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42部富有洞察力的古典音乐电影,推荐给你看,丰富心灵与耳朵。
这部由美国歌手/演员杰米·福克斯,“钢铁侠”罗伯特·唐尼和凯瑟琳·基纳主演的音乐电影,里面的古典音乐元素值得品味。
独奏者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音乐天才萨尼尔·埃尔斯,在斯蒂夫·洛佩兹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我,而就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各自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音乐爱好者,如果你专注于音乐部分,这绝对是周末的一种享受。
这部传记电影围绕着一位受欢迎的歌剧演唱家——玛丽亚·卡拉斯的生活展开。卡拉斯曾因其美妙的歌喉而享誉世界,但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的她无人问津。
制作人拉里想出了让卡拉斯重获新生的办法,他让卡拉斯在电影《卡门》中演出,但却使用她20年前的甜美声音配音,让53岁的卡拉斯再度走红。然而,声音巅峰的年纪,还是一去不复返了。
《幻想曲2000》是迪士尼继1940年的《幻想曲》之后,再度推出的古典音乐动画电影续篇,由8部音乐短片组成。
除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外,电影收录的曲目还有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舒伯特的《万福玛丽亚》…
看这部电影就像在听交响乐,完全艺术化的动画电影,一开场就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名曲贯穿始终,古典乐迷们不要错过哦。
40年代最受欢迎的音乐电影之一,不仅进入了奥斯卡,而且还凭借其中丰富的音乐,迷人的情节和充满力量的表演,赢得了数百万观众的心。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钢琴家弗朗西斯跳河自杀被救的故事,原因是因为一次车祸汽车起火,弗朗西斯的手受伤,她认定自己不能再弹钢琴了。但最终,医生使她克服了精神上的障碍,并找到了内心真正的爱人。
这部70年代的传记音乐剧,精彩地描绘了一位王牌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的生活,他与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共同创作。
导演肯·罗素在片中用一群70年代的摇滚明星解构一个多世纪前的李斯特和瓦格纳,李斯特的即兴创作技巧在片中得到了辉煌的刻画,而扮演李斯特的罗杰·达崔(Roger Daltrey)则淘气地把他塑造成了前卫摇滚乐手的原型。
一个充满荣誉的四重奏组合,因为其中一个成员被诊断出不治之症而打破了平静。小提琴手和四重奏中最年长的成员彼得,突然了解他的帕金森病,并决定离开该组。
当时四个人正在准备成立25周年的音乐会——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同台演出。或许只有多年的友谊和音乐本身的力量,才能让音乐会顺利举行…
这部电影以巴哈的「郭德堡变奏曲」,镶嵌钢琴怪杰古尔德的生命诗篇,三十二段简洁的篇幅,完整勾勒出这位音乐天才的一生。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这部电影提供了32个音乐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相信知道这部电影的朋友,都对里面扮演莫扎特的主角的笑声印象深刻。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音乐家莫扎特的一生。
他惊人的音乐天赋,出色的作曲技巧,还有孩童一般的性格,让莫扎特这个人,在音乐与生活中都立体了起来。《莫扎特传》获得了1985年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大奖。
根据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与弟弟皮尔斯合著的传记改编,融合真实与艺术,表现了杜普雷的另一面。
《她比烟花寂寞》于1999年获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各大奖项共10项提名,喜欢杜普蕾的朋友不容错过。
“不论我身在何处,你都随我同在,尾随我的梦幻,我与你切切私语。我所有的想法都源自于你,我的不朽的爱人...”这部电影叙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一段爱情经历,中间穿插了贝多芬耳聋后创作、指挥交响音乐演奏的生活片段。
贝多芬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天才,也是女性中最理想的男人。他活着的时候有过很多次恋情,但在他去世后,发现贝多芬给她心爱的人写了一封信,但那位女士没有被提及。这封信最终成了一个谜…
戴维·赫尔夫戈特 / 乔弗里·拉什(风格:古典)
对音乐充满热情,喜欢弹钢琴,却也患有潜伏性精神分裂症,无法专注成为成功的钢琴家。
但小男孩的父亲彼得,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时时督促他勤学苦练。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值得欣赏。
一部拥有极佳音乐片段的电影,讲述钢琴家柴可夫斯基,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并与爱恋的对象Nina Miliukova结婚,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位女性狂热者。
这部电影在发行时并不受观众欢迎,但其中大胆的视觉效果,和柴可夫斯基音乐在电影中的惊人表现,让它成为了当代电影中的佼佼者。
