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简史东罗马帝国和周边国家(下)

保加尔人(Bulgars)是4-13世纪活跃在南俄-中亚草原的半游牧民族。在族源关系上,应和匈人较接近,属于古突厥语族的乌古尔语支。374年,和匈人一同进入伏尔加河西部草原。460年,一支保加尔人进入亚速海的东部和北部居住,建立保加尔汗国。560年代,因受到东方阿瓦尔人的攻击,被迫向西南迁徙,寻求东罗马的支援。

7世纪上半叶,随着阿瓦尔人在东南欧霸权的衰落,保加尔人开始崛起。库布拉特汗在位时(605-665年)建立了老大保加利亚汗国(632-668年)。核心领土在今库班和顿涅茨克地区。对外关系上,与东罗马保持友好。668年,在可萨人的打击下,保加利亚国家解体。

①亡国后,大部分保加尔人进一步向西南迁徙,渡过多瑙河,在东罗马的多布罗加地区建立新的国家,即保加利亚帝国(681-1018年),首都在普斯利卡。②小部分向东北迁徙,在伏尔加河和卡马河交汇处,今喀山州一带建立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8世纪-1240年),在7-9世纪,是可萨汗国的附庸国。在7-8世纪,马扎尔人是其统属民族。19世纪以后,除部分融入喀山鞑靼人的,其余成为现代楚瓦什人。

保加利亚帝国的建立者是阿斯巴鲁赫大汗(644-700年)。在他带领保加尔人南下之前,巴尔干山脉与多瑙河下游平原(瓦拉几亚)之间的原住民是色雷斯人。6世纪以后,斯拉夫人南迁于此,成为新的主体民族。679-681年,阿斯巴鲁赫把比萨拉比亚、摩尔达维亚等旧有领地与新获得的土地连通。681年,保加尔人和东罗马人签订和约,标志着保加利亚国家的建立。

①保加利亚国家是在保加尔人和主体民族南斯拉夫人的努力下一同建立的的联合国家。②不占人数优势的保加尔人改变了游牧的生活方式,开始接受斯拉夫的语言、文化、习俗,逐渐被同化为斯拉夫人。③8世纪,国家进入封建化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开始寻求对外战争以缓解国内矛盾。

十八、保加利亚王国的发展

8世纪末到9世纪初,阿瓦尔政权在潘诺尼亚灭亡,东罗马正处内乱期,保加利亚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792年,卡尔达姆大公利用东罗马的圣像崇拜派和破坏派的矛盾,奠定了进一步扩张的基础。东罗马-保加利亚战争(670年-13世纪)进入高潮期(9-11世纪)。

①克鲁姆大汗(808-814年)英勇善战,经过“四年大战”,保加利亚的国势日益强盛。811年,亲征保加利亚的罗马皇帝尼基弗鲁斯战死。812年,保军乘势围攻君士坦丁堡,洗劫阿德里亚堡,版图明显扩大。②莫尔塔格大汗(814-831年)时期,保加利亚的南进势头受挫。817年,双方缔结30年和约,并在色雷斯边境筑墙。此后,保加利亚人把进攻方向转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潘诺尼亚。

③鲍里斯一世(852-889年)。864年,受洗为基督徒,改“大汗”称号为“大公”。865年,宣布以希腊正教为国教,这招致部分贵族的反对,都被国王镇压。885年,希腊正教会派遣使者到保加利亚传教,使用的是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创造的格拉哥里字母,保加利亚由此进入文化和文学的活跃期。

9世纪是保加利亚封建化的快速发展期。王公和教会逐渐成为大土地所有者,自耕农转变为依附农或半依附农。鲍里斯和其子弗拉基米尔坚定地推行基督化政策,推动封建化的发展。他们的反对者多是旧贵族,以恢复异教的旗号来号召各地反叛。保加利亚的封建化就在新旧矛盾的一次次爆发中得到巩固。

十九、保加利亚帝国:盛极而衰

西蒙一世大公在位时期(893-927年)是保加利亚的极盛期。西蒙自幼在君士坦丁堡学习,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喜爱古典学术,奖掖翻译。他的新都大普雷斯拉夫(893-972年)辉煌气派,反映了希腊文化对保加利亚的深刻影响。这一时期,东罗马-保加利亚战争又起。主要原因是:①争夺贸易路线。②争夺王位继承权。

894年,东罗马和马扎尔人建立联盟,被保加利亚和佩切涅格人的联盟击败,东罗马被迫在897年纳贡媾和。10世纪初的东罗马陷入一系列的皇位继承冲突中,保加利亚人再次扮演关键角色。914-918年,先后攻占马其顿、阿德里亚堡、阿尔巴尼亚、帖撒利。915年,西蒙一世开始自称“恺撒”,即“西蒙大帝”。

919-924年,西蒙大帝四次围攻君士坦丁堡,均因缺乏海军无功而返。925年,西蒙自称“罗马人和保加利亚人的皇帝”,竟然得到罗马教宗的承认。西蒙又在普雷斯拉夫设立大主教,试图取代君士坦丁堡的宗教地位。

