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金灿荣提出的“亚里士多德不存在”的伪历史论,让人感到反智。如果整个国家都这么认为,而且互联网上确实有很多人这么认为,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还记得大家都嘲笑美国人不承认进化论,认为地球是平的。希望我们不要被其他国家笑话。
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情况,让大家明白这个人和他的著作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逻辑事实的。
1.亚里士多德存在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
第欧根尼·拉尔提乌斯(Diogenes Laertius,约公元 200 年 - 公元 250 年),罗马帝国时期古希腊哲学史学家,编撰了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第五卷第一章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大规模喷发,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在与庞贝同时埋葬的赫库兰尼姆废墟中被发现。
17世纪出土的古希腊时期的《帕罗斯碑》提到了亚里士多德。
2. 亚里士多德直到13世纪才出现在西方世界?
这不是真的。 12世纪的重大争论与他的《范畴篇》有很大关系。
12世纪的经院学者就普遍性的本质展开了一场长期而激烈的争论。当时的一位学者感慨地说,在这个问题上花费的时间比凯撒征服世界花费的时间还要长,在这个问题上花费的钱比《克雷齐的棺材》(Crezi's Coffin)里的钱还要多。公元前6世纪吕底亚国王他夸耀自己的财富,结果被波斯人杀害。他的胸膛里装满了他生前收集的无数财富。)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3世纪新柏拉图主义的波菲利在《亚里土多德范畴篇注释》提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共相本质的三个问题是:
共相是独立存在的还是仅存在于智力中?如果它们独立存在,它们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它们是无形的,那么它们是与感性事物分离的,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中并与感性事物同时存在?
波菲里说:“这些问题是最高级的问题,需要努力研究。”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被称为波菲利问题。
3. 亚里士多德是怎样度过他的一生的?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竭尽全力摆脱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出生于爱琴海西北岸的色雷斯地区。当时色雷斯是马其顿统治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名义上是希腊人,但实际上他应该是马其顿人。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奴隶家庭。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敏塔斯的宫廷御医。这为亚里士多德小时候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也培养了亚里士多德的医学和解剖学知识。以及对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趣。
公元前367年正值壮年的亚里士多德离开宫廷权力斗争激烈的马其顿王国,来到雅典,加入了鼎盛时期的阿加德米亚,师从柏拉图。 。他在这里住了20年。大约前10年他按照柏拉图的规则教授基础课程,接下来的10年他担任顾问并协助教学。
亚里士多德在学园的时光随着柏拉图的去世而结束。柏拉图在世时,他的得意弟子并没有一味崇拜他,在学术道路上逐渐与他分道扬镳,这让他很不高兴。因此柏拉图去世前,并没有让亚里士多德继承他的王位,而是让他的侄子斯佩西普斯担任学院的新院长,这让亚里士多德很不高兴。此外,让亚里士多德不高兴的是新领导人对数学的痴迷。斯佩西普斯继续强调知识的数学模型,这让那些从小接触医学和生物学的人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对性的研究,在雅典呆了两年后,他收到了学院前学生赫米亚斯的邀请,前往小亚细亚访问。
不久,他开始寻找工作,并返回马其顿,担任当时的王子和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导师。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阔别12年后回到雅典。雅典已经处于马其顿的控制之下。此时,他在知天命的年纪,在学园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亲自主持讲学,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究。我们现在看到的较为完整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亚里士多德这个时期的作品。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去世,雅典反马其顿势力崛起。由于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关系密切,而且由于亚里士多德是为他的同学赫米亚斯写作,他被指控不尊重铭文和赞美诗,被迫离开雅典。第二年,他在埃维亚岛上的马其顿堡垒哈尔基斯去世,享年 63 岁。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学校被称为巡回学校。
4. 亚里士多德一生著作超过 1000 万字,其中 300 万字流传至今?
根据公元2世纪传记作家第欧根尼·拉尔提乌斯在其《著名哲学家传》中保存的目录,有164类、400多卷,共计445,270行。 (按每行10字计算,超过400万字)
我们在被称为标准书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中可以看到47种。其中,包括《论宇宙》在内的13种,通过内容和风格方面的多方面研究,被学者们公认为是留给后人的作品。这些章节虽然不是原创作品,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仍然保留在整个馆藏中,并做了标记以示区别。
《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版的前两卷收录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正文。两卷共 1,462 页。每页分为A、B两栏,每栏30行至40多行,大部分在35行左右。每第五行标记有一个行号。 (如果每行5个字,则总字数为:1462*35*2*5=510000字)
5. 亚里士多德用什么写作材料来写作?
