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年中文译本《歌〈英建利乃济奥乃儿〉》考苏俄翻译莫斯科工人之路

苏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是一份由苏联共产党远东省委和省职工会主办、中共党团员主编、中国干部和华工为主要读者对象、最高发行量10000份的中文报纸,留存约2858万汉字、5000幅图片,载有李大钊、邓中夏、何今亮(汪寿华)、梁柏台、张孑余、王奇岳、周达文、俞秀松、卢贻松等革命先烈在驻留苏俄或担任主编时发表的大量珍贵诗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上海宣传部门、党史研究机构及中共党团创建者后人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党史工作者四次赴俄罗斯,行程十几万公里,寻访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赤塔、海参崴、伯力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目前已购回报样1537期,占到《工人之路》全部1703期的90%。这份跨界党际国界、穿越苏俄与中国的异域中文报纸,堪称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工运史、新闻史、海外华人史上的特殊文本,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初创发展时期的党际关系、执政训练、干部调配、职工运动、新闻宣传、国际传播、华人教育、侨务斗争、军事工作等提供了全新材料。本文主要材料即来自这份苏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如无特别说明,若提及整份报纸,以下均称《工人之路》,《华工醒时报》时期则用当时报名)。

首次发现中文版《英建利乃济奥乃儿》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

1.

起来啊,受人污辱咒骂的,

全世界的饥民和奴仆!

我们理智奋发似沸腾,

决预备为此一死斗。

2.

强权的世界,我们须扫除

得丝毫无余,然后呢——

我们又把这个世界重新来造过,

谁是赤贫的,谁就享富裕!

3.

这个全靠最后的

决胜利的战争——

和“英建利乃济奥乃儿”

把奴隶的人类再兴!

4.

谁也不能为我们救命——

非上帝,非帝皇,亦非英雄!

得自由者唯有我们——

用自己所有的双臂。

5.

我们当勇敢的把那压迫推开,

夺回我们固有的真美——

趁此炉铁烧热的时候,

快把火来努力煽吹。………

6.

这个全靠最后的

决胜利的战争——

和“英建利乃济奥乃儿”

把奴隶的人类再兴!

7.

只有我们全世界的工人

伟大的劳动军,

配享受有土地的权利,

那班寄生虫呢——永久不能!

8.

如有轰雷大震

亦必在牝犬和刽子手的头上——

至于太阳始终为着我们

放他自己如火的红光。

9.

这个全靠最后的

决胜利的战争——

和“英建利乃济奥乃儿”

把奴隶的人类再兴!

(注)。“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即译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的音,系国际、大同的意思。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可用中文演唱

《华工醒时报》刊载的《歌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从排版方位、字号大小、分行格式推断,“歌”为栏目名称,“英建利乃济奥乃儿”为歌名,篇末特别加注说明:“‘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即译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的音,系国际、大同的意思。”当时苏俄国歌即以《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为歌名,“英建利乃济奥乃儿”为俄语发音的中文音译。

视唱过程中有个细节,同学们先是依据通行《国际歌》伴奏音乐演唱,始终难以对准中文字词,后经进一步查找资料,发现法语原版为二拍子,而苏联国歌版“改为四拍子,与原作的旋律有一些不同之处”,后同学依据俄语版歌谱对应演唱《英建利乃济奥乃儿》,方得字词音韵妥帖对齐,这也成为确认《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底本来源的具体实证。

“特别为华工出版报纸”《华工醒时报》

“在西伯利亚的十几万华工,因为不懂俄文,不能与俄国文化发生关系,与国内隔绝又不能与国内文化发生关系,这些华工,成为特别落后的民族,因此西伯利亚的华工,非特别设立言论机关不可。全俄中央职工苏维埃远东部有见及此,为教育华工、指导华工和便利华工的消息起见,特别为华工出版报纸,就是《工人之路》。”