保加利亚在10世纪上半叶达到极盛后快速衰落的原因是:①北方的马扎尔势力愈发强大,匈牙利王国已经建立。②佩切涅格人在黑海北岸草原的统治得到巩固,挤压了保加利亚在东北的空间。③东北方的罗斯国家变得空前强大。968年,罗斯军队一度攻占保加利亚。

④波高美尔派崛起。10世纪上半叶兴起,后传播至塞尔维亚和东罗马。波高美尔派主张二元论,即上帝有两个儿子,耶稣基督和撒旦。他们强调教会的压迫和暴力是恶的产物,主张没收教产,反对正教会的组织体系,在社会伦理上坚持二元论观点。波高美尔派打出消灭一切压迫的口号,在农民中广为流传。西蒙的儿子彼得治下的国家(927-969年)一直处于农民反封建的斗争起义中。

二十、8-11世纪的东罗马文化发展

圣像破坏运动时期,东罗马的文化进一步发展。①代表人物是狄奥多尔,在8世纪末任君士坦丁堡的修道院院长,为修院制定新规,提高了修士的文化水平。②大马士革的约翰,著有《知识的起源》,将基督教的教义和基本观点系统地编辑成书,为圣像崇拜者提供对敌斗争的武器,成为13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斯《神学大全》的范例。

③9世纪前半叶,狄奥斐卢斯在位时(829-842年),东罗马诞生了著名的数学家立奥,他培养了许多杰出学生,因而名扬四海。哈里发马蒙曾以重金邀请他去巴格达讲学,被罗马皇帝拒绝。皇帝认为“科学”和“希腊火”一样是神秘的宝物。④东罗马的教育也有明显发展,巴尔达斯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学校开设“七艺”课程,后为欧洲各国所模仿。其中“三科”是文法、修辞和辩术;“四学”是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

马其顿王朝(867-1056年)开创了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主要特点是:世俗因素和神学因素的融合。①巴尔达斯的学校诞生了巨匠佛提乌(Phōtios),著有《群书摘要》。他是帝国的主教,著名哲学家,一生涉猎的学科非常广泛,著作中丰富的引章摘句为后世保留了可贵的史料。②佛提乌的学生利奥六世(886-912年)被誉为“贤君”。他奖掖学术,保护学者,文化政策为后世的帝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圣像破坏运动打破了传统艺术呆板、死气沉沉的教会风格。带来庄重与典雅、严谨与流畅的新风貌。④马其顿时代的艺术深受亚美尼亚风格的影响。代表作是巴西尔一世修建的大教堂和新建的宫殿(肯努尔琼宫)。⑤“皇太子”君士坦丁七世(913-959年)是10世纪的代表学者,他的代表作是《巴西尔传》和《帝国行政论》。⑥共治皇帝君士坦丁八世(962-1028年)是11世纪的代表学者,著作是《编年史》,有浓郁的古希腊文风和丰富的世俗知识,修辞学水平也达到了东罗马历史的最高峰。

二十一、马其顿王朝的兴起

马其顿王朝时期因为对外军费开支庞大,捐税名目繁多,租税徭役使小农和自由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大大激化。①保罗派在小亚细亚兴起。主要参与者是农民和城市贫民。他们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教会和教产是魔鬼的产物,要求消灭教阶制,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偶像崇拜,恢复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有明显的反教会纲领。827年,被镇压,信徒四散向各国逃难。在意大利,发展为使徒兄弟会。在法国,发展为阿尔比派。保罗派思想的种子被带到许多欧洲国家。

②821-823年,小亚细亚爆发托马起义。起义得到保罗派的支持。托马等农民代表要求废除苛捐杂税,打富济贫,后被政府分化而起义失败。③932年,马其顿人瓦西里在小亚细亚起义,后被处死。④为缓解矛盾,帝国政府在922年颁布法令,禁止封建主掠夺村社土地。但没能阻止大土地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10世纪中叶,由于保加利亚衰落,东罗马皇帝可以集中力量对抗罗斯人和穆斯林。马其顿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亚美尼亚人约翰一世在位时(969-976年),帝国进入复兴的高潮期。970年,在留莱布尔尬兹之战大败罗斯人。971年,在多罗斯托隆围城战再次击败罗斯人。但罗斯人的英勇也给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开始组建“北欧卫队”。

971年,罗斯人退出战局后,约翰俘虏了保加利亚皇帝鲍里斯二世,焚毁普雷斯拉夫,迫使保加利亚成为东罗马的附庸国,尽占多瑙河流域的土地。鲍里斯被迫退位,放弃大主教头衔。保加利亚的独立国家身份已经丧失。972年,面对德意志的奥托对意大利的入侵,约翰选择与之结盟联姻,并承认了奥托的“皇帝”头衔。

972-976年,约翰一世继续开疆拓土,三次发动东征。把帝国势力扩张到叙利亚、亚述、摩苏尔和亚美尼亚。975年,攻占大马士革、加利利、贝鲁特、的黎波里。但就在围攻耶路撒冷之前,约翰突然病逝,被迫撤军。法蒂玛王朝三次被约翰击败。如果不是突然的离世,东罗马的辉煌还要进一步扩大。

