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 刘秀 为破虏大将军时,曾率部自 蓟 驰往 饶阳 ,饥寒疲乏,及至 南宫 ,遇大风雨,乃避之道旁空舍, 冯异 抱薪, 邓禹 生火, 刘秀 自“对灶燎衣”。见《后汉书·冯异传》。后遂以“燎灶”为帝王困难时臣子效忠之典故。 清 姚宗昌 《芜蒌亭》诗:“败军无队伍,燎灶有君臣。”
鬣羚 -介绍
鬣羚(liè líng )在我国被称为“四不像”的,除了流传最广的麋鹿之外,还有驯鹿、驼鹿及鬣羚。鬣羚属牛科,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称其为“四不像”。因其最早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被发现的,因此又叫苏门羚。而湖源乡上南坞村的村民则因其体型像羊,称之为牧羊。
鬣羚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鬣(liè)羚
拉丁学名:Capricornissumatraensis
俗名:苏门羚,明鬃羊,山驴子
英文名:Serow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森林
致危因素:作为食物被捕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甘肃,青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福建,广东,广西 鬣羚又叫苏门羚、明鬃羊、岩驴,产在东南亚及中国。鬣羚体长1.4-1.5米,肩高0.7-0.9米,体重50-100公斤。雌雄均有一对短而尖的角,耳长似驴,颈背有鬃毛,尾巴短小。它的全身毛色以黑色为主,杂以灰褐色,四肢由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鬣羚栖息在海拔600-4000米的高山岩崖和丛林中。能够在最陡峭的岩石上行走自如,在乱石溪谷之间也能跳跃如飞。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除了有良好的视力与平衡感外,最重要的是它们有擅长在岩山上行走的小蹄子,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副蹄紧紧抓住地面,以坚硬的主蹄支撑身体的主要重量,足缘柔软富有弹性的角质层能够增加附着力,避免失足危险。鬣羚一般结成5、6只小群生活在一起,以各种杂草、树叶为食。鬣羚在9-10月间发情交配,每胎产1-2子,孕期为8个月,幼仔出后毛一干便能直立吃草,几小时后便可随母羊一起活动。
鬣羚系典型林栖兽类,如同其他森林动物一样,随着其分布区内森林被大量采伐,使栖息地遭受破坏。此外,由于鬣羚体型较大,能提供较多的肉食,其皮板质量又属上乘,常被猎杀。目前国内只有少量饲养供展览。
鬣羚 -形态特征
鬣羚外形似羊,略比斑羚大,体重60~90千克。雌雄均具短而光滑的黑角。耳似驴耳,狭长而尖。自角基至颈背有长十几厘米的灰白色鬣毛,甚为明显。尾巴较短,四肢短粗,适于在山崖乱石间奔跑跳跃。全身被毛稀疏而粗硬,通体略呈黑褐色,但上下唇及耳内污白色。
安徽黄山地区叫它“四不象”,或者“天马”等等,如此多而混乱的俗名,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它外貌特征的奇特,似乎与驴、骡、羊、牛、羚、马等众多常见的食草动物都有些相像,但又都不太像,实在令人称奇。它的体长为140—190厘米,尾长9—16厘米,肩高86—110厘米,体重100—140千克,雄兽和雌兽之间的大小差别不显著。体形较大,头形狭长,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蹄短而坚实。被毛稀疏而粗硬,吻端裸露,唇的周围有髭毛,有明显的球囊状眶下腺,其开口处有一撮丛毛。两只耳朵特别狭长,可达19—21厘米,端部较尖,很像驴的耳朵。雄兽和雌兽均有短角,介于两耳之间,距离较远,形状较为简单,两角自额骨的后部长出后,平行而稍呈弧形往后伸展,角的横切面呈圆形,末端较尖,角的表面具有环状的棱及不规则的纵行沟纹,角尖处较为光滑,长度为20—26厘米,粗13一16厘米,最长的纪录得自喜马拉雅山地区,为32.4厘米。鼠鼷部具2对乳头。身体的毛色较深,以黑色为主,杂有灰褐色毛,毛基为灰白色或白色。暗黑色的脊纹贯穿整个脊背。上下嘴唇、颌部污白色或灰白色。前额、耳背沾有深浅不一的棕色。头后自角的基部到颈背的鬣或鬃毛很长,为白色或灰白色,也有的杂以棕色、黑色,长度约为15—20厘米,由颈部下披,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四肢的毛为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尾巴不长,与身体的色调相同。
鬣羚 -分布与生境
鬣羚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但也逐步北移到北纬33度左右的地区,分布范围北起我国西北的秦岭和青海的湟水河谷一带,南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包括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和尼泊尔、克什米尔、印度、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鬣羚主要栖息在海拔600—3000米的高山森林地带,最高可达海拔4000米以上,偶尔也到草原活动,生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树林、竹林或灌丛十分茂密,另一个是地势非常险峻。
鬣羚 -生活习性
它的性情比较孤独,除了雄兽总是单独活动以外,雌兽和幼仔也最多结成4—5只的小群,从不见较大的群体。早晨和傍晚出来在林中空地、林缘或沟谷一带摄食、饮水,主要以青草、树木嫩枝、叶、芽、落果和菌类、松萝等为食。夏季喜在大树下、灌丛中及巨岩间等僻静之处休息;冬季常到岩洞中避风、过夜。有较为固定的往来觅食的小路、休息场所及排粪地点,平时或出没于悬崖绝壁之间,或隐身于密林之中。每个个体或小群都占有一定的领域,由于具有发达的眶下腺和蹄腺,可以用其分泌物在栖居范围边缘的树木或灌丛上作领地的标记。极为善于攀登和纵跃,能在最陡峭的悬崖绝壁之间行动自如,或在乱石溪谷之间跳跃如飞。这是因为它的蹄子是由两个紧密靠在一起的蹄组成,前端窄尖,后端宽阔,四周环以角质,中央为柔软的部分组成,就像一个吸盘,使其能够稳稳地站立或跳跃在陡岩之上。此外,在它的四肢底部还具有灵敏的外周感受器。在活动时,蹄子接受底部的刺激后,感受器可以将其转换为一种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把接受到的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再传递给四肢上的各种不同的肌肉组,从而调节身体重心的平衡。在受到惊扰时,它能够迅速奔跑,跳过险恶乱石,攀登到悬崖峭壁之上躲避敌害,逃脱之后便不会再返回。在被逼迫得无路可逃的时候,就用两只后蹄支起身体,直立起来,腾出两只前蹄拼命地往岩石上敲击,发出“嘎嘎”的脆响,或者是往肚皮上象擂鼓一样地“咚咚”敲打,声音响彻寂静的山谷,借以威吓敌害。如果这一招不灵,也会奋起自卫,勇猛地用角进行坚决的反扑,攻击对手。成年的雄兽性情较为凶猛,体强力壮,常常能冲出天敌的包围,或战胜体形不算太大的对手,将其顶到悬崖之下。
