胜地,我逢人就安利。

埃及人文资源就不说了,吉萨金字塔,各种神庙,图坦卡蒙的墓等,想看的木乃伊和图坦卡蒙黄金面具都可以在埃及国家博物馆中看到。

埃及的自然资源也是及其丰富,北边地中海,东边红海印度洋,西边撒哈拉沙漠,南边往苏丹边境有美丽的阿斯旺和著名的阿布辛贝勒神庙。

△卢克索神庙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几个,一个是离开罗不远的黑白沙漠,可以在沙漠里住一晚上,生火烧烤,越野车在沙漠里驰骋,晚上欣赏星空(摄影照片上的那种绚丽星空),白天还能看到帐篷旁边狐狸留下的脚印。

△沙漠里小狐狸留下的脚印

第二个就是红海潜水了,你能想到最绚丽的海底世界,就是那样。

△水巨清的红海

第三个就是图坦卡蒙的墓,那个墓有一堆神秘传说,而且发现那些墓的考古队人后面都离奇死亡了,因为发现的晚保存得好,墓中那些象形文字都没有褪色,一直画到顶的壁画和象形文字真的有一种压迫的气势存在。

THE END
0.中国人如何学习阿拉伯语?中国人如何学习阿拉伯语? 学习掌握阿拉伯语曾是多少青年的梦想和追求,无论是在遍布全国的清真寺,还是为数不少的阿拉伯语学校,都有很多年轻人在苦背 单词 、猛攻语法。 学阿语的人都说阿语语法很复杂,难掌握。我们知道,语言有两种形式,书面语及口头语。学习语法而不求其解,就会在书面表达时错误百出,无法阅读。在jvzq<84o0guqh~s0eqs0yngcrr5z{ƒ}afgzbku47697
1.在上外,有一位83岁的阿拉伯通,他一生在学,一生从教,也一生应考摘要:他从一个小语种出发,开拓出中东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大天地。 2023年,朱威烈先生获得了两个沉甸甸的奖项——中国译协“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 他是一位精通阿拉伯语的专家,能用一口标准的阿拉伯语与阿拉伯学者谈论阿拉伯文明与中东局势,穆泰纳比、贾希兹、塔哈·侯赛因、阿卡德,甚至纳吉布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kmB92;<76
2.“做约中友好的使者”——记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留学生柏霖虽然在孔子学院有两年中文学习的经历,但来到聊城大学后,柏霖还是深切感受到学习中文的不易。不过,柏霖有种不服输的性格,而且他有种观点,认为阿拉伯语和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两种语言,阿拉伯语甚至更难学,“曾经沧海难为水”,他坚信一定能学好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柏霖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jvzquC41yy}/nlz0gf{/ew4|v|~0nm~y17;:2@<0jvs
3.给“秦腔穷”做一下历史溯源,看谁在对中国人搞种族歧视!美国一个小镇上的中国华工塑像——总算有些美国人有点良心 中东异化说是第二种常见说法,说是清朝虫、清长虫等北美词汇传入中东后,阿拉伯语的大舌头发音贴近“Qin Qiang Qiong”,再附加上侮辱性后缀,就成了“秦腔穷”。 这就更可疑了! 一个英文词Ching-Chong,销声匿迹了近百年,突然就从北美传到中东,再被中东语jvzquC41ygh/vxzvkcu/exr1ctzjeuj197746=656:97:A9548:0
4.美国资深天文学家举证:中国人早于哥伦布71年发现美洲有一位威尼斯人名叫达康提(1395-1469)他想去埃及东部探险。但当时基督徒是不允许到开罗以南的地方的,于是他学习了阿拉伯语,改信了伊斯兰教。达康提在他的书中写到,他以伊斯兰商人身份到达了印度,在卡利卡特(印度西南部港市)遇到了在返回中国途中的郑和船队的人,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此后,在达康提回到威尼斯时,jvzquC41yy}/ejx0ep5yy8~zfv5329>281z329>282>`8?;;634tj}rn
5.巴基斯坦人:中国安定的环境是我们喜欢中国的理由如今,扎维利亚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她所熟悉、热爱的北京找份好工作,跟丈夫一起在北京生活。让她高兴的是,今年初,中国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中国的对外政策正变得更加开放和宽松。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生活。 “过去,很多巴基斯坦人都喜欢学阿拉伯语、法语和德语,但现在,他们都想学汉语,到中国来学习、jvzquC41o0jcy7hp1i{plr4u{uzfo8723951687712;88:;6664tj}rn
6.帮《山海情》走入阿语世界的埃及学者:让观众了解中国人有多了不起【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徐刘刘】当地时间12月5日晚,中国脱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阿拉伯语版在埃及开播,这是该剧阿语版在海外的首次播出。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即将举行之际,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反映中国脱贫攻坚历程的电视剧在阿拉伯国家开播,成为促进中阿民jvzquC41o0pw}m0ep5ry}}1zzr04974345u4974346:a:93:88667mvo
7.在中东教汉语堪比“明星”?|深度直击中东中文热在杨瑞琴的课堂,阿拉伯语和中文流利切换是最大特点。作为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阿拉伯语博士研究生,她学习阿拉伯语已经有14年,现在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是中阿语言的对比。 “我之前在宁夏职业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过3年阿拉伯语,而对于阿拉伯人学中文的教学经验还比较零散。”杨瑞琴告诉记者,去年7月,当看到吉达智慧宫中国教jvzquC41yy}/posgyu4dqv4eqpzfp}47{r;x\`J5r0nuou
8.夜市煎饼哥狂飙阿拉伯语!网友:开始卷了,真是世界的义乌“我曾经在埃及那边学过阿拉伯语, 也在义乌做了几年翻译。 一开始白天做电商翻译, 晚上在这里卖煎饼果子。” 小马哥说,在这边摆摊后 发现中东客人挺多 想说学以致用 就开始用阿拉伯语和对方沟通 没想到很受欢迎 翻译也渐渐成了副业 小马哥说,就像中国人去国外 jvzquC41yy}/loickn/exr1yz5eg}fkn0jpAri?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