第2版是《世界要闻》栏目,刊载《英国工人对于日本的政策》、《伦敦五月一日的工界》、《五月一日的广东》、《法国华工回国的困苦》等新闻,报道了“五月一日,在广州地方,计有五万多工人,开劳动节大会”;《中国内乱纪要》称,“近年以来,中国军阀横行,他们所作的恶,真是笔难尽述”,奉直“两派不顾百姓的吃苦,就在天津一带大战起来了”;《热内亚会议续闻》介绍了俄国代表答复“迎纳各国资本家在俄投资,并要求各国承认苏维埃俄国,且加以经济上敏捷充分的援助。”第3版正中位置即《歌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随后是《共产党略史》,为连载第一篇(标题旁注明“伐而琴五著 荷风译”,身份均未详——本文作者注),从“一千八百八十三年俄国的革命者”“在瑞士设立‘社会民主的劳动解放党’”写起,直到第4版。之后三期又改标题为《俄国共产党略史》,从“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写至“一千九百十九年四月十八日,俄罗斯共产党开第八次会议”结束,四期连载共约8900字。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发表时没有译者署名。当时赤塔共和国情势未定,除久居苏俄的华人华工基本使用本名外,赴苏留苏者须遵行身份保密措施,如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赴苏俄的何今亮在《华工醒时报》及《工人之路》上的笔名为“梦醒”或“醒”,任作民化名“蒋鼐”,在报上笔名“蒋来”或“乃生”,梁柏台的笔名为“越庐”,公开活动时的名字写作“梁柏祺”,他们参加苏俄共产党的活动时,则用俄文名字,增添了将百年前人事对应联系的困难。

《华工醒时报》创刊时,“赤塔没有中国的铅字活印机,所以从第一期到第三十三期,本报在赤塔出版的时候,用石印印刷。”目前寻获的完整报样为第六期至第八期、第十期至第二十期,全报所有内容均为毛笔书写,为考证《英建利乃济奥乃儿》译作者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试图凭借报样实张呈现的视觉信息,依据《工人之路》一百期、两百期纪念号披露的报纸创办史,结合同时期苏俄档案记录、回忆著述等,比对历史当事人相关笔迹手书,尽力挖掘《英建利乃济奥乃儿》的翻译者身份、发表背景、价值影响及后续传布等。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译者应为华林

《华工醒时报》在赤塔创刊后,以此名办报33期,经历了三任编辑,《工人之路》一百期纪念号《本报的短史》回顾了创刊时期,“那时在草创时代,办事的人才缺乏,从第一期到第四期的本报,由刘君香圃所办理,此人对于各种知识缺乏,就是中文也狠有限,所以头三期的内容,简直不能一睹”。刘香圃是赤塔华工会的工作人员,也是来往于中国和苏俄的华商,随着从上海新渔阳里走出的年轻人到达远东,《华工醒时报》立刻更换了办报者。

将华林自述“办了四、五个月”折算成半月刊期数,为跨度四个半月的第四至第十二期,发表《英建利乃济奥乃儿》的第六期《华工醒时报》正在其中。辨析目前已寻获的《华工醒时报》报样,第六期到第十二期的书写者应为同一人,第十三期起主编为任作民,从报名题书到正文字迹都有明显变化,“作民同志担任《工人之路》的主编,采访、编写、石印、分发等工作,一人‘包办’,经常是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左右”。以上均符合《本报的短史》所称“本报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四年的上半年,差不多是编辑员一人所办理,报的内容是很单调的,自改为周刊后,编辑员增至两人,一方面奖励投稿,从此工友通讯投稿的渐多,”表明《华工醒时报》时期,编辑一人身兼撰稿、编辑、书写、印行等工作。

从第六期《华工醒时报》报样中,本文作者提取与《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同时多次出现的“世界”、“自己”、“工人”、“劳动”、“预备”及“英”、“的”、“不”、“和”、“地”等手写汉字,从字形结构、笔划运用、书写习惯、标点方式等方面进行比对,也确认本期报纸为同一人书写。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版面细节,《英建利乃济奥乃儿》书写成版后,依旧有字词错漏,编者只得添字补全。全文共有三处,都错在“英建利乃济奥乃儿”一词(见图1)。篇名的大号字“英建利乃济奥乃儿”、文中首次出现副歌“和‘英建利乃济奥乃儿,把奴隶的人类再兴!’”无误;副歌部分第二次出现,写错成“英建利济奥乃儿”,后在右侧添加极小的“乃”字;副歌第三次出现,写错成“英建乃济奥乃儿”,后添加“利”字;到文末的“(注)”,错写成“英建乃济奥乃儿”,再次补上“利”字。

