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强基计划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

浙江大学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专业进行讲解,具体如下: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培养的目标是服务于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战略需求,培养有志于从事汉语言文学基础研究特别是关乎中国文化传承的经典和绝学的拔尖人才,打造致力于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关注民族前途与人类命运的中国文化建设者和引领者。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大中文”实验区,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实施基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级重点科学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推广中心。具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本专业具有完备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中文系“七七”校友奖学金等十余项。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始于1920年之江大学文理学院国文系及1928年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国文系。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的培养机制,注重衔接,既包括本硕博学制的衔接,更强调在厚实的古文字、古汉语、古典文献、古代文学的基础上,经史文艺的衔接,如清波导引,使强基班的同学在经过扎实的学术训练后,成长为未来的学术领军人才。

强基班建立名师引领、骨干支撑的高素质的博士导师队伍,而且由这一队伍从事本科生到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重要举措有一对一导师制,名师直接给本科生授课,学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

强基班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这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进入“强基计划”就坐上了人才成长的高速直通车。

强基班在目标上,既培养解决国内实际问题的引领性人才,又培养具备国际话语权的后备高端人才。强基班利用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领先优势,夯实古代汉语基础,完善古典文献学训练,提高古代文学修养。以古文字学与出土文献为核心,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在经典和绝学领域能够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设定“3+1+X”学制,本科阶段重基础,博士阶段分方向。重点凝练为“文字学”“汉语词汇史”“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经学与小学”四个方向。以古文字学为基础,又不限于古文字学。

学生体验

潘石昀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学习古代文学,不就是吟诗作赋,赌书泼茶;又或是寻章摘句,皓首穷经。我觉得加以综合与折中,才是我们专业的特色,那就是实证与思辨、分析与审美的紧密结合。或许又有人会这样问:时代日新月异,为何还要去钻研古人的吉光片羽。我以为恰恰相反:古代文学本非独向黄昏的青冢,我们驻足回望,也并不只为凭吊古丘下的衣冠。一方面我们把古人美的境界传承下去;一方面我们也发掘存在于传统中的全新可能。本着这样的体悟,自然就不会有白发死章句的困惑,取而代之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还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欢喜心。

张译丹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承载着朴学的历史传统,浙大中文系开设许多古典文献学方向的课程。音韵、文字、训诂,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版本、目录、校勘、汉语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些都属于古代汉语的范畴,在语言文字、古籍书目漫长的发展岁月里,都是我们探寻的对象。

有人会觉得这方面的学习枯燥无趣,从我的“私心”角度而言,了解到任何一个时代的古人说什么话、写什么字,都是非常精彩和有趣的。扎进故纸堆,字斟句酌、向上溯源,做着每一本现代人所读的整理本古籍的幕后工作。对于读好中国古代书籍、传承古典文化而言,古典文献学是难以或缺的。

诸佳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直博保送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从我个人来讲,对古代文学的喜爱很早就有了,但最初也不过停留于诗词记诵和欣赏层面。真正开始接触到文学研究层面,始于大二修习的一门《唐宋词研究》课程,自己在修读过程中完成了一首词的笺注尝试。在这之后,我才渐渐走进了古代文学的殿堂,略窥学术研究的门径。古代文学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传达深刻的审美体验。我们期待更多人的加入,与古代文人一起,感受“悠然见南山”的诗意与适性,感受“穷年忧黎元”的民胞物与情怀,感受“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洒脱气概。

THE END
0.专业介绍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目前开办最早、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的文科专业之一。本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原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1998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2019年获批为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在本科专业的基础上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施“一条主线、两 jvzquC41yz/jkzcu0kew7hp1l~h|8{lu4ivv
1.安徽新华学院招生网专业设置文化与传媒学院专业介绍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制:全日制 本科四年 文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宽广的文化视野,有较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vzquC41|jgpuqjpi0gyj~3gfw4dp8hqpvkov|448:=03;93764ivvq
2.汉语言文学系文秘专业介绍与建设规划10篇(全文)汉语言文学系文秘专业介绍与建设规划 一、专业介绍 开设课程:秘书工作、文书学、公共关系学、档案管理学、秘书写作、现代汉语、书法、新闻采访与写作、自动化办公机具应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交际语言训练、交际礼仪学、行政管理学、速记、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8w4|znmj0jvsm
3.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介绍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社会实践,本着服务社会的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理论素养,知识面宽,实际工作能力强,能深入基层,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宣传、管理以及文化教育、新闻传媒等方面实际工作的,jvzquC41|u4cu~h0gf{/ew4kphu0398:14?247mvo
4.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简介文学与新闻学院是我校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78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三个本科专业,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 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1人,中国书法家协会1人,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和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数jvzquC41yy}/nyxu{0kew7hp1|mz{€}z14636855495d7<>8c:81994rcik/j}r
5.相关介绍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介绍 (一)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师范)(050101) 汉语言文学专业 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方向,其历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纪30年代的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大师与名师荟萃,闻一多、游国恩、丁山、梁启勋、方令孺、沈从文等著名学者曾在此任教。汉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获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jvzquC41|u4rf~3gfw4dp8nphq522=9137850qyo
6.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专业介绍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师范类 专业特色:本专业历史久,积淀深,师资强,人才培养模式成熟,学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优秀校友遍布省内外,是中国艾瑞深大学专业排行榜区域一流专业。培养厚人文、善表达、懂技术(摄影、摄像、数字媒体编辑)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与新闻传jvzquC41yz~c0‚ndkp{/gmz0ep5jpot132>91;>350nuo
7.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介绍:1专业定位与特色优势中国语言文学系(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以下简称“中文系”)成立于2005年9月,是我校最早建立的八个院系之一,下设汉语言文学专业。 办学育人理念 中文系秉承“固本强基,应用创新”教育理念,对接岭南文化建设及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自专业开办jvzquC41ejoog|j0zjyzu~3gfw4dp8nphq522:7144>50qyo
8.人文与传播学院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介绍 专业背景: 鞍山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是学院创办之初(1958年)就已设置的本科师范专业之一,1993年再次获批重新招收本科生,现有在校生400余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践行“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紧密结合地方,履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发展jvzquC41yz/c|se0gjv0ls1zul{1ƒxl{1hbd?9g26i6c>93e9g:4k56fd>fh;93554ivv
9.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介绍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立足东莞,(师范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优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笃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具有较强的反思创新意识、教学研究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与jvzquC41uh4ei~y0gf{/ew4kphu039=416:1: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