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正在上映,德国人原著、乌克兰裔导演的作品,俄罗斯和德国合拍,这肯定是个小众片儿,讲的是二战时候一个纳粹集中营的事。
故事挺简单,男主吉勒斯是个比利时犹太人小伙子,被纳粹抓上了运往集中营的卡车。
牢里最值钱的是食物和香烟,最不值钱的就是一些精神文明类的东西,吉勒斯藏了一个三明治。
路上有个人用偷来的一本波斯语书跟他换半个三明治,吉勒斯看看这哥们饿得挺惨,就答应了。
走到半路,德国人让犹太人们下车,大家一看,根本不是监狱,是个湖边。
鬼子们一通猛扫,大家都被杀害了。
只有吉勒斯是个例外,这小伙子抖了一个机灵,就是那种我们小时候看打仗片时候都琢磨过的点子:在枪响之前主动倒下去。
陈佩斯就曾经这样演过
这种机灵,没有瞒得过党卫军下士拜尔的眼睛,这小子是个狂热的纳粹主义者,热衷于研究别人的头型来判断别人有没有犹太血统。
拜尔抓住了吉勒斯,准备一通嘲笑之后再打死他。
吉勒斯这时候鬼使神差说了一句:“我不是犹太人!”
他看了看手里的那本波斯语书:“我是波斯人!”
其实在集中营里,说自己是波斯人并没有什么用处,有的人说德国人的种族理论里对伊朗人高看一眼,觉得伊朗人和自己都是雅利安人,其实就是脑补太多,这就是鬼使神差喊一嗓子,总比啥都没喊要强。
结果拜尔真的住手了,因为党卫军指挥官克劳斯·科赫悬赏十个肉罐头寻找波斯人。
克劳斯这人,参军之前是个厨子,纳粹掌权之前,听了那些纯洁美好的布道就加入了纳粹,他的哥哥(似乎是他的同性爱人)为此和他割席,逃到了伊朗德黑兰。
克劳斯有点像《马大帅》里的范德彪
克劳斯希望战争结束之后去德黑兰定居,因此在集中营里寻找波斯人教自己波斯语,悬赏是十个肉罐头,这是吉勒斯得以活命的关键。
克劳斯每天要学40个波斯语单词,吉勒斯也就绞尽脑汁创造了一套假的波斯语,他用集中营难友的名字来制造波斯语词汇,教授给厨子,这期间两个人有了一种神奇的、不完全的友谊,吉勒斯发明了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只有他和克劳斯两个人来使用。
终于有一天,集中营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是个英国空军战俘),这个时候,拜耳下士觉得终于可以戳破他的谎言了,但波斯人却被集中营里的意大利人神奇灭口。
德国即将战败,克劳斯带着男主逃出集中营,自己孤身爬上了飞往德黑兰的飞机,他操着一口流利的假波斯语进入波斯入境处,被当场逮捕。
他说的波斯语,波斯人完全不懂
吉勒斯成了记录集中营死难者名单的活账本,记下了2840个名字,这成了起诉指控集中营负责人的有力证据。
以上就是剧情梗概。
别被那些展示深刻的影评给劝退了,这个电影非常有趣,尤其有意思的,就是那里面德国人的办公室斗争部分。
这部电影里,一共出现了三次打小报告的场景,给大家简单拆解一下:
拜尔下士举报吉勒斯
吉勒斯被拜尔带进集中营的时候,拜尔根本不相信他是真的波斯人,但是为了那十个肉罐头,拜尔还是决定试一试,结果克劳斯长官真的就把吉勒斯留了下来。
“让他在厨房干活儿。”
克劳斯厨子出身,在集中营里也就在管后勤,厨房是他的势力范围,自古以来,犯人在厨房干活儿都是美差,何况是在卫生条件比较好的军官厨房。
在犯人们定期被集体屠杀的时候,女助理们就要亲自下厨
吉勒斯被安排进厨房,获得了初步的信任,但是克劳斯只给了拜尔下士两个肉罐头,因为他还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真的波斯人,所以这俩罐头,就算是首付。
这让拜尔下士有点不满,偏巧,这个拜耳下士在和克劳斯的女助理艾尔莎谈恋爱。
刚开始约会的人,聊天就有点不尴不尬,尤其是艾尔莎的室友喜欢拜尔下士,所以她开始对和拜尔恋爱有点戒备。
拜尔和艾尔莎聊天的时候,吉勒斯出来倒水,拜尔就开始炫耀自己的渊博和无所不知:
“那个人是个波斯人,科赫长官要的,不过他不是真的波斯人……”
其实这事儿就应该说说算了,但拜尔下士又跑去举报吉勒斯了。
“长官,这家伙不是真的波斯人。”
克劳斯听了就不乐意了,当初把他推荐给我,说他是波斯人的也是你,如今跑来举报他,说他不是波斯人的也是你,我是厨子出身,但是我又不傻?