同一个音译词语,连续誊错三次,首先表明俄语“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为拗口直译,中文里未出现过现成对应的词语,作为首次翻译及誊写者难免错漏,其次还可辅证这一译词的底本应为当时苏俄国歌的词曲谱。此谱先将三段歌词并列排印于前,副歌仅在末尾出现一次,可以想见,译者在初步翻译的草稿上,歌名和副歌只需书写一遍,而正式誊写到《华工醒时报》印版时,为读者传唱方便计,需要将副歌重复誊写,以至于一连三错、各错各样。至于最后修改环节,从添加字迹看,亦为同一书写者。

2024年11月上旬,本文作者赴浙江富阳,在华林家乡党史部门领导专家的协助支持下,将《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影印件中的字迹,与华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亲笔书写材料的字迹进行比对,确认有极高相似度。

依据以上材料判断,第6期《华工醒时报》的负责编辑华林,亲笔书写、编辑刊发了《英建利乃济奥乃儿》,这篇迄今发现最早能用中文演唱的《国际歌》歌词,翻译者为华林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干部在苏俄“政治家办报”

《华工醒时报》创办未满三月,就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歌词,绝非是文艺性质的歌曲译介,而是与当期刊载的劳动合同法令颁布、中国军阀战祸报道、新经济政策解读、十月革命成果宣传等,合奏出驻留苏俄中国干部“政治家办报”的肇始强音,标志着这份苏联中文报纸,成为中国革命者在苏联远东的宣传动员枢纽和政治文化中心。

“本报是工人阶级的喉舌,本报的论著,都是工人阶级的呼声,”《工人之路》在百期纪念号上宣示阶级立场和党报原则,“本报的内容,自然有他的中心理论——列宁主义——以指导他所代表的群众利益之根本争斗”。梳理目前搜集到的《华工醒时报》,基本栏目为社论、世界与中国新闻、远东及本地新闻、华工新闻、共运知识特载等,先后发表过中共党团文件《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时局的主张》、《社会主义青年团之议决条件》、译载《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联邦共和国是什么?》、《远东苏维埃职工联合会外国部组织的简章》、社论《为什么远东共和国的工人兵士要求将远东政治改为苏维埃制,和苏维埃俄国合一?》、《中国人救中国——世界革命的第一步 中国无产者的责任》、新闻《陈独秀援助工人被捕》、《赤塔援陈华工大会纪事》、劳工调查《哈拉敖雷四克煤矿华工状况》、《华工会的会员统计》,报纸编辑者服务于共产国际、苏俄共产党的整体战略,取材视野开阔,言论紧随时势,在组织华工、发动华工的同时,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运作、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当下责任,有了更加全局和切身的认识。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发表时,从上海新渔阳里走出的年轻人们,已经担负起远东华工工作的责任。何今亮在黑河工作,任作民在赤塔、伯力一带活动,梳理《华工醒时报》在此期间的新闻报道,还有首任编辑刘香圃、“时下新从北京回来”的“远东部主任俄同志”、“远东部管理高丽南同志”、“李同志”、“毕同志”、“何、王诸同志”、“王玉珍、曲子元、诗洛夫”等同志、赤塔华工会会长孙纪常,以及时任编辑华林,共同组成了以苏俄共产党驻远东机构及全俄中央职工苏维埃远东部为组织核心、以《华工醒时报》为宣传枢纽、以党和工会的各级中国小组、分会为治理架构的远东华工干部阵列。在这些干部中,有一些是十月革命前就来到俄国,有一些是刚入俄就被留在远东,不久还将踏上赴莫求学之路。在“以俄为师”的中途,华林等人短暂投入“在俄实训”,获得了实践斗争经验,并通过掌握舆论工具,在鼓动影响华工读者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英建利乃济奥乃儿》的翻译与发表即是典型成果。

《英建利乃济奥乃儿》的传唱与激励

回溯1921年耿济之、郑振铎先后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小说月报》号外发表的《第三国际党颂歌!》,附文说明1920年夏“得到一本《赤色的诗歌》,这本书是海参崴‘全俄劳动党’第十四种的出版物,其中共有诗歌二十五首”,“充满着极雄迈、极充实的革命的精神,声势浩荡,如大锣大鼓之锤击,声满天地,而深中乎人人的心中”。从海参崴到赤塔,从苏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到中共北方区委《政治生活》,中苏之间声气相通,歌韵流传,来自苏俄的文艺作品,成为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精神具象,寄托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远大理想,也激励奋斗与牺牲。

