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原创 杜锐峰、苏欣玥等 深度训练营

记者 | 苏欣玥 冯平 杜锐峰

文字 | 杜锐峰

编辑 | 张蔚婷 陈冬艳 胡世鑫

凌晨四点,天空只泛着些光亮,刘芳廷从床上爬起,心情有些兴奋。东北的早上寒冷异常,她和导师、同学几人会合之后,坐公交车到达解放桥下的旧书市场。虽然离学校并不远,但在这个由本地书商自发形成的旧书市场里鲜有年轻人的身影。

这是三四年前,刘芳廷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古代文学硕士学位时的经历。师生们把这叫做“淘书”——把喜欢的书本从堆叠的旧书里“淘”出来,讨价还价,带回宿舍。

“因为年岁久远了,它会泛黄,有一股特殊的味道。然后拿到手中一翻,那个纸的响声,听着跟崭新的书是不一样的,它有点儿发脆。”她用了两个“非常”来形容翻开旧书感受,“你会从心里面产生一种非常非常想爱护这本书的感觉。”

刘芳廷对自己本科阶段学习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价很高。在她看来,文学就是“人学”,在不断的向内向外的探索过程中,单纯的喜欢会转化为更清晰的认知,“可以纯粹,也可以复杂,还可以很深沉”,取决于个人。

制图:杨抒

期待

来自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黄佳敏,父亲和爷爷都是文学爱好者,家里到处是文学书刊——长辈们带着她进行了最早的文学尝试。高一分科时,黄佳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当时的想法是“只要不是去了太差的学校,都会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黄佳敏向往上世纪的复旦中文系的“自由创作、自由批评”的氛围。在她的想象中,汉语言文学是一个“讲审美、讲才情、讲创造“的地方,学习如何鉴赏与创作。

她始终记得一句话:“我们中文系的任务不是培养作家”。这句话最早出自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杨晦教授之口。一般理解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学富五车、逻辑思维严谨、充满理性思维的学术研究者。

黄佳敏并没有成为作家的愿望,但这句话还是让她有所介怀。来到复旦之后,一位老师在课上对同学们说:“我们中文系也是培养作家的。”这句话让她精神一振,仿佛从老师认真的样子中得到了某种鼓励。

学生对专业的期待还有更广阔的部分。小曾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学校文学院的院训是“弘文励教,镕古铸今”。她认为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承担的使命——继往开来,对时代和现实世界施加一些积极的影响。受到一位在联合国妇女署工作的学长的启发,小曾希望未来能到类似联合国的国际组织工作。

虽然学生们的期待在现实中常大打折扣,但这些理想化的追求却是学生们喜爱汉语言文学的体现。谈到本专业学生应有的能力和素质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周老师的回答是:基本的学习能力,和人文情怀。

理想主义在这里不是坏事。就像小曾说的:“理想主义者是世界上的盐,对吧?我们需要多一点调味品。”

落差

喜欢文学和真正研究文学之间,终究有落差。

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大致分为两块,汉语言和文学。前者侧重语言和文字本身,学习语言和文字的演变;后者侧重文学理论和历史,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

课程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例如,小学一年级就学过的汉语拼音,现在要以国际音标的形式重新进行学习;还有专门研究文献的古典文献学、研究古汉语词义的训诂学等。

几乎每个人都产生了不适应。先是对缺乏趣味的抵御,小曾细数:汉字学的内容干巴、语言学要背的音标和发音部位难记……总之各有各的枯燥乏味。感兴趣的课程学起来时间飞快,一些不那么感兴趣的课程学起来只觉得度日如年。

再者是对课程的难度感到意外。唐甜甜是小曾的校友,同样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自认为学习能力不算差的她,却在一些非文学的课程上受挫,比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感觉“学不懂”。她因此感到更深的失落。

阅读和背记是所有汉语言文学学生逃不过的坎。每一门课,老师都会列出推荐学生阅读的书单,多的有几十上百本,少的也有三四本。虽然老师们对此并不做硬性的要求,但唐甜甜还是会尽可能抽时间去读,她身边的同学也大多如此。

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的乐趣减退了许多。“以前都是出于消遣娱乐的态度去读书,现在读书的感觉更加功利了”,唐甜甜需要边读边思考,这段话对应了老师说的哪个理论?我能从这本书里学到哪些内容?目的明确地需要从一本书里得到什么,“这真的是我想要得到的阅读体验吗?”唐甜甜在想。

