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南国商学院欢迎报考俄语专业!能力演讲比赛

俄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为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以及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母语使用人数1.5亿人,第二语言使用人数约1.1亿人。

俄语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专业定位于复合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俄语主要研究俄语语言、语法、口语以及俄罗斯等俄语国家的文化与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进行俄语的翻译、教学与研究等。

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俄译汉、汉译俄、俄语口译、俄语写作、俄罗斯文学、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经贸俄语。

02

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较广泛的俄语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俄语交际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涉外、贸易、翻译、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俄语系组织开展演讲比赛、配音大赛、欧罗巴戏剧大赛、书法比赛、外教访谈与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专业竞赛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培养目标

1)熟悉我国国情和俄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2)熟练掌握第二外语(英语),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所学第二外语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

2018级罗昱明在2021年全国俄语高校大赛中取得了第二名

2019级吴浩添

在俄语7500KM

平台“俄语演讲大赛

”荣获一等奖

2019级吴浩添荣获2020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低年级组三等奖

梁博莹在2021年

“俄语日”短视频比赛中

荣获三等奖

俄罗斯联邦.周艺莹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第十二届多语种模拟联合国大会” 荣获最佳代表奖。

俄罗斯联邦 李雯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第十二届多语种模拟联合国大会” 荣获荣誉提名奖。

俄罗斯联邦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第十二届多语种模拟联合国大会”荣获二等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靖而航、杜鹤、王琪

在2023年“俄语日”短视频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世界读书日》

王琪、雷云山、艾一胜、周隽

在2023年“俄语日”短视频比赛中荣获 优秀奖。

《世界读书日》

周艺莹在2023年“俄语日”短视频比赛中荣获 优秀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课外实践教学

俄语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比如,俄语角、答疑课、俄语晨读,以及组织一系列的俄语竞赛等。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比较突出的有2018、2020和2021年我校俄语系15级余锦惜、19级吴浩添和18级罗昱明同学分别获得低高年组三等奖,均获得了留学基金委公费出国留学读研及插班交流的机会。

在2017和2021年“哈尔滨俄语之春”中俄大学生俄语竞赛中喜获学生戏剧比赛、歌曲比赛以及诗朗诵,以及优秀指导教师等。

2023年考研情况

吴浩添考入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方卓纯考入

天津外国语大学。

梁博莹考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04专业就业前景

当今新经济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俄正在构建新一代的大国关系,通过中俄间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增进两国协作。在促进两国各层次和各方面的交往过程中,需要的是大量的俄语人才作为支撑交流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中俄之间的发展关系,相互合作联系,增强中俄各领域的沟通交流,也需要我国高校在保障俄语人才数量的同时,更要保证俄语人才的质量。

05专业师资队伍

俄语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学历职称层次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目前俄语系共11名教师:10名中教和1名外教;

学历结构:博士5人,博士在读3人,硕士2人,学士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约为92%;

教师素质:教授2名,副教授3名,90%以上的中教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詹德华教授

俄语专业负责人

现任我校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专业负责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特等奖),广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教学奖(多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优秀教学特等奖(首届翼群教学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一、二、三等奖(多次)等多项荣誉与奖项。

李德祥教授

俄语系系主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语系教授,现任我院俄语系主任,曾赴上海外国语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交流学习。

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任教的主要课程有:高级俄语、俄汉翻译、俄语词汇学、俄语语法与修辞、经贸俄语、俄语词汇修辞、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语法修辞、现代俄语通论(俄语语法学)、现代俄语实践。

于凤颖副教授

俄语系系副主任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语言系,语言学副博士学位,现任学院副院长兼俄语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文化学和成语方向。

发表专著1部、合著2部。公开发表《汉俄语言中语含有眼睛的固定结构比喻义成语的语言文化分析》、《俄汉人物面部描写的固定比喻结构的语言文化图景对比分析》等专业论文16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1项,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1项以及校级教科研项目多项。

闫秋菊副教授

现任俄语系教师,毕业于于赫尔岑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对外俄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的研究专业博士。

曾获“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我的中国梦”海内外留学人员征文大赛二等奖、“哈尔滨俄语之春”首届中俄大学生俄语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4-2015学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年度优秀教师等奖项、2018-2019学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优秀科研三等奖等奖项。

More

教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俄语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1项、省级教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0余项,以及横向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合著2部、教材2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篇。此外于凤颖副教授自2017年起连续4年获得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俄语系重要科研教研及翻译成果

1、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民间故事史》(20WZWB003):2021年立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于凤颖;

2、省级项目《粤港澳企业参加俄罗斯北极原住民区域生物资源开发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2018WTSCX229):2018年立项,在研。项目负责人:罗颖;

3、省级重点重大项目《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的探索》(2014WZDXM043),2014年立项,已结项。项目负责人:徐真华、詹德华等;

4、市厅级重点项目《信息技术在二语习得中的创新应用与影响机制研究》(2017WTSCX140),2017年立项,已结项。项目负责人:闫秋菊;

5、市厅级青年创新项目《以人的眼睛为例分析俄汉固定比喻的语言文化图景》,2017年立项,已结项。项目负责人:于凤颖。

6、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就是中国——中国日常文化(中俄对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译者:俄语系翻译团队

THE END
0.俄语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形成时期(公元14-19世纪) 公元16世纪,莫斯科公国统一俄罗斯全境,莫斯科方言也逐渐成为国家交流使用的统一工具。莫斯科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莫斯科方言也成为俄语标准语的方言基础,为俄语的规范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6] 公元17世纪,罗曼诺夫王朝建立,此时的书面语是教会斯拉夫语。公元19世纪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23=72?d334;:8?<38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