可惜的是,《华工醒时报》未再记载《英建利乃济奥乃儿》传唱情况,后来的《工人之路》报道了一些歌唱《国际歌》的典型场合,如1927年的海参崴城市苏维埃选举工作完成后,召开第一次大会,“两个报告,都经全场满意通过即由大家起立唱国际歌欢呼散会”,亦未录取歌词。1918年至1943年,《国际歌》是苏俄国歌,也是共产国际和苏俄共产党在重要场合的集体颂歌,无论以俄语或中文演唱,记者和编辑很可能从仪如常,不再专门着墨歌词。

《国际歌》诞生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遭受挫折时,蕴含着不甘不屈,在哀悼中国干部牺牲的月夜,确如《工人之路》作者所写,悲壮的音乐调子很能刺激起感伤和愤怒,整整一百年过去,读来依旧身临其境,感动有力。追悼会上,“何同志站立在高岗上,召集群众”,“作一番劝勉各同志的话。”“何同志”即远东华工事业的开创者、中共四大代表、苏联共产党远东边疆省委中国部主任何今亮,他和战友们发表演说,“希望各位同志,都决心为拥护工人阶级利益而死,死得比呂同志还有意味,还有价值。”

半年之后,何今亮再次回国,在“四一二”政变中,以汪寿华之名成为第一个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何今亮牺牲前两个月,他的同学和战友梁柏台致信苏联远东边疆省委,“我希望回到中国参加中国革命,因为那里的工作更需要我”。梁柏台回国后,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这次会上,《国际歌》被定为国歌。曾经在《工人之路》担任主编、后任劳动检查厅东方检查员的梁柏台,开创了苏区司法制度。《工人之路》编辑和作者队伍中,出现了一大批以何今亮(汪寿华)、梁柏台为代表的革命烈士,并非偶然,在《国际歌》的旋律中,中国革命者从“以俄为师”到“在苏实训”,完成了一段坚定理想、锤炼本领的重要经历。

结语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文译配附俄文注音维塔斯自己作词的Звезда《星星》Длячегородилсянасветя, взрослелирос? Длячегоплывутоблакаиидутдожди? Вэтоммиретыдлясебяничегонежди 不知曾经有多少次,自己问 自己: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84;5:8
1.Моймармеладный(SpeedUp)КатяЛельКатяЛель 专辑: Моймармеладный (Speed Up) 发行时间: 2023-05-03立即播放 添加 收藏 分享 评论下载酷我音乐客户端 协议与声明 其它 车机版 Android iPhone版 PC版 用户服务协议儿童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隐私政策 用户权限权利声明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腾讯音乐 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jvzquC41yy}/m~|q0et0ruf{afkucrq149:7:9>7:
2.БалладаанжелыDGL阿梨高音质在线试听专辑:俄语翻唱 歌手:DGL阿梨 抱歉,该歌词暂不支持自动滑动 Уехалславныйрыцарьмой 我光荣的骑士,远走他乡 Пятнадцатьлетназад 十五年前 Нонапрощаньеяему 依依惜别 Заворожила взгляд jvzquC41o0qvixz0eqs0mprkzuuoi8fcwgis2>3jvor
3.论《马卡尔·楚德拉》中的叙述手法russian摘要: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其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是高尔基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高尔基伟大的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试从叙述时空、叙事视角和评价视角三个方面,分析高尔基精妙的叙事手法,揭示其间蕴含的开创性的革命思想及其新的人的形象。 jvzquC41twytkjs0fd}/ew4u{uzfo8723;51585812625;68984tj}rn
4.РоднаяHOVOSAbul高音质在线试听专辑:Родная 歌手:HOVOSAbul 抱歉,该歌词暂不支持自动滑动 Даяпомнютыбылародной Когдамыстоялиподлуной Когдаулыбалисьзвезды Онапризнаваласьмневлюбвипосрединочи, но jvzquC41yy}/m~lqw0ipo8rkzuuoi8gr:v~dgl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