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很多,并且和她们聊过天!” 平面设计师尤莉亚· 波波娃(Yulia Popova)对她自己刚刚出版的新书《你认识多少位女性字体设计师?》作出如上回答。这本书不仅打开了畅谈女性字体设计师的议题,也让读者能深入了解字体设计领域的现状:为何字体领域里的大部分文献都与男性设计师有关?还有,为何字体设计峰会的女性讲者那么少?尤莉亚· 波波娃试图从14位女性字体设计师口中获悉答案。尤莉亚本身在书籍设计上也选用了被采访者之一维罗妮卡·布里安(Veronika Burian)的作品。
玛蒂娜·弗洛(Martina Flor)的手写字体
受到早期捷克字体的启发,维罗妮卡所设计的“Maiola”(马奥拉)字体既有现代感,又保留了旧式造型和书法的怀旧感。字体既具可读性,又具个性。有趣的是,名称是让她困扰的部分。“为字体命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需要满足许多要求,而且许多好名字都被采用过了。”她解释。“我们以往会考虑好听的女性名字,尤其在发音上不会太难或太奇怪。虽然现在我会使用更具描述性的名称,但女名还是比较顺耳的。”
异国字体的翘楚
尤莉亚出生于莫斯科,她也采访了几位本土的女性设计师:加亚涅·巴格达萨里亚(Gayaneh Bagdasaryan)和玛丽亚· 杜雷利(Maria Doreuli)。她记得,自己在俄罗斯上字体设计课时,同学中以女性居多。加亚涅也同意,虽然并不理解其缘故。对她而言,女性设计师若因为其性别而获得特别待遇,“那就不是女性主义,而是反女性主义。”尤莉亚的另一身份是“塞雷布罗·纳博拉”(Serebro Nabora,俄罗斯著名年度国际字体会议的名字)的创始人,每年策划和筛选讲者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尤莉亚·波波娃的新书《你认识多少女性字体设计师?我认识不少,还和他们聊过天》
作为褐狐狸体工坊(Brownfox)创始者的加亚涅是俄罗斯字体设计业的新星。2012 年,该工坊所推出的四个字体家族以及两个单一字体系列迅速走红,特别是在西里尔字母被广泛使用的地区(俄罗斯和东欧等国)。她在1996年就开始为不少主要字库,包括俄罗斯历史最久和规模最大的“副模”(ParaType)公司进行西里尔字体更新。
玛丽亚同样创办了自主的字体工坊“反差”(Contrast)。她在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读书时期就创造出了“奇美拉”(Chimera)字体(奇美拉,一种狮子头、山羊体和蛇尾的怪物)。玛丽亚采用反向的宽笔尖做设计。“因为使用了这样大尺寸的工具来进行设计和书写,我更能注意到字体的形状,并可以仔细地校正字体中的留白。”
尤莉亚·波波娃的新书《你认识多少女性字体设计师?我认识不少,还和他们聊过天》
阿拉伯、南亚和泰语的字体设计业中也有不少女性设计师。伊朗设计师戈尔纳·卡特·拉哈曼尼(Golnar Kat Rahmani)主要从事波斯和阿拉伯语的字体设计,而菲奥娜·罗斯(Fiona Ross)则是非拉丁语系字体设计的翘楚。有趣的是,后者并非出身于设计系,她在大学时专研印度古文学。拥有语言学背景而非艺术或设计背景的菲奥娜,是如何面对挑战的呢?“我的背景让我对设计拥有不同的观点。”她说。“在仍然缺少高质量功能性字体的从业市场中,可读性反而更重要。”菲奥娜从1978 年开始,在英国“线性”(Linotype)字库公司就职,一直从事开发非拉丁语系字体,她后来还晋升为公司的首位女经理。如今她的知名作品众多,在圈内很有名气,他设计的字体广泛运用于Adobe、微软和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原创字体库。
女性化的迷思
当问及女性设计的字体在形状上“是否都显得花俏、弯曲、柔和”时,尤莉亚纠正道:“那大概指的是手写字(lettering)吧。”确实,在网络上常常被分享的“字体”往往以手写字居多。这是否属于正规设计呢?尤莉亚认为,比起“传统”的字体设计师,手写设计师确实更边缘。“手写字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它们更复杂、更耗时,亦需要良好的编程技能。”玛蒂娜·弗洛(Martina Flor)的作品便如此。
图左:玛丽亚·杜雷利(Maria Doreuli)设计的“奇美拉”(Chimera)字体
图右:路易丝·菲利(Louise Fili)设计的装饰性字体
玛蒂娜的手写字体中充满了巧妙的装饰元素。玛蒂娜说,她的设计更注重叙事性。“我个人并不喜欢忠于单一的字体。所以不管字体形式是什么,最终都要有故事性。”当然,这样的装饰感并非随意而为的。“如果你没事先考虑过这些元素,那你就会碰壁。尽管它们看起来像是作品的最后点缀,但在作品中后期才添加装饰元素可能会带来间距不合理或构图等问题。”
说到装饰性,路易丝·菲利(Louise Fili)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在网络尚不发达的1989 年就成立了工作室,虽然主要业务是设计商业Logo,但那些作品中的字体设计却都充满巧妙优雅的复古风韵,仿佛来自19世纪。这一风格是来自于她对书法的兴趣。秉持着“无需哗众取宠”的理念,她也成功在重男轻女的字体设计界里闯出了一片天地。她的作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库珀·休伊特(Cooper Hewitt)设计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玛蒂娜·弗洛(Martina Flor)的手写字体
超越字体设计的用心
其实,字体设计行业中的女性并不全都是设计师。她们也进行教学、研究、策展等多元的活动。譬如维罗妮卡就和英 德拉·库珀施密德(Indra Kupferschmid)一同创办了“字母社群”(Alphabetes),专为女性和边缘人群提供教学和帮助;而设计师布莱尔·莱维特(Briar Levit)则导出《平面之道》(Graphic Means)的纪录片,让大众能够看到前数码时代平面设计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路易丝·菲利(Louise Fili)设计的装饰性字体
玛蒂娜·弗洛(Martina Flor)的手写字体
《你认识多少位女性字体设计师?》并非唯一谈及女性字体设计师的书籍。本书作者尤莉亚最大的功劳,便是以数据作证,为过去被埋名的设计师发声,让业界能正视这个问题。“能看到更多相关书籍的出版和展览是件好事。因为目前为止,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微薄之力,所关注的优秀女性设计师也只是冰山一角,仍有许多出色的女性字体设计师等待被发现。”尤莉亚说。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