2002~2004年采用检查自然死亡个体的胃内容物和在野外直接观察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采食植物种类中的两种方法,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鬣羚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在38只死亡鬣羚的胃内容物和49个采食地中共记录到鬣羚采食的植物121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种,占食物种类的60%;草本38种(包括2种竹子),占31%;其余11种分别为藤本3种、苔藓和蕨类6种、菌类2种,占9%。鬣羚在夏季采食的植物种类最多,有92种;冬季采食的只有43种。植物的嫩枝和树叶是鬣羚的主要食物。在研究地区中,鬣羚和羚牛食物重叠比例超过30%,冬季重叠的比例高达48%。
鬣羚 -繁殖习性
鬣羚每年繁殖一次,在秋季的9—10月发情交配,逐偶时雄兽之间也有激烈的恶斗,获胜的一方才能与雌兽交配,败者有时甚至会被顶死。雌兽的怀孕期约为8个月,幼仔多半于翌年5月下旬至6月初出生,每胎产1—2仔。幼仔2—3岁时性成熟,但2岁时仍然跟随雌兽一起生活,3岁才开始独立活动。寿命约15年。
鬣羚 -种群现状
鬣羚在20世纪初时还很多,可是随着近百年的捕杀,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目前最为稀少的是仅产在中国台湾的台湾鬣羚,据调查,野生不足200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鬣羚 -种群与保护
目前国内鬣羚分布还相当广,粗略估计全国的鬣羚约有5万只左右。其中,广东山区约残存500只;另据80年代后期在西藏地区的野外考察,估计数量有3840±1100只。西南亚种是所有亚种中分布最广的亚种,但还没有有关其数量的资料。华南亚种种群小而且被分割,其分布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经济比较发达,尽管还没有该亚种的种群数量资料,但是确信其数量正在减少,分布面积也在减少。其它亚种的种群数量没有估计资料。
鬣羚 -自然保护区
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东南面的察隅县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34~29°07东经96°52~97°10,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01400,核心区面积为53200,缓冲区面积为23150,实验区面积为25050。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7科549属1392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6属143种;裸子植物4科11属24种;被子植物109科472属1225种,野生食用菌238种。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1目4科12种;鸟类10目27科100种;哺乳类8目8科57种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丰富的山地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以及其所含众多的遗传基因得以保存与发展,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存了无比珍贵的生物资源。
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基本上和长沙、南昌等地在同一纬度上。可是这里山体高低相差悬殊,在水平距离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相对高差三、四千米,最能反映这种自然特点的莫过于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垂直带谱了。如二千三百到二千五百米以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三千二百米以下是山地阔叶混交林带,四千二百(四千五百)米以下是歪高山暗针叶林与灌丛带,四千五百(四千八百)米以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在此以上为冰雪带。每个森林带上分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山地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景针叶林。常绿栎树林,高山疏林,高山灌丛等八个森林植被型。其中又可分为几十个类型即:冷杉林、云杉林、铁杉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高山栎林、水青树林、樟树林、芭蕉林、旱冬爪林、槭树林、桦、杜鹃灌丛等。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高等植物有一千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六十多科,一百四十多属,三百多种。现已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星叶草、长蕊木兰、云南黄莲、红椿、澜沦黄杉、木青树、长苞冷杉、黄著、黄牡丹、天麻、锡金海棠、红花木莲、楠木、南方铁杉的同属云南铁杉、八角莲的同属西藏八角莲、假人参、桃儿七、延龄草、厚朴等一十九中;古老的种类有:水青树科、樟科、木兰科、五味子科、金缕梅科、松科、柏科;经济树木有:山龙眼、胡桃、蔷薇科、漆科等。总之,从南方的芭蕉、桔子、樟、桂、栲、楠,到北方的杨、柳、槭、桦,在这里聚亲会友,共茂一林,真可谓南北松杉竟秀、东西柏榧争荣。
