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电影而创造一门语言,这个导演太拼了!演员吉尔斯辛德勒的名单

最近呢,《波斯语课》仍然在院线热映中,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去看呢?

上映至今,影片仍然保持着豆瓣8.3分的高分评价,妥妥的3月院线佳片了。

而影片,最吸引大家的地方,莫过于它的设定。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犹太人为了能在纳粹屠杀中生存下来,自创一门“波斯语”,艰难求生的故事。

自创语言这事儿,听起来非常超现实,感觉完全无法想象。

关于这个真实事件到底如何,网上也有不少朋友在讨论。

甚至包括片中那门自创的波斯语,也有朋友一点点挖出来进行解读。

确实看得非常仔细了。

然而,这些只是我们作为观众的猜测。

从导演创作的角度出发,他是如何从一个史实原点抵达影像,又是怎样创造并展示出这门并不存在的“波斯语”呢?

带着这些问题,这一次,桃桃淘电影非常荣幸地,跟本片的导演瓦迪姆·佩尔曼聊了聊。

1、是真实事件改编吗?

也有《乔乔的异想世界》《美丽人生》这样以更轻松的方式、更多元的视角去描写战争的电影。

“至于《波斯语课》,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介于中间。我认为,这部影片非常特殊,既有严肃的东西,也有一些幽默。”瓦迪姆·佩尔曼说。

从题材上来看,这部电影确如瓦迪姆·佩尔曼所说,足够严肃。

主人公吉尔斯身处纳粹集中营,编造语言求生的前提是他要准确记忆自己编造的每一个字词。

从这个角度来看,整部影片都处于严肃紧张的氛围之中。

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得不严肃对待吉尔斯说出的每一个单词,因为,这些单词直接关乎着吉尔斯的生死。

至于瓦迪姆·佩尔曼所说的幽默的部分,则散落在影片主人公之外的其他人物身上。

纳粹集中营里的士兵和指挥官之间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在严肃的主题里宕开一笔,幽默之中,让我们窥见了这些人身上日常和人性的一面。

这种改编方式,显然属于导演瓦迪姆·佩尔曼的有意选择。

从真实故事到沃尔夫冈·科尔哈泽的原著小说《语言的发明》,再到导演瓦迪姆·佩尔曼的电影《波斯语课》。

故事的文本和风格都经历了一层层的再创造。

至于原初故事与小说之间的差异,导演瓦迪姆·佩尔曼是这么说的:

“战争过去几年后,沃尔夫冈·科尔哈泽的一个朋友给他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但是故事和小说之间只有一些相似性。沃尔夫冈·科尔哈泽的改编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细节。”

从短篇小说《语言的发明》到我们眼前的这部电影,瓦迪姆·佩尔曼将其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都再一次打碎重组。

“二战中有上百个类似的故事,主人公依靠机智和巧思最终幸存下来。从这一点来说,我愿意将《波斯语课》看作是这些故事和人物的汇编。”

而在这个“汇编”中,瓦迪姆·佩尔曼认为“疯狂”是所有故事的共通性。

“它们都是疯狂的——正是因为它需要勇气、运气、敏捷的反应,和旁人的帮助,来逃脱德国法西斯及其支持者的残酷迫害。”

2、是友谊吗?

从瓦迪姆·佩尔曼口中“疯狂的共通性”出发,他描摹出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两个极为典型的,疯狂的个体——犹太人吉尔斯和纳粹军官科赫。

片中饰演吉尔斯的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此前在《每分钟120击》里的优异表现,仍旧让人难忘。

而在本片中,纳威尔从一开始唯唯诺诺的乞求者到最终强势的审判者,权力的反转变化过程,一点点延展在他的表演中。

至于饰演纳粹军官科赫的拉斯·艾丁格,更是在表演中呈现了从军官到人的变化过程。

导演瓦迪姆·佩尔曼对两人的表演赞不绝口。

“拉斯和纳威尔两位都是非常出色的演员,非常适合他们的角色。

从一开始他俩就是我们的主要选择,我甚至无法想象由其他任何人来扮演科赫和吉尔斯。尤其是现在,回头看看,是不可能的。

拉斯和纳威尔完全将自己融入了角色。”

