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毕业论文的第二天便从@英国 飞到了@巴黎 ,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毕业旅行,@米兰 是第二站。从@米兰 开始,我走进了@意大利 。初秋,飞机从@巴黎 起飞,飞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 ,稳稳地降落在了山的另一边,这里便是@米兰 。刚才还阴霾的天空,这会儿已经晴空万里。一直着迷于@意大利 的三样东西:文艺复兴、美食和阳光。也许把阳光列入其中就是因为读了《@托斯卡纳 艳阳下》的缘故吧。提起@米兰 ,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两支顶级足球俱乐部,也会有不少时尚人士会想到@意大利 各种奢侈品和潮牌发布会,还会有人想起文艺复兴和古老的建筑。@米兰 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她的城市名片代表了她的古老、动感以及时尚。
这是我在@米兰 拍的最为@成功 的一张照片。在@米兰 街头有很多小型摩托车,多数都挺文艺,而不是轰隆隆的赛车。骑摩托的人大多像照片里的女士这般优雅,我把小摩托车称为现代@米兰 的城市精灵,透着文艺范儿的优越感;自命不凡,却无可奈何。机场巴士把我拉到了中央车站,这是一座非常高大雄伟的车站,我买好了@意大利 火车通票就出来享受温暖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米兰 是@意大利 的工业和经济中心,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城市也很大。@米兰 有三条地铁线,对一个背包客来说,它几乎可以方便地带你去所有你想去地方。无论是狂欢的@圣西罗球场 ,还是古老的@米兰大教堂 ,还有到处都是奢侈品的时尚四边形,以及安静守候在修道院食堂里的达.@芬奇 名作《最后的晚餐》。在@欧洲 的各种艺术馆和博物馆里看了很多大师真迹,也很想来看最后的晚餐。拿着LP仔细阅读,才发现去天主教恩宠圣母修道院去参观这个壁画是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的,因为会院面积不大,无法容纳朝圣般前来参观的人群。画作完成于1495-1498年,达@芬奇 使用了自己独创的颜料,而且涂得很薄,这给后人对它的修复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从画作完成后的五十年开始至今,修复就几乎没有停止过。
如果你是一个铁杆球迷,我相信你一定想去@圣西罗球场 看看。这座久负盛名的球场1926年投入使用,能容纳35,000名观众,现为@米兰 是政府所有,供AC和国米两队共同作为主场使用。意甲的商业味道没有西甲和英超那么浓,不同于老@特拉 福德或者诺坎普,这里没有球队博物馆和商店,但是这两只球队的纪念品在很多商店里都有销售。@意大利 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足球国度。
@米兰 还有美食。在我住的青年旅社楼下有一家蛋糕房,有很多在@英国 没见过的糕点;市中心街边随便一个饭馆的意面和pizza都非常好吃,饭后一定要品尝一下著名的@意大利 冰激凌,事实上它不叫冰激凌,它有个独特的名字叫吉拉多(Gelato)。几十种口味都是传统手工制造,在@意大利 的每一天都要吃上几个,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想什么减肥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这就是@米兰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米兰 最有魅力的内容,还在后面。---------------DOUMO DI MILANO@米兰大教堂Milan cathedral
@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 语 Doumo di Milano,所以又叫杜莫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第四大教堂,这里是@米兰 大主教的座堂,这座教堂自1386年开始建造,耗时长达六个世纪,于1965年才正式宣告完工。