2001年12月至2002年8月,在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设立固定样方的方法,调查鬣羚对植被类型,海拔、坡度、郁闭度、隐蔽度以及水源距离等指标的选择利用情况。通过计算Ivlev的选择性指数,对鬣羚植被类型选择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鬣羚冬季主要选择箭竹—针叶林型,到春季向下迁移,对针阔混交林的选择性最大,而夏季向上迁移,利用范围扩大,选择类型包括针阔混交林、箭竹—针叶林、杜鹃—针叶林。鬣羚对植被与对海拔高度选择趋势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对鬣羚活动分布有着相似的影响。食物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鬣羚对植被类型和垂直高度选择变化的主要原因。鬣羚在春季和冬季对平缓坡利用最大,夏季对急陡坡利用最大,这可能是因为随坡位变化而表现出的冬春与夏季差异。但鬣羚对隐蔽度、郁闭度和水源距离这3个因子的选择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仅表现为利用中隐蔽度、高郁闭度和距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2002年3—5月,在藏东南的慈巴沟自然保护区随机设置14条样线,对主要偶蹄类动物在春季的垂直分布和栖息地分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野猪、黑麂、(赤)斑羚、羚牛和鬣羚都有非常明显的海拔相对集中的分布区,除了羚牛和鬣羚的空间垂直生态位高度重叠外,其它类群之间重叠较小;为进一步研究羚牛和鬣羚之间的共存机制,设置了187个10m×10m样方,调查了10类生态因子,通过联结检验和判别分析,发现羚牛和鬣羚之间并没有空间联结关系,栖息地差别明显;通过计算Vander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发现羚牛和鬣羚在饮水距离、林分郁闭度、隐蔽度、乔木密度具有明显的选择差异;食物的不同需求导致了这些偶蹄类动物垂直分化的差异,而羚牛和鬣羚对小尺度生态因子上的选择差异和在时间维度点的差异则是维持同域共存的机制。
鬣羚 -鬣羚属
斑羚
中文别名:青羊山羊野山羊岩羊青山羊
拉丁学名:Naemorhedusgoral
体型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较短小,长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仅有1~2厘米,自额骨长出后向后上方倾斜,角尖向后下方略微弯曲。角尖尖锐、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个横棱,数目与年龄相关,横棱之间有浅而细的纵沟,但不割裂横棱。雌兽的角稍细。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没有鬣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有蹄腺。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体毛厚密、松软且蓬松,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为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尾巴短,鼠蹊部污白、棕白色。鼠鼷部有2对乳头,但没有鼠鼷腺。 为典型的林栖兽类,栖息生境多样,从亚热带至北温带地区均有分布,可见于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但未见于热带森林中。常在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出没,并在崖石旁、岩洞或丛竹间的小道上隐蔽。一般数只或10多只一起活动,其活动范围多不超过林线上限。它栖居的山地一般都有林密谷深、陡峭险峻的特点。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或者结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阳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则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
中华斑羚
拉丁文名:Naemorheduscaudatus 英文名:Chinesegoral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角型略向内弯,尖端很锐利,长15~20厘米。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可生活高达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区。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未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数量稀少。
赤斑羚
中文别名:红青羊、红山羊、红斑羚
拉丁学名:Naemorheduscranbrooki
赤斑羚又叫红斑羚、红山羊,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发现,但直到1961年才被确定学名,因此也是世界上定名较迟的兽类之一。中国境内直至1973年才发现,中国动物学工作者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才收集到活体赤斑羚。 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壮,蹄子较大。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短而圆,向上后方倾斜,基部有环棱。体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除外侧上段污白色外)均为红棕色,背部中央具有一条黑褐色的纵纹,比斑羚略显宽阔,腹面黄褐色,体侧稍显浅淡。鼠鼷部为棕白色,喉部没有白斑,不同于斑羚,但在头顶上的双角之间有一小块白斑,体毛柔软,远看时有如赤狐一般,十分美丽。上、下唇灰白色。尾巴较短,褐黑色,长度不超过10厘米。