二十二、“保加利亚屠夫”巴西尔二世

巴西尔二世时期(976-1025年),“第二个黄金时代”达到最高峰。①996-1018年,发动对保加利亚的大规模进攻,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就此灭亡。东罗马此后占领保加利亚地区长达168年。克雷西昂战后,刺瞎保军99%战俘的双眼,以恐吓敌人,因此被誉为“保加利亚屠夫”。

②重启亚美尼亚战争,征服格鲁吉亚。但吞并基督教同盟国亚美尼亚(1045年)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这打破了与穆斯林在中东的势力均衡,反而导致亚美尼亚的人地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降低了缓冲带的战略价值,加重了帝国的边防压力。

③收复了意大利南部被诺曼人占领的全部土地(西西里除外),东罗马在意大利的统治又回到了希拉克略时代的水平。④999年,发兵叙利亚,大败法蒂玛王朝,恢复了帝国自希拉克略以后丢失400多年的东方土地。东罗马在叙利亚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071年。

巴西尔二世死后,帝国又陷入衰落周期。政局动荡,贵族争权,尤其是世袭军事贵族的强势崛起彻底打破了帝国传统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帝国的征税和征兵基础开始动摇。帝国本来引以为傲的军区制成为负担,军事长官失去权力,地方封建势力发展,普遍军役为税款所替代。更致命的威胁是中亚突厥人的崛起。1045年,攻占亚美尼亚。1048年,击败东罗马-格鲁吉亚联军。1064年,再度攻陷亚美尼亚。

二十三、可萨汗国

可萨人,又译为哈扎尔人,是6-11世纪活跃在南俄草原的突厥民族。民族学家认为:可萨语和保加尔语、楚瓦什语同属于古老的乌古尔语支。新旧《唐书》都记载有“突厥可萨部”,应属西突厥汗国的宗亲旁支。628年,自立为西突厥可汗的莫贺咄有可能就是第一位可萨可汗札比尔,他或许参与了希拉克略大破波斯的战争。可萨人大约在7世纪中叶建立了可萨汗国(650年-969年)。

可萨人的腹地在今达吉斯坦、阿斯特拉罕地区,控制着伏尔加河、顿河、北顿涅茨克河、库班河地区,是中古时代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国家,版图西至多瑙河,东至花剌子模。因和东罗马和阿拉伯的频繁往来,尤其是和东罗马王室的亲密关系,这使得可萨人成为最文明的欧洲突厥人,类似于东亚的回鹘人。或许是为保持文化上的中立性,可萨人选择皈依犹太教,成为中古国家中的异类。

可萨人在8-9世纪多次参与了保卫东罗马,侧翼围攻阿拉伯的战争,是东罗马的亲密盟友。可萨汗国在9世纪中叶陷入衰落。更凶残、野蛮的佩切涅格人从东方而来,霸占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草原。东罗马人选择和佩切涅格人结成同盟。10世纪,佩切涅格人的频繁侵扰严重打击了可萨人的政治力量,使其势力萎缩至顿河以东的北高加索草原上。969年,在罗斯王公的打击下,可萨汗国灭亡。

残存的可萨人退居于今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地区,和阿兰王国相邻。12世纪,被库曼-钦察联盟完全消灭,至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可萨人长期是东罗马的同盟,但却遭到东罗马的报复打击,最终衰亡。特殊的是:①虽然可萨可汗是犹太教徒,但当地居民主要是穆斯林,尤其是10世纪以后。②可萨人的血统混杂,有黄、白各色人种。

二十四、佩切涅格人

佩切涅格人(Pechenegs)是9-12世纪活跃在黑海北岸草原的突厥民族。语言学家认为:佩切涅格语应属突厥语族的乌古斯语支,是奥斯曼土耳其语的近亲。9世纪上半叶,受葛逻禄人和基马克人势力的挤压,在里海-咸海之间游牧的乌古斯人不断西迁,佩切涅格人进入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草原走廊。在得到东罗马的结盟邀请后,势力快速壮大。

10世纪上半叶,佩切涅格人频繁发动对可萨可汗、罗斯大公、保加利亚皇帝、匈牙利国王的战争,取得了广泛的胜利,逐渐获得摩拉维亚、瓦拉几亚等斯拉夫人聚居区的控制权,造成了南斯拉夫人进一步的南迁运动。968年、972年和988年,在三次对罗斯大公的战争中取得大胜,甚至斩获罗斯大公的首级。

佩切涅格人频繁劫掠他的邻居,造成①可萨汗国的不可逆的衰落,夺取了黑海草原的统治权。②造成了保加利亚帝国的快速衰落。③短期内保护了东罗马的北部边疆,长期来看,造成东罗马北部地区进一步的野蛮化,削弱了东罗马的力量。④彻底终结了马扎尔人的扩张活动。1091-1094年,库曼人在拉维尼欧战役中摧毁了佩切涅格主力军。1122年,东罗马在贝罗亚战役最终灭亡了佩切涅格国家。佩切涅格残部在巴尔干被逐渐同化为马扎尔人和保加利亚人。