尽管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书写材料是纸莎草纸,但考虑到纸莎草纸的脆弱性,亚里士多德的文字很可能是写在羊皮纸上的。
纸莎草(suo)的出现几乎与埃及文明史的开始同时发生。它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书面材料。由纸莎草制成的卷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形式。
大约公元前8世纪纸莎草经地中海东岸港口城市比波洛斯传播到古希腊和罗马。
公元前7世纪纸莎草成为从埃及出口到希腊的商品,改变了希腊文化的口头传统。纸莎草书写的主导地位一直保持到中世纪早期,随后逐渐被更具竞争力的羊皮纸取代。
由于纸莎草是从埃及到希腊的主要出口产品,亚里士多德很自然地用它来写作。然而,考虑到纸莎草的脆弱性以及他是亚历山大的老师这一事实,他应该能够获得羊皮纸来书写。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制作羊皮纸的工艺还不够完善。
公元前2世纪位于现在土耳其西部的佩加蒙王朝的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在统治期间建造了一座大型图书馆,可与同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相媲美。埃及因此停止向佩加蒙出口纸莎草。欧迈尼斯二世在这里改进了兽皮的制造工艺,并开始使用羊皮纸。这种情况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羊皮纸在全世界流行起来。现代英语中的“羊皮纸”一词以帕哈穆姆镇命名。
死海古卷羊皮纸
6. 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命运如何?
亚里士多德临终前,深感自己的知识可能会被可恨的雅典人所毁灭。为了避免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他将自己的大量手稿转移到了学园。一切都委托给了他的同学泰奥弗拉斯托斯。泰奥弗拉斯托斯害怕被当局没收,所以在他去世之前,他让他的侄子将手稿送到小亚细亚的塞浦路斯,以便其他人可以复制。后来,佩加蒙王国的君主向人民收集书籍,建立了他的图书馆。为了避免被征用,这些手稿被藏在地下室,休眠了一百多年。它们直到公元前一世纪才被挖掘出来。被卖给提奥斯的哲学家阿佩利孔被带回雅典。
公元前86年苏拉占领了雅典并将这些手稿带到了罗马。后来它们被转移到语法学家泰兰尼翁那里进行编辑和复制。但经过两个世纪的腐蚀和流散,这些手稿已经面目全非。加之抄写人员训练不善,错误百出,手稿的内容顺序和书写顺序完全无法辨认。
直到罗马学园第十一任校长罗德岛的安德洛尼库斯才收集并重新编辑了这本书,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 60 年左右。当时安德洛尼科斯无法查明这些作品的写作年代,只能采用当时流行的分类归纳法,按照内容将它们排列在一处。
不幸的是,安德罗尼科编撰的《全集》后来丢失了,连目录都没有保存下来。
也许有人会问:兰心书院为何未能保存其创始人的经典?
如果你想想亚里士多德为什么离开他创办的学院,你就会理解他的处境。他不是没有意识到,只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并不有利。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作品并没有被销毁,而是被带到小亚细亚并随意复制。这已经是很好的治疗了。
而且,收集并重新编辑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正是兰心学院第十一任院长安德洛尼科斯,这足以说明兰心学院对于其创始人的经典著作的重视。
7. 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希腊语世界不再为人所知?
在公元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战乱频繁,社会腐败,希腊哲学的智慧火花即将熄灭。学者们带着他们的经典,搬到更稳定的东方继续他们的事业。因此新兴的基督教填补了这种精神上的空虚。
基督教是一种以信仰为基础、高度排他性的宗教,与希腊哲学截然相反,希腊哲学将追求知识视为人的本性。尤其是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宣布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这加强了对世俗希腊哲学的限制。最后,公元 529 年,查士丁尼下令关闭所有非基督教学校。希腊哲学在西方失去了最后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几乎不再为人所知。
8. 为什么在13世纪之前的600年里,拉丁语世界几乎没有人知道亚里士多德?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拉丁语西方逐渐失去了与希腊语东方的文化交流。在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古代学习相对较好地延续着,古代文献也以古希腊语保存下来。
在拉丁西方,随着懂希腊语的人越来越少,理解希腊学术的问题开始出现。那确实是一个科学的黑暗时代,大部分希腊原始科学著作都没有被翻译。
公元4世纪至8世纪拉丁西部的一些有识之士感受到了这场危机。他们要么将希腊哲学文献翻译成拉丁文,要么利用百科全书和其他形式来收集当时可用的知识(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基督教)。异教徒)记录下来是为了保存古代知识。
其中,公元6世纪初期,罗马学者、政治家博伊提乌斯(Boethius)翻译了一些短篇小说,例如拉丁语的《范畴篇》和《解释篇》。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拉丁语世界在 12 世纪初 600 年间才接触过其他亚里士多德著作。
公元529年断断续续存在了900多年的柏拉图学院和稍后的亚历山大学园都被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关闭。一些学者逃到波斯的贡沙布尔,也就是当时的萨珊帝国。王朝的学术中心。
公元750年推翻了萨法赫倭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并迅速扩张。
萨法赫的弟弟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阿布·贾法尔·曼苏尔不喜欢首都大马士革的传统部落氛围,而是更喜欢波斯发达的文化和官僚机构,想迁都。在占星家的指导下,新首都位于巴格达,距离古城巴比伦不远。公元766年阿拔斯王朝的首都从大马士革向东迁至新城巴格达。
