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你夹到馕里,因为我是浪漫的新疆人芝麻羊肉羊肉汤

这是许多新疆人都耳熟能详的童谣。“馕”是波斯语音译,意为“面包”,是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主食。

还有 “无馕不出门,无馕不见人,无馕不待客”的说法,都足以证明馕在新疆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且极耐贮存,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家庭常备的主要食物。

在新疆的大街小巷通常走两步就会有一个馕坊。据数据显示,全疆日产馕550吨,也就是275万个馕,可绕地球6圈。

馕大都呈圆形,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希尔曼馕等。《突厥语大词典》中提到了11种馕,1984年出版的《维吾尔族食谱》则详尽介绍了20种馕的制作方法。

01

“艾曼克”馕

“艾曼克”馕是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最大的馕,直径足有40-50厘米,中间薄,边沿略厚,中间戳有许多花纹,上面还有洋葱沫或芝麻。

这种馕大约要用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

02

“托喀西”馕

“托喀西”馕是日常食用的馕中面积最小的,直径和茶杯口一般大,厚约2厘米,精致而秀气,颜色焦黄悦目,香气扑鼻,味道香甜。

主要以面粉、牛奶、鸡蛋、清油、砂糖为原料,所以又酥又软,久放也不会变质。

03

“恰皮塔”馕

“恰皮塔”馕是最薄的馕,50公分宽却不到半公分厚。“恰皮塔”馕常见于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是当地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

04

“格吉德”馕

它也叫“窝窝馕”,因中间有个小窝窝而得名,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

“格吉德”馕做法讲究,表面有芝麻或“西亚旦”。一个馕的面团要揉上上百次,因此好吃又劲道。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做窝窝馕的技术高超,烤出的馕表面光滑,且带有光泽,味道香美。

05

“扎克尔”馕

“扎克尔”馕是杂粮面馕的意思。

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盛产白高粱,因此这里的高粱面馕远近闻名,许多游客路过托克逊时都会带走几个“扎克尔”馕。

06

“库麦西”馕

在农村,做饭后剩下余火的热灰可以用来烤馕。“库麦西”馕的品种很多,除了肉馅,还可以放核桃仁、葡萄干等干果为甜馅,味道更香。

07

皮牙子馕

“皮牙子”在维吾尔语意为“洋葱”,把皮牙子和到面里做出来的馕带着洋葱特有的香甜味。

08

“谢克尔”馕

“谢克尔”馕,即甜馕。它的做法并不是在面里加糖,而是把糖涂在表面,烤出来的馕亮晶晶的,非常好看,吃起来还带一丝甜味。

09

“阿克”馕

“阿克”在维吾尔语是“白”的意思,而“阿克馕”则指白面馕。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馕,上面戳有圆形花纹,点缀有芝麻。维吾尔族在举行婚礼、招待客人时,大都会选择这种馕。

10

“喀特拉玛”馕

这种馕和千层饼的做法类似,是把死面和油按照一层面一层油地拧在一起,擀薄后烤制而成,吃起来松软酥香。

11

“希尔曼”馕

“希尔曼”馕不仅味道好,而且造型讲究,可以做成树叶形、椭圆形、花瓣形等多种形状,就像是艺术品。

12

肉馕

把新鲜羊肉切碎,拌以洋葱、盐和其他作料,和在发酵的面团里,烤熟后肉汁被面饼充分吸收,吃起来满嘴油香,回味无穷,无疑是馕中王者。

此外,还有辣皮子馕、玫瑰花酱馕、核桃馕等馕界新秀,它们后来居上,火出新疆,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

如果你到库车市的维吾尔族家中做客,他们往往把馕从最大到最小摞起来,摆成塔形,放在桌子的中央,既叫你饱尝,也叫你开开“眼界”。

关于馕是如何被发明的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牧民们寒来暑往。

一天,太阳刚出来就像着了火,牧羊人吐尔洪被太阳烤得实在受不了,就扔下羊群跑回家中,发现老婆放在盆里的一块面团,不顾一切地抓了过来,像戴毡帽一样严严实实扣在了头上。

