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作为中国一支重要的少数民族,族群人口为170万左右,集中分布在与朝鲜半岛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
碍于朝鲜族被韩国高收入和语言便利条件的吸引,朝鲜族人不断流向韩国,导致中国朝鲜族人口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192万下降至2020年的170万,每年几乎有1万名朝鲜族人外流。
根据韩国人口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韩国本土的中国公民人数约120万,其中有70万为中国朝鲜族。
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可以用源远流长来形容,早在七世纪初中国唐王朝帮助朝鲜统一并建立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明朝时期东北部控制范围仅限于辽东,朝鲜半岛任由地方民族治理。15世纪至17世纪是朝鲜族抵达中国的一次移民潮,19世纪朝鲜北部自然灾害频发,朝鲜族迁居中国东北延吉。
伴随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就此退出朝鲜半岛代表着中朝宗藩关系被终结。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达到217万,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本土有110万朝鲜族人,1952年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延边成立民族自治区域,1955年改为朝鲜族自治州。
由于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在1984年的时候韩国人均GDP已经达到2413美元是同期中国人均GDP的8倍,朝鲜族看中韩国高收入之后便大量劳务输出填补了韩国体力劳动力的缺口。
那么在韩国生活的朝鲜族人真的能融入韩国吗?韩国在1995年公布劳动政策调查研究数据,在韩朝鲜族男性主要从事建筑、厨师等行业,女性集中于家政、餐饮业,但是在韩国人看来朝鲜族的方言口音、生活习惯更像是“乡下来的穷亲戚”。
尤其是发生在6月25日的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电池厂火灾,导致17名中国公民遇难,其中在韩国的李东很快便得知这一消息。
根据了解,李东老家在辽宁沈阳是朝鲜族人,在十一年前进入韩国务工,曾在三星电子做过电视屏幕安装工、汽车配件工厂做过高温车间铸造工,如今在一家料理店当厨师。
李东从小在汉族学校上学并不会讲朝鲜语,最初抵达韩国在“奋斗在韩国”网站上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物流装卸工,从下午五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天,赚了400元人民币。
李东第一份正式工作便是三星电子电视屏幕安装工,月薪为1万元人民币,汽车配件厂的第二份工作月薪为1.5万元至2万元,如今在料理店当厨师一个月能赚2万元人民币。
李东的亲戚基本上都在韩国打工,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融入韩国人的圈子中,朝鲜语和韩语不一样,韩国人一听就知道你不是韩国人。
除了李东之外,曾经在韩国华城市电池厂打工的朝鲜族人彭慧也表示,自己曾在电池厂工作半年,主要工作便是擦拭电池。
工厂的工人嘱咐她擦拭电池时一定要小心,电池两端碰撞之后会发热、很容易发生爆炸,而且电池内部填充的液体味道很刺鼻。
综上所述,在韩国打工的朝鲜主人基本上从事一些3D工作,也就是即Dirty(脏)+ Difficult(费力)+ Dangerous(危险)的工作,即便月薪达到1万元人民币依旧是社会底层人士。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韩国街头的繁华与朝鲜族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融入韩国,但是为了高薪即便受尽冷眼还是选择奔赴韩国,难道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
(文/诸葛先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