在片中,两位男主角的关系也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很多朋友认为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类似友谊的情谊。

面对这样的看法,导演瓦迪姆·佩尔曼实名表示“并不认同”。

“我不认为科赫与吉尔斯之间这种关系可以被称为友谊。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共生关系,两人互相利用。

对于吉尔斯来说,关乎生存。

这种互利看似对科赫来说微不足道,但是事实上,当我们理解学习这门语言对他有多么重要之后,又能意识到这种关系对科赫的重要性。”

虽然不认同“友谊”,但瓦迪姆·佩尔曼也承认这种共生关系对二人的改变。

“每个普通人都有爱的能力、做坏事的能力,也有因仇恨而做出恐怖行径的能力。

我总是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我的角色,看到他们身上不同的层次。

我觉得刻画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趣的。

这个共生关系的变化过程,也是科赫不断人性化的过程。他通过这门语言触及并展现出自己身上不能通过德语表现出来的某些部分。”

而在两人的关系中,这门并不存在的波斯语,成为了牢不可破的纽带。

3、为拍片造了一门“波斯语”?

很多朋友都在关心电影里吉尔斯教科赫的,到底是一门什么语。

我们特意去问了导演,得到的回答,不得不让人佩服。

“为了电影中的假波斯语,我们和一位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语言学家一起工作,编造了其中的一部分,它需要听起来像是一门真正的东方语言。”

上一次有人为了拍电影而自创一门语言是什么时候?

《指环王》《哈利波特》《阿凡达》《霍比特人》……

我们能列出一串魔幻/科幻电影的名字,而在一部战争题材电影里自创一门语言,大概这还是头回见。

当然,瓦迪姆·佩尔曼也很诚实地表示,只是创造了“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这门语言的重点在于“将语言和角色(即集中营中的受害者)的名字联系起来……”

瓦迪姆·佩尔曼说这种联系是编剧伊尔佳·佐芬了不起的创意,“整个假语言的计划不仅仅是一个为了生存的计谋,也是为了纪念这里所有的遇难者。”

在真实的战争中,几乎所有档案馆和集中营的登记处都被纳粹烧毁了。许多人来不及被记住就消失在战火中,没有名字也没有痕迹。

瓦迪姆·佩尔曼抓住了这一点,将犯人的名字转化到了外语的单词中,使得他们的名字从此不朽。

“记忆和创造性是这部影片最强烈的主题。我认为人类的创造性和强大的精神,能够为了生存而做到很多惊人的事。这种力量,大家可以真切地从影片中感受到它。”

而关联记忆和创造性两大主题的,就是这门“波斯语”。

语言被导演赋予了强大的文明价值:

而他不只是这么说,也在拍摄中是这么做的。“摄制组成员们,演员们,所有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拍摄现场就像是巴别塔一般。所有人说的语言都不同。这对于一部关于语言的电影来说是很重要的。”

从一开始,瓦迪姆·佩尔曼就想好了这部《波斯语课》要走国际化路线。

无论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还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波斯语课》在各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都赢得了口碑。