分布区非常小。国外见于缅甸北部及相邻的印度阿萨姆东部地区。在我国分布限于西藏东南部的察隅、波密及米林县;雅鲁藏布江畔的加查、朗县,墨脱以及林芝等县,南伸至云南北部的怒江以西。已知分布区为北纬27°-29°30′,东经94°98′之间的范围内。典型的林栖动物,栖息的海拔高度范围较小。栖于2000-4000m的空旷区或林缘多岩陡坡山地,活动范围也不大,但有季节垂直迁移,夏季在森林上缘的草甸或灌丛生活,冬季随雪线下降至混交林带活动。
台湾鬣羚
拉丁文名:Naemorhedusswinhoei 英文名:Taiwanserow
台湾鬣羚的形态与鬣羚十分相似,只是体形略小,颈部和背部的鬣毛较短。体长为100—12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0—72厘米,体重50—60千克。体色素雅,以黑灰色为主,下颌为淡黄色,有黄褐色的喉斑,腹面的颜色较浅,四肢的颜色却较深而黑,体毛粗糙,但显得非常密实,给人一种鲜明的立体感。雄兽和雌兽均有角,生于头的前部。角短而尖,直接向后伸出。吻鼻部裸露,眶下腺明显。耳朵狭长。四肢强健。尾巴较短。台湾鬣羚仅产于我国的台湾省,在产地又有“野山羊”、“台湾羚羊”等俗名。主要生活于海拔1000—3000米的高山密林、悬崖峭壁或者草原和平原地带。
经常单独出没或2—3只在一起活动。主要在早晨和黄昏出来觅食,喜食青草、种子和菌类等。特别喜欢伫立在视野良好的悬崖之巅,向四处瞭望。它善于奔跑和跳跃,非常灵活,跳跃的高度可达60多厘米,奔跑的时速为80公里,能在碎石崖坡上用粗短的后腿用力一蹬,便可前后脚同时离地,凌空飞跃起来,然后前蹄轻巧而稳当地落在地上。这是因为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视力与平衡感,而且拥有擅长在峻岩峭壁行走的副蹄,在攀岩时可以利用副蹄紧紧地抓住地面,以坚硬的主蹄支撑着体重,蹄缘柔软富有弹性的角质层又能增加附着力,所以从来不会因失足而从悬崖峭壁上掉入万丈深渊。性情比较刚烈,遭到袭击后常与对方搏斗。
台湾鬣羚在9—10月发情交配,发情周期为20天左右,每次持续时间为2—4天。这时雄兽食欲减退,鸣叫,频频排尿追逐雌兽,并且常用前脚触摸雌兽的后腿。达到高潮时,雌兽主动叉开后腿,稍微下蹲,雄兽则举起前肢,一跃而上,交配时间为20—40秒,有1—2次冲动动作。雌兽的妊娠期为7—8个月,翌年5—6月生产,每胎产1仔。哺乳期为2—3个月,2—3岁性成熟。寿命大约为15年。
裂石流云(裂石流雲)
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遶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还没好透 - 简介
“还没好透”原来是从英语里来的。 unseasoned:形容词 a. 1.未成熟的,未熟透的,未干透的;2.没有调味的,未加作料的;3.无经验的。《让子弹飞》里赵铭饰演的民女被XX时,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我是没熟透的,没有性经验的!”一时间网友搜索《让子弹飞》赵铭照片资料的铺天盖地。
还没好透 - 流行语
“还没好透”的词成了2010年度影视流行语中最流行的话。你“好透”了么?观众“还没好透”《让子弹飞》火热的剧情带给大家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同时在2010年的尾声,也为2010年的热词贡献了一份力量!《让子弹飞》的女制片人赵铭爆红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意料当中的!”你透了吗?“”还好没透“~
利率市场化 - 简介 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 - 详细解说
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熨平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的波动。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但是我国的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都不完善,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利率的市场化。当然,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更需要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
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它市场利率。(2)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首先,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的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其次,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最后,建立规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此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组建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为利率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3)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
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利率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状况。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宽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和企业的市场化进程。(2)明确利率调整目标。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利率变动的着眼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状况,而不是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问题,只有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出发考虑利率水平变动,利率才能发挥其作为间接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来。事实上,目前我国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为目标的利率调整方式,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也不利于国有经济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
