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再次印证了语言支持对于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用户增长的重要性。CSA 认为,本地语言支持可以打造更具粘性的消费者关系,而且更强大的全球化品牌,也会极大地影响购买决策。
假设你刚刚抵达东京。带着(旅途劳顿带来的)不耐烦和(刚刚抵达的)兴奋,你准备开始自己的旅行,然而你的手机卡运营商发来紧急提醒,告诉你你的话费余额急需充值。有些担忧的你打开运营商的网站,却被转到了日语版网页。你看不懂日语,可页面上没有明显的选项来改变你所在的国家,也没有看到改变页面语言的选项。
你的流量不断减少,你在网页自动翻译和你有限的 VPN 选项之间左试右试,直到流量耗尽。网站上确实设置了语言选单,然而它被伪装在隐秘的符号和神秘的图标之间,一眼看过去就是找不到。
很有可能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作为设计师,我们当然可以让语言选单更明显、更醒目,然而大多数时候,网页组件的外观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
在设计界面时,我们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个人的假设、偏见和期望融入工作中。当然,我们不可能考虑到所有例外和特殊情况,所以我们会专注于最常见的情况,结果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却因为某些情况导致了用户的不满。
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解耦预设、允许覆盖(override),并允许用户按自己的情况指定语言选项就行。但在我们深入研究语言选单的设计原则之前,不妨先探讨一下目前有哪些方案可供选择。
通常情况下,我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放一个语言选单。每个多语言网站都需要语言选单,对有多个官方/通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公司来说尤为如此。对于全球化的品牌、组织和旅游行业,以及可能以各种货币支付货物、运送到世界各地不同目的地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必须设置一个语言选单。
语言选单要放在什么位置呢?用户当然各有各的喜好。根据我的经验,想要改变国家/地区或语言设置时,绝大多数用户会立即到页首位置,如果页首没有,他们会跳到页面底部,在页脚中查找。
然而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很多复杂的细节。当然,选单可以位于页首或者页脚的某个地方,但我们也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自动跳转,根据浏览器的偏好自动检测语言,或者跳出一个弹框,要求用户先选择一个地区。可以使用的工具还包括文本标签、缩写、图标或旗帜、原生或自定义下拉菜单、偏好设置面板、侧边栏、开关或者独立页面。
你会发现,以上很多解决方案本身就有可用性问题;如果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沟通准确性、减少歧义,我们得想个适当的策略,做好语言标记、分组、展示,让语言选单对用户来说一目了然,同时还应避免影响无障碍和自动翻译功能正常工作。
最一开始我们来聊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则——但也要注意:自动跳转可能会有帮助,但它造成的挫折和烦恼多过它的益处。
许多网站会基于用户的位置(IP 地址)或浏览器语言设置自动跳转。然而,人在东京并不意味着 Ta 能流利地阅读日语;用户的首选地区是荷兰,并不意味着他们想把买的东西送到荷兰;如果用户的首选地区是法国,网站却没有法语版,用户则会碰到默认语言的页面,而这种语言不一定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
如果不先询问用户,我们无法自信地推断他们的偏好。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自动跳转。如果一个用户碰巧从德国访问一个美国网站,把他们引向德语页面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如果一个浏览器首选语言为英语的德国用户访问一个德语网站,那自动跳转到该网站的英国或美国英语页面,就会让人摸不到头脑——尽管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这很可能恰好符合了用户的意图。
一般来说,基于用户位置跳转可能比基于浏览器语言跳转更有指导意义,但前者依然很容易出错。
虽然礼貌的跳转是合理的,但自动跳转不尽合理。不经询问,就把用户从一个网站跳转到另一个网站,其实就是在设计中植入了我们的假设,而这种做法通常是不可取的,也难怪会有用户感到不解,甚至放弃使用你的产品。讽刺的是,很少有人去跟踪了解这部分数据,因为放弃使用这件事发生在「另一个」网站上,而那个网站通常由在地球另一端的另一个部门或团队管理。
许多网站有一种假设,即位置、语言和货币通常是紧密绑定的,比如用户的位置选择德国,他们可能会更喜欢浏览德语,希望价格以欧元标示。然而,这种假设对一些人有效,但对其他人来说,则会完全破坏他们使用产品的体验。
事实证明,在很多情况下,这个假设是行不通的,比如:
当然,我们可能会认为所有这些情况都是非常罕见的边缘案例,所以选择忽略它们。但首先,我们需要记录一下有多少人真正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并因此而最终放弃使用你的产品。在实践中,尤其是对于全球品牌来说,这些数字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大。
之所以有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把常见的情况框定在紧密绑定的、甚至缺乏灵活性的预设中。当然,预设作为默认选项有其用处,但当默认预设不够好的时候,情况就会失控。解除预设之间的绑定、让用户分别做选择,其实是个好主意。
用户的偏好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国家/地区和语言。我们还可以让用户自定义用户界面的其他元素,比如货币、自动翻译、计量单位、日期格式等等。