在曼苏尔统治时期,希腊著作的翻译工作开始了。第七任哈里发马蒙时代,阿拉伯语翻译运动达到顶峰。此时的阿拉伯世界是世界文明的顶峰。
马蒙继任哈里发第六年(公元819年)进入巴格达。不久之后,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他看到了亚里士多德。
有人说,亚里士多德的梦想激发了马蒙对知识的兴趣,于是他资助翻译运动,并在巴格达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学术机构——智慧宫。
智慧宫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胡奈因·伊本·伊斯哈格(Hunain ibn Ishaq,808-873)。他是聂斯托利派(基督教最大的分支),专攻医学。他懂得叙利亚语和波斯语,后来在巴士拉学习了阿拉伯语,在亚历山大学习了希腊语。
伊沙克翻译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多部作品。他通常首先从希腊语翻译成叙利亚语,然后由其他人(很多情况下是他的儿子)从叙利亚语翻译成阿拉伯语。他的儿子也对早期的亚里士多德进行了修改和评论。10.亚里士多德的文章是如何传回西方的?
12世纪以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人通过阿拉伯哲学家阿威罗伊(Averroes,1126-1198)再次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由阿威罗伊将其从希伯来语翻译成拉丁语。
阿威罗伊是一位西班牙穆斯林医生和哲学家。从8世纪到14世纪,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包括西班牙地区,都处于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下。作为哲学家,阿威罗伊曾担任西班牙半岛伊斯兰公国科尔多瓦的首席法官。他的阿拉伯名字是伊本·卢西德。阿威罗伊认为,只有理性才是不朽的,因此个体灵魂不存在不朽。他强调,通过理性获得的知识优于通过信仰获得的知识。
阿威罗伊的思想违背正统伊斯兰教义,对穆斯林世界没有持久的影响。但他对欧洲思想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 12世纪至15世纪文艺复兴早期,当拉丁文明开始在意大利半岛兴起时,正是阿拉伯人阿威罗伊让他们意识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存在。阿维罗伊的评论后来被收录在《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拉丁文版本中,这是15世纪后在威尼斯最早出版的版本。他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阐释极大地影响了经院哲学的发展。
许多人认真研究阿威罗伊,以至于当时欧洲形成了一种“拉丁阿威罗主义”,一直持续到17世纪。此外,阿威罗伊的神学哲学构成了阿奎那神学哲学的重要理论源泉。
大约从 1255 年到 1278 年,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著作都有拉丁文版本。 14 世纪末,出版商阿尔杜斯·马努修斯 (Aldus Manusius) 以希腊语文本出版了几乎所有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尽管西方学术界直到 1500 年才真正了解 《论诗》。
西方著名哲学家中,最早传入中国的是亚里士多德。有学者指出,早在唐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随着景教的传入而被景僧传入中国。目前尚无明确数据证实这一说法。
但最晚在17世纪,明朝末年,当利玛窦等人来中国传教并将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输入中国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李之藻翻译的《名理探》和《寰有诠》讨论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天体思想。由于亚里士多德是当时基督教的权威,而且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不相容,所以亚里士多德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只是介绍性的,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随后中国加强了孤立。直到19世纪末,中国才摆脱封闭状态。严复等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重新关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严复曾翻译叙利亚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名学浅说》(直译为《逻辑学教程》),为推广亚里士多德思想和发展中国哲学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1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起源于《永乐大典》?
当然,这个幼稚的问题不值得反驳,但我们还是可以看一下《永乐大典》的编译和传播。
《永乐大典》是一部由2000多名研究人员历时6年多完成的大型百科全书。它是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文化的总集,共22937册、11095册、3.7亿字。
不过,只有一件,而且是放在架子上的。因为是朱元璋时代建立的,所以朱棣对此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一百多年后,嘉靖皇帝(1522-1566)爱不释手,想把它装在棺材里,于是赶紧组织人重新复制一份,留于世间。但它无法留存于世,逐渐消失。一旦发生战争,就会大规模损失,命运悲惨。目前,国家图书馆仅存161册,其中99%已丢失。
在《永乐大典》编撰之前,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就已经在西方世界流行起来。后者如何从前者派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