二十五、罗马主教与君堡牧首的矛盾

①自圣伯多禄(1-65年)成为罗马主教以后,罗马主教一直在罗马基督教世界享有至高地位。323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正式肯定了罗马的牧首地位。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被列在第二,地位骤升,埋下了东方正教会和西方公教会分裂的种子。451年,迦克墩公会议,君堡主教的地位被列在首席,罗马教宗表示反对,拒不承认。

②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只存有一个“罗马皇帝”。相应的,东方正教会的地位空前提高。6世纪,查士丁尼奉行扩张政策,把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安条克四大主教驻地都纳入帝国的版图中。查士丁尼强调:君堡牧首的地位高于罗马主教,君堡主教的官方称呼改为“新罗马及普世牧首”。

虽然罗马教宗身处东罗马皇帝的统治之下,不敢随意忤逆皇帝的命令,但罗马教宗在基督教世界的影响力仍然明显大于君堡牧首,有比较大的行动独立权。因为君堡牧首身处东罗马首都,皇帝的权威极大,君堡牧首无足轻重。皇帝时常干预教会事务,随意废立牧首。7世纪中叶,随着亚历山大和安条克主教区沦陷为穆斯林的辖地,欧洲只存有两大主教,争权矛盾更加激化。

③5-7世纪,东西方的两大教义矛盾已经突显:“和子说”(Filioque)的争议愈演愈烈。以奥古斯丁为首的拉丁礼教会认为:圣父和圣子共同创造了圣灵。以大马士革的约翰为首的希腊礼教会认为:是圣父独力创造了圣灵。在礼仪上,拉丁礼教会用未发酵面包代表基督身体,希腊礼教会用发酵面包代表基督身体。

④751-752年,伦巴第人征服了拉文纳,试图吞并罗马教宗所在拉丁姆地区(属东罗马帝国),东罗马人无力增援。教宗转而和法兰克的矮子丕平达成合作。755年,丕平帮助教宗驱逐伦巴第人,将罗马城和拉文纳地区献给教宗。作为回报,教宗为丕平行加冕礼。“丕平献土”使罗马教宗脱离了和东方皇帝的关系,和西方蛮族国王成为盟友。

⑤按矮子丕平的遗嘱,查理(768-814年)和卡洛曼一世(768-771年)将平分国土。卡洛曼死后,其子得到伦巴第人的拥护。逐渐在西欧形成两个联盟:小卡洛曼-伦巴第人联盟和查理-罗马教宗联盟。772-774年,伦巴第王德西德里乌斯威胁哈德良一世(Hadrianus PP. I)为卡洛曼加冕。774年,查理灭亡伦巴第王国,夺取意大利王冠,并获得罗马教宗的承认。教宗和蛮族国王的关系愈发亲密了。

⑥799年,非贵族出身的教宗利奥三世(SanctusLeo PP.)在罗马遭到攻击,被迫向查理大帝求援。彼时的东罗马统治者是伊琳娜(780-802年),她是欧洲的第一位“女皇帝”,其称号是阳性的“巴西琉斯”(βασιλεύς)。800年,利奥三世荒谬地以伊琳娜并非“皇帝”,东罗马皇位空缺为由,宣布为查理加冕,查理由此成为“罗马人的皇帝”。

⑦伊琳娜女皇和查理大帝为巩固统治,都希望保持友好关系。双方或许还希望东西方的罗马世界能够合并统一。伊琳娜疲于应对保加尔人和阿拉伯人,没有反对查理的称帝。一些史料记载:伊琳娜希望和查理联姻,但被宦官埃提俄斯(Aetios)阻止。查理也曾派遣使者向伊琳娜求婚,但此时女皇已被废黜(802年)。尼基弗鲁斯一世被东罗马贵族扶持为新皇帝。

⑧尼基弗鲁斯(802-811年)的突然继位没有打乱查理大帝和罗马教宗的计划。最终,东罗马承认了查理和法兰克人也享有“罗马皇帝”的头衔。时隔324年,欧洲再次出现两个“罗马皇帝”(476-800年)。拉丁世界和希腊世界的政治分裂愈来愈大。但基督教会在名义上还是统一的,罗马教宗仍然是公认的宗教领袖。

二十六、佛提乌分裂和东西方教会大分裂

⑨佛提乌分裂:857年,东罗马皇帝米海尔三世废黜了君堡牧首依纳爵,改用皇室重臣、神学学者佛提乌为牧首。佛提乌出身卑微,罗马教宗认为佛提乌作为普世牧首实为僭越。罗马教宗尼古拉一世(858-867年)以强硬著称,他首开废立地方主教的作风,也反对佛提乌任君堡牧首。

861年,教宗开除佛提乌的教籍,称其是西方的劲敌。867年,佛提乌称教宗在保加利亚的传教篡改教义,开除教宗的教籍。互相除以绝罚的情况只维持了十年(867-877年),但这是大分裂的近因。在过去,教宗的地位无可否认。此事之后,愈来愈多希腊人质疑拉丁人的首席地位,指控他们篡改教义。

