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奈中介语(Poronay Jūgo),一种基于日本语(阿伊努语)、满语和官话的中介语。多在满洲铁路沿线附属地、库页岛南部的部分地区使用。
该门语言是为架空世界设计的一种人工语言,在波罗奈中介语的设计中主要受日语和官话的影响,仿照皮钦语的语言类型特性,语法较日语简单,产生于日语母语者和汉语官话母语者的接触。
流通区域:樺太島幌内川(ロシア語: Сахалин),中国語:「庫頁島」
【语序规则】
1. SVO语序强势:主-谓-宾为基础结构,修饰成分后置。
例:
日语原句:私は本を読む → Jūgo: Watashi yomu hon.
(我 读 书)
例:
日语原句:公園で走る → Jūgo: Hashiru ni kōen.
(跑 在 公园)
【格标记】
| が | が | 主语
| を | を | 直接宾语
| に | に | 方向/间接对象
| で | で | 工具/场所
| へ | へ | 方向
【时态/动词系统】
1. 时态助动词后置:动词原形不变,时态由句尾助动词标记。
现在时:masu(假名:ます)
Watashi yomu hon masu.
(我读书。)
过去时:mashita(假名:ました)
Watashi yomu hon mashita.
(我读了书。)
将来时:deshō(假名:でしよ)
Watashi yomu hon deshō.
(我将读书。)
2. 否定与情态:转为后置助动词。
- 否定:nai(假名:ない)
Watashi yomu hon nai.
(我不读书。)
- 可能态:dekiru(假名:できる)
Watashi yomu hon dekiru.
(我能读书。)
【形容词与修饰】
1. 形容词前置:保留日语修饰语前置规则。
Akai kuruma → Akai kuruma(红色的车)
2. 比较级介词:使用 yori(より)表示比较。
Tōkyō yori Ōsaka samui.
(大阪比东京冷。)
【五、例句对照】
1. 日语:彼は昨日、友達に手紙を書きました。
Jūgo:Kare kaku tegami ni tomodachi mashita, kinō.
(他 写 信 给朋友 过去时, 昨天。)
2. 日语:猫が魚を食べている。
Jūgo:Neko taberu o sakana masu.
(猫 吃 鱼 现在时。)
【设计逻辑】
SVO适应:通过固定语序降低习得难度,同时保留日语格标记的精确性。
介词系统:将黏着后缀转化为独立介词,维持语义清晰度。
时态简化:剥离动词变位,用时态助动词统一标记,避免形态复杂化。
此方案平衡了日语语法特征与SVO语序语言的直觉性,适合作为跨语言交流的简化中介系统。
【使动表达(Causative)】
1. 助动词「sase」后置:动词后加「sase」表示使动,被使者用「ni」标记。(假名:させ、に)
日语原句:先生が学生に勉強させる
Jūgo:Sensei ga benkyō-sase o gakusei ni masu.
(老师-主格 学习-使动 宾格 学生-与格 现在时)
字面:老师使学习(于)学生。
2. 强制施事省略(可选):若施事(使动者)已隐含,可省略「ni」短语。
Jūgo:Kare ga taberu-sase o ryōri mashita.
(他-主格 吃-使动 宾格 食物 过去时)
字面:他使吃食物(如“他让人做饭”)。
【被动表达(Passive)】
1. 助动词「rare」后置:动词后加「rare」表被动,施事者用「ni」或「kara」标记。(假名:られ、に、から)
日语原句:学生が先生に褒められる
Jūgo:Gakusei ga homeru-rare ni sensei masu.
(学生-主格 表扬-被动 施事-老师 现在时)
字面:学生被表扬(由)老师。
2. 无施事被动:可省略施事者,仅保留被动标记。
Jūgo:Hon ga yomu-rare mashita.
(书-主格 读-被动 过去时)
字面:书被读了。
John C. Street (1962)提议将阿伊努语、朝鲜语系和日语归入一个语系,将突厥语系、蒙古语系和满-通古斯语系归入另一个语系,两者共同组成了“北亚语系”。Street的分组是阿尔泰语系的推广。James Patrie (1982)从阿伊努人中心视角出发,采用了相同的分组法。
约瑟夫·格林伯格 (2000–2002)同样将阿伊努语、朝鲜语和日语归为一类,是他的欧亚语系下的一支。格林伯格认为,当中的“朝鲜-日本-阿伊努语系”和“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的关系并不特别密切。
阿尔泰语系假说现在已被学术界主流所否定。阿伊努语和通古斯语、蒙古语等周边的语言享有许多共通的词汇,但目前,大部分的语言学家相信这些词汇事实上是源自阿伊努语的借词。
Design version 4.0 written By @WUAN_c4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