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画前 已不年轻的女人喃喃说道
她也瘦成僵硬线条
似乎从那些多刺的藤蔓中挣出
又荡回暗黑的细密入口
颓败的时刻 总有颓败的人
试图去拨开那些危险的纤维
也总会有人去观赏那些不再丰腴的形体
以及无论多么丰腴
最终也会跌入泥土的花蕾
光线有二十四小时的变化
当它途经这一小丛阴翳之美
赋予它们变化与枯荣的同时
它一寸一寸挪动爬行
带给观察者悚然的震惊
始于一点一线
终于隐密消失的稀薄
始于一瞥一闪
终于从空隙到弥漫的渐淡
某些生命不可承受
这仅仅的二十四小时
它们必然延伸到无限
“部份画家通过光线描绘瞬间
部份画家通过描绘本身
艺术家和观赏家都已不年轻
他们脸上铺陈着岁月之光的位移
如同印象派的斑斓被阳光谋害
他们浓稠的对话被两套方言冲淡
*注:2021,大年初一,为白夜录读马雁诗有感。
一个不吃葱的男人
一个不吃葱的男人
吃一点点葱就会晕倒
所以有他在的饭桌上
炒肉丝不能有葱
豆腐汤也不能有葱
公司附近那家川菜馆的厨师
只要看见他走进饭馆
马上修改菜谱
不让他吃到
哪怕一点点葱
只是不吃葱吗
有一次我问他
他点点头,说
只是不吃葱
那么蒜苗呢
他笑一笑,说
蒜苗我不怕
旷野
旷野中
听见牛铃铛
或听见牛铃铛
回想起旷野
的风,的雨
的岩石
和土
回环之诗
——给小翟
小时候夜读聊斋,爱与怕交织
醒在夏日南方的蚊帐中
文字故事幻绘出眼前图景
从窗棂探进来风的大手
轻轻搅动帐幔,而晨光改变着
它上面的阴影与气息:几个人物
服饰随便,一匹小兽出没不定
一骨灯笼起火,便烧毁画中娇娘
小儿附体小虫,妖怪以人为衣
一大早依旧梦魇压床,洗脸时
麻木里不敢一瞥一秒镜子
瓷面盆内,晃动的一捧月亮
也提示:长夜未尽,故事待续
而下回分解恰巧落进你的一首诗
那里有人以菊为灯,照向起雾的大河
看见与内观
——给徐冰
从《山海经》到奥维德,果然
古人最擅长的,就是讲述背后的故事
又如你的一黄远山,转到玻璃的内面
其实是灯光下橘色的麦秸与散漫的枯枝
令人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果然
看见,是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个词儿
不被一面的美欺骗,倒是其次
你或许是在拷问我们:观看
从来都不客观,正如倾听需要倾心
角度不同,音乐略胜于舞蹈
化腐朽为神奇者,须为一公(认之)
异人,复眼般看出材料的二重(性征)
而比起蜻蜓,人的眼睛布满了死角
人不能裸眼望向太阳,虽然可以
一望太空,那也无异于回身观自在
一望太空,人立刻意识到何为渺小
太空也有它背后的故事吗?果然
“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若非有心
在蜻蜓之眼中,人永远都是复数
是无,也是一。一望太空,会有天书
搭乘火箭,等我们译写文明的新多元吗?
而太阳底下有尘埃,物质不灭
沉重的废料再生为一对凤凰鸟,飞出千山
而内观的人,变出了轻盈与充溢
*诗中出现的“背后的故事”、“蜻蜓之眼”、“天书”、“凤凰”等,亦为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名。
“突围:朗诵与对话”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 系列的一部分,由香港诗歌节基金会主办,邀请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以及音乐人参加,以线上双语活动的形式进行。其宗旨是为共同应对旷世疫情做出贡献,让诗歌引领我们突破重围。第一季“突围”于2021年5月至8月在凤凰网等多平台直播,共有十二位诗人参与,得到众多合作方的支持,也广受观众好评,七场节目总播放量超过330万。
第二季“突围”将于2021年11月下旬隆重推出,上季嘉宾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教授唐小兵应邀担任节目总策划。计划中的七场节目,将邀请来自葡萄牙、希腊、俄国、美国和中国大陆的诗人与译者、学者一同进行多语言的朗诵与对话活动。同时,新的一季“突围”将增加“向诗人致敬”的节目,由译者和嘉宾一起诵读、欣赏已故著名诗人的作品。此外,我们还将邀请多位音乐人、舞者、视觉艺术家为本季活动提供创意作品,让多种艺术形式与诗歌融汇在一起,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体验。凤凰网、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上海传科信息技术、此刻天涯文化、南京先锋书店、卓尔书店、白夜、飞地书局、纸的时代书店、单向空间、新加坡城市书房、TED×茨厂街等各方将继续协办本季活动。
IPNHK「突围」朗诵与对话系列活动
第二季回顾
第一季回顾
在浏览器输入链接即可观看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IPNHK)由诗人北岛于2009年创办,十多年来屡获殊荣。“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盛事,亦是国际诗坛上最成功的诗歌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