或许,就像导演说的那样,用语言和光影将遇难者的名字留存为不朽的记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波斯语课》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波斯语课》,德国和俄罗斯合拍,反映的是二战时期(1942年)纳粹残害犹太人的故事,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影片主人公是一个被逮捕的犹太人,在送他们行刑的卡车上有人用一本《波斯神话》换了他半个三明治,就是这本《波斯神话》改变了这个犹太人的人生。 jvzquC41yy}/lrfpuj{/exr1r1=9go=3;3979:
1.波斯语课真实事件,犹太人吉尔斯创造一门语言(为了保命)—奇闻呀在今年的3月19日有一部口碑极高的外语电影在全国各地公映,它就是《波斯语课》,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3分,是本年度评分极高大的外语电影,那么大家知道波斯语课真实事件是什么吗?犹太人吉尔斯为了保命创造一门语言。 波斯语课真实事件 该电影讲述的是在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被拘捕,并被送到法国的一个死亡集中jvzquC41yy}/sr|gp{g/exr1{wr0nn6983>9;;530jznn
2.《波斯语课》是受真实事件启发后创作在不同国家赢得好口碑《波斯语课》是受真实事件启发后创作 在不同国家赢得好口碑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 北京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今天,我立下遗嘱,把100万都给女婿,儿子急了:你脑子进水了? 时光漫漫谈 打开APP 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束 郑丽文当选党主席 台湾政局有何变化? 小晴宝妈妈 打开APP 法务老师协商今天这婚不结了没想到jvzquC415i428<3eqo5w1nfgq5WPM[NNKHH0qyon
3.《波斯语课》完整版:真实事件改编!犹太囚犯施妙计铭记三千同胞《波斯语课》**:真实事件改编!犹太囚犯施妙计铭记三千同胞 一般这类题材都会拍成厚重的历史作品,但本片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我并不认为爱情在《波斯语课》里应该是一个必须忌口的元素。 在讨论板块里看了很多,主张对爱情解读零容忍的朋友给出的理由主要是,在迫害者与被迫害者之间谈论爱情是对战争、历史、死难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178531873;;5:7a?9;>;2;37/uqyon
4.《波斯语课》导演访谈已翻译《索尔之子》、《夜与雾》或《辛德勒名单》,这些电影讲述了那些曾发生过的可怕事件。另一方面,也有像《乔乔的异想世界》和《美丽人生》这样的电影,它们讲述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只是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来表现,带有更多的喜剧和隐喻元素。在《波斯语课》中,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完美地处于中间,我认为这部电影气质非常独特,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B<8:5?748
5.如何创造一门语言——评《波斯语课》——评《波斯语课》 电影筛子 和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本片纯属虚构”相反,如今我们看到的电影作品开头经常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受真实事件启发”字样,让观众从开始看片时就自带一种感动,一种相信真的有人有过片中展现的这份经历的感动。但用得多了,也难免出现滥用的情况,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本片。 jvzq<84yyy4bry3vl{{o0lto1loo{~sjcq5t{|ygo1814:42517:19:335886;3ujvsm
6.《波斯语课》严重过誉,这条暗线更细思极恐(附科普)(波斯语课)影评无论真实度有几分,事情本身确实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原著作者曾获柏林电影节荣誉金熊奖(终身成就奖)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不缺的就是离奇事件,如果把《波斯语课》和其他同类题材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它只是二战众多离奇事件中普通的一件。2017年的《冒牌上尉》,一个德国小逃兵偶然捡到一件上尉军官军服,屠杀了几百名自己的战友。201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593:A641
7.雷军祝小鹏G7发布成功:江湖不能只有打打杀杀,也要有兄弟情谊波斯语课真实事件介绍 1、《波斯语课》剧情介绍 男主角吉尔斯是比利时人,在影片的开始就差一点儿被德军在野外击毙。他凭借着一本用面包换来的书,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以求保命。刚好一个德军集中营的后勤军官科赫想学波斯语,于是吉尔斯被科赫的手下带到了集中营。一开始科赫对吉尔斯持怀疑态度,吉尔斯说波斯语自己只会jvzq<84sw|npw7x|d|<787hqo1npt|j142863:4868>187xjvor
8.破解纸片猫游戏app官网最新方法分享,轻松解锁全部关卡,获取无限《波斯语课》全网最全解读及科普解读《波斯语课》全网最全解读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波斯语课》围绕一个虚构故事展开,根据柏林作家沃尔夫冈·科哈斯的小说《语言和其他故事的发明》改编。集中营和纳粹的历史事件真实存在,但故事本身是虚构的。波斯语与德语在外形上显著不同,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影片中,小卷为科赫上尉jvzq<84ycr4kg|xgnqrn0xsnkpk0nr{gt1722@4:64:7:h8:40nuo
9.案例集选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对物业管理事务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不但要在理论上学习国家关于社区物业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如物权法/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外,还要他们在课前走访居住小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并和家长讨论各自家庭以往在社区物业管理事务jvzquC41yy}/uqzrn0kew7hp1|lhn~16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