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父伊藤博文,被朝鲜人刺杀临死前留下字遗言,中国人都懂伊藤博文俄国安重根日本

伊藤博文在哈尔滨中枪倒地,临死前嘴里只吐出两个字,引发百年争议。

有人说那是“和平”,也有人说那是“报应”。这两个字,无论真假,都掩不住他一生的殖民罪账。

他出身底层,靠着狠劲爬上日本权力顶峰。可他留下的,不是宪政制度,而是殖民血债。

1841年,伊藤出生在山口县一个农户家庭,本姓林,后来过继到伊藤家。他年轻时进了吉田松阴的松下村塾,读的是“尊王攘夷”,讲得激烈,做得更现实。他偷偷跑去英国学海军、学宪政、学侵略别人的方法。

回国后,他成了明治政府的核心人物,1885年,他推动废除太政官制,组建内阁,自己出任第一任总理大臣。

伊藤把“立宪”当幌子,真正在意的是对外扩张。

他对朝鲜的觊觎,早在倒幕时期就写进计划,到了1894年,朝鲜内乱,他趁机插手,引爆甲午战争。日本打赢后签《马关条约》,拿走台湾、澎湖、2亿白银,伊藤亲自参与全过程。

战争结束后,他步步推进朝鲜殖民化。

1905年,日本打败俄国,伊藤出任韩国统监,相当于驻朝“总督”。他控制朝鲜皇室,废军制、抓财政、限教育,彻底掏空朝鲜主权。

1907年,他逼高宗退位,签下《第三次日韩协约》,全面夺取朝鲜内政外交权。

这不是保护国,而是明抢,朝鲜人连军队都被解散,说话都不敢用韩语。

伊藤嘴上说“东洋和平”,手里干的,是彻底吞并。

等他的,是安重根。

他不是刺客,他是教育家、义兵、逃亡者,是被殖民者最后的反击。

1879年,安重根出生在朝鲜黄海道的士族家庭。祖父是大儒安仁寿,父亲是成均馆进士,他从小读《史记》《通鉴》,胸有天下事,笔杆比刀快。

20岁前,他还相信“知识可以救国”。他去上海找朝鲜革命党,没结果;回国后卖掉家产,开三兴学校,讲的是自强、启蒙、汉学。可学生还在背书,日军已经踩进课堂。

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全面掌控朝鲜。安重根开始醒悟:文化改变不了铁蹄。

1907年,他加入义兵,几次交火,弹尽粮绝,他转战到中国间岛,再入海参崴,组织义军。三四千人跟他操练枪法,学夜战、打埋伏。他说:“我们不是暴徒,是士兵。”

他从读书人,变成指挥官,手里沾了血,但心里更清醒。

1909年10月,消息传来:伊藤博文将于26日赴哈尔滨,与俄国大臣会晤,内容就是划分东北、商讨朝鲜并吞。

安重根当即决定动手。

哈尔滨枪响,子弹穿透“东洋共荣”的幻想

就在这时,一个穿黑色西装、戴白手套的朝鲜人站在人群中,眼睛死死盯住队伍前方一个矮个老人,黄脸、白须、弯腰。是他,伊藤博文。

9点18分,列车缓缓停下,伊藤博文走在第一排,身后是随从与朝方伪官员。安重根冷静上前,从怀中掏出那把八连发勃朗宁手枪,一枪、两枪、三枪,精准命中胸口、肋部、腹部。

伊藤应声倒地。鲜血迅速渗透礼服。安重根又连开四枪,击中随行四人,井上馆长、川上大佐、田中领事、森冈顾问。

整个站台陷入惊愕,士兵反应不过来,俄军也一脸愕然。

只有安重根,站得笔直,他没有逃跑,没有反抗,甚至主动把手枪交出。他高喊:“大韩独立万岁!”俄语喊的,全场都听懂。

被捕后,他没有否认,也没有狡辩。他说:“我是大韩义士,刺杀伊藤博文,是为民族复仇,也是为东洋真正和平。”

这一刻,“刺客”不再是刺客,是朝鲜被殖民者的集体怒吼,他不是为自己报仇,而是为国家殉道。

伊藤博文死时,嘴唇微张,没能完整说出一句话,传说他吐出两个字:“东洋……”

这两个字,被日方自己宣传为“东洋和平”,可从后续调查与记录看,他当时意识模糊、血气倒灌,根本无法发声。日方宣传“遗言”,不过是替他编造最后一点尊严。

更诡异的是,伊藤的遗体在火车站就地处理后,尸体很快运回日本,但头颅处理极其仓促,没有官方影像。坊间流传,他“临死睁眼不瞑,牙关紧咬”,有人怀疑他的头颅后来被秘密取下检查。