面团凉丝丝的,舒服极了,他便返身朝羊群走去。

走着走着,他闻到了股香味儿,他左看右瞧,不知其然。

不多时,吐尔洪脚下被一条红柳根绊了一下,头上的面团滑落在地,香味儿越来越浓,他随手捡起一块儿碎饼,放进嘴里细细品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他便又急忙跑回村庄和街坊邻居分享,并为这种食物取名为“馕”。

为了能随时吃到馕,吐尔洪在自家院里挖了一个大坑,四壁用黄泥抹实,在中间烧起红柳根,等炭火通红时,把和好的面团贴到四壁上,不一会儿就馕香四溢了。从此,新疆的维吾尔族人民就离不开馕。

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

上世纪80年代,新疆考古人员在哈密五堡的墓葬中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原始馕。而吃了3000多年馕的新疆人,已经把吃馕这件事玩得炉火纯青。

最基础的吃法自然是抱着刚出馕坑还热气腾腾的馕直接啃了,简单的美味,极致地享受。

相信买过馕的人都知道把馕买完回家时,总有一个馕已经被吃了大半。

招待客人时做一份馕包肉和包包菜炒馕,不论是吸饱了肉汁的馕,还是被炒得脆香的馕块都艳压桌上的全部配菜,分分钟就可以实现光盘行动。

长辈们往往对把馕泡进羊肉汤里的吃法青睐有加。

做缸子肉时,蔬菜和鲜羊肉的精华都熬进了汤里,此时把馕就着羊肉汤吃,便很好地补充了营养。

年轻人则更喜欢在馕里夹烤肉吃,或是点一碗炒米粉沾红油吃。

小孩子们在酷暑天气玩闹得汗流浃背时来一份西瓜泡馕、酸奶泡馕,清凉祛暑又解渴饱腹。

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眼中,馕像生命一样重要,游子远行、家人团聚、婚丧嫁娶等重要时刻,总有馕的身影。作为祖祖辈辈流传、从小吃到大的食物,馕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那就是一直静默守护我们的故乡。

-END-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新疆人的馕文化而和田馕则以其独特的玫瑰花香味著称,让人回味无穷。 馕”(拼音:náng),源于波斯语,意为“面包”。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族民间传统主食。流行于新疆等地。馕外皮为金黄色,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 馕在新疆有着“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的美誉,历史上伽师jvzquC41yy}/onnrkct/ew47:3{wc{;
1.自驾新疆惊爆眼球的行摄之旅游记车之旅自驾游资讯网匆匆28天的旅途,行程15000多公里。辛劳且欣慰。咱不卖旅游图,更没拿过新疆旅游局的一分钱,景点的介绍你可以自己去查,我只想把我一路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与你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于字里行间再游一次新疆吧。 D1北京—包头(路程710公里) 早上7点。南五环,准时出发。小区里还没什么人。民子在和闺女告别。jvzq<84yyy4djnjkn|/ew4jvor03;291975:7mvo
2.食为天——新疆人离不开的馕新闻报道有这样一种地方特色食物,原料简单却香气扑鼻,跨越千年却历久弥新,这就是新疆的——馕。 “馕”来自波斯语,意为面包。这是一种圆形面饼。制作时,要先以麦面或玉米面发酵,揉成面坯,再在特制的火坑中烤熟。考古发现,2000多年前,馕已经是新疆人的主食。在商旅不绝的古丝绸之路上,馕凭借不易变质和热量高的特点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7712?398h865>8/=57958527mvon
3.这事儿连新疆人都没搞懂,澄清一个全国人民的误解!|都塔尔|新疆|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独”的意思是“二”,“它尔”是“琴弦”的意思,即两条弦的乐器。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 小结:都塔尔,梨形音箱、无出音孔、无琴头、2根琴弦 弹拨尔(坦布尔) 弹拨尔是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常用的乐器,琴身是梨形像半个水勺,琴身用桑木或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5:7852@7a39ld6:9c:262299g2j4ivvq
4.新疆人到底有多爱吃馕?新疆人到底有多爱吃馕? 新疆的馕,让我领会朴素与简单的要义。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 新疆的馕,让我领会朴素与简单的要义。』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馕的呢? 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jvzquC41yy}/nrkgygkl0lto0et0c{yken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