有些书看完还得背。日常的背记以经典的文学作品、理论为主,《论语》、《诗经》、各朝代主要诗人的诗作等都在此列。部分课程的背记任务可能较重,比如这学期的“李杜精读”这一门课程,黄佳敏需要为此背记大概一万字的李白、杜甫诗歌。

期末考试前的背记则以复习资料为主。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课程期末考的前一天是“奇迹之夜”,同学们大多会为了背上千页的浓缩版文学史而一夜不眠。黄佳敏有过这样的体验:上学期期末,五门专业课接连考试,她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所有的时间全部花在了背书上,“就像高中背文综一样”。

以往的经验不再适用。前段时间,黄佳敏申请了学校的学术项目,是对一个南朝作家的研究。最初她想,只需要把这个作家的作品都找来好好读一读,然后在结果里呈现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可这样根本行不通。

研究都建立在学术史的基础上,“如果我不了解前人的论述,就没办法做出有价值的东西”。黄佳敏认识到,大学时期的创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凭自己的感性认知来表达自我,而是更多地注重规范、讲实证主义,得有证据和逻辑。

黄佳敏尽力地适应着变化,对这里的喜爱和归属日益增长,但提到一些和自己理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样子的不同时,她也“会觉得有些遗憾”。

挣扎

就读于某211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小绿喜欢文学,“美”是她对文学的最直观印象。互联网上,看作家、哲学家们用充满诗意哲理、千回百转的话语写人生百态、光阴冷暖,打动无数人。她觉得这样很美,充满人文的关怀。

凭着直觉,小绿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可来到这里之后,她却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小绿喜欢各种新事物,所以“受不了要去学各种传统、历史,受不了引经据典的氛围”;她抵触把爱好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想看那些枯燥的专业书”。

不过她也不否认这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在她的同学当中,不乏越来越热爱这个专业的人。

有意思的时刻很少。疫情期间,小绿学习了一门“口语表达“课程。老师时常会布置视频作业来锻炼口语能力,一开始只是在家对着镜头说话;后来就要出门采访,随便在路上抓一位路人;再后来是站在人来人往的景区门口,旁若无人地录视频。许多人以为是电视台来了,躲开镜头跑得飞快。

她说,虽然每次录视频都很尴尬,但录完之后“有一种做坏事的快感”。而且通过跟别人的直接沟通,学完这门课之后她的表达能力也确实提高了,“说话方式改变,普通话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现在微信语音识别都能识别到我说的话了。”她笑着说。

除此之外,小绿很难再想起些别的好玩的事情。对文学之“美”的喜爱把她带到了这里,但似乎很难再支撑到更远的地方了。

学校有一个“百篇写作”的计划,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完成一百篇的习作,体裁不限。从前小绿对此比较重视,认为能通过这个计划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只是当她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每一次的写作之后,得到的评语只有一个“阅”字,这大大地打击了她对于写作的热情。现在她最喜欢的是写公文。因为公文好操作,可以套模板,小绿无奈地发现“我的思维已经完全脱离了中文”。

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现在?负面情绪的积累与坚持下去的念头交战,小绿心情复杂,“我觉得,可能就是我的爱不够深而已”。本科毕业后,她计划考研,届时跨考其他专业。

在辅导员李衡看来,耐心和定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的品质,“汉语言文学不仅是学习很多知识,也是在塑造人格,其中需要大家花费大量的时间能力,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椅子,稳得住心境。”

已经在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工作三年的刘芳廷,回想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时,也说:“如果真的喜欢的话,你会觉得这东西会一直发光、发亮,吸引着你不断探索下去。”

跋涉

唐甜甜曾动过转专业的念头,那时她深陷“功利性阅读”带来的失落感中无法自拔,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来到的地方吗?”。直到她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足够深入的学习之后,她才意识到这种新的阅读习惯给她带来的好处。

“更深度的思考,从理论的层面去分析文本、解释文本,可以说是功利的,但绝不仅仅是功利的。”

唐甜甜的舍友徐乎乎表示,“当代思潮与文化批评”是最能打开眼界的课程。阅读大量文献,然后从老师那里接触各种不熟悉的文化思潮,上课之前不觉得,上完这门课“你会发现你之前的认识都局限在体制之内,过于狭隘”。

通过这门课,她真正明白为什么需要做纯粹的理论研究。挖掘历史经验,抽取历史脉络,从过往的事件里抽象出精髓,去接近那些甚少接触却必须回答的问题,“你会有一种和自身所处时代的连接感”。