这是16世纪留下的一张教堂柱子结构图。@欧洲 大陆的天主教堂与@英国 新教教堂相比,虽然它们俯视都是十字架形状的结构,但天主堂的中厅更宽大,看起来是宽厚的十字架,而基督堂则是更纤细的十字架。第一次看到@米兰大教堂 是从教堂广场的另一头远远看到的,她没有高大的钟塔,所以没有显得那么高耸入云。我甚至感觉有点失望。穿过人潮涌动的教堂广场,离@米兰大教堂 越来越近,尤其是看到上面精美的雕塑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座建筑有多么华丽。她通体由白色@大理 石建造,正面有六根粗大的@石柱 ,分割出五个大门。结实的@石柱 并不显得臃肿,上面有很多雕刻,哥特式的尖顶更是令@石柱 的比例更加协调。教堂最后的完工标志就是其中一个大门的安装完毕,这是1965年的事。也就是说,大门是这座教堂最新的部分,它与教堂最古老的部分——一块1386年放置的奠基石相比,已经过去了将近六个世纪。@米兰 城放射状的城市布局从五世纪开始形成,当时在中心地带建造了一座大殿,在九世纪形成了长方形的大教堂。在1075年的一场大火将这里付之一炬。后来,这便成为Duomo的理想位置。这座教堂五百多年的建造时间,令她本身就充满故事。一个时间表或许能够清晰地反映它的岁月痕迹。1386年,大主教@安东 尼奥开始建造一座偏向@法国 样式的哥特式教堂,而他的表兄@吉安 ·@维斯 孔蒂刚好参与了建设,他来自@米兰 一个德高望重的家族,二人合力拆除了周边的几座建筑,并可以免税使用附近的采石场取材,大教堂的建造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据说这个主教的表兄认为建造教堂可以感动上帝,赐给他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一切。他@成功 了,但他的儿子过于残暴,上台后不就就被暗杀了。@吉安 ·@维斯 孔蒂在1402年就死掉了,也就是大教堂开工的第16年。但事实上,这十几年正是@米兰大教堂 建造最快的时间,几乎一半的建筑已经完成,但此后再没有过这样的速度,到1480年,工程已经完全停止,因为经费和设计思想已经耗光了。
达.@芬奇 为教堂设计了升降梯,便于登上教堂的顶部。因为相传屋顶藏了一枚钉死耶稣的钉子,教徒为了纪念耶稣,每年要取下钉子朝拜三天,所以“电梯”最初的设计是为了取钉子方便。达.@芬奇 不但是一位艺术家,他还是一个科学家,在@意大利 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他的设计手稿,除了原始电梯,他甚至设计了坦克、直升飞机和潜水艇。教堂里面也遍布雕塑,每一个都堪称艺术珍品,其中最与众不同的一尊立在南耳堂,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圣巴塞洛缪的@大理 石雕像,传说他是被活活剥皮而殉教的,雕塑正是描绘了圣人手拿折叠好的自己人皮的情景。人体肌肉的线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近处观察好像雕像里流淌着鲜血。
圣巴塞洛缪的@大理 石雕像@米兰大教堂 值得探索的地方非常多,可以上到房顶细细观察每一个尖塔上的雕像,也可以下到地下室看一看古老的圣特库拉教堂的遗址以及地下宝物库。整个@意大利 都像是一个艺术品,Duomo也不例外,在长达六个世纪的建造过程中,融合了很多建筑和艺术大师的智慧,也融合了多种设计风格和理念。一百多个指向天空的哥特尖塔,像是提升了人的精气神,一种向上的力量也带动了整个@米兰 。=============================
我到@米兰 的那天晚上,正好赶上时尚狂欢之夜@米兰 站的盛大活动。就在著名的奢侈品聚集地“@时尚四边形”街区 ,这里包括蒙特拿破仑街、曼佐尼街、斯皮加街和@威尼斯 街。这里是国际顶级奢侈品的天堂,Valentino、Gucci、Versace、Prada、Armani 与Dolce & Gabbana的总部都设在这里,LV、BOSS和BVLGARI都设有门店。@美国 品牌Abercrombie&Fitch也将其旗舰店设立在@米兰 市中心。狂欢夜里,各个品牌的著名设计师和旗下模特都走上街头,在拥挤的人群里,我可以随意给他们拍照或者合影,橱窗模特也格外吸引眼球,各家店铺还有免费的香槟和巧克力。各条街都放着音乐,在旗舰店还有主题活动,楼上的阳台上都有模特与人群互动。@米兰 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不夜城。
=============================@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与大型密闭购物中心的兴起