“你有什么证据吗?”
“我对犹太人的外貌非常了解,他们……”
完全是一套鬼扯,但是那些狂热的纳粹小年轻,当年是真的信这种东西的。
克劳斯不信,你这个是主观判断,你觉得他是犹太人他就是犹太人了?岂有此理。
“你这是故意骗我的罐头吗?”
克劳斯这么来了一句
这就是小报告的第一个大忌——绝对不要给自己介绍进公司的人打小报告。
有一种情况不算小报告,那就是此人犯下了大错。
那就要老实到领导那里去,说自己当年瞎,推荐了他,现在他犯了错误,请领导来下命令。
主观印象来打小报告,可以不可以?
当然可以,只能对付那种无关紧要的人。
克劳斯急着用吉勒斯教波斯语,你这时候用主观印象来打小报告,这是没用的。
艾尔莎的室友举报艾尔莎
克劳斯的女助理艾尔莎,是个手脚笨拙、文化水平很差的女人,她曾经和集中营的总指挥官有过一段暧昧,但是后来跟拜尔下士相好,两个人约会的时候,为了讨男朋友的欢心,艾尔莎告诉拜尔,说指挥官男女那事儿不行。
这应该是艾尔莎第一次提及此事,拜尔下士听了非常开心。
这话很快就传到了艾尔莎的室友那里——你细想,是不是有点恐怖?
是拜尔跟他的战友们私下传闲话,还是拜尔和艾尔莎的室友旧情未断?我倾向于后一种。
艾尔莎的室友于是找到她的直接上级克劳斯,跟他禀告了这件事。
这个姑娘是真正的小报告高手。
听到了有人传大领导的坏话,你应该去跟谁说?
跟大领导本人说?那大领导的怒火一定会波及你的。大领导问你是谁说的,你怎么办呢?要把上面一个人招出来吗?
如果你只是希望举报说坏话的那个人,那就找那个人的领导说就已经够了,
大多数领导,只要听说手底下的人嘴不好、爱传闲话,就已经足够疏远他了。
拜尔偷偷举报了克劳斯
克劳斯被集中营的指挥官叫到了办公室,要跟他谈谈。
“你知道别人说你啥么?说你跟一个波斯人囚犯混在一起,大家都说这小子是你的男宠。”
这个举报是谁做的?不出意外就是拜尔下士举报的。
艾尔莎拼写太差,克劳斯把记录集中营囚犯名单的活儿交给了吉勒斯。
一笔脏字儿
对比才有伤害
把艾尔莎调到了厨房做监工,艾尔莎更喜欢办公室的环境,所以就怂恿拜耳下士去谋害吉勒斯,下套没有成功,显然拜尔是为了讨好艾尔莎,跑去越级举报了。
这是职场上的大忌——越级举报。
打小报告的人有一点妄念,就是觉得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这是不对的,如果你和对方发生了冲突,那接下来所有的举报,都会被安排在你的头上,这个时候只可能有人混水摸鱼算在你头上,绝对不可能你举报还平安无事。
拜尔下士没搞清楚一点,克劳斯是集中营领导们重用的干部,他是一个好厨子,能做正宗的德国家乡菜。
这种人,领导只会敲打敲打他,根本就不会因为一个这种无聊的传言就把他怎么样。
当集中营长官跟克劳斯提到这个丑闻的时候,克劳斯就用自己掌握的领导丑闻偷偷地跟做长官做了交换。
“有人说你那下面不行,到处都传开了。你看,大家都有麻烦,咱们就都别当真了。”
这就是应对小报告的一种套路,与其力证自己清白,不如说清楚“你也有事,别觉得自己多干净。”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一般会说成这样:
“我最近也听到一些你不好的事情,我都给按下来了,我这么维护你,有人造我的谣,也请你不要当真了吧。”
在克劳斯跟长官交换了丑闻之后,长官就明白传闲话的人是谁了,于是把艾尔莎送到了东部前线。
右边就是举报她的人