这些变化带来的不是信念的幻灭,而是更深的成长。她们在漫长曲折的跋涉中,逐渐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有很宽广的一面。人类学、社会学、电影话剧音乐等等都在研究的领域之内,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同时也建立了对外界和其他人文社科领域的认知。徐乎乎说:“尤其在现在学科互融越来越常见的情况下,汉语言文学可以承载很多、或者说无限的可能性。”

小曾的观点类似。她说,中文就是一种迂回的介入社会的工具载体,“其实也非常欢迎那些思路非常活跃的同学去报考和学习。”

“这个专业不仅是去读一些小说“,徐乎乎表示,在广泛接触那么多人的深邃思想,以及科学系统的文艺理论的过程中,你会收获一些更重要的、超乎你的想象的东西:比如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

她希望外界能真正打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刻板印象:这里没有天天读古文,也没有天天读诗,这里有从大一开始做新闻特稿的、也有做诗词吟唱社团的;有一边研究学术一边做coser的、也有每天汉服jk旗袍洛丽塔穿不重样的。这里有很丰富的人和事,和其他学科专业一样充满活力。

这个地方打碎了徐乎乎的美好幻想,却让她离真实的文学和社会更近了。她说,如果让她再选一次,她还是会选择汉语言专业。

小曾听过这样的故事:上课时,老师给学生念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念到“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时,停下来对学生感慨,你看王小波写得多好啊。小曾喜欢这个故事,“这个专业就是可以创造很多生活因文学变得更有诗意的瞬间”。

“小曾”们的经历,也展示了对文学有着美好想象的一群人,怎样离开池底,从一个朴素、模糊、理想的月亮,走向另一个更加复杂、清晰、真实的月亮。这场艰难的长途跋涉中,人们从一个理想的高地走向另一个理想的高地。区别在于,前者虚幻而空泛,出于纯粹的热情;后者真实可触,由自己砖瓦垒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曾、小绿、徐乎乎、唐甜甜、李衡为化名)