对于许多网站,语言和所处位置只是传达网站和用户匹配度的第一层重要属性。然而,为了向用户提供价值,我们可能要再多想一步。
这些细节足以显示所有产品的最终价格,包括到相应地区的配送费用和用户最熟悉的金额。它实现了所处位置、语言和货币的完美解绑。
总地来说,通过选择这些选项,用户就掌握了主动权,从而由自己来定制访问网站的体验,如:
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向用户展示所有这些设置。是用一个单独的设置页面,用侧栏?放在页首还是页脚?其实一种选择,是在用户进入网站时,通过一个模态或非模态弹框显示这些设置——不过这种方案尚且存在争议。
上面列出的一些网站在用户首次访问时就会跳出一个模态弹框,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站前指定他们的意图和偏好。在其他网站上,默认的预设会默默应用,如果需要的话,用户可以选择调整——有时采用弹框,有时需要到专门的页面。
哪个选项更好? 最终当然要通过可用性测试来决定。在语言选单这个特定案例中,在用户进入时显示模态弹框可能不算坏主意,因为它为用户提供了实际的价值——一个他们自己可能无法发现的价值。然而,可能另一种替代方案的效果更好——使用非模态对话框代替。
在上面的模拟图中,重要的内容并没有被模态弹框挡住,用户可以滚动、导航、选择和复制粘贴。然而,偏好窗格出现在屏幕的右下部,可以被折叠或最小化,但它确实需要用户操作。这样做比默默地放在全局导航栏里更有干扰性,但也更容易发现。
大型企业非常明白一点:在一个小小的浮层、甚至是较大的弹框中浏览几十个地区选项,是件相当麻烦的事,需要相当精细的滑动页面才能做到。因此,经常有网站在不同页面上展示所有可用选项,按区域划分,有时还配上旗帜来说明。
如果你需要显示大量语言,可以尝试是否可以将其分组并显示在一个页面上。如果页面因此变得太挤,可以考虑将它们分组放进手风琴菜单或选项卡内——前提是设计成简单明了的选项卡样式,没有奇怪的文本标签。或者也可以采用更好的选择:为用户提供直击目标的自动完成建议。
在上面的模拟图中,点击「附近的 4 个地点」可以打开一个手风琴菜单,突出显示离立陶宛最近的地点,格式上做缩进。当用户是想开立新的银行账户时,这种模式可能不太适用,但如果用户要找的是某个特定的办公地点时,这个方案可能就有用了。
毋庸置疑,自动完成功能是语言选单很好的补充。然而在测试时,我们要观察一下人们如何使用自动完成功能,以及他们实际输入什么文字来寻找自己的国家。有时,为了使自动完成功能适用于不同语言而进行的微调,可能会是一项难度不低、过于耗时的工作。
并非每一个地点或语言都要在语言选单中用单独的条目表示。如果多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语言,那能不能按语言分组显示国家呢?
加拿大、越南、塞内加尔、瑞士和许多其他国家都有讲法语的人,如果认为所有来自这些国家的用户都将他们选择的语言与法国国旗联系起来,那肯定是不准确的。
为避免误解,如果你的用户需要选择某个特定的国家/地区,请一定使用旗帜。然而,如果你为用户提供的是某种特定语言的选项,使用旗帜可能就不会有良好效果,不如使用自动完成功能列出所有可用的国家,并在旁边放上语言文本标签。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这些标签究竟应该怎么写?是用英语还是用一种语言的本地写法呢?
假设很容易出错,对于货币、语言和所处位置的组合是这样,对用文本标签标记语言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假设用户说的语言,就是我们选择作为默认选项的语言。相反,当用户选择一种语言时,通常最好使用该语言的本地写法来标记它。
因此,与其选项里假设用户能看懂英文,写 German 和 Chinese,不如把这些选项标记为 Deutsch 和 中文。
但是,如果语言选项都用本地写法标注,那碰巧到中国的外国人切换到自己母语时可能会遇到问题。当然,使用旗帜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语言选单按钮,但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标签来修饰语言选单的按钮,例如在前面加上「Language」标签,让它更容易被发现。我们也可以在页首添加一个标了「English」的链接。当然,这些也都是我们的假设,但可能会比在导航栏和网页源码两个页面里跳来跳去容易一些。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与他们几乎看不懂的单词结合在一起的图标,但如果它被放在页首或页脚的显眼位置,被人们发现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虽然旗帜更容易识别,但图标也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选项,特别是当你需要让用户选择语言而不是位置的时候。即使在页首提供了选单,把它同时放在底部也是一个安全的选择,这样能确保用户在需要时能方便地找到它。
自动翻译不仅经常会让菜单爆框、破坏布局,它也会翻译语言速记,产生的界面可能非常难以理解。然而,如果避免使用缩写,转而使用用当地文字书写的语言全称,用户就完全不必处理这些问题了。请译员人工翻译文本,也会让人们寻找自己的母语版本页面变得更容易。
国家和语言选单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相当微不足道的设计挑战,但是有很多小细节决定了体验的好坏。在设计选单时,一定要抛弃预设,尽量少些可以把某些选项放在一起的想法。用户希望语言选单位于每个页面的页首或页脚,他们经常会通过旗帜、「地球」或「翻译」图标来寻找它。
如果你的产品只支持几种语言,一个下拉浮层可能就完全足够了。如果你需要显示 10-15 种语言,也许值得尝试带有自动完成功能的非模态浮层。如果有更多选项需要显示,可以考虑使用一个独立页面,将国家/地区组织到选项卡或手风琴菜单里。
最后还是一个检查清单,包括了设计更好的语言选单时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原则。
参考资料
「产品本地化蓝皮书」(productloc)公众号是宣讲互联网产品全球化/本地化实践的平台,如果你也有兴趣和我、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产品本地化的见解,请在下文或公众号留言告诉我,或者和我在 LinkedIn 上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