日本国内并未就其“遗言”做官方定论,反而是《东京日日新闻》含混其辞,仅称其“面露不甘”。而在朝鲜和中国民间,更多人相信,他最后吐出的“两个字”,不是“和平”,而是“报应”。

安重根的牢狱绝笔与就义,用死亡刺破谎言

日本关东都督府对案件高度紧张,伊藤不是普通官员,是国家象征,是殖民核心人物。他们急着定罪、执行,意图封口。

安重根断指血书“大韩独立”旗帜

在判决前夕,他向典狱长请求宽限一月,以完成另一部作品《东洋和平论》。他想写清楚,真正的和平不是殖民压服,而是民族平等。可这部书终究没能完稿,只留下序言和部分草稿。

他写下200余幅书法,每幅落款都带左手掌印,那只曾在断指礼中血书誓言的手。他写下:

“为国献身,军人本分。”

“国家安危,劳心焦思。”

“一日不读书,口中出荆棘。”

这些字条,被狱方反复审查,有的甚至被扣押、焚毁。日本人怕的不是这些字,而是他那种坦然赴死的气场。

被审判的安重根(右一)

他最后的请求,是将遗体葬于中国土地,等朝鲜光复那天再迁回。

这一天,朝鲜失去一位义士,日本失去一层遮羞布,中国见证一场道义反杀。

而那所谓的“遗言”,至今没人能确认到底是什么。可安重根的文字、行动、死志,早就说得更明白。

他说:“杀伊藤博文,不是为了朝鲜一国,而是为了整个东亚真正的和平。”

这个“和平”,不是用签约、殖民、武力维持的假象,而是通过血与火争来的尊严。

临刑前5分钟的安重根

结语

伊藤博文,曾以“宪政开国之父”自居,嘴上喊“文明”,手里却干的都是“掠夺”。他临死前若真说了“东洋和平”,那更像是一句讽刺,一个背叛和平的人,妄想用两个字洗净罪孽,哪有这么便宜?

安重根不靠编书立功,不靠演讲煽动,他用行动堵住了帝国扩张的气口,也让后人看清:正义从来不是请来的,是抢来的。

THE END
0.《坂上之云》重映:NHK“清算”日本近代史?|极目新闻主人公的同学兼好友之一是朝鲜女留学生崔香淑,应该是NHK晨间剧几十年间头一次出现的朝鲜人主角。通过韩国演员河英秀饰演的崔香淑这一角色,现代观众能看到1920-1930年代东京的朝鲜人社区的贫困生活,朝鲜独立运动的种种挫折,以及作为朝鲜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遭受的层出不穷的歧视。我在看电视时,不禁感慨以温情治愈而jvzq<84yyy4dvmxd0pku1l6886e32;:241848@>820nuou
1.丙子胡乱,朝鲜的弓,满洲的弓(最终兵器:弓)影评而朝鲜半岛因为山势险恶,所以半岛上的国家们自然也发展了依靠山势射箭守城的战术,朝鲜弓箭自然也就跟着一起发达了。然而,尽管是这么重要的弓箭,在古装片中弓箭的待遇一直不大好,永远都是在刀剑的阴影下,从来没当过主角。因为首先弓箭没有刀剑帅,拍摄难度也相对更大,拍的不好就能给人部落土著民咻咻放箭打猎的挫感。电影中 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73>58@;1
2.科普|广东香港人为什么说普通话?当时就有【普通话】了么?他们要维护复兴社的价值观,所以借此挑起“国语”的概念,强迫香港人说汉语普通话,否定说粤语的人用广普(广东官话)与听不懂粤语的人之间进行民间交流的权利。 赞 回复 有姓名的Momo (随心、随性、随缘……) 楼主 2021-06-21 20:08:13 P.s 隔壁很多弱智觉得"普通话"=普普通通的话,普通这词用的不伦不类。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5:;767>11
3.《科幻世界·译文版》2021年5期长篇在线免费阅读有一天黄昏时分,他们一小队人去为大军探路,纵马离开了光线黯淡的小山丘。四下里太静了,巴德渐渐感到不安。当然并非真的寂静无声,与大草原相比,森林总显得喧闹;再说前方还有条大河,河水的声音也夹杂在树林的风中。可总归缺了点什么。也许是小鸟的歌声,或者某种巴德不太能识别的声音。男人们膝盖一夹催马向前,马儿轻声嘶鸣。天气在变,更是不妙。一缕缕jvzquC41hctrknsqxgr/exr1tggeg{492;7:7;52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