这里要解释一句,艾尔莎基本就是一个死了,党卫军不是德国正规军,苏军也不承认日内瓦战俘条约,国防军投降,苏军可能还会抓俘虏,党卫军一般都会被打死的,女兵估计还要受不少的折磨。
艾尔莎是被谁害死的?就是被脚踩两只船、嘴巴也不严的拜尔下士害死的,但是这种害人的人不会这么想,他只会迁怒于假波斯人吉勒斯和厨子军官克劳斯。
拜尔第二次举报吉勒斯
在被俘的波斯人战俘进入集中营的时候,拜耳下士极大兴奋,当场就大吵大嚷,要叫真的波斯人和吉勒斯来波斯语对话,希望波斯人能够叫破吉勒斯的谎言。
这家伙真傻。
打小报告有一件事,叫做谋而后动。
你就应该立刻带着波斯人去见克劳斯,说清楚这是一个正牌波斯人,长官你被那个骗子骗了,但是他没有,他把波斯人放进了牢房里,然后自己薅着吉勒斯来见波斯人。
得明白自己每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你已经试过了推翻克劳斯了,但是推不动,他是军官,而且是1932年加入纳粹党的资深成员,你一个下士是没法动他的。
如果你要解气、要报仇,应该做的就是一件事,带着真波斯人去见克劳斯,让克劳斯知道自己受骗,假波斯人就会被活活揍死的。
之前就发生过类似的风波
拜尔下士太想叫破对手,想要一种戏剧感。
非要看吉勒斯和真波斯人对决,结果就耽误了战机——和吉勒斯相好的意大利犹太人用刀子把波斯人杀了。
拜尔举报克劳斯和吉勒斯
最后一次举报,是在影片的末尾,拜尔下士看见克劳斯带着吉勒斯出了营地。
这个时候,正常的做法是冲上去先把他们俩带回来,如果他们反抗,就克劳斯是上级不能打,把吉勒斯当场突突了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他决定去找领导报告。
七绕八绕,他来到了集中营领导那里。
“拜尔下士前来报告。”
俩领导在屋里,正忙着烧文件。
“我发现科赫长官带着波斯人跑路了。”
俩领导一脸诧异。
怎么,这大忙忙的,难道还派人去追一个厨子和一个犹太人?
拜尔下士直接就被领导轰出门外了。
有分教: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
这时候是什么局面?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都烧文件了,你还有空去打小报告?
最残忍的是,大领导还问了拜耳下士一句:
“你是谁?”
拜尔下士也不算无名之辈,别看只是个军士,但是军官的团建——野餐聚会除了叫女兵,也叫他,不为别的,因为他会拉手风琴。
这菜好横
拜耳下士心里在滴血啊:“大领导你别这样,上次我还打过科赫长官的小报告呢!”
这说明什么?
千万别觉得能够通过打小报告来让大领导记得自己。
打小报告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成了一个工具人了。
这部电影的妙处,就在于他有许多类似的闲白,每句话其实都有来处,比如克劳斯·科赫说自己迷恋于漂亮的制服加入纳粹党的往事,比如吉勒斯在克劳斯问波斯语“猪”怎么说的时候,吉勒斯赶紧补充说:“波斯人不吃猪肉。”
有人说,办公室政治会冲淡那种集中营的肃杀效果。
真不是,这些人锦衣玉食,穿着考究,却把自己的同类送进采石场和焚尸炉,逼着一个人创造了一种语言,这种冷峻,其实才是肃杀的另外一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