⑩东西教会大分裂:11世纪初,诺曼骑士占领了原属东罗马的西西里。1053年,罗马教宗要求诺曼人将教会礼从希腊礼改为拉丁礼,否则就关停所有教堂。君堡牧首米海尔一世强烈反对,他指责罗马教宗篡改圣经内容和教义的若干问题以及礼仪上的几大异端行径,并关停了君堡的拉丁礼教堂。

1054年,为解决东西外交矛盾,罗马教宗利奥九世派遣枢机主教洪贝尔等人带着严厉谴责的信封到达君堡,要求君堡牧首进行谈判,在谈判失败后,洪贝尔怒不可遏,在索菲亚大教堂宣布开除君堡牧首的教籍,斥责东方教会中充斥着各种异端。君堡牧首色路拉里乌斯以牙还牙,焚毁教宗书信,革除教宗和使节的教籍。从此,东西方教会断绝往来超过1000年,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二十七、“斯拉夫人的使徒”圣西里尔兄弟

862年,大摩拉维亚王国的第二任王公罗斯季斯拉夫(846-870年)是在东法兰克人的帮助下继位的,为消除德意志人在国内的影响,他开始和东罗马接触,希望有了解斯拉夫语的教士来摩拉维亚传教。863年,东罗马变迁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带领布教团到达摩拉维亚。

西里尔和美多德是希腊人,非常了解斯拉夫语,他们以希腊字母为原型创造了格拉哥里字母,即西里尔字母,这也是最早的斯拉夫语文字。西里尔和美多德在摩拉维亚和潘诺尼亚广泛地向斯拉夫人传教,编纂了第一部斯拉夫人的法典,因此被誉为“斯拉夫人的使徒”。西里尔字母至今为斯拉夫各国所使用。

1980年,教宗宣布:努西亚的圣本尼狄克(Saint Benedict of Nursia)和圣西里尔、圣美多德兄弟(Saints Cyril and Methodius)同为欧洲的主保圣人。前者是《修士守则》(529年)的作者,他的修士规定在欧洲传承了600多年。后两者创造了最早的斯拉夫文字,传教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斯拉夫人的文明进程。

保加利亚王国的鲍里斯大公(852-888年)在位时期,基督教在保加利亚国家得到快速的发展。865年,希腊正教被定为国教。885年,继摩拉维亚之后,保加利亚也迎来东罗马的希腊传教士将格拉哥里字母传入保加利亚。

二十八、罗斯受洗

罗斯国家的基督化过程漫长且曲折,从9世纪中叶持续到11世纪。867年,佛提乌最早向基辅罗斯传教,但没能持续太久,多神异教在罗斯国家占据主流。伊戈尔时期(912-945年),基督徒逐渐增多。944年,罗斯人到君堡签约时,使团中已有一些人是基督徒。回国后,他们在基辅建立伊利亚教堂。西里尔字母版本的《圣经》也传入罗斯。

957年,女大公奥尔加亲临君士坦丁堡,接受基督教洗礼,得到东罗马皇帝的馈赠。弗拉基米尔在位时(980-1015年),本意改革多神教,后逐渐转向拥护基督徒,最终实现了“罗斯受洗”。988年,东罗马发生了福卡斯在小亚细亚的暴动,保军从北方卷土重来。弗拉基米尔应邀帮助希腊人平定了战乱。基辅的条件是:迎娶希腊公主安娜,两国修好,罗斯人接受基督教。

988年,东罗马派大教长列昂陪同弗拉基米尔到基辅。弗拉基米尔强令自己的儿子,贵族,全体市民都下水到博恰内河(第聂伯河的支流)接受洗礼,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此后,罗斯国开始大规模修建教堂,扩建教会,并派遣教士向北方的异教居多的诺夫哥罗德地区传教。1037年开始,罗斯教会隶属于君堡牧首,此后200多年,牧首和地区主教都由希腊人充任。

到11世纪末,东正教异教传遍罗斯全境。基辅罗斯通过和东罗马的联姻,使东正教成为罗斯人的国教,大大加深了罗斯人和欧洲文明的联系,使希腊的先进文化传入罗斯城市,深刻影响了罗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意义远超东斯拉夫民族历史上的任何王朝或政权的更迭。这是东斯拉夫民族的历史转折点。

二十九、科穆宁王朝的发展

11世纪下半叶是东罗马由盛转衰的关键期。1057年,马其顿家族绝嗣,“黄金时代”结束。帝国陷入内乱,伊苏里亚家族、阿尔吉罗斯家族等曾经占据皇位的家族衰落或消失。在地方,军区制瓦解,地方封建势力明显发展。在中央,不同派系的军事贵族竞相争权,权力此消彼长。政治混乱的同时还有严重的军队腐败,战斗力大大下降,边防军区的守备相当空虚。

