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组社会科学家为验证这一假设而发起了一项实验。他们从西非招募了1 500名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型企业家,男女各异,年龄从30岁到50岁不等,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商业。研究者将这些创业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他们照常运营自己的企业。另外两组是培训组:他们用一周的时间学习新概念,通过其他企业家的案例分析这些概念,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反思练习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初创企业中。两个培训组在培训内容上相互区别,其中一组侧重认知技能,另一组注重品格技能。
在认知技能培训组,创始人加入了由国际金融公司开设的经认证的商业课程,学习金融、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定价等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接受品格技能培训的创始人则参加了由心理学家开设的有关培养个人能动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个人主动性、纪律性以及坚韧性,同时通过练习将这些品质付诸行动。
除了证明品格技能可以推动我们取得更多成就,这一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培养品格技能什么时候都不晚。威廉·詹姆斯固然聪明,但在这一点上他大错特错。品格不会像石膏那样僵化定型,而是始终具有可塑性。
人们常常将品格与个性混为一谈,二者其实并不相同。个性是你的倾向,是你最基本的思考、感受以及行为本能。品格则是你以价值观驾驭本能的能力。
了解原则并不等于知道如何践行原则,尤其是在你紧张焦虑的时候。若诸事顺心,积极主动和意志坚定就并非难事。当身处逆境时,你是否仍旧能够坚守这些价值观,才是对品格的真正试炼。如果个性意味着你在寻常日子里的反应,那么品格就是你在艰难岁月里的表现。
个性不是难违的天命,而是你的人格倾向。品格技能可以让你超越这种倾向,笃守自己的原则。关键不在于你具备哪些品质,而在于你决定用它们做些什么。无论今日是何样貌,你都没有理由不从现在开始,培养你的品格技能。
心理学家称坦克和枪支的操控技能为“硬技能”,因为它们涉及对钢铁和铝制武器的使用。“软技能”则是“与工作相关的重要技能,与器械使用无关或关系不大”。这些是士兵想在任何角色中取得成功都必须具备的社会、情感和行为技能。它们之所以被称为“软技能”,是因为它们与金属器械的使用无关。根据这个定义,甚至金融也是一项软技能。几年后,心理学家建议停止使用这一术语,因为“软技能”听起来软弱无力,而士兵们想要变得强大有力。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品格技能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力量源泉。
如果说我们的认知技能使我们有别于动物,那么品格技能让我们能够超越机器。计算机和机器人如今可以制造汽车、驾驶飞机、奔赴战场、管理财产、代表被告出庭、诊断癌症,以及进行心脏手术,越来越多的认知技能实现了自动化,品格革命随之而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品格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人之为人的技能实为重中之重。
我们总说成功和幸福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我很好奇为何品格不是更重要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像钻研职业技能一样,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品格技能,那会怎样呢?试想,如果《独立宣言》赋予每位公民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品格的权利,美国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在探究了释放隐藏潜能的品格技能之后,我已经明确了主动性、坚韧性以及纪律性这些重要元素是品格技能的具体形式。路途修远,我们需要有寻找非舒适区的勇气、理解信息的能力,以及接纳不完美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