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耶夫:曾被误认为“俄语讲得最好的中国人”,与俄现任驻华大使曾是同班同学

托卡耶夫:曾被误认为“俄语讲得最好的中国人”,与俄现任驻华大使曾是同班同学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他来自一个哈萨克族穆斯林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科梅·托卡耶夫不仅是卫国战争老兵,更是哈萨克斯坦侦探冒险文学之父;母亲则在阿拉木图外语教师培训学院工作,因此他从小就学习外语。

▎介绍科梅·托卡耶夫的书籍及他的侦探小说作品。图源:Sputnik News

原生家庭的影响显而易见:受父亲影响,托卡耶夫自幼喜欢阅读和写作,后来就国际事务写过10本书和众多文章;母亲对其外语教育的重视,为他日后成为多语言人才奠定了基础。

▎年轻时的托卡耶夫

1970年,托卡耶夫进入外交部直属的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开始接触中文。大五时他就在前往中国,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培训实习了半年。1975年毕业后,托卡耶夫正式成为外交官,被派驻至驻新加坡大使馆,在这个英语区华人主体国家工作了四年。1983年,托卡耶夫二度来华,与现任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同期前往北京语言大学进修10个月。

▎1983年,苏联研修生在北京语言学院上课。后排左二为托卡耶夫(现哈萨克斯坦总统),前排右一为莫尔古洛夫(现俄罗斯驻华大使),讲课老师为刘士勤。图源:《中国新闻周刊》受访者提供

根据他的任课教师刘士勤教授的回忆,以及《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作为苏联来华进修生的佼佼者和青年外交官,托卡耶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上课专心听讲,注重实践,在苏联学生不谈政治的环境中,常常用造句方式表达对国际问题的看法;

▎托卡耶夫当年的入学登记表。

他喜欢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行, 在沪宁杭等南方城市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在任何场合他都十分健谈,一次和其他同学在老师家中吃饭,见到一盘饰有用京糕条拼写的俄文“友谊”字样的菜肴,他幽默地说:“老师,这个菜不能吃,不能破坏‘友谊’啊!”大家会心大笑;

他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打乒乓球,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依然保持着这一爱好,还兼任过哈乒乓球联合会主席长达13年。

更重要的是,不忘外交官职责的托卡耶夫,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进北京街头巷尾,与普通老百姓接触聊天, 并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思考:比如被称作“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一代,“不久的将来就会显现巨大的社会和政治难题”;中国许多方言不能互通,因此中国人是“由书面文字连接在一起的”,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是看准备的发言稿,而不是听发言者的发言。

有趣的是,他认为中国人习惯尽量避免直接说“不”,在正式交往中尤为明显,因此他的结论是“如果中国外交官说什么问题需要研究,那你就不要寄希望有肯定的答复,因为这是拒绝”。

完成学业回国的托卡耶夫还没有结束与中国的缘分。很快他就被派驻到苏联驻华大使馆。而这一次的六年多时间,他从二秘、一秘一路升至参赞,成为地道的“中国通”和汉学家。当时苏联外交系统里中亚出身的外交官并不多见,托卡耶夫流利的汉语、精干的仪表、诚恳的态度和稳重的作风,令与他交流过的中国外交官印象深刻。

▎该照片拍摄于1989年,当时托卡耶夫正担任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图源:Telegram频道БОРТ №1《周末图片》专栏

在苏联的国内改革正在酝酿之时,托卡耶夫便表现出对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改革的浓厚兴趣。他后来曾表示,自己在北语进修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正是邓小平的这个理论使中国获得了成功,并为全世界所称道”。

由于托卡耶夫过于“中国通”,据传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一度把参与翻译的托卡耶夫误认为中方翻译,说后者是“俄语讲得最好的中国人”。

16年的前苏联外交官生涯,托卡耶夫身处中苏两国的改革时期,对改革有了直接的初步观察和体验。 除了母语哈萨克语外,托卡耶夫还能说四种联合国工作语言(精通俄中英三语,对法语有基本掌握),自然也建立了他的国际化视野与意识。

说明:本文节选自《“中国通”托卡耶夫往事:喜欢骑车逛胡同,和俄罗斯大使是同班同学》,作者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专栏作家胡毓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HE END
0.如何才能学好俄语误区1:“俄语比英语难10倍,我肯定学不会” 我刚接触俄语时,对着西里尔字母表发呆:“这‘в’和‘w’长得像,发音一样吗?‘ы’到底怎么读?不会要弹舌吧?”越想越焦虑,甚至想直接放弃。后来我的俄语老师(一个在中国待了10年的俄罗斯大叔)说:“你们中国人学俄语,优势其实比欧美人大。” jvzquC41yy}/srszwg9777hqo1~z|ƒ}1Twytkjs17261793jvor
1.19世纪俄国的汉学研究文史世界各国在自己文化的启蒙时代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国经典文本的影响,俄罗斯也不例外。19世纪上半叶,受到西欧社会思想影响的俄国知识分子一方面接受了西欧关于“天朝中国”的阐释,同时也开始关注本国东方学者用俄语完成的关于中国的著述。 在现代语文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的俄国社会是逐渐形成关于中国问题的想象与对于中国文化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29862395d69928533;>>4388/j}rn
2.初中生怎么学俄语当孩子说"俄语太难了我不学了",别急着批评。可以试试"成就可视化":做一张"俄语成长树",每掌握10个单词贴一片叶子,学会1个语法点画一朵花。我班上有个男生,为了让树上开满花,主动要求每天多背5个单词。 另外,别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俄语发音对中国人来说确实有挑战,有的孩子可能需要1个月才能分清jvzquC41yy}/srszwg9777hqo1~z|ƒ}1Twytkjs16;84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