1071年,罗曼努斯四世带领法兰克人、诺曼人、库曼人等数万雇佣兵,在亚美尼亚与塞尔柱军决一死战。结果,皇帝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被塞尔柱突厥人俘虏。这场战役震惊了整个基督教世界。1073-1080年,突厥人从东罗马手中夺取了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相当于整个安纳托利亚。这也是小亚细亚的历史转折点。

科穆宁王朝(1081-1185年)的真正奠基人是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他37年的统治生涯面临着无数的困难,但他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败局,即“科穆宁中兴”。①西方的诺曼人得到罗马教宗的支持,不断侵占东罗马的土地。②北方的佩切涅格人屡屡南犯,1088年击败东罗马。③乌古斯突厥人占据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土地。

阿历克塞的针对性措施有:①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亨利四世结盟,鼓励亨利四世南下进犯意大利,削弱诺曼人的力量。②和库曼人结盟,1091-1094年,经过两次大战,彻底摧毁了佩涅切格国家,使北方的危机暂时缓解,但把更凶恶的库曼人引入了东南欧。③向罗马教皇哭诉东方遭到穆斯林屠戮的遭遇,呼吁西方骑士增援。

科穆宁王朝和安基卢斯王朝(1185-1204年)的主要文化特点是狂热追求和模仿古希腊的作品,荷马、柏拉图、修昔底德等人的作品在12-13世纪初成为东罗马学者的榜样。学者中的代表是科穆宁家族的公主安娜和驸马布林尼厄斯,他们合著了《阿历克塞传》。“考奈兄弟”是安基卢斯王朝时期的代表性学者。此时期的建筑代表有:君堡的布拉彻尔内皇宫、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和伯利恒的圣诞教堂。

古典学术和古典文化复兴。因东罗马时常有学术讨论会,规模很大,东正教和天主教学者都会参与。这为西欧,尤其是经常和东罗马往来的意大利提供了方便之门。在西欧,喜欢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人愈来愈多,古代罗马的散文、诗歌、法学、哲学、历史学重新流行起来。比萨、热那亚、威尼斯还有英、法的使团经常前来访学。

三十、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促成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其它原因有:①整体上来说,突厥人对近东的管治是比较宽松的,破坏很少。但他们占领耶路撒冷后不允许基督徒前往朝圣。②欧洲正值克吕尼运动的高峰,宗教观念深入骨髓,教皇的权威大大加强,今天意义上的“教皇神话”已经形成。③欧洲的生产技术比较进步,采邑制很普及,“骑士”阶级广布,他们以勇武、荣誉、忠诚著称,是贵族阶层的代表,有强烈的作战和冒险欲。

④若按基督史的理解,《启示录》指出10-11世纪是“世界末日”,正与欧洲的荒年相符,“赎罪”和“修来世”的意识是社会时尚,人们把苦难视作上帝的惩罚,提倡苦修、禁欲、补赎。⑤朝圣成为热潮。为向上帝表现忏悔,11世纪的朝圣者人数达到每年上千数万人。“圣战”是便捷的赎罪途径,可以改善他们的命运。⑥许多“朝圣者”实际是商人,尤其是意大利人,他们为朝圣者搭建旅舍,贩卖商品。

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莱芒召开宗教会议,与会的有许多大主教、主教和世俗贵族骑士,教皇在露天场地上发表“与父之名”的演说,向数万名骑士、市民和农民痛陈突厥穆斯林在圣地的残暴行径,鼓吹十字军东征,从异教徒手中夺回耶路撒冷。教皇提出参与十字军者赦免罪孽,教会回保护他们的家庭和财产。此次演说得到热烈响应,很快筹建出一支以十字架为记号的军队。

1096年,一些狂热的宣传分子鼓动底层贫民参与东征,即法国修士彼得、德意志穷骑士汉·瓦尔特领导的“平民十字军”。这几万人的军队毫无纪律,装备极差,屠杀犹太人和马扎尔人,一路烧杀抢掠。其中大部分人因疾病和贫困在行进途中死亡。为阻止他们破坏帝国秩序,阿历克塞把他们尽快驱赶到小亚细亚。在突厥精锐面前,迅速损失殆尽。

1096年秋,由法、德、意的贵族骑士领导的“正规十字军”出发。他们多是破落贵族出身,希望借由东征实现致富梦想。1097年,十字军攻陷尼西亚。1098年,攻占安条克。1099年,十字军攻占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屠杀了城中的七万穆斯林。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1098-1144年)、安条克公国(1098-1268年)、耶路撒冷王国(1099-1291年)和的黎波里伯国(1102-1289年)。

三十一、十字军国家和僧侣骑士团

十字军国家的主要统治阶级是法兰西贵族骑士。在政治上,仿效西欧的封建采邑制度立国。在宗教上,接受罗马教皇的管辖,施行拉丁礼拜仪式,取消城内的希腊正教。教皇将十字军国家分为四个大主教区和十个主教区。大部分骑士在参战后,带着掠夺的财富回到西欧故乡。其余留在圣地的数千骑士为保护十字军国家的国防安全,先后建立了著名的“三大僧侣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都属于军事修会组织,只效忠于教皇。