4、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
老年漂 - 概述
城市化的急遽,将无数的年轻人留着大城市里成家立业,也将无数的父母从四面八方运输到城里。或者是因为年轻人们想要照顾老人,让老人享受更好的物质;或者是因为老人希望能为子女做做饭、带带小孩。无论是何种风险,总有一股力量将他们拉到一块。当大批老人到达城市,也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群体。我们称之为“老年漂”或是“漂族老人”。顾名思义,就是人到老年,还离开故土到陌生的城市生活。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这个群体所固有的。
其中的关键词,就是“陌生”。这个陌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以后者令老人们更为难以适应。主要表现为语言、人际、体制和生活习惯等。
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户口的限制,我们所有的养老、医疗以及其他的社会福利等都是跟户口挂钩。当各个省市要各算各家的账时,对于流动人口来说,为了让人安度晚年的保险福利,就成了折腾人的事儿。曾经就有这样的新闻,重庆万盛区文广新局退休职工、现寄居在渝北两路的王新声大爷遇到这样一件怪事—他每月要到万盛领一次补助,车费至少要花80元,而他领的钱却只有79.52元。换句话说,王大爷每领一回补贴,自己还要倒贴钱。
众多问题
户口问题也不用再赘言了,没有任何言语能够比现实更犀利。“老年漂”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属于社会问题。人其实总有“惰性”,尤其是老年人,只有活在熟悉的社会环境中,才会舒适安心。从外地来到大城市,也就意味着脱离原有的社会关系,从头再来。这在情感上其实也是一次洗牌,弄不好,还得是,临到老了还要进行二次社会化呢。毕竟不同地方的社会文化也是有差异的。
听起来,还是有些凄凉。但光说凄凉也没有用,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应该面对这个现实,行动起来。做子女的,应该想办法让父母融入新环境。而政府和社会组织,则在这个时候要多出点力,组织社区活动、引导社工工作,针对“老年漂”的情况进行辅导。这样,才能“让人民幸福”。
拼音:lì shì chē chuáng
立式车床简介
立车主要用于加工直径大、长度短的大型、重型工件和不易在卧式车床上装夹的工件,回转直径满足的情况下,太重的工件在卧车不易装夹,由于本身自重,对加工精度有影响,采用立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立式车床一般可分为单柱式和双柱式。小型立式车床一般做成单柱式,大型立式车床做成双柱式。立式车床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它的主轴处于垂直位置。立式车床的主要特点是:工作台在水平面内,工件的安装调整比较方便。工作台由导轨支撑,刚性好,切削平稳。有几个刀架,并能快速换刀,立式车床的加工精度可达到IT9-IT8,表面粗糙度Ra可达3.2-1.6um.
立式车床的主参数为最大车削直径D。
拼音:lì xìng
姓氏源流
利(Lì)姓源出有四:
1、春秋时期,楚国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后代,以祖字为氏。上古商代时,有位王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商纣王的迫害,曾路经一棵李树下以李子充饥,后来就改姓为李利贞。李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被后人尊为道家创始人,就是老子。老子后代中,有的为纪念远祖中的王族李利贞,取利字为姓,切代相传。所以,李姓、理姓、利姓的远祖是同一人。利姓产生较晚,是老子李聃的后代中形成的。
4、出自北方鲜卑族有叱利氏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后遂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利氏。
拼音:lí guàn wǎng chūn
梨冠网蝽
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
别名军配虫、梨网蝽 在我国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四川;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
成虫体长2.8-3.0毫米,宽1.6-1.8毫米。头部红褐邑,头上5根头刺黄白色;触角浅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三南突末端黄白色。前翅透明且宽大,翅面褐色斑较明显;最宽处具有4小室,各室脉上均长有直立长毛。前胸背板具3条纵脊,中脊最长;背缘呈圆弧形,具有3列小室;2侧脊短而低,长度仅为中纵脊的1/3。
年发生3-5代。各地均以成虫在原寄主的枝干裂皮、地下缝隙或地面落叶中过冬。主要危害梨、苹果、桃等果树。
阿胶概述
事件起因
1、成品阿胶成本极低
2、使用牛皮的下脚料
央视记者随后到供应低价阿胶的河南省台前县百忍堂胶业有限公司调查,该公司负责人承认,按照传统加工阿胶用的应该是整张驴皮,但整张驴皮价钱太高,使用下脚料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这里边得有40%牛皮,百分之百的驴皮是不可能的。”厂家负责人说。
这家公司设在一个破旧的院子里。院子里、大门外的农田里、臭水沟边,都晾晒着许多一块块干柴似的东西,上面苍蝇乱飞,不时散发出一阵阵臭味。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厂家的负责人透露,这就是他们用来生产阿胶的原料皮,基本上都是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割下来废弃的头脸皮和腿脚皮,即通常说的“下脚料”。车间里污水横流,有的下脚料已经腐烂变质,甚至都长蛆了。这些已经腐烂变质、混杂着不同皮革的下脚料经过浸泡后,被放入这种木制的大滚筒里进行冲洗。之后就放入化皮炉蒸化。皮子经过蒸化,再倒进敞口的大锅里熬制。熬出的胶浆倒入容器后,没有任何防灰尘、蝇虫等方面的措施,就放在车间门口地上冷却。冷却后经过切片,就制成阿胶片。