埃马努埃莱二世是@意大利 王国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他是一个严格的君主立宪制君主,并能充分信任和重用自己并不喜欢的人,令@意大利 王国稳定而开明。@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实际上是一个带顶棚的商业街,两条玻璃拱顶的走廊交汇于中部的八角形空间,顶部是一个玻璃圆顶。长廊的入口大门位于@米兰大教堂 广场北侧,另一端连接斯@卡拉 广场,这个广场因为它正中心的达.@芬奇 雕像而闻名。所以长廊就在两个著名的广场之间,是@米兰 市中心的中心地带。长廊最初设计于1861年,而这一年正是埃马努埃莱二世统一@意大利 王国的这一年,用他的名字命名也就不足为怪了。朱塞佩·门戈尼(Giuseppe Mengoni)负责修建,1865年到1877年间,长廊完成了。至今,这座4层的商场已经使用了130多年,店铺从高级时装到书籍、电子产品等等各种货品,还有餐馆,咖啡厅和酒吧。长廊内还有许多奢侈品商店,Prada和LV都在显眼的位置设立了面积不小的门店。这种顶上覆盖着拱形的玻璃和钢结构屋顶的风格,是19世纪很流行的商场设计。在1819年开业的@伦敦 伯灵顿商场(Burlington Arcade)是最早出现的这种设计。其他商场还包括1847年开业的@布鲁塞尔 的圣休伯特长廊(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1848年开业的@圣彼得堡 的帕萨兹拱顶(Passazh),和1890年开业的@那不勒斯 的翁贝托长廊。@米兰 的这座长廊虽然不是最早的设计,但它的规模更大,可以算是现代密闭的超大型购物中心的原型了。
================================除了@米兰 经典的标志,她的魅力还现在每一条街上。如果这座城市是一个人,那ta的每一条血管流淌的都是文艺。暴走是我看@欧洲 的最重要的方式,带着目标或者漫无目的,走累了就随意坐下来看着来去匆匆的人。作为@北京 八零后土著,小时候却没见过老@北京 的diangdiang车,第一次见有轨电车还是跟老爸去@大连 玩见到的。老爸给我描述的老@北京 有轨电车,没有给我留下一点印象。一种文化就随着没文化的领导人的愚蠢决定消失了。铁轨和铁轨上行走的一切车都是我喜欢的东西,而几乎每一座@欧洲 的城市都有有轨电车,所以我来到@曼彻斯特 读书的那一天便毫无保留地爱上了这里。在@萨尔茨堡 、@维也纳 、@格勒诺布尔 、@里斯本 、@巴塞罗那 、@布拉格 等等,有现代的MetroLink,有复古的Lisbon Tram。@米兰 的电车则是文艺的:铁皮的壳子却好像透着原木的芳香,有棱有角却有圆润的感觉。它们与汽车摩托车混行在路上,快而不躁,轻盈却不飘。开到路口也乖乖地等红灯,@礼让 行人。
@米兰 的电车。
从@米兰大教堂 广场穿过@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再向歌剧院的方向走,就能看到这座达@芬奇 的雕像。来到@意大利 ,没人再记得小时候老师形容的那个没完没了画鸡蛋的形象,这个长胡子老人也绝对不只是一个画家,无论达@芬奇 密码里的玄机是不是他原本的想法,这个老人的能量几百年来甚至未来几百年都会影响着这个世界。在@佛罗伦萨 我看到了他无与伦比的思想所创造的作品。他不是@意大利 的民族英雄,却一直站在@米兰 最繁华的地段。低头思考,看着众生往来穿梭。
骑车人也文艺无比。受不了@米兰 街头的每一个细节,它刺激着一个有文艺敏感神经的青年的眼球和内心,我该如何记录下每一处细节来防止自己过早忘记?我拍下了不少照片,也只有少数几张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文艺释放的瞬间。文艺不是瓜皮帽,不是络腮胡,不是复古背包,不是帆布鞋,可我分明看到了文艺的影子。它就在@米兰 ,渗透到每一个街角。
@米兰 街头,朗朗演出的海报。
@米兰 街头。@米兰 街头,有人走得快,有人悠闲;有人西服革履,有人朋克风;有人秃头没头发,有人头发五颜六色;有人听歌,有人唱歌。摩托车,自行车,汽车,电车,以及每一个人,每一条街,每一座建筑,每一个雕塑,它们构成了@米兰 这座城市。上百年的老木门旁边可能就是漂亮的玻璃橱窗,没人关心哪个建筑需要粉饰一新给别人看,而我这个“别人”看到的恰是最@米兰 的@米兰 。每次回到@北京 我都会感慨,我的大@北京 她越来越不@北京 ;每次回@北京 我都觉得她在离我远去。于是我痛心地离开,却发现@米兰 还是@米兰 ,@意大利 还是@意大利 。每一个@曼彻斯特 人都自豪自己并不好听的口音,自豪自己的球队,自己的城市和乐队;同样的事同样地发生在@利物浦 ,在@纽卡斯尔 ,在@爱丁堡 和@格拉斯哥 。唯独在@北京 ,我不能不好不敢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