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不得不放弃理想,谋到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家庭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音乐基础级差的学生们弹奏乐器不但走调,甚至连巴赫都没听说过。霍兰的信心遭到了打击,却在妻子的鼓励下,找到了工作与梦想的平衡。
他决定努力做好音乐老师,而不是成为超级明星作曲家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电影传达了一个道理,成功也许并不能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但无私的爱和时间,能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
《爱乐之城》是由达米恩·查泽雷导演,艾玛·斯通、瑞恩·高斯林等主演的美国影片。影片讲述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具有抱负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片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等重要奖项在内的14项提名。
15、音乐之声
电影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
16、海上钢琴师
17、放牛班的春天
18、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汤姆·霍伯执导的一部电影,由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安妮·海瑟薇、阿曼达·塞弗里德等主演。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乐剧,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186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改编。
19、雨中曲
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之一也是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
上映于1952年的米高梅歌舞片《雨中曲》,又名《万花嬉春》,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之一,也是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这部电影由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执导,金·凯利、黛比·雷诺斯等主演。该片以好莱坞从默片时代过渡到有声片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好莱坞演员唐与合唱队女孩凯西之间的爱情故事。
1989年,该片被美国国家电影登记部收藏于国会图书馆。2006年,该片被美国电影学院选为“25部最伟大音乐电影”第一名。2007年,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100部最伟大影片”,该片位列第5位。
影片中,伴随着这首主题曲,金·凯利在大雨中忘情地独舞,完美地表现出沉醉于爱情之中的幸福欢愉的情绪,诙谐动听轻松曼妙的音乐歌曲、赏心悦目的舞蹈与人物彼时的心境配合得如此妥帖、自然,宛若天成,让观众欣赏到一段动听歌曲与优美舞蹈融为一体的电影盛宴。
这场戏,也因此成为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片段。
凯西与科斯莫(中)与Don
20、《香奈儿秘密情史》
2010
《香奈儿秘密情史》是一部描述两人之间动人情缘的电影,我们必须向创作这部电影的横向思考者表示敬意,那是天才。这部电影本身是关于两个更具创造性大脑的相遇,然而当设计师邀请作曲家及他的家人入住自己在巴黎附近的别墅时,相遇也就扩展到了身体的不同部位。
影片的开始部分生动再现了《春之祭》首演时的骚乱,法国电影导演詹·库恩的电影制作艺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老实说,任何一位导演如果不能拍出一部在视觉上很吸引人的香奈儿电影,那他真的不应该涉足这一行。
不过由丹麦演员马德斯·米克尔森所扮演的斯特拉文斯基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是基于照片和书面记录,人们一直认为这位俄罗斯作曲家身材矮小、瘦削、机智敏锐,而片中的斯特拉文斯基却身材高大、肌肉发达,令人沮丧又枯燥无味。尽管如此他的魔法仍然在香奈儿身上发挥着作用。遗憾的是在法语和俄语的对话中,关于“与热可可上床”(going to bed with a hot Coco)的双关语却从未出现过。
21、不朽真情
1994
1827年贝多芬去世。让我们忘了音乐切入正题——他深爱的神秘无名女子究竟是谁?贝多芬的第一位传记作家兼秘书安东·辛德勒,扮演着侦探的角色,开始寻找这位“不朽的挚爱”。
作为贝多芬的扮演者——从年轻的浪漫主义者到年老又喜怒无常的作曲家,且饱受耳聋之苦,英国演员加里·奥德曼的演绎很有说服力,但奇怪的是无法令人信服。
尽管这是以故事形式来描述一位天才,但英国电影制片人伯纳德·罗斯的作品却出人意料地平淡,更不用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尚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
出于故事情节目的而虚构的遗嘱中,将贝多芬所有的钱财留给了他的“不朽爱人”,这是一个无法令人信服的大结局。当然,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假设”理论和一点点的戏剧性并没有错,但一些更具说服力的线索或许会将这部电影从平凡提升到某种相当强大的东西。
22、夏日之歌
1968
“肯·罗素作曲家传记”这几个字是令人联想到格伦达·杰克逊裸体在火车上滚动的画面,还是罗杰·达尔特瑞在万花筒般的背景下敲击琴键?
