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死”语言,走进“存在的家”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此图引自张卜天译《韦洛克拉丁语教程》“导言”)

拉丁语(Latin)原为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Latium)地区的方言,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天主教的流传而成为中世纪欧洲的通用语言。从拉丁语发展出现代各种罗曼语言,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

梵语(Sanskrit,来自Saṃ-skṛta,文雅的)是印度古代语言,一般可分为吠陀梵语、史诗梵语和古典梵语。与梵语同时并存和发展的还有印度各地的俗语,巴利语(Pāli)即是其中的主要一种。

“古典语言丛书”

(英文影印版)

下分语法系列和词典系列

本次推出的语法系列包括以下3种

长按二维码购买

1. 《拉丁语语法新编》

艾伦(Joseph Henry Allen,1820—1898):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并专注于中世纪哲学研究。格里诺(James Bradstreet Greenough,1833—1901):古典语言学者。

Allen与Greenough的这本拉丁语语法书初版于1872年,名为《拉丁语语法》,仅274页;第二版问世于1877年,共329页;第三版(1888年)篇幅大为扩充,共488页;第四版(1903年版)共计490页,更名为《拉丁语语法新编》,此版成为经典版本。

华东师大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了该书1903年版的中译本。今影印出版Ginn & Company Publishers的1903年版。

2. 《学生梵语语法》

麦克唐奈(Arthur Anthony Macdonell,1854—1930):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印度加尔各答大学文学博士,牛津大学梵文教授;主要著作有《学生梵语语法》《吠陀语语法》《梵语文学史》《梵英词典》等。

Macdonell的《学生梵语语法》在其生前共出版过三个版本:初版于1901年,增订再版于1911年,修订三版于1927年。此书已成为英语世界经典的梵语入门教材。

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由张力生翻译,老一辈梵语专家韩廷杰和巫白慧校订。今影印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1927年版。

3. 《实用巴利语语法》

迪罗塞乐(Charles Duroiselle,1871—1951):法国学者,曾任仰光学院的巴利语教授,1912年赴曼德勒(Mandalay)负责缅甸的古物勘查,从此成为缅甸考古学权威,他也是伦敦巴利圣典学会的成员,在巴利语研究上有开创性的贡献。

本书为缅甸仰光学院的学生而写,适合没有梵文基础的学生,出版于1906年,迄今仍是英语世界最实用的巴利语语法书之一。

1960年代,季羡林先生在北大讲授完梵语后续讲巴利语,就是用此书作为教材;当时的学生黄宝生先生晚年翻译了此书,于2014年在中西书局出版。今影印出版英属缅甸出版社(The British Burma Press)的1906年版。

长按二维码购买

后面还有精彩内容

学术界福音:西方哲学经典著作外文(希、德、英)原版影印9种

收到崇文书局梅老师寄来的这套哲学原著影印书,说“欣喜若狂”绝不过分。

在“雅典学园”学习群,历经一年多的系统学习,不管是专业学者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苦于原版资料的匮乏,因为当学习西哲进入到一个比较系统深入的阶段时,翻译过来的作品往往已经无法满足对概念和理念的深层次理解,这个时候,只能去研读原文了,从每个字词句开始,这也逼着大家去学多门的外语,这是一件多么痛苦又快乐的事情啊!

学西哲读外文原著,这是必须滴!

另外,对于外文不好的学友,碰到某个具体概念有疑惑时,查找一下原著,对照辞典来读,也是一种办法,“雅典学园”很多学友都采取这种办法来帮助理解,久而久之,外文能力也会得到进步。

因此,这套书不仅是学界的福音,也是我们西哲爱好者的福音。

这套书的版本均选自国外权威经典版本,装帧采取布面精装,优等纸张,影印清晰;绿色封面大气庄重,视觉感宁静舒适,手感质感很强;原书版心(字号)一般不变,以保持原书的版面美;一般会适当放大周边留白,以便有更多空间做笔记。

下图是老蝉收到的书,希望大家喜欢:

“西方哲学经典影印”丛书,专注于西方哲学经典著作的外文原版影印,影印所用底本都是学界认可的学术研究标准版本,第一辑共推出9种:

西方哲学经典著作

外文(希、德、英)原版影印9种

1. 纯粹理性批判(德文迈纳版)

2. 实践理性批判(德文迈纳版)

3. 判断力批判(德文迈纳版)

4. 精神现象学(德文迈纳版)

5. 纯粹理性批判(英文)

6.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英文)

7. 游叙弗伦 申辩 克力同 斐多(希英对照)

8. 理想国(希英对照)

9. 西方哲学史(英文)

00:09

长按二维码购买

1. 纯粹理性批判(德文迈纳版)

康德(1724—1804)的《纯粹理性批判》初版于1781年,二版于1787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7a卷《纯批》,由施密特(Raymund Schmidt)编辑,是将1781年版(边码为A,共A856)和1787年版(边码为B,共B884)合编。其1930年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此后几十年迈纳版《纯批》都是对1930年版的重印,直至1998年Timmermann编辑了新版本,作为“哲学丛书”505卷。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30年版的1960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766页。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版1976年重印本。

康德《纯批》(德文)

“先验感性论”§1三页的影印效果:

2. 实践理性批判(德文迈纳版)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初版于1788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8卷《实践理性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änder)编辑,其1929年第9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9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188页。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版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即迈纳版正文码)亦是188。

3. 判断力批判(德文迈纳版)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初版于1790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9a卷《判断力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änder)编辑,其1924年第6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4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361页。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版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即迈纳版正文码)亦是361。

