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新闻

分论坛一: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研究

分论坛二:人工智能时代的外国语言文学交叉学科研究

分论坛三:区域国别学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分论坛四:外国语大学在全球文明互鉴中的角色

9月14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校长论坛在上外松江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的使命”为主题,来自国内外近30所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外国语言文学交叉学科研究”“区域国别学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外国语大学在全球文明互鉴中的角色”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新视野,奠定外语教育新格局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在欢迎辞中指出,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和“人工智能”颠覆式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语言作为人类智能时代沟通媒介的战略价值、作为底层数据的功能价值、作为思维素养的人文价值不会改变,语言在打开不同国家和民族“心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会改变。语言能够“通事”,话语能够“通心”,在促进人类不同文明相互包容、互鉴与合作上,外国语大学大有可为,在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时,能够也应该为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贡献独特的力量。

联盟理事长、北外校长杨丹以“拥抱AI,重塑外国语大学新形态”为题发表致辞,探讨语言类高校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携手应对挑战、共创未来。他提出,语言类高校应成为“语言智能的跟跑者、并跑者、领跑者”。他分享了北外在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方面的“三全“应对路径,倡导通过协同创新和技术变革,确保外语类高校真正融入智能时代。

主旨发言环节,上外校长李岩松以“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共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分享了上外在“复合型”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应用教学和科研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他认为,区域国别研究拓展了外语学科的边界外延,人工智能技术则为外语学科和区域国别研究带来更广阔的观察视角和更可行的技术支点。上外以外语学科为根,以区域国别研究为体,以人工智能为器,“三位一体”共生发展,培养外语素养、人工智能素养和区域国别素养兼具的“新文科”人才。

新时代,探索外语教育新未来

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学科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从促进慕课发展,推动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分享了“建用评研”一体化多语种外语慕课教学模式实践的六点经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认为,AI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流程,也促进和增强了外语学科的知识生产功能,由此提出语言与人工智能的三大重点研究方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计金标表示,语言教育是回归人的教育,应加大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加快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开辟出新领域、新赛道;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助理副校长李利基于学术研究的背景指出,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具有无限可能,为师生带来提升语言学习的全新体验;阿塞拜疆语言大学校长助理贾雷·阿拉维帝耶夫以“技术变革”为例,提出在数字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团队更应重视用AI赋能教育,“双向奔赴”,用技术赋能教育。

新思路,开拓外语学科新内涵

韩国外国语大学校长朴庭运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外语学科的使命,在坚持文化理解、专业语言知识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同时,还要批判性地评估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偏见,并在保持人情味的前提下理解研究区域内文化和社会的复杂细微差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则认为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为区域国别学科发展赋予了强大动能和技术支持,同时也要求高校革新理念、完善机制、推进改革、积极探索。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分析了当前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提出应围绕以语言为中心,深化区域国别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张环宙分享了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一步发挥学校区域国别研究的优势,助推浙江文化“走出去”的经验;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指出外语学科要主动求变,以区域国别学为“牵引”,朝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学科转变;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结合区域国别学的特色,提出构建区域国别学学科专业、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机构平台等完整体系。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剖析当前外语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承担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的使命;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王志国结合办学实践,聚焦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特征与优势,探索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外语教育模式;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风光以“机遇、挑战与对策”为关键词,分析了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路径;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副校长奥加尔·伊里斯哈诺娃以人工智能辅助语言学习为例,指出其对外语教育带来的实际成效。

分论坛由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语学院、语料库研究院、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分别承办。

新发展,开启外语教育新里程

13日下午,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上外举行。会上达成了《2023-2025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合作共识》,未来联盟高校将紧密围绕联盟的发展宗旨和合作共识,成员单位一致表示对联盟发展、成员合作的支持,愿为推动成员间加强师资培训、教学资源流动、区域国别研究,开展实质合作、轮流主办论坛等贡献力量,共谋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新发展。

据悉,成立于2017年的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ies, GAFSU)由来自19个国家的37所以外语教学研究及区域国别研究见长的高校自发组成。联盟理事会议及校长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由各成员单位轮流承办,2025年第五届联盟校长论坛将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

论坛期间,上外党委书记姜锋和校长李岩松分别会见了韩国外国语大学、泰国清迈皇家大学、阿塞拜疆语言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以及英国埃塞克特大学等国外高校的领导嘉宾,并就大会议题和开拓国际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THE END
0.瑞媒:仅考虑母语,中文是世界第一大语言据瑞士通讯社18日报道,本周四是联合国规定的“国际母语日”。据统计,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中文名列第二。但仅考虑母语,中文则是世界第一大语言。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使用英语的人数约为11.22亿人,略高于中文的11.07亿。不过,仅考虑母语的话,那么中文是世界第一大语言,共有9.09亿人的母语是中文,西班jvzquC41qxksunf0jwgosrz0eqs0c{ykenk0;LfMtpQjePf
1.纳闷!汉语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为什么世界第一语言却是英语?|明朝放弃的东南亚地区最终成为了欧洲殖民者的乐土,而非洲也沦为了欧洲殖民地,而其中得利最大的就是英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使得英语成为了遍及全世界的世界语言。而汉语却龟缩在东亚,艰难地守卫儒家文化。 在21世纪,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们的孔子学院遍及全世界,韩国在恢复汉字教育,脸书CEO扎克伯格、澳大利亚前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454;17@=a3dg87m5;42622:9;nf4ivvq
2.科组风采协和中学英语科:引领学生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2018年度获“协和优秀教师”称号;苦钻业务,2012年获广州市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2018年获广州市中学在职英语教师(EC4+4课程) “优秀”证书,2016-2017年度获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优课,2021年获“香港教育大学2021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教学教案设计大赛”三等奖,多次荣获英语单科“高考突出贡献奖jvzq<84yyy4h|mju0kew7hp1Kzfo867854buy}
3.英语能成为世界语言,约翰生词典功不可没(约翰生传)书评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的文学纪念碑丛书推出的第45号作品《约翰生传》中,详细记录了约翰生编纂词典的前因后果,以及约翰生的才学和工作是如何促使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文| [美]W.杰克逊·贝特译| 李凯平 周佩珩还未曾有一部合宜的英语词典塞缪尔·约翰生肖像1746年年初,此时距离约翰生三十六岁生日已过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6<15B;1
4.英语小故事3分钟简单好背的【10篇】【#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英语小故事3分钟简单好背的【10篇】#】英语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而英语的学习是很枯燥的,想要学好英语不妨先从阅读英语故事开始。从英文故事中学习,提高英文水平。从故事中学习,学到人生的哲理。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英语小故事3分钟简单好背的【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英语小故事3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942562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