如果是的话,《夏日之歌》也许会让人失望(或者,当然会令人宽慰),因为这位英国导演对曾担任过戴留斯秘书的英国作曲家埃里克·芬比(Eric Fenby),那略显多愁善感介绍戴留斯以及五年来一直在帮助这位年迈作曲家的描绘,都显得克制、雅致且迷人——这可能与芬比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有关。
对于双目失明、丧失活动能力还有点让人难以忍受的戴留斯而言,其扮演者麦克斯·阿德里安的演技可谓绝妙,相比之下克里斯托弗·盖博对天真幼稚芬比的刻画则有点差强人意。
大卫·柯林斯扮演的戴留斯友人、作曲家珀西·格兰杰(Percy Grainger),曾告诉芬比和戴留斯住在一起将意味着他再也不想听到后者的音乐。相比之下,《夏日之歌》应该让你想聆听作曲家更多的作品。
23、音乐情人
Tchaikovsky:The Music Lovers
1970
柴可夫斯基(由目光锐利、蓄有模糊胡须的美国演员理查德·张伯伦扮演),与他的虚构男友奇卢夫斯基伯爵在冰上骑马饮酒作乐。
接下来的场景是由张伯伦出色担任钢琴演奏的作曲家《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公开首演,以及来自“萨沙”(亚历山德拉·柴可夫斯基)、作曲家未来赞助人冯·梅克夫人以及柴可夫斯基不幸与之结婚的尼娜(由格伦达·杰克逊扮演)那崇拜的目光。
即使是在有一些观众在场的情况下,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柴可夫斯基好友尼古拉斯·鲁宾斯坦,也在拿作曲家的作品开着玩笑……从那以后一切都是在走下坡路。
尼娜扮演者格伦达·杰克逊的演绎有点过火,观众再也不会在意柴可夫斯基娶了尼娜而又对其进行非故意的虐待。当被柴可夫斯基抛弃的尼娜试图勾引作曲家的“竞争对手”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时,臭名昭著的铁路车厢裸体场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24、李斯特狂
Franz Liszt:Lisztomania
1975
如果有兴趣了解肯·罗素在作曲家传记方面的职业生涯是如何到达顶峰,《李斯特狂》将是个不错的选择。继同样也是在1975年拍摄的摇滚歌剧《英国兵》(Tommy)成功之后,罗素让罗杰·达尔特瑞扮演片中的弗朗茨·李斯特——旨在比较十九世纪女性对李斯特的迷恋以及摇滚偶像引起的青少年“狂热”。
罗素的《李斯特狂》体现了七十年代中期摇滚歌星的特质,除了身着T恤衫的随团技术人员以及流行歌手迷,这部电影还粗略地引用了玛丽·达戈(Marie d’Agoult)与作曲家婚外情的虚构描述。整部作品都因罗素自己的盘算而显得过于渲染:纳粹分子、天主教徒、花哨的服装以及淫秽的道具。
这并不是说片中没有极其怪诞的幽默,以开头时的疯狂场景为例:李斯特与达戈伯爵决斗,吸血鬼理查德·瓦格纳(保罗·尼古拉斯饰)被一位挪威神复活为希特勒式的弗兰肯斯坦怪兽。
25、即兴曲
Fryderyck Chopin:Impromptu
1991
英国演员休·格兰特在这部浪漫喜剧片中饰演一位头发蓬松的男主角。听起来是否很耳熟?是的,即使是在描绘十九世纪一位伟大作曲家的时候,也有着《诺丁山》及《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的味道。
一位优雅、拘谨、身体虚弱的天才,肖邦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经典的好莱坞式英雄。是他的音乐魅力迷住了乔治·桑(由澳大利亚演员朱迪·戴维斯扮演)——一位以拥有众多情人且喜欢女扮男装而闻名的小说家。
电影的关键之处在于她一心想引诱肖邦去参加一个法国乡村家庭聚会。这也暗示着安坦公爵夫人的扮演者、英国演员艾玛·汤普森将有一场无法抑制的表演,一位梦想着波希米亚艺术生活的女性。
回到巴黎缺了汤普森,尽管扮演热恋中艺术情人的格兰特和戴维斯的演技相当出色,但整部电影还是显得有点逊色。为什么没有人把格兰特那可疑的波兰口音牢牢地塞在钢琴盖下,使人再也无法听到呢?
