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大事记》(1928-2015),郑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
1956年,高教部部长杨秀峰视察郑州大学教学大楼建设工地
郑州大学第一届校党委合影
1946年刘椽与妹妹刘惠的全家福。后排左一为刘椽,左二为刘椽夫人高佩兰,左三为刘椽长子刘光夏(刘椽女儿刘芳萘供图。照片采自张永巽:《追忆恩师刘椽先生》,载《大学化学》2021年04期)
这套“郑大校史文库”更像是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所学校的校史合订本
1948年,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于河南鲁山县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学校成立4个月后即迁往临汝县(今汝州)和许昌等地(照片采自《风雨征程五十年》,四川省二野军政大学校史研究会编,1999年)
纪念碑碑名由二野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开国将军张衍1999年题字书写
穿军装的青年韦东晨
韦东晨学习俄文时使用的书籍《契丹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简论》,作者是格奥尔基·鲍利索维奇·爱伦堡,他是亚历山大·潘佐夫(俄国汉学家、《毛泽东传》作者)的外祖父
韦东晨手书赴渝故地重游的感怀诗作
姜椿芳和他编的《俄文读本》(三联书店1951年版)
韦东晨和林正端的合影
1980年代郑大外语系举办法语培训班毕业合影。前排右一为俄汉语言对比研究专家杨开三,右二为王明元,右三为韦东晨,三人是莫逆之交。杨开三教授于2021年初去世。(王明元供图)
叶芳来编著的部分俄汉词典
《吴学周日记》提供了霍秉权夫人孙德铨在建国初期学习俄文的情况
《奇异的蒙古马》,[英]詹姆斯·奥尔德里奇著,夏征瑞、韦东晨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
《郑州大学大事记》(1956-1986),郑州大学校史编辑室编,郑州大学印刷厂,1992年
这就是那批在绸布上签名的郑大元老生活的年代。他们也许并非都能在学术史上被后人记住,但却为河南这个人口大省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无论如何不应该被遗忘。我把他们的生平事迹简略地记录下来,权且当作一份备忘。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折射出的时代和地域镜像,才是值得唏嘘、深思的部分。(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郑州大学外语系退休教授叶芳来、王明元,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刘阿英,上海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阿明,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葛继勇,郑州二中办公室老干部专干刘晔,河南洛宁县西陈宋村支部书记韦甫军,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糜绪洋,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王辰龙的帮助和鼓励,特此致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