长按二维码购买

4. 精神现象学(德文迈纳版)

1807年任教于耶拿大学的黑格尔(1770—1831)出版了《精神现象学》,这是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创立。马克思赞誉《精神现象学》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霍夫迈斯特(Johannes Hoffmeister)在迈纳(Meiner)出版社的“哲学丛书”(第114种)出版了一个“新批判版”(相对于拉松在20世纪初出版的“批判版”),1952年的第6版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标准学术本。Miller的英译本以及贺麟、王玖兴合译的商务“汉译名著”版都是根据该版译出的。今影印1952年版。

5. 纯粹理性批判(英文)

在中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广为人知的英译本是斯密(Norman Kemp Smith,1872—1958)本,1957年三联书店(后商务印书馆续印)的蓝公武译本,1983年台湾学生书局的牟宗三译本,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韦卓民译本,都是从Smith的英译本转译。

Smith的英译本1929年由著名的麦克米伦(Macmillan)图书公司出版,1933年稍作修订出第二版,此后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依Macmillan的1968年重印本。

6.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英文)

1903年,德国学者第尔斯(Hermann Diels,1848—1922)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Fragmente der Vorsokratiker)一书,为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原始材料,该书后来经过作者本人和弟子克兰茨(Walther Kranz,1884—1960)的五次修订后达1592页,已成为该领域最权威的资料。

英国学者弗里曼(Kathleen Freeman,1897—1959)教授将1934年第五版中的古希腊语残篇部分全部翻译为英文,194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影印该版。

长按二维码购买

7. 游叙弗伦 申辩 克力同 斐多(希英对照)

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具有极为重大的思想史意义。柏拉图早期对话录中的《游叙弗伦申辩 克力同斐多》这四篇就是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的。

前三种,商务“汉译名著”版由严复的侄孙严群教授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古希腊文翻译。《斐多》,杨绛先生晚年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英文翻译。今影印Loeb版《柏拉图集》第一卷中的这四种著作,英译者为福勒(Harold North Fowler,1859—1955),版本为1914年版的1933年重印本。

8. 理想国(希英对照)

柏拉图的《理想国》至少有30多个英译本,“洛布古典丛书”希英对照版肖里(Paul Shorey,1857—1934)的译文,曾入选英文版《柏拉图著作全集》。

商务“汉译名著”版,郭斌和、张竹明的译文即是依Loeb版的古希腊文翻译。原书分为两册:一至五卷为上册,1930年初版;六至十卷为下册,1935年初版。本次影印,上册依1963年重印本,下册依1970年重印本,并将上下册合刊。

9. 西方哲学史(英文)

1938—1944年二战期间,罗素(1872—1970)在美国讲学,《西方哲学史》即是此间的成果之一;该书美国版出版于1945年,1946年推出英国版。此书受到了广大读者极大的欢迎,成为了畅销书,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本书的影响也有些关系。

196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兆武先生翻译的《西方哲学史(上卷)》,下卷后来由马元德先生翻译。今影印该书1945年美国版,由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出版。

THE END
0.拉丁语: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为什么沦为“死语”?拉丁语:罗马帝国官方语言,为什么消失了? 西边不亮东边亮 已不存在的国家:鲁穆国 为什么欧洲各国文字通行用拉丁字母而不是希腊字母? 拉丁语死了吗?为何会有“拉丁语变成了一种死的语言”的说法? 拉丁语到底死没死?更多类似文章 >>生活服务 首页 万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职场 理财 娱乐 艺术 上网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493919;d32577;<88;0nuou
1.关于拉丁文的读音我以前听说拉丁文是已经死掉的语言,意思是说已经我以前听说拉丁文是已经死掉的语言,意思是说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或是地区的人会在生活中讲拉丁语了.既然如此,它的读音应该已经失传了,那现在的人怎么知道它的读音呢?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拉丁语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基本失去了使用的基础.但是,在欧洲还广泛地被使用于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58gjg8B6c52>8e:;7d4h::=g5f;h:8B:0jvsm
2.这门已经“死亡”的语言为什么还有人在用?竟然还这么受欢迎这门已经“死亡”的语言为什么还有人在用?竟然还这么受欢迎? 尽管拉丁语是一门已经“死亡”的语言,但在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会使用许多拉丁语座右铭和引用一些拉丁语名句。你是不是会好奇,这些从凯撒大帝时期就在使用的说法现在还有人会用么?是真的会用!生活中,许多拉丁语格言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受欢迎哟,尤其是jvzquC41z{€/zmk0ep5ukjslkp5zkmfnk{{0497326523:<743?/j}rn
3.德国古典学家谈拉丁语拉丁语未死,拉丁语永垂不朽瓦三婆婆是不是说我们要鼓励在课堂上讲拉丁语? 那当然。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于心:拉丁语也是一门普通的外语。我们说它“死了”,是指这门语言不再继续发展了。但事实上拉丁语没有死,甚至可以说拉丁语是永垂不朽的。此外它还存活于多种当代语言里头。 在德语里呢? 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8hh62j842361pl=e0jznn
4.为什么说拉丁文是"死文字"?为什么说拉丁文是一种定型的"死文字", 已经不会有语法结构上的变化? 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 回答 最佳答案 和梵语一样,没有一个国家使用拉丁语,但它已经作为宗教文字保存下来,在改动语法也没什么意义。如果改动了,后人学习了,就看不懂古文了,就象咱们学习文言文一样,咱改动了,谁看得懂啊? 2017-02-05 16 更多jvzquC41ygtxgw3uquu/exr1|1w84>69;392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