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舰同䑸在海心:蒙古帝国的制度经纬

清末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中有个情节:状元金雯青出使德国,以八百镑买到一幅中俄交界地图,他之所以耗费重金,于公而言,是为了勘定国界,于私而言,却是为了修补他的一部元代史著作。

小说中的金雯青,影射的即是清末外交官洪钧(号文卿),购买地图也实有其事,事后证明这幅地图是假的,还引发了中俄间的一场外交纷争,洪钧因此郁郁而终。他一生致力于元史,其采撷西文资料撰成《元史译文证补》,直接影响到屠寄、柯劭忞等人,形成了一波元史研究的小高潮。

后来居上是学术之常态,迨及冯承均、姚从吾、韩儒林、邵循正、翁独健等学者负笈欧洲,发现洪钧多有讹误,原因是洪氏不擅外语,而元史研究除蒙古语之外,还涉及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亚美尼亚语、拉丁语,更不用说汉、藏、回鹘、英、日、法、德、俄等文字,学者耗费一生精力也难以穷尽。

读到邱轶皓所著的《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一书时,深感书名之深中肯綮,元史研究的特殊性,在于溢出了“朝代”所能概括的范围,只有置诸“帝国”的视野之下,才能明了关山迢递和文化冲突造成的东西交流的复杂性。

书中专章讲述了一个案例:波斯语、阿拉伯语等文献中,有一个名词jūng专指中国帆船,邱轶皓证实这个词源于汉语的“䑸”,在元代䑸有船队、舰队的意思,经“东西交流”之后,被吸收进了多种西方语言,反倒是汉语中的“䑸”随着时光流逝,不再具有船队的词义了。

还有一个见诸史册的例子,元代有一种高等级的“质孙宴”,又称“诈马宴”,与会者须着御赐的质孙服,但这种特殊的宴会源自何方,后人已经弄不明白了,清代乾隆皇帝是懂蒙古语的,他也胡乱解释了一通。直到当代,学者们才弄明白,诈马系波斯语jāmal(衣服)的音译,而质孙为蒙古语jisun(颜色)的音译,两者其实指的是一回事,也就是金锦衣。

如此绮丽多变的文化交融,自与蒙古帝国的征服史有关。从1204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落,百余年间,蒙古军队几乎打遍整个亚欧大陆。能够阻止他们进攻脚步的,只有天灾、大汗崩殂和眼花缭乱的内部纷争,唯一的例外可能来自埃及的马穆鲁克——这是一支类似于《权力的游戏》中“无垢者”的奴隶军队,他们于1260年在艾因·贾鲁平原战胜了蒙古骑兵。

马穆鲁克能够取得胜利,并非武力过人,而是因为发生在中国的一桩意外事件:此前一年,率军攻打南宋的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身亡,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为争夺汗位大打出手,原打算出征埃及的旭烈兀(他也是蒙哥的弟弟)闻讯,决定放过马穆鲁克,返回波斯。这一过程正可见蒙古的帝国特色:统一在大汗名下的巨大疆域,以及不断发生的兄弟阋墙。

蒙哥汗统治时期,夯定了蒙古帝国的权力框架,哈拉和林成为帝国的政治中心,继任的忽必烈继续拓展疆土,稳定时期的蒙古帝国包括已在汉地建立的元朝,位于今伊朗一带的伊利汗国,位于今天俄罗斯西部、乌克兰一带的金帐汗国,以及位于今天中亚一带的察合台汗国(另外窝阔台汗国于1309年灭亡,其领地分别并入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可以想见,早期“混一”于大汗旗下的众汗国,在延续草原时代蒙古传统的同时,必然因时因地制宜,各自衍生出新的制度,这也就是蒙古各汗国施行的“二元官僚制度”。

邱轶皓在前辈学人“审音与堪同”的研究基础上,更注重于“比较不同文献中关于某一同源制度在各个汗国中的发展演变的轨迹,通过对制度的比较,将研究的对象从点扩张到面”。他敏锐地注意到,在各蒙古帝国继承国家中,均存在一个“由‘四怯薛’制度演变而来的,并被少数非‘黄金家族’出身的蒙古贵族世袭垄断的权力核心”。

“怯薛”是成吉思汗亲手组建的近卫军,分别由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及其后裔统领,兵员来自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轮番值班,负责大汗(皇帝)宿卫,在蒙古帝国的军政系统中地位极高。根据邱轶皓的观察,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四哈剌出·拜”制度,伊利汗国的“四兀鲁思异密”,与中土的四怯薛制度,都是蒙哥汗时期变革和强化怯薛组织的结果,可以视为蒙古帝国早期最重要的制度遗产之一。

怯薛与各汗国文官组织形成的二元官僚制度,在中土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和历朝官修史书一样,《元史》中同样辟有“职官志”,仅从条目上看,除了行枢密院和行中书省之外,似乎与汉地官制区别并不大,但前人已经指出,元代执掌兵权的枢密院要职,以及至关重要的右丞相一职,通常都是由怯薛背景的高官担任的,这个隐藏在史官程序化叙事中的要点,假如不是研究者特意点出,很容易让人忽略。

相比怯薛高官,元代广为人知的丞相桑哥、阿合马,表面上权倾一时,实际根底尤有所不足,所以下场都不太好,原因在于他们既非“大根脚”出身,也不拥有兵权,最多只算是高级职业经理人而已。伊利汗国后期宰相拉施特,曾以波斯语写成蒙古史巨著《史集》,这样一位伟大的史学家,竟遭人诬陷惨死在蒙古异密手中,究其根源,也与这一制度安排有关。

由于文献繁难,元史—蒙古史研究取得的些微突破,都来之不易,《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的精微之处还有许多,作者能够在审音与堪同的基础上,勾勒出六七百年前蒙古帝国的制度经纬,功力实属不凡。跟随作者的视线,于浩瀚如烟海的史料中,领略“万舰同䑸在海心”的风采,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古籍新书报

“古籍新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众号,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

THE END
0.伊朗大多数是讲阿拉伯语的伊朗大多数是讲阿拉伯语的; 而印度则讲印度语和英语,但官方语言是英语啊 sophia_holly 2009-09-19 16:00:44 伊朗现官方用语的确是波斯语波斯语是一种很古老的语言,由于伊朗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原因,在波斯语种有大量的阿拉伯语词汇,而且波斯语字母很多都是在阿拉伯语字母的基础上加以演化而来,但是波斯语jvzq<84582jpe7hp1cxuklqg16>48:>8a3833A64;:4ivvq
1.波斯语高级语法(豆瓣)这部书特别强调和反映阿富汗人所讲的波斯语和伊朗(当时叫波斯)人、印度人所讲的波斯语之间的区别;着重对波斯语修辞法的讲解,故而大量引用了波斯语的名诗名句;又因为波斯语与阿拉伯语关联密切,所以用大量的篇幅系统介绍了阿拉伯语的语法知识。可以说本书显示了波斯语修辞法从古代到近代的变迁与差异,具有重要的文化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7987@=:1
2.LVGL通过freetype渲染阿拉伯语lvglfreetype连笔在阿拉伯语中广泛使用,旨在改善字母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美感。如果要想我们LVGL显示出来的文本也具有这种连笔效果效果的话,我们就需要使能开启lv_conf.h中的LV_USE_ARABIC_PERSIAN_CHARS置为1,使能这个宏定义的作用在于/*启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处理在这些语言中,字符应根据它们在文本中的位置被替换为其他形式。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739>891gsvrhng1jfvjnnu17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