①圣约翰医院骑士团:1099年,由勃艮第贵族建立。1113年,被承认为独立修会。1120年以后,发展为耶路撒冷的重要军事力量。1291年,阿卡围城战后,撤往塞浦路斯、罗得岛发展。1453-1522年,是东地中海唯一的基督教力量,还在1480年的罗得岛海战中击退了土耳其的入侵。1522-1530年,在欧洲多次迁徙,居无定所。1530年以后,常驻马耳他,建立军事修会国家。1571年以后,马耳他骑士团进入鼎盛期。19世纪,受拿破仑的打击,骑士团失去土地,作为政治实体的价值基本丧失。

②圣殿骑士团:1118年,由法国贵族在圣殿山的阿克萨清真寺建立,驻地就在原所罗门圣殿的遗址上,故名。骑士团的标志是白色制服外加白色长袍,左肩绣有红色八角十字。1129年,兼具宗教和军事双重职能的“新骑士”模式得到教皇的承认。骑士团只效忠于教皇,任何世俗政权都不能指挥骑士团,而且还享有不少财政特权。几十年间,骑士团就发展为一个强大而富裕的组织,是教皇最可靠的力量。

12世纪末,骑士团已经变得富可敌国。1291年,巴勒斯坦沦陷以后,转入法国和西班牙活动。利用在巴勒斯坦夺得的财富成为欧洲的贸易和高利贷经营者,是最早的欧洲银行家。1307年,法王腓力四世已经无法容忍骄奢的骑士团继续存在,罗织“异端”的罪名发动攻击。逮捕行动在后世被称为“黑色星期五”。1312年,身处阿维尼翁的教皇同意法王的要求,将骑士团解散。圣殿骑士团因涉及军事、宗教、财富,“充满神秘感”,在12-13世纪的欧洲一直是传奇性的存在。

三十二、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2世纪,“科穆宁中兴”伴随的是东地中海持续的暗流涌动。参与的十字军的法兰克人、拉丁人、诺曼人都有自己的政治意图,实际上给东罗马带来了更大更持续的祸患。1130年,诺曼人鲁杰罗二世建立西西里王国(1130-1861年),蚕食了东罗马的领地。为争夺南意大利的统治权,诺曼人和东罗马爆发过海上冲突(1147-1158年),最终以诺曼人的胜利告终。霍亨斯陶芬家族出身的德皇因联姻关系,拥有西西里主权,也站到了东罗马的对立面。

1144年,原塞尔柱人的摩苏尔总督家族,赞吉王朝的穆斯林开始反击,攻打埃德萨伯国。法王路易七世和德皇康拉德三世增援,这就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年)。德军主力在小亚细亚被罗姆苏丹人击败,法军主力盲目发起大马士革之战,招致朝圣的阿拉伯军队的猛烈反扑。东征宣告失败,埃德萨伯国灭亡。

1187年,阿尤布王朝的奠基人,埃及苏丹萨拉丁率领6万人在哈丁战役击败了十字军中最强大的耶路撒冷王国。耶路撒冷、阿克、贝鲁特、西顿等基督教名城都再次落入穆斯林的统治中。罗马教皇乌尔班三世听闻东方的噩耗后很快就去世了。新教皇,格列高利八世发布十字军教令。1190年,德皇腓特烈、英王理查、法王腓力全都参与了此次东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年)是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次东征。仅德皇率领的十字军就有超过十万人。1190年,在德皇洗劫了罗姆苏丹国的都城(科尼亚战役)后,德皇在小亚的河中淹死。德军遂提前返回,未有参与叙利亚的战争。1190年,法王腓力在赢得阿卡围城战后,因法国的战务和前线的分赃矛盾,法军也提前回国。

1191年,在圣殿骑士团的帮助下,英王理查在阿尔苏夫战役中以少胜多,重创了萨拉丁的军队,使巴勒斯坦短暂回归基督徒的控制下。此后,英王两次围攻耶路撒冷,因兵力不足而作罢。1192年,英王理查自知无力抵抗萨拉丁,被迫签订《拉莱姆和约》。协议规定:十字军仍然保有大部分的沿海地区,控制有推罗、安条克、的黎波里。穆斯林拥有耶路撒冷,但基督徒享有朝圣的权利。第三次东征以比较和平的方式达成停战。

三十三、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帝国衰落

东罗马和威尼斯的关系恶化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走向悲剧的根源。12世纪以来,威尼斯、比萨、热那亚为首的意大利商人在东地中海垄断了商业大权,许多希腊商人颇为不满。1171年,东罗马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下令逮捕境内的所有威尼斯人,没收财产并驱逐出境。1182年,君堡发生一场反西方的暴动,威尼斯侨民遭到屠杀。后来的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正是在东罗马的动乱中患上眼疾。

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年),本意是进攻阿尤布王朝,夺取耶路撒冷。1202年,因经济问题,威尼斯人主张十字军攻打由匈牙利王国-教皇控制的达尔马提亚港口札拉。教皇一度想要绝罚参战的十字军,后不了了之。1203-1204年,受东罗马王子阿莱克修斯四世的请求,威尼斯人决定前往君堡,帮助他的父亲夺取皇位。事后,作为报酬,东罗马将提供威尼斯人和十字军路费。