央视记者又走访了山东阳谷、河北无极等地的几家阿胶生产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原料仓库里都有这种下脚料,有的厂家甚至找不到一张完整的皮子。
事件曝光与难题
1、央视两度曝光
2、下脚料变废为宝
央视记者走访河北省无极县发现,作为北方最大的成品皮革加工基地之一,无极县全县的皮革加工厂每天产生的皮革下脚料有数百吨之多。无极县皮革经销商说,这些下脚料别人买去做“熬胶”。四五年前,这些皮革下脚料基本被当作垃圾处理了。近几年随着阿胶厂的大量收购,这些垃圾竟然成了抢手货。“熬胶都是用这个,都卖完了。”无极县皮革经销商说。
使用正规的驴皮成本高达30000多元,皮革下脚料价格在每吨2000多元钱,巨大的价格差异,使得一些阿胶厂昧起良心选择皮革下脚料生产阿胶。
3、含阿胶普通食品亦造假
据山东某大型阿胶生产企业广东分公司负责人李飞(化名)介绍,阿胶是药食同源食品,因此阿胶的生产企业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东阿阿胶等这样的药厂,一种则是如央视曝光的百忍堂胶业有限公司这样的食品公司。而市面上的阿胶产品目前也分为三大类:阿胶块、阿胶口服液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有保健品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阿胶糕、阿胶枣和没有取得任何批文的含阿胶的口服液等普通食品。
李飞告诉记者,这三类阿胶产品掺假造假的程度也不一样,其中药品类阿胶,约有三分之一的产品使用工业下脚料等原料制造阿胶,“目前驴皮一公斤的价格为38元,三公斤驴皮才能出一公斤阿胶,一公斤阿胶单纯的成本就高达114元,有些公司制造出来的阿胶块出厂价一斤才20多元,这个价格我们公司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保健食品的原料原则上公司得从生产阿胶的药厂购买,作为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之一,目前还没有哪家保健品企业从我们公司大规模采购过。这些保健品大部分也使用劣质阿胶。不过最要命当属那些号称含阿胶的普通食品,市面上9成以上的产品都使用劣质阿胶,甚至根本不含阿胶。”李飞说。
4、食品里阿胶含量尚无标准
据广东金康药房总经理郑浩涛介绍,目前含阿胶的保健食品的生产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其产品里阿胶的含量多少是有规定的。但是普通食品里到底含有多少阿胶却没有一个标准。“含1%也叫含,含99%也叫含,而这些产品的价格也相差很大,比如阿胶枣,同样规格的有的才几块钱一包,而有的则卖到几十元。”
5、阿胶产品价格“三级跳”
5、技术上检测不出真假阿胶
据悉,早在几年前,央视就曾报道过某阿胶生产企业用马皮充当驴皮来制造阿胶,导致阿胶品牌受伤了好几年。但是为什么阿胶造假的事情却屡禁不止?这其实与阿胶产品的特性有很大关系。
据悉,不管是驴皮、马皮还是什么皮,经过熬制溶解之后,很难有自己的特性,目前的技术还比较难鉴别出到底是什么皮做的阿胶,除非到生产车间里亲自看投了什么皮下去,这给一些不法企业钻了空子。“目前要对阿胶进行监管,只能从生产源头进行控制了。靠技术的手段不行的。”广东金康药房总经理郑浩涛称。
而阿胶作为药食两用物品,可以按照用途申请药品批准文号,依据药品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及药品生产企业良好操作规范要求生产;也可以申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MP要求生产;还可以申请作为普通食品生产,依据普通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和《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要求生产。阿胶“身份”复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涉及不同监管部门,因此给监管带来难题。
6、生产可有仨“身份”阿胶监管成难题
阿胶“身份”复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涉及不同监管部门,因此给监管带来难题。
阿胶作为药食两用物品,可以按照用途申请药品批准文号,依据药品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及药品生产企业操作规范要求生产;也可以申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依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MP要求生产;还可以申请作为普通食品生产,依据普通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和《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要求生产。
7、央视新闻频道再度曝光
2010年6月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披露位于无极县的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使用劣质皮料熬制药用阿胶。昨日记者从无极县有关部门获悉,该事件报道后,省、市、县食药监部门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已对成品阿胶和原材料进行了查封,并将对封存的原料进行鉴定。