历史性的准确程度并不高,但足够的爱之宣言、背叛、手枪决斗、槌球游戏以及业余戏剧表演,已使得这部电影颇具观赏价值。
26、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Puccini
1984
这与接下来所发生事情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非常明显,因为对普契尼妻子埃尔维拉崩溃的情绪状态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她知道丈夫的调情方式,确信他正在和自己的女仆们交往,且错误地诽谤自己的妻子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穿插了英国歌剧导演托尼·帕尔默执导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的纪录片片段,从而说明了这部歌剧直接导致了作曲家人生中悲剧的发生,既引人注目又令人信服。遗憾的是帕尔默觉得有必要将重点锁定在让普契尼和村民们在一个重要的葬礼现场提及歌剧中的台词。
最后,当帕尔默评述自己所执导的《图兰朵》时,我们听到了普契尼画外音中的真实含义……
27、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Marin Marais: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1991
马兰·马雷并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早年的生活也鲜为人知,至少对一部历史上忠实的传记片来说还显得不够。但也许这正是为什么法国导演亚伦·科诺这部关于法国巴洛克作曲家和维奥尔琴演奏家的电影如此出色的原因。
唯美的电影拍摄、无可挑剔的演技,《日出时让悲伤终结》讲述了马雷与老师桑德-哥伦布之间的艰难关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桑德-哥伦布(法国演员让-皮埃尔·马里埃尔饰)可以使维奥尔琴模仿人类的所有声音,从少女的叹息到老人的哭泣。
与之相反的是马雷虽然有着高超的演奏技巧,但却不了解音乐的本质。于是师生之间开始了长达一生的斗争,当马雷(其不同的年龄段由法国演员杰拉德·德帕迪约和其长子纪尧姆·德帕迪约分别扮演)爱上老师的女儿时,这场斗争亦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西班牙维奥尔琴大师约第·萨瓦尔(Jordi Savall)演奏的配乐萦绕心头,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演员们不太真实的音乐模仿。如果想观赏一部既能激发自己的兴趣且娱乐性、情感性俱佳的关于作曲家的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便是其中的一部。
28、瓦格纳
Richard Wagner:Wagner
1983
如今,一部几乎和《尼伯龙根指环》一样长度、关于理查德·瓦格纳电视连续剧的提议,就可能会让制片人感到困惑。
不过,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这部将近八个小时(466分钟)的史诗巨作显然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那值得一提的英国明星阵容包括:劳伦斯·奥利维尔、约翰·吉尔古德、瓦妮莎·雷德格雷夫以及拉尔夫·理查森,威尔士演员理查德·伯顿则扮演作曲家本人。
即使是威廉·沃尔顿(没错,就是那个威廉·沃尔顿/ William Walton)在客串萨克森国王腓特烈奥古斯都二世时,也在一场乏味的乐队音乐会上打鼾咆哮。
正如人们可能从伯顿身上所期盼的那样,瓦格纳看起来狡猾、坚定、甚至还有点机智,但同时也是一位相当不安全的人物。
瓦格纳与自身的不安全感、竞争对手作曲家、政治观点等各种因素之间的斗争,为他赢得了一场漫长而壮观的观看票房。乔治·索尔蒂麾下瓦格纳作品风格的原声大碟亦相当宏伟。
29、玫瑰人生
《玫瑰人生》是2007上映的一部法国传记类电影,导演:奥利维耶·达安,电影又名La Môme,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名字来源于影中备受欢迎的同名歌曲。回顾浪漫之都的天赋女歌手Édith Piaf的一生,恰如玫瑰一般璀璨。
爱迪·琵雅芙(译为小麻雀)1915年生, 父亲是杂技演员,母亲是街道歌手,她由街头卖艺起家,被夜总会老板伯乐相马,最终登上纽约卡耐基音乐厅,被称为一代“香颂女王”。她将多愁善感,幽默和残酷的现实主义有机结合,是法国传统歌曲的化身。
这样一个吟咏爱的生命竟在那样一个悲惨世界里诞生和成长,但这没有磨灭她对爱情和艺术的追求,就象她自己说的,倘不歌唱就死了,歌唱,舞台之于她就是生命,我不能忘记的是她以衰老病弱之躯依然站在舞台上歌唱,不,没有就是没有,我无怨无悔````那是女神在歌唱。我说不出我是多么感动!我曾为卡拉斯的咏叹调和李少春的大雪飘感动,但现在我为这个衰老的歌者感动!我听到她在用生命歌唱,所谓天癞,就是这样吧!
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王尔德说。至少还有爱。
30、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主题曲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魅影和克里斯汀合唱
影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毁容的音乐天才魅影,他爱上了可爱的年轻女演员克里斯汀之后,他决定不遗余力的把克里斯汀打造成为一位耀眼的明星。影片可以分为两个的层次或两条线索,它们之间体现了一系列的对立,如地上与地下的对立、美与丑的对立、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图像与音乐的对立、彩色与黑白的对立、日神与酒神的对立、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一系列对立才是影片的悲剧冲突的真正根源。表面上看来,魅影与劳尔代表了冲突的两极,克莉丝汀是这场冲突的焦点或战场,但事实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中都隐含着这种冲突,因此悲剧人物不仅是克里斯蒂,而是他们三个人,是所有的人。
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相互争斗与倾慕的复杂关系,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意识与潜意识的这种复杂的纠葛,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关系深刻而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配乐,片中的配乐一般是二十八人的管弦乐团,然而有时为了描述更戏剧化的情节,也会用到交响乐团演奏。即使不看电影画面,听着完美的音效,观众也能感受到情节的起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