1204年1月,复位的阿莱克修斯四世因施政无能导致民怨四起,皇帝被废黜,这也意味着十字军不会得到许诺过的报酬。1204年2月,阿莱克修斯遭到谋杀。威尼斯和东罗马本就有深刻的经济矛盾,如今新仇旧恨堆叠,这支缺乏资金的十字军决定杀入君堡讨债。1204年4月,十字军洗劫了当时基督教世界的最大城市。十字军的野蛮洗劫长达三天,破坏了许多罗马-希腊时代的艺术作品,图书馆亦被摧毁。

攻占君堡后,根据协定:威尼斯人和十字军领袖瓜分了东罗马的大部分土地。在东罗马的基础上建立了拉丁帝国(1202-1261年)等十字军国家,威尼斯人得利最多。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不仅没有带领拉丁人击败穆斯林国家,反而洗劫了基督教城市,这次行动揭露了十字军行动的丑恶嘴脸,使得威尼斯人在基督教世界变得臭名昭著,而且破坏了基督教世界的东部防线,为小亚细亚的穆斯林化埋下祸根。

“科穆宁中兴”的事业至此破灭。此战之后,东罗马再也不能恢复往日的声威,从一个“帝国”沦为“希腊王国”。短期来看,教皇英诺森等拉丁教徒比较满意于:威尼斯人的意外行径使得东西方教会重新归一。长期来看,这次东征使得希腊教徒和拉丁教徒的仇恨进一步升级,东西方教会的分裂更严重了。

THE END
0.希腊字母罗马人引进希腊字母,略微改变变为拉丁字母,在世界广为流行。希腊字母广泛应用到学术领域,如数学等。西里尔字母也是由希腊字母演变而成。英语单词 alphabet(字母) ,源自通俗拉丁语alphabetum,alphabetum 又源自希腊语αλφαβητον (音译beton) ,即为前两个希腊字母 α(Alpha)及β(Beta)所合成。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65:88@d;34;68>=:0jznn
1.综合知识篇:重新认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新浪教育综合知识篇:重新认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 希腊字母是西方所有字母,包括拉丁字母的始祖,而希腊字母又是从腓尼基人那儿借来的。如同汉字起源于象形字一样,英文字母最初也都是描摹某种动物或物体形状的图画。初学或教授26个字母的人,可借鉴26个字母这一渊源来教学,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26个字母在古代所代表的jvzquC41gf{/ursc0eun0ls1gp53299/2432386:88?/j}rn
2.[程序员学英语]26个英文字母GaryZhang英文字母是现代英语所使用的二十六个字母,是从拉丁字母衍化而来的。现在的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也就是基本拉丁字母的二十六个字母。 字母名称(Reference by Wiki) 英文字母背景知识 英文字母的来历 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 jvzquC41yy}/ewgnqiy/exr1edizg8ftejowg8722;51886713;15?970jznn
3.26个字母哪个最重要26个字母哪个最不团结综合百科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26个字母哪个最重要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六个字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们构成了英语字母表,是英语的基础。每个字母都有它的重要性,但是哪个字母最重要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英语字母表的发展始于古希腊,当时只有24个字母,其中最重要的字母是“jvzquC41yy}/l€xjg0ipo86544;477mvon
4.二十六个英语字母的起源与含义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二十六个英语字母的起源与含义 英语单词不是突然间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像我们中文一样,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古埃及的人们就在使用文字(象形文字)表示神,人,动植物,自然界的形态(山,河等),来表示装饰品,武器,农具,日用品等的形状了。该象形jvzq<84o0ogzk€jpmw4dqv4r/5;12>6970nuou
5.26个复韵母26个复韵母声母韵母分别是什么3, 二十六个拼音字母怎么读 2、b,音为: [玻] 3、c,音为:[雌] 4、d,音为: [得] 5、e,音为:[鹅] 6、f,音为:[佛] 7、g,音为: [哥] 8、h,音为:[喝] 9、i,音为:[衣] 10、j,音为:[基] 11、k,音为: [科] 12、l,音为: [勒] jvzq<84yyy4enunrkp4dqv4pgyy05A8650nuou
6.26字母起源二十六个英语字母的起源与含义k的象形及延伸公元前2000—前800年间,海上贸易十分繁荣的腓尼基人,以埃及象形文字为基础,创造了腓尼基语的字母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腊人又以腓尼基语的字母表创造了从左至右书写的24个字母的字母表。Alphabet的词源即为希腊语的alpha(a)beta(B). 罗马字字母表的确立得力于公元前800—500年间十分活跃的伊特拉斯坎人。字母表jvzquC41dnuh0lxfp0tfv8~nku€fp8ftvkimg8igvcomu8<542732
7.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字都用的是拉丁字母?这些国家为什么没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字都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源渊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源渊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意为“紫色之国”,盛产颜料得名.约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发展的开始.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jvzq<84|wqfdjsi0eun1zzguvopp8:h64<449845ci7eA7h3cj65