据了解,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位于无极县城东向阳街,2004年12月由原石家庄市华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而成,胶剂车间系该企业厂外车间,位于无极县南流乡经济开发区,主要产品为阿胶。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联合调查组对该企业胶剂生产车间全部生产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时该车间处于半停产状态,仅有值班人员。现场检查了企业的原辅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留样室,该企业现库存原料驴皮1000KG,生产车间洁净区晾片间存有阿胶半成品约11批,正在晾干。成品库存有一批成品21件。 联合检查组查封了原材料驴皮1000KG、成品阿胶21件、原辅料库中未包装的阿胶片371件,同时查封了生产车间。并对成品库现存一批21件成品进行抽样,并送省药检所检验。下一步联合检查组将商请辛集皮革监测站对封存的原料进行鉴定。对该企业原料购进记录、生产批记录、销售记录进行进一步核实,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同时,举一反三,对辖区内阿胶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有关进展情况随时上报上级部门。
事件处理
1、人大代表要求严格审批
早在2008年,济南市人大代表周广森就曾提出“严格审批阿胶生产企业限制市场准入”的议案,建议卫生部门不能把药品阿胶作为食品进行审批。对此,当时济南市卫生局也仅答复对已发证的阿胶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北京晨报》)
2、查获问题阿胶
2008年4月,遂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执法检查组在对射洪县某中心医院检查时发现,该院中药库房存放的阿胶,外包装印刷质量粗糙,药品颜色漆黑、表面无光泽,可见气泡所致的小孔洞,与正品存在很大差异,且外包装标示的防伪电话为空号,疑为假药。执法人员当即调取了该批阿胶的购进票据,发现是从射洪县某药品批发部购进,为进一步掌握药品流向,查清源头,执法人员迅速赶往该批发企业,当场查获问题阿胶41盒。后查实,该批阿胶为假冒产品。
事件影响
阿胶作为我国传统补血良药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一直到最近几年才传出造假事件。对此,郑浩涛分析说,这与最近几年我国高速发展的阿胶市场不无关系。“现在大街小巷都流行吃固元膏,而阿胶就是其最主要的原料。目前阿胶市场的每年增长幅度高达30%到40%,让本来已经比较少的原料驴皮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不法企业就开始用下脚料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皮来做胶。不少厂商捞一把就走,导致市场比较混乱。”
事件评价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也掺杂了不少为了谋取更多利益的不法商人,更有甚者是在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等行业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直接威协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很多时候对于普通消费者是无法识别这些劣质商品,这就需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检查和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不断发生。
(1).裁剪白绢以绘画作文。 唐 李行敏 《观庆云图》诗:“裂素留嘉瑞,披图贺圣君。” 清 顾炎武 《酬程工部先贞》诗:“怀人初有叹,裂素便成辞。”(2).指用以绘画作文的白绢。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竹林餘裂素,可復写谁真。”
破坏断绝。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毁坏辟法,裂絶世祀。”
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因为天雨墙坏“,儿子与“邻人之父”都提出了相同的建议:“不筑,必将有盗。”巧就巧在晚上果然出事了。从情与理的角度去说,宋人的怀疑是有一定合理性的,邻居比儿子偷窃的嫌疑更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可能不是邻居干的,但这只能由证据去说明。这种怀疑也是没有证据的,但却不是无端的,在没有查实之前,也是只能停留在怀疑的层面,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零阻力员工 - 简介
零阻力员工 ,也称Zero drag,是指刚刚走出校园的职场新人们一般都会成为最常被差遣的对象,额外任务、临时任务,还有累人的出差任务最先考虑的人选往往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新进人员。领导们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刚毕业的新人大多都是无家无口、无拖累的零阻力状态。
特点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阻力指物体在穿过某种流体媒介(如空气)时受到的阻力,而零阻力则是描述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理想状态。这种零阻力的状态就像工作热情极高又没有什么个人责任负担的员工,可以长时间工作、频繁出差、有任务随叫随到。
理想的零阻力员工一般都年轻、未婚、无子女负担,而且渴望将工作做好。
领导食谱 - 简介
领导食谱 - 内容解析
吃肉类“腿”越少越好
“吃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从营养上来说,“四条腿(猪、牛、羊)的不如两条腿的(鸡、鹅),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菌类),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
营养专家指出,食用过多的肉类会造成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超标,从营养角度来说,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属于白肉,自然比在地上跑的红肉营养均衡。不过,饮食讲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则,只有当食物种类够杂,才能使营养均衡。而不是因为某一种食物营养好而盲目摄入很多。
吃粗粮类越杂越好