专业介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

THE END
0.汉语言文学知识大全什么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汉语本身,二是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分析和写作,深入研究汉语和文学。 汉语言文学的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帮助理解中国文化、汉语言能力、文学鉴赏力和跨学科思维,并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合作。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75474a:6427;93>=0jvsm
1.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院为校级研究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为省级教研室,《现代汉语》课程为省级一流课程。本专业的定位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方向为主,多专业知识融汇协调传授;在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专业jvzquC41yz~/immue0kew7hp1ktgq872355439<0jvs
2.汉语言文学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语言学、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相关职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薪酬及就业 ¥4500 应届平均月薪 >50% 其他专业薪酬 35% 就业率 2025年江西 专升本指导入口 jvzq<84yyy4kzƒye0eun1|mqy/=536937/7/j}rn
3.文学与传媒学院“我以微光护家乡”——汉语言文学志愿者风采2019级汉语言文学王宇涵 1、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2、服务地点: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风社区 3、工作内容: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登记核酸人员信息 4、心得感悟: 在工作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医务人员的辛苦,站在寒风中执勤才能体会到工作人员的伟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知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应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jvzquC41ye~z0ƒ~ml0kew7hp14634h53149`4<4eqpzfp}24:5650|mvon
4.汉语言文学系专任教师简介(三)吴晓晖,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硕士研究生,讲师,汉语言文学系团学工作科副科长、汉语言文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所带课程:新闻评论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数据可视化新闻、算法新闻等。 二、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jvzq<84yyy4ig}fqfc~vg7hqo1nz{€}z1ktgq86285536A80jvs
5.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新浪教育三、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哪些能力和素质 自创刊物中文专业培养具语言和文学两方面的扎实专业功底、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毕业后从事与此专业相关的工作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可以去中央和各级机关、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新闻单位、媒体、出版单位、教学科研单位等,从事记者、文字编辑、文案策划、文秘、宣传、管理和教学科 jvzquC41gf{/ursc0eun0ls1iculcx4422?.2=225175396;67<7a>3ujvsm
6.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四方一流“沃土”滋养出国家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温州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文脉可追溯至1906年孙诒让先生创建的温州师范学堂。在百年的历史积淀中,一代词宗夏承焘、戏曲宗匠王季思、经史学家周予同、古文字学家戴家祥、著名作家王西彦、敦煌学专家蒋礼鸿、戏曲学家徐朔方、九叶诗人唐湜等为该专业铸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jvzquC41yy}/yƒz0gf{/ew4kphu03<7214<2:;3jvo
7.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二学历招生简章(2022年下半年)(1)专业设置:汉语言文学(本科) (2)主考院校:东北师范大学 (3)学位证:文学学士学位 (4)课程设置:美学、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西方文论选读 (5)学费:全部学费3350元(通过财务处“智慧校园”系统进行交费)、教材费235元(jvzquC41yy}/elwy0gjv0ls1kplp1:6261799A80jvs
8.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18汉语言文学(师范)实习生见面会顺利2021年9月13日,我院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级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实习工作启动。会议开始前,实习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整洁、美丽的校园。14:00,本次见面会在二楼会议室准时召开。 参加见面会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的庄振海总校长、中学部翁曦校长、薛承豹副校jvzquC41jws/yƒz0gf{/ew4kphu039:314;17?3jvo
9.我院举行2019级汉语言文学拔尖班“青春告白祖国”主题团日暨名誉2021年10月15日下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拔尖班“青春告白祖国”主题团日暨名誉班主任座谈会在江安校区锦江书院(文科楼一区316会议室)举行。拔尖班名誉班主任、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出席本次座谈会,一同参会的有校党政办副主任曲景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森,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党委副书记张莹、副院长周 jvzq<84nl0ydw7jfw0io1rshq1715B47:8:/j}r
10.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18级教育实习总结汇报与经验交流大会2021年11月24日下午,文学院在人文逸夫楼A5017会议室召开了教育实习总结汇报与经验交流大会。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参加集中实习的全体同学聚集一堂,大家汇报了本次实习的感受和收获,交流了在实习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文学院张鹏飞院长,实习带队老师余迎胜、彭安湘、池周平参加了大会,会议由池周平老师主持。jvzq<84yz{4iwkz0gf{/ew4kphu0398714<8:7mvo
11.2021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招生简章文学与传媒学院前身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始建于1958年。在60余年的育人事业中,学院为祖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文传学子在基础教育、新闻传媒、行政机构等领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院照片 ★汉语言文学★ 1958年学校开办中文系;2001年与唐山师范学院合办本科专业;2010年经教育部批jvzquC41yy}/jkzp0gjv0ls1yzdd8nphq522?:16:990qyo
12.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适合女生的专业文科理科专业你关心的都在5.汉语言文学 大部分的文科生,最后都是选择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这门专业有万金油的性质,可以去企业策划宣传运营等部门、也可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也可以去出版社工作、也可以在学校当语文老师、也可以从事新媒体工作…… 6.外国语言类 英语、法语、西语等语言类专业,一直很吃香。学成之后,进可当同传、口译等高级jvzquC41kv4r|sre0et0kwkq1361:862654ivv
13.山东大学强基计划的优势与特色简介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等七个专业,总招生计划为180名,在全国部分省份投放。 2.报名要求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招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且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高中毕业生,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jvzquC41yy}/dtu0ujv0niw0et0kwkq13638868584ivv
14.欢迎报考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鲁中、面向山东,培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乐于奉献教育事业,具备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教学与育人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主要课程: jvzquC41yz/umzv0gjv0ls14282198271i23>4rcik/j}r
15.复旦大学2021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夜大学招生章程汉语言文学(培养方向:标准) 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较为稳固扎实的理解和较好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一门外语。成为在中文方面能从事一定的专业工作,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担任与语言文学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学位课jvzquC41eek{u7kwfct/gmz0ep5e:8>51e742?=c5:924<4rcik/j}r
16.我校4项教学成果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刘利教授等申报的“以知华友华为引领的国际中文教育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穆杨教授等申报的“知中国、爱中国、讲中国——以国际传播为目标的外语人才培养实践”获一等奖;郭鹏教授等申报的“来华留学国情文化教育的‘北语模式’”、钱婉约教授等申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国际文化融通人才培养机制”获二等奖jvzquC41pg}t0kqew0kew7hp1ktgq86233535>;50jzn
17.汉语言文学网|汉文学网汉语言文学网|汉文学网昵称16436572 >《【中国文学】》2014.04.13 关注 学习工具 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查询汉字的拼音、解释 汉语词典收录38万余条汉语词条 成语词典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故事 中文转拼音中文转换成汉语拼音 文言文字典收录3900余个古汉字详细释义 繁体字转换汉字简体繁体转换、繁体字翻译 友情链接 我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865<69;d58:;8;9850jznn
18.汉语言文学系专任教师简介(二)高业,女,汉族,副教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人,毕业于湘潭大学,文学硕士,汉语言文学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诗骚经典作品导读》等课程。 二、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2020.08。 jvzq<84yyy4ig}fqfc~vg7hqo1nz{€}z1ktgq86324526;=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