领导食谱中,不像一般人想像的满是山珍海味,恰恰相反,他们吃更多的粗粮,更少的肉类;他们一系列饮食方法,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如法炮制。
营养专家指出,现在饮食单一,白面、大米,很少食用杂粮,使得人体热量增加,也是癌的发生诱因之一。现代人吃饭不注重粮食而摄入的菜类和脂肪太多。其实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4两米饭,如果能增加一些粗粮的摄入,对身体会更好。盲目地光吃菜少吃或不吃饭也是违背营养学原理的。
零食选择越健康越好
油炸类、硼化类、酸辣类……现代人茶余饭后的小零食越来越多,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领导们的零食多为酸奶、坚果、水果、银耳莲子羹或麦麸等。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健脑、养心,尤其是有宴请时,吃些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会避免胃黏膜损伤,所以需要在喝酒前用粗粮、杂粮、瘦肉、花生等“打底”。
领导食谱 - 要点
中国营养学泰斗、从事营养工作60多年的原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瑞芬成,领导们吃“四条腿动物”的肉比较少,而所谓的“25”其实是说食物的种类,而非25道菜。在营养学专家看来,食用多品种的蔬菜,少食肉类多吃粗粮,是个非常好的饮食习惯,也从另一侧面说明领导们吃得很简单很绿色。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一直是被推崇的健康饮食理念。除一顿正餐吃到七成饱外,在上午十点左右和下午三点左右补充一些零食比较好。
比如上午吃一小碗银耳莲子羹或麦麸,下午则喝半杯酸奶,吃上几粒坚果。坚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癌症、心脑血管病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享寿90岁的陈云每天都要吃十三粒花生、散步十三分钟,会客三分钟。而其妻子——著名营养专家于若木,则坚持“五果为助”的原则,要陈云饭后吃两根香蕉或其他水果。
烹饪方法要讲究
烹饪方法以蒸、煮、焖、拌、汆为主。选择这些烹饪方法自然是为了减少营养流失,保证低脂饮食。但领导的食谱中也并非完全没有炸和炒。每星期也能吃上一次,因为这样做的菜好吃。不管何种烹饪方法,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是食谱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饮食莫忘健脑养心
多吃健脑、养心食物。由于脑力消耗较大,老首长的食谱中有不少健脑、养心的食物。如豆类、杏仁、芝麻、核桃、葡萄酒等。尤其是杏仁,它富含维生素E、镁等元素和有益于心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喝酒前吃些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豁达的心胸和不懈的锻炼
原北京医院营养科主任、首长营养保健专家曾煦媛说:“一位102岁高龄的将军,他从年轻时便开始打网球,直到88岁时,每周还能坚持打四五场,每次一两小时”。
领导食谱 - 健康膳食
健康膳食
1、每天喝一袋牛奶,可以有效改善中国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现象。如有牛奶不耐症,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两倍豆浆代替。
2、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可依个人胖瘦情况而增减,如为超重者,应减少主食摄入量。
3、每日进食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两,或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以鱼类、豆类蛋白较好。
4、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广东型膳食每日摄盐6-7克,上海型8-9克,北京型14-15克,东北型18-19克。以广东型最佳,上海型次之);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分餐次数多,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饱。
5、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及水果,是预防多种疾病的有效措施。当然配餐时可再用适量烹调油、干果及调味品等。
犹问头。指官府讯问罪人时写在纸上的问题。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诗人 张祜 ,未尝识 白公 。 白公 刺 苏州 , 祜 始来謁。才见 白 , 白 曰:‘久钦籍,尝记得君款头诗。’ 祜 愕然曰:‘舍人何所谓?’ 白 曰:‘鸳鸯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非款头何邪?’ 张 顿首微笑。”按,“鸳鸯”、“孔雀”二句为 张祜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诗。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名物》“问头款头”条。
诚恳直率。 南朝 梁 沉约 《授李居壬等制》:“刚正款率,屡著勤效。”
见“ 寇讎 ”。
◎ 芤脉 kōumài[hollow pulse] 脉象之一。脉来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捻葱管芤脉浮大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
1.【医】 gaseous pulse
本杂剧名, 元 杨显之 撰。演 郑嵩 杀 萧娥 ,发配 沙门岛 事。因儿女曾于风雪交加、寒冷无比时送饭于亭,故取为剧名。亦借指饥寒落魄者的住处。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你回窰去勿勿勿,少不得风雪酷寒亭。”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三折:“你本是 郑元和 也上酷寒亭;俺娘